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花生是喜钙作物(据测定,每生产100公斤花生荚果,需要吸收2.7公斤钙),在种子萌发时就开始需要钙素营养.钙能加强花生植株体内氮素的代谢,促进根系和根瘤的发育.花生缺钙时,根系细弱,幼嫩茎叶发黄,叶片背面产生斑点,种子的胚芽变黑,荚果发育减退,空秕果及单仁果增多.  相似文献   

2.
为福建省晋江市推广种植花生新品种提供参考,2019年春季从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引进优质、高产、抗病花生新品种7个进行试种。结果表明:与当地主栽品种泉花7号(对照)比,参试7个品种的荚果、籽仁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泉红花1号、泉花27、泉花557和泉花551产量表现突出,荚果产量在317.0~331.0公斤/亩,籽仁产量219.0~231.5公斤/亩,可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泉花13号、泉花14号和泉花15号为高油酸品种,可作为优质专用型品种利用。  相似文献   

3.
花生与硼     
<正> 目前花生生产中氮、磷、钾化肥施用量不断增加,而有机肥的施用却很不平衡,有逐年减少的趋势,造成了微量元素的不平衡,花生缺硼现象越来越普遍,尤其是花生地膜栽培技术的普及,进一步挖掘了花生生产潜力,增加了微量元素需求量,增施硼肥增产效果更为显著。1997~1999年,抚宁县大力推广花生增施硼肥技术,并取得了明显效果。1999年推广面积达到5万亩,实现亩增产荚果43公斤,总增产215万公斤,增加产值559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24.8。1 硼肥的营养作用 硼是花生生长发育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美国是世界上主要的花生生产国之一,1977—1986年年平均总种植面积为980.86万亩,总产荚果165.33万吨,排印度、中国之后居第3位,平均单产荚果205.14公斤/亩,在10个花生种植面积超500万亩的国家中居首位。美国的花生遗传育种研究开展较早,1924年Nevano就提出了高产育种理论,70年代以来,美国对花生的遗传育种研究更加深入细致,在高产育种、抗病育种、品质育种等方面的研究水平已在世界上处领先地位。因此,了解美国的花生遗传育种研  相似文献   

5.
<正> 1 叶面喷肥 1.1 喷施花生素。能使叶片中叶绿素含暈提高,花生荚果增加。方法是:在花针期,每亩用花生素粉剂6~8克,加入25毫升95%的酒精,溶解后对水40公斤喷施。 1.2 喷施钼酸铵。促进早分枝、多分枝、多结果。方法是:在花生始花期到下针结荚期,叶片喷施0.1%钼酸铵液2~3次,每亩喷液50公斤左右。  相似文献   

6.
花生品种     
粤油7号:珍珠豆型。春植全生育期126天。超高产,国家花生新品种区试荚果平均亩产286.83公斤。仁产量亩产201.35公斤,增产达显著水平,荚果产量和仁产量均居区试第一位。单株果数14.1-15.7个,饱果率79.6%,双仁果率82.2%-85.2%.荚果大。百果重194.8~205克,  相似文献   

7.
春花生一般比夏秋花生产量高,是南方地区的主要种植类型. 1.备种 每667平方米准备种荚果:小籽品种10~15公斤、中籽品种15~ 20公斤、大籽品种20 ~ 25公斤. 2.深耕改土 冬前整平地面,深耕50厘米,生土与熟土混合,加施腐熟有机肥和氮磷钾速效化肥.南方丘陵红壤旱地土层深厚,应筑等高梯土种植.选用沙、粉、壤土或轻黏土种植花生,忌黏性土壤.秸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花生不耐连作,宜与玉米、红薯、大豆等作物轮作.  相似文献   

8.
1992~1995年研究了PP_(333)对花生生长的调控作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花生生长的盛花期、盛花末期叶面喷施PP_(333)均使花生植株变矮,而结荚期处理对主茎生长影响较小;在40~200mg/kg范围内,浓度越大,对主茎伸长的调控效果越显著。喷施PP_(333)后花生叶色深绿,叶片变小变厚,单株茎叶干重降低,而主茎节数、侧枝数、主茎叶片数没有变化。盛花期喷施PP_(333)使单株开花数增多,但单株荚果数、单株荚果干重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单株总干物质重量显著低于对照,公斤荚果数明显增多,表现为减产;盛花末期使用PP_(333),单株开花数变化不大,单株荚果数、单株荚果干重、单株总干物质重量明显高于对照,公斤荚果数也增多,产量增加;结荚期处理使单株开花数、单株荚果数、单株荚果干重、公斤荚果数、单株总干重及产量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在本试验条件下盛花末期120~160mg/kgPP_(333)处理能使花生增产5%~10%。  相似文献   

9.
花生新品种商研9807于2008年参加河南省麦套花生区域试验,平均荚果产量321.52kg/亩.平均籽仁产量213.78kg/亩,分别比对照豫花11号增产13.16%和9.29%:2009年续试,平均荚果产量338.6kg/亩,平均籽仁产量237.65kg/亩,分别比对照豫花15号增产8.35%和6.93%:2010年参加河南省麦套花生生产试验,荚果产量335.69kg/亩,籽仁产量233.90kg/亩,比对照豫花15号分别增产7.28%和6.05%。2011年5月该品种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商研9807在生产上应用,麦垄套种适宜密度为1.1万~1.2万穴/亩,中后期注意补充微肥.防治叶部病害。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广西区内选育花生新品种在合浦生态区域的适应性、丰产性和抗逆性,为新品种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2012年春在合浦县进行了花生新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花生荚果产量最高的是贺油13号为360.8 kg/亩,贺油11号346.2 kg/亩排名第二,贺油9号335.8 kg/亩排名第三,三个品种分别比湛油41 (CK)增产100.9 kg/亩(38.82%)、86.3 kg/亩(33.21%)和75.9 kg/亩(29.20%),经方差分析为差异极显著;贺油10号、贺油12号、贺油8号和梧油7号分别比湛油41 (CK)增产68.2 kg/亩(26.24%)、59.9 kg/亩(23.05%)、54.9 kg/亩(21.12%)和49.2 kg/亩(18.93%),增产显著;桂花25比湛油41 (CK)增产41.5 kg/亩(15.97%),但增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我国南方新育成花生品种主要性状表现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2003年度全国南方花生区试南安试点参试的12个花生新品种的主要性状表现及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粤油13、湘花120、粤油29和泉花627四个新品种荚果产量比对照汕油523增产,其中粤油13、湘花120和粤油29比对照增产达极显著水平。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百果重与荚果产量、主茎高与侧枝长、单株总果数与单株饱果数、分枝数与果枝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饱果数、单株总果数和青叶数与荚果产量,青叶数与果枝数呈显著正相关;青叶数与公斤果数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以高油品种为试材,研究了高油花生品种荚果发育过程中荚果的鲜重、干重及籽仁干重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0321-31和鲁花12号荚果发育晚、速度慢,持续时间短;冀花4号、冀花5号、冀花2号和R1549荚果发育较早、速度快,持续时间长;不同花生品种荚果发育规律表现一致,即荚果发育初期,以荚果膨大为主;始花40 d后,荚果发育进程加快;始花47~54 d,荚果鲜重和干重快速增加,但含水量仍在60%以上;始花54~68 d,荚果鲜重和干重继续增加,但幅度不大,而荚果鲜重则随含水量的急剧下降而减少;始花68~82d,荚果含水量较少,荚果干重和籽仁干重再度急速增加,始花82 d时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3.
沙地地膜花生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 精细整地 合理施肥 花生荚果的发育需要湿润的环境条件,所以活土层深厚、耕作层疏松的土壤有利于提高花生的产量和品质。花生根系前期吸肥能力差,根瘤菌固氮能力弱,中后期吸肥较多,应早施有机肥,配合施用氮磷钾肥,一般每亩(1亩=667平方米)施农家肥4000~5000公斤,尿素8~10公斤,过  相似文献   

14.
正花生生育期长短不一,夏花生、秋花生生育期较短,即使是春花生,随着品种更新、地膜覆盖等措施的实施,其生育期也变短,收获普遍过早。如果能延长花生生育进程,荚果产量会有所提高。研究表明,随着花生生育期延长,单株荚果数、百果重不断提高,含油率亦略有增加,迟收1天每公顷能增产荚果45~75 kg。因此花生适期晚收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试验表明,麦套花生采用小麦花生统筹配方施肥,平均花生荚果产量6053.26kg/hm^2,比常规施肥处理亩增收花生荚果1127.86kg/hm^2,平均净增收产值2570.24/hm^2;比重施小麦底肥、花生苗期追施N肥处理增收花生荚果594.45kg/hm^2,平均净增收1950.8/hm^2。肥料产投比可达到1:10左右。  相似文献   

16.
花生是世界上广泛种植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花生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2.7—2.9亿亩,总产150—180亿公斤。但是,由于种植条件和栽培技术的限制,花生产量一直低而不稳,亩产长期在50—60公斤徘徊。为改变这一局面,人们一直在探索花生高产途径和技术。  相似文献   

17.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4个花生品种不同生育期氮磷钾吸收和分配特征,旨在为花生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取样时期4个花生品种对N、P、K的吸收量均表现为N>K2O>P2O5,花生播后50~77 d和77~110 d是花生氮、磷、钾养分吸收的高峰期,其中氮素的吸收高峰出现在结荚期(占生育期总吸收量的46.72%),钾素吸收高峰出现在花针初期(占生育期总吸收量的47.69%),磷素在花针初期、结荚期的吸收量分别占磷素总吸收量的39.56%、32.22%。不同花生品种生产100 kg荚果所需氮磷钾养分量分别为3.18~4.62、0.34~0.49、1.25~1.80 kg,中花16、冀花16每生产100 kg荚果产量所需营养元素显著低于开农1760、豫花37,养分和干物质生产效率也较高,是养分高效利用品种;而开农1760、豫花37是养分需求较多的品种。  相似文献   

18.
花生“四带”种植增产20%~25%,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带壳种植花生带壳种植以选用早熟品种为宜,为促进种仁吸收水分,应将荚果晒3天左右,再把双仁果掰成两个单仁果。同时应比当地常规播种期提前15~20天,播种深度以3~5厘米为好。2、带芽种植把花生荚果放入30~35℃温水中浸泡  相似文献   

19.
花生是我省重要的油料作物,常年种植460多万亩,亩产干果160公斤左右。从2002年起,我公司在我省9个地级市的1万多亩花生生产上推广应用花生除草地膜覆盖栽培,可提早10~15天收获、增产21%~33%,农户得到了增产增收的实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花生单粒精播对花生产量的影响,旨在筛选出适合单粒精播的花生品种.[方法]以适合华南区栽培的珍珠豆型花生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单粒精播对花生荚果产量、种仁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结果]除桂花22外,其他6个参试品种的荚果产量和种仁产量均高于对照桂花17,其中粤油45、桂花1026、汕油162,桂花21、柳花1号的荚果产量比对照增产显著,种仁产量柳花1号和桂花771比对照增产显著;育种目标相近的花生品种间相似度较高;产量性状与农艺性状及农艺性状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正相关或负相关.[结论]单株生产力高的花生品种更适合单粒精播;粤油45可通过单粒精播获得较高的荚果产量,柳花1号、桂花771、桂花1026可通过单粒精播获得较高的种仁产量,其在广西等地有较大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