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0 毫秒
1.
耿伟  许世霖 《吉林蔬菜》2017,(10):12-13
近几年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温室黄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秋延后栽培也成为保护地黄瓜的一种重要的栽培形式。秋延后栽培黄瓜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生长前期处于高温,后期低温、光照不足,且日光温室中由于多年连作,土壤带菌量大,有病害适宜发生的温湿度,因此保护地黄瓜病害的发生日趋严重,严重影响了黄瓜的产量和质量,使其商品性降低,经济效益下滑,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保护地栽培蔬菜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高产高效,随着我们北方保护地黄瓜栽培的发展,黄瓜第二大病害-枯萎病也越来越重,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分析病害发生的原因,危害程度等,以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综合防治,减轻发病,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保护地黄瓜病害主要有黄瓜细菌性角斑病、黑星病、枯萎病及霜霉病为主。其中黄瓜黑星病已成为近年来重要病害,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在保护地黄瓜早期发生且比较普遍,黄瓜枯萎病在连作棚室内发病较重,黄瓜霜霉病是保护地黄瓜生产后期危害较重  相似文献   

4.
黄瓜霜霉病是保护地黄瓜生产中的一种主要病害。目前,这种病害仍然年年流行,对保护地黄瓜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在一些新菜区,以及栽培管理水平不高的地区,能否有效防治黄瓜霜霉病已成为栽培成功与否的关键技术环节,直接影响产量和产值。  相似文献   

5.
何冰 《北方园艺》2008,(6):206-207
黄瓜是西宁地区保护地中的主栽蔬菜,近几年来保护地黄瓜栽培病害发生较为严重,影响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通过生态调控可以取得较好的防病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黄瓜霜霉病在各地均有发生,特别是保护地栽培的黄瓜受害较重。霜霉病是一种靠气流传播,再侵染频繁,流行性很强的病害,一旦发生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重病地块甚至全株枯死,必须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治。1 发病原因分析在春季,黄瓜霜霉病的发生,主要的因素是温度,在发病的季节里温度是比较适宜的,病害发生与流行的关键是湿度问题,在多雨多露的情况下,昼夜温差大,病害流行的速度最快,当棚内湿度大,温度在16度以上时,便可出现发病中心,我省一般在5月中下旬至6月份是黄瓜霜霉病的发病盛期,保护地一般的年份在4月中旬开始发病,病害发生的早晚与气…  相似文献   

7.
黄瓜是黄河三角洲地区的主要蔬菜之一,且种植面积较大.近几年来,在黄瓜生产上较普遍地发生了死秧现象,保护地栽培及露地栽培均有发生.露地栽培死秧较为普遍,危害严重,已成为蔬菜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黄瓜霜霉病是黄瓜栽培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危险性病害,它具有传播快、潜育期短、来势凶猛、危害严重的特点,低温、高湿是霜霉病发生与流行的关键因素,保护地栽培黄瓜,其生长环境更利该病的发生,而在防治的过程中,菜农往往对病害的防  相似文献   

9.
赵青华 《北方园艺》2007,(11):126-126
黄瓜是黄河三角洲地区的主要蔬菜之一,且种植面积较大.近年来,在黄瓜生产上较普遍地发生了死秧现象,保护地栽培及露地栽培均有发生.露地栽培死秧较为普遍,危害严重,已成为蔬菜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枯萎病是黄瓜普遍发生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在一些温室和塑料大棚内,出于连年栽植黄瓜,枯萎病日益严重,成为黄瓜高产稳产的重要障碍。不仅保护地黄瓜受害,而且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保护地黄瓜栽培面积逐渐扩大,保护地黄瓜产量不断提高.但在早春保护地黄瓜栽培中存在苦味问题.黄瓜苦味的产生,是由于黄瓜的植株含有叫苦味素C的物质,其也存在于黄瓜的果实内,当黄瓜一旦产生苦味,严重影响黄瓜的品质及商品性.因此,对于其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也是黄瓜栽培者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秋延后黄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瓜是我国人民喜食的主要蔬菜之一。目前,黄瓜的栽培面积较大,尤其是保护地栽培面积占蔬菜栽培面积的60%以上,其中秋延后黄瓜栽培因产量高、经济效益好,栽培面积日益扩大。但秋延后黄瓜在生长前期高温多雨、后期低温寡照,环境条件差异较大,生长过程中温度、湿度较难控制,  相似文献   

13.
利用塑料大棚栽培秋延后黄瓜的经济效益较高,近年来,荆门市蔬菜主产区秋延后黄瓜大棚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为了筛选出综合性状好、经济效益高的黄瓜新品种,进行了5个黄瓜品种的秋延后大棚栽培比较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受高温、高湿、封闭和连作种植等因素影响,黄瓜菌核病在商洛黄瓜种植区的露地和保护地栽培中普遍发生并日趋严重,已成为影响当地黄瓜产量的重要病害因素之一。为此,我们在黄瓜集中种植区进行了黄瓜菌核病的发生规律与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取得明显效果,现总结如下:1病原黄瓜菌核病的病原为子囊菌亚门核盘菌科核  相似文献   

15.
黄鸿  王康  康蕾  刘红 《上海蔬菜》2004,(6):62-63
随着我市保护地黄瓜重茬次数的增多,加之生育期栽培管理措施的不当,使保护地黄瓜的多种病害相继发生,造成危害,特别是黄瓜霜霉病的发生最普遍,严重影响黄瓜的产量,一般减产幅度为20%-50%,有的植株刚结瓜就会全株枯死。面对黄瓜生产上存在的问题,我们采用无公害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6.
黄瓜在我国蔬菜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连片种植、重茬栽培等条件下容易滋生病菌,尤其是随着我国保护地蔬菜生产规模的扩大,棚室内的温湿度条件更利于病害的发生与流行,黄瓜生产上面临着严重的病虫害威胁,包括生理性病害、感染性病害及虫害等。本文从抗病品种选育的角度分析了黄瓜病害抗病品种选育技术,并简要介绍了其他防治方法,展望了相关研究的发展方向,为黄瓜病虫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李传宝 《上海蔬菜》2004,(1):49-49,52
黄瓜霜霉病在我省各地均有发生,特别是保护地栽培的黄瓜受害较重。霜霉病是一种靠气流传播,再侵染频繁,流行性很强的病害,一旦发生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重病地块基至全株枯死。因此,必须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随着各地蔬菜保护地面积的迅猛发展,黄瓜霜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的发生日趋严重,成为黄瓜生产上的重要病害。我们淮安地区黄瓜生产种植区这两种病害发生较为普遍,露地和保护地都有发生,同时,由于黄瓜角斑病的症状类似黄瓜霜霉病,所以防治上易混淆,造成严重损失。笔者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现将两种病害的区别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黄瓜枯萎病是保护地黄瓜栽培中主要病害,它严重影响黄瓜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因此,防治好黄瓜枯萎病对发展保护地黄瓜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药剂防治常采用多菌灵、敌克松、双效灵等,但在保护地多年连作栽培中,由于土壤残留病菌累积和长期使用敌克松、双效灵等药剂,病菌产生了抗药性,使防治效果降低,针对这种情况,笔者于1990年进行了高锰酸钾溶液不同浓度防治黄瓜枯萎病效果的试验。 试验材料与方法 试验于1990年春季在吉林市郊区九站乡九站村陈录家大棚内进行,品种为长春密刺黄瓜,试验药剂为分析用纯高锰酸钾、吉林化学工业公司生产的50%敌克…  相似文献   

20.
黄瓜棒孢叶斑病又称褐斑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在温带地区为害尤其严重,1906年在欧洲首次报道,1957年北美佛罗里达报道发生,1960年我国江西省报道发生,但由于当时保护地种植面积小,该病较为少见,未引起足够的重视.20世纪90年代在我国辽宁省瓦房店市的保护地内,该病大面积连年严重为害,由于对致病病原菌缺乏研究,对黄瓜生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近年来该病已遍及全国各地,温室、露地都有发生,且有不断加重的趋势,成为栽培黄瓜的主要病害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