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设备要求进行工厂化周年生产瓶栽金针菇,必须建造培养基装瓶室、灭菌室、冷却室、接种室、菌丝培养室、搔菌室、催菇室、抑制室、套纸筒生长室以及分级包装室、废培养基清除室等。1.1接种室。必须设置翅片冷却器,将培养温度降到15℃~18℃。1.2菌丝培养室。室内温度保持在18℃~  相似文献   

2.
<正>金针菇既是一种美味食品,又是较好的保健食品,国内外市场日益广阔。金针菇人工栽培技术并不复杂,只要能控制好环境条件,就容易获得稳定可靠的产量。室内发菌:接种后的金针菇菌袋,宜放置于20℃恒温的培养室发菌培育,约经25~30天,菌丝可长满袋。搔菌催蕾:菌丝满袋后,要及时将菌袋搬到栽培室进行栽培管理。先将棉花塞和套环去掉,把塑料袋拉直成原来的圆筒状,然后进行搔菌处理。就是  相似文献   

3.
秀珍菇质地脆嫩,清甜爽口,营养丰富,颇受消费者青睐。揭阳地区可在9月接种菌袋,11月开袋出菇。根据秀珍菇的生物学特性,培养基碳氮比掌握在20~30:1、含水量在60%~65%、pH在6~6.5之间。培养基应装袋灭菌,待袋内料温降至28℃时,将培养袋移入接种室(箱)内,按无菌操作规程接种,一般接种后约35天左右菌丝长满袋。菇房应选择在通风良好且环境清洁的地方,出菇时控制好温湿度,当菌盖长至2.5cm左右,盖边缘内卷,孢子尚未弹射前采收。  相似文献   

4.
介绍金针菇的生物学特性,总结高原地区金针菇无公害高效栽培技术,包括培养料生产配方、菌株和栽培袋选择、装袋、灭菌、接种、培养、出菇管理、搔菌、催蕾、均育和抑制、病虫害防治及生育与采收加工等方面内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丁湖广 《新农业》2007,(9):52-52
3.严格接种发茵待料袋冷却至28℃以下时进行接种。严格消毒,无菌操作。接种后室温保持25℃左右发菌。发菌室要求避光、干燥,注意通风换气。经过25~30天的培养,菌丝即将走透袋底后,把穴口上的原有菌种块挖掉,使氧气透进袋内,加快菌丝生理成熟。然后移入消毒干净的菇房或野外阴棚出菇。  相似文献   

6.
秋生 《北京农业》2004,(10):19-19
瓶栽是金针菇工厂化、自动化生产的主要方式,现介绍生产程序. 1.设备要求进行工厂化周年瓶栽金针菇,必须建造培养基装瓶室、灭菌室、冷却室、接种室、菌丝培养室、搔菌室、催菇室、抑制室、套纸筒生长室,以及分级包装室、废培养基清除室等.  相似文献   

7.
1.菌袋料面出现白色絮状气生菌丝。原因:①菌袋含水量偏低,保湿发菌阶段空气湿度不足。②“搔菌”后,催蕾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偏高,通风不足,延长了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的时间。措施:①调整培养基含水量。②增加保湿发菌阶段空气相对湿度,防止气生菌丝生长过旺,形成菌腊。做好催蕾阶段室内保湿与通风工作。  相似文献   

8.
1袋料面出现白色絮状气生菌丝 原因①菌袋含水量偏低,保湿发菌阶段空气温度不足.②搔菌后,催蕾室内CO2浓度偏高,通风不足,延长了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的时间.  相似文献   

9.
出口金针菇工厂化再生法袋栽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再生法、三区制的工厂化袋栽出口白色金针菇的工艺技术及包装保鲜方法。其工艺要点为:在18℃—20℃的培养室发菌;12℃—15℃的催蕾室诱导原基和菇蕾再生;6℃—8℃的发育室进行驯化,抑蕾和发育。  相似文献   

10.
菌袋料面出现白色絮状气生菌丝。原因:菌袋含水量偏低,发菌阶段空气湿度不足;搔菌后,催蕾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偏高,通风不足,延长了菌丝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的时间。  相似文献   

11.
白平菇袋栽高产出菇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繁昌县横山镇的平菇栽培起步早,发展快,现已形成规模生产,成为皖南地区最大的平菇生产基地之一.特将本地区白平菇高产优质高效袋装栽培技术出菇管理措施介绍如下:1.适温出菇白平菇属广温类型,出菇时的最适温度是14~22℃.该品种抗逆性较强,适应性广,出菇快,周期短,适于春、秋、冬季栽培.开袋:在菌丝形成阶段,创造黑暗环境,扎好袋口,棚内堆积培养菌丝,当菌丝长满袋料后,要及时对料袋两头破口开袋.搔菌:熟料栽培,为达到均匀出菇、茹齐菇密,必须搔菌,可用匙轻轻刮去两头袋口的接种块.  相似文献   

12.
<正>一、催蕾1.搔菌。将工作场所用百病傻或赛百09药物喷洒并沉降后,把菌袋两头的扎口打开,并拉直袋口,将接种块和基料表面的一层厚菌膜及老菌皮去掉,即为搔菌。搔菌可使菇蕾生长整齐一致。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金针菇再生法工厂化栽培技术的优点,总结了其具体的栽培技术,包括制袋、灭菌接种、菌丝培养及催蕾、适时开袋、再生菇培养、采收与销售等内容,为实现金针菇高产和优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见闻 《北京农业》2008,(3):26-26
在装袋的过程中,用预先准备好的17厘米&#215;35厘米的塑料袋筒,先用线绳把筒的一头扎好,然后筒内装料18~20厘米,再用线绳扎好筒口,成为两头封闭的料袋。灭菌后进行接种,接种时,分别解开料袋两头扎口,接入菌种,再用线绳把袋口扎好。接种量为5%。接种后的料袋按“井”字形堆积排放床架或地面上进行发菌培养。菌丝长满全袋后,见有少量菇蕾即可适时转入出菇管理。  相似文献   

15.
一、菌袋料面出现白色絮状气生菌丝原因:①菌袋含水量偏低,保湿发菌阶段空气湿度不足;②搔菌后,催蕾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偏高,通风不足,延长了菌丝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的时间.对策:①调整培养基含水量;②提高保湿发苗阶段空气的相对湿度,防止气生菌丝生长过旺,形成菌膜.此外,还要做好催蕾阶段室内的保湿与通风工作.  相似文献   

16.
3.大袋装料质量差、花菇少是代料栽培食用菌的一大弱点。为促进多出花菇、优质菇,宜将小袋装料改为大袋装料,加大培养基的量。袋子选用 25厘米× 55厘米的高密度聚乙烯筒袋。每袋装干料 2000公斤左右。装好后立即进灶灭菌。由于袋较大,故灭菌时间需 100℃保持 14小时方可熄火,然后闷 3小时即可出灶,待冷却后接种。 4.接种培养在无菌条件下将枝条菌种斜插袋内,以利发菌。每袋正反面接入 7根菌种,然后送入洁净干燥的培养室内发菌,视室温高低确定堆置层数,通常为 2~ 4层。接种后 15~ 20天,拔出枝条,以利透气,促进菌丝生长。总发菌期为 50~ 70天。  相似文献   

17.
金针菇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袋栽金针菇不同栽培技术措施的比较试验,初步明确了苗袋用地膜覆盖、二潮菇收后搔菌并灌注1%糖水和调头出菇,以及在子实体分化成长过程中的现蕾、齐蕾与菇柄伸长期喷施恩肥等,可以使金针菇的产量提高,品质改善.  相似文献   

18.
针对蓟县的气候特点,总结出白灵菇标准化袋栽技术,要点主要包括白灵菇栽培季节、培养料配方、灭菌、接种、菌丝培养、催蕾、覆土出菇和采收等。  相似文献   

19.
1栽培季节安排 白灵菇从母种制原种要40~60天,栽培袋接种后到出菇需要150天以上.由于白灵菇菌丝长满菌袋以后,并不能立即出菇,需要有一定时间生理成熟后才能出菇,所以生产季节要提前.生产时间安排是4~5月制原种,6~7月接栽培种,11~12月份出菇.在温度上应掌握出现8℃以下低温的月份,倒推5个月(150天)即为正常制作菇袋的时间.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1995,(10)
冬季,由于气温低,代料栽培香菇常常出现菇块上不结蕾,产量低等现象。而用热水浸菇的方法催蕾,能使菇块产量增加。具体做法是:一、选择菇块或菌筒将发好菌的菇块或菌筒,充分转色干燥,然后选用无污染、完整的菇块或菌筒。若老菌皮过厚可先行搔菌,待其菌丝愈合后挑选。二、浸泡将挑选的菇块或菌筒倒入33℃的热水中,浸泡3~5小时。在浸泡过程中,水温应保持在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