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研究乐东拟单性木兰种子的形态特征和种子的发芽率在不同种源间的差异,选取湖南新宁、福建武夷山的乐东拟单性木兰种子作为研究材料,测定果实和种子的纵、横径、千粒重、含水量、果实的出种率等指标,并通过种子发芽试验,分析不同种源地种子的发芽率及幼苗生长情况。结果表明:新宁果实的出种率为19.8%,武夷山果实的出种率为12%;新宁种子纵径9.81 mm,横径7.57 mm,千粒重156.28 g,含水量11.1%;武夷山种子纵径7.04 mm,横径6.61 mm,千粒重111.38 g,含水量8.46%;新宁种子发芽率为87%,武夷山种子发芽率为82%;新宁幼苗株高为9.17 cm、地径为2.31 mm,武夷山幼苗株高为6.23 cm、地径为2.0 mm。方差分析表明,不同种源间种子纵、横径、果实出种率、千粒重、含水量有极显著差异;不同种源间种子的发芽率、幼苗株高、地径生长量有显著差异,发芽率与种子形态特征呈正相关。说明种子的形态特征影响种子的萌发特性,相对较大的种子出种率较高,发芽率较大,幼苗的生长 量也较大。  相似文献   

2.
黧蒴栲种源种子发芽的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黧蒴栲种子发芽的生理生化特性,以7个种源地的黧蒴栲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千粒重、发芽率和一系列酶活性在种源间的差异,为种源选择与遗传资源保护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黧蒴栲种子千粒重、发芽率和一系列酶活性在种源间差异显著,7个种源地种子发芽率最高的为通道县,达92.0%;最低为平果县,仅85.1%;且种子发芽率与种源地年降水量、种子千粒重、抗氧化酶保护活性、多酚氧化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种子发芽率与种源地年均温、种子丙二醛含量则呈显著负相关。因此,通过黧蒴栲种子发芽率与各项生理指标间的相关关系,利用种子酶活性可判断种子发芽率。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比较了广东、广西、海南3省10个市(县)不同产地66个家系种质间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状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0个产地66家系降香黄檀种子性状及幼苗生长具有丰富变异,种子性状变异系数为8.99%~25.28%,幼苗性状变异系数为8.49%~33.03%,种子性状中荚果千粒重(22.34%)、去翅荚果千粒重(23.8%)、出种率(20.17%)、种子千粒重(25.28%)、种子厚(14.20%)、种子发芽率(16.11%)变异系数较大,幼苗性状中幼苗高(15.71%)、根干重(22.62%)、茎干重(33.03%)、叶干重(27.87%)变异系数较大,可作为育种和优良单株选择重要性状指标。相关性分析显示,种子千粒重与荚果(长、宽、千粒重)、种子(长、宽、厚)呈显著正相关;发芽率与出种率、种子千粒重、种长、种厚呈显著正相关;苗高、地径及幼苗地上干重均与种子千粒重、种长呈显著正相关;幼苗根干重与种子性状的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此外,降香黄檀种质受地理位置因素的显著影响,年均温与荚果、种子大小和种子发芽率呈显著正相关;降雨量与出种率呈显著负相关;海拔与种子千粒重、发芽率亦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对山西、陕西、甘肃、贵州、内蒙、辽宁、河南共7个地理种源的苦参种子的长宽、千粒重、吸水率、生活力、发芽势、发芽率等指标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理种源的苦参种子各项指标都有差异;不同地理种源的苦参种子千粒重与发芽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山西和陕西的苦参种子的种子活力、发芽率、发芽势均高于其他种源的种子.  相似文献   

5.
《种子》2021,(6)
以山东和辽宁5个不同种源野生北沙参(Glehnia littoralis Fr. Schmidt ex Miq.)种子为试材,测定了北沙参果实和种子的面积、长度、宽度、千粒重及不同温度下的发芽率等指标,探究不同种源北沙参种子表型的特征变化以及在不同温度下萌发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高纬度种源的北沙参果实、种子的面积和质量较低纬度种源小;相关分析表明,纬度与北沙参果实及种子千粒重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不同种源北沙参种子适宜的萌发温度范围均为20~25℃,且其发芽率与纬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辽宁省瓦房店情人岛和葫芦岛金石滩两地的野生北沙参种源发芽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旨在阐明多花黄精种实形态性状在种源水平上的遗传变异规律,为多花黄精优良种源选择提供理论依据。以栽植在同质栽培园的18个多花黄精种源为材料,比较了不同种源多花黄精浆果、种子的纵径、横径、侧径等形态性状,以及单果重和种子千粒重等性状的差异。多花黄精种实形态性状及其单果鲜重和种子千粒重在不同种源间均存在着极显著差异;多花黄精浆果形态性状两两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种子形态性状两两之间也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但绝大多数浆果形态性状与种子形态性状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多花黄精种实形态性状在种源水平上不存在明显的地理变异模式;多花黄精种子形态性状在种源水平上的广义遗传力达到强度遗传范围,能比较稳定地遗传。可以考虑利用种子千粒重这一指标作为多花黄精优良种源选择的间接指标。  相似文献   

7.
16种桤木属植物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研究桤木属植物不同种源和家系种子的发芽及幼苗生长情况,笔者对16种桤木属植物以及江南桤木10个家系的种子千粒重和发芽率以及苗期生长做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桤木属植物种子千粒重和发芽率差异较大,种子千粒重平均值为0.90 g,多数集中在0.5~1.5 g的范围内;桤木属植物种子的平均发芽率、发芽势分别为9.69%、5.4%,家系的平均发芽率及发芽势分别为20.40%、18.92%;桤木种子千粒重和发芽率相关性不显著。16种桤木中欧洲桤木的高、地径生长最大,分别达到32.12、7.03 mm,具有明显生长优势。  相似文献   

8.
对来自16个不同种源的苦参种子净度、千粒重、生活力、含水量、硬实率以及不同处理下发芽率等质量标准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源的苦参种子净度均在92%以上;千粒重除安徽亳州外,其他种源均在40g以上;含水量均不超过12%;硬实率均在85%以上;综合生活力、未处理种子、发芽率2个指标发现山西长治西河底、河北安国、内蒙古赤峰的苦参种子种质较好;经破除硬实处理的种子发芽率显著高于未处理,不同种源最优处理不同,其中6个种源苦参种子的3种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3个种源浓硫酸处理下发芽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4个种源摩擦处理发芽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还有3个种源浓硫酸与摩擦处理之间差异性不显著,但显著高于热水处理。  相似文献   

9.
对5个种源核桃楸种子性状及苗期生长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间核桃楸果实及种子性状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变异,以种仁和种子重量的变异最大,变异系数高达25%以上,而果实及种子的横径与侧径、壳厚的变异较小;以双鸭山青山和方正星火的果实及种子三径较大,种子及仁重量大,出仁率高,壳厚薄。不同种源间苗高、地径和叶片生长均差异显著,种源间生长性状的变异较大。种子重量与仁重、种子三径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壳厚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但种子性状与苗高、地径、叶面积等相关性不大。通过聚类分析可将5个种源划分为3组,其中双鸭山青山和方正星火种源的种子三径大,种子及仁重量较大,苗高、地径及叶片生长较大。  相似文献   

10.
以15株滇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oides)母树(家系)种子为实验材料,对其种子性状进行测定分析,了解家系间其差异状况。结果表明:不同家系种子的种皮厚、种子横径、纵径、种仁横径、纵径、单粒种子和种仁及种皮含水率、千粒重分别为0.35~0.56mm、9.86~13.39mm、10.35~16.00mm、8.74~12.66mm、8.60~14.42mm、32.3%~39.5%、36.3%~52.3%和14.0%~24.2%、683.12~1 866.46g。家系间除种皮含水率外,其他指标均呈极显著差异(p≈0.000.01)。滇青冈不同家系的种子具有丰富的变异,为其遗传研究、种子采集和苗木培育提供家系的种子信息。  相似文献   

11.
山西省文冠果种子形态特征及地理种源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通过对山西省文冠果种子形态特征以及地理变异规律的研究,揭示其变异程度和生态环境间的关系,以便充分利用不同种源文冠果居群地理变异。本研究以山西省文冠果18个野生种源的成年植株为研究对象,采用方差分析、偏相关分析、聚类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对山西省不同种源文冠果的8个种实性状进行差异分析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源文冠果的种长、种宽、种厚、种形指数和千粒重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千粒重、种长、种宽、种厚与种源产地的年均温呈正相关;种形指数表现出明显的地理变异规律,随经度增加,种形指数逐渐减小;种子出仁率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地理和气温变异规律,种仁出油率、种子出油率和种壳出油率与海拔呈负相关,随海拔升高而减少;种子出油率还受到年降水量的影响,随降水量增加种子出油率增加。根据种子形态和出油率等9项指标,采用UPGMA法将山西省文冠果划分为4种类型。  相似文献   

12.
宋丽华  李涛 《种子》2007,26(5):7-9
对收集于宁夏地区的12个臭椿种源种子的形态、千粒重、含水量及发芽能力等进行测定,研究种子的生物学特性差异。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种源的臭椿种子生物学特性具有一定的差异。供试宁夏地区臭椿种子的种翅平均长度为3.74cm,平均宽度为1.12cm,平均发芽率为50.04%;其中灵武种源的千粒重最大,发芽率高的种源有平罗(92.67%)、青铜峡(78.17%)、惠农(76.3%)。  相似文献   

13.
陈燕  温韦华  李晓东  刘东焕 《种子》2019,(5):57-59,63
采集不同种源地的11种忍冬属植物种子,对其进行不同变温处理的种子萌发特性研究,分析不同种源和温度处理对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新疆忍冬、金银忍冬、金花忍冬等空枝组(赭黄花亚组)类种子适温范围广,在8℃/20℃、15℃/25℃和20℃/30℃环境下均有较好的萌发效果,优于其他亚组;15℃/25℃的变温条件是大多数忍冬属植物种子萌发的最适宜环境温度,其次是20℃/30℃;种子大小与其萌发特性不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三尖杉种子形态变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福建省内几个三尖杉分布区之间三尖杉种子形态变异规律,结果表明,三尖杉种子的形态指标:长、宽、厚、种子大小(长×宽×厚)及种子单粒重存在极显著的产地差异.在发芽率与各性状的相关性方面,三尖杉种子长、宽、厚、长宽比、重、大小、比重等形态特征与种子发芽率有一定的正相关,特别是种子的单粒重、大小和比重与发芽率的相关系数都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而长厚比和宽厚比与发芽率却成负相关,其中宽厚比与发芽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聚类结果表明,除来源于永泰的F9外,其余各地种子在D0.407处可以大致地分为两大类:来源于永泰黄溪和柘荣的三尖杉种子形态差异不明显,归为一类;来源于漳平的三尖杉种子与其它居群有明显的差异,归为一类.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格木不同天然种源家系苗的生长差异,选出相对速生的优良种源,本研究对8个格木天然林种源、110个家系1年生的苗高和地径等生长量指标进行测量,结合各家系的种子表型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源的格木苗期生长量差异显著,具备种源选择的基础;不同种源的苗期生长量差异主要来源于种源内,具备从优良种源内选择优良家系的基础;苗期生长量与种子大小、种子厚和千粒重等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大粒、饱满种子可作为优良种源和家系选择的初选参考指标。初步选出浦北、北流种源作为格木优良种源。本研究为格木速生种源及家系的早期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玉米种子粒重差异对相关发芽指标整齐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疆五家渠市种子市场购买的12个玉米品种种子进行调查表明:多数玉米品种种子在净度、含水率等指标上达到国家标准,但仍有品种发芽率未达到国家强制标准,且不同品种之间发芽势差异较大,发芽势最高的达到90%,而最低的仅为15%;不同品种间粒重受遗传影响较大,品种间单粒重整齐度存在较大差别,整齐度变化区间为3.78~7.38。发芽试验中发现,玉米单粒重与芽长、主根长、芽重和根重等指标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且单粒重整齐度与主根长、根重、芽长和芽重等指标整齐度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粒重整齐度将影响玉米苗期群体整齐度。  相似文献   

17.
不同地理种源马尾松种子性状及芽苗生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晓佳  丁贵杰 《种子》2012,31(1):14-17
在实验室人工气候箱中进行8个不同地理种源马尾松种子发芽特性的实验研究.进而从种源遗传特性上选出最佳马尾松种源.实验表明:不同种源马尾松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轴长、子叶长、鲜重、干重差异均极显著(p<0.01),福建漳平的发芽率达88%,湖南汝城为86%,广西古蓬为81%.发芽势及其它指标表明,这3个地区的马尾松种子品质最佳.为今后马尾松育苗选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