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中华鼢鼠是祁连山区的重要害鼠之一。2001年~2008年期间,甘肃省天祝县森防人员对中华鼢鼠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进行了专门研究,通过防治试验证明采用溴敌隆、鼢鼠灵防治中华鼢鼠是较理想的药剂。自2003年以来,天祝县乌鞘岭等7个国有林场和14个乡镇普遍采用溴敌隆、鼢鼠灵辅以人工弓箭射杀的方法进行防治,2003年~2008年进行了全面推广。现将推广防治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以探讨中华鼢鼠的生活习性为出发点,分别从药物防治、人工防治、器械防治、引入适合数量天敌等4种防治方法,对防治中华鼢鼠策略进行了重点研究,并总结了研究中华鼢鼠的生活习性及防治方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采用插洞投饵法和开洞投饵法进行杀灭中华鼢鼠试验,结果表明:插洞法对鼢鼠的洞道破坏少,漏土少,鼢鼠封洞少,灭效高,是防治鼠害的简单易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我国林区鼢鼠防治研究现状及今后防治意见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主要介绍我国林区鼢鼠的种类,分布及危害,林区鼢鼠的主要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目前国内防治鼢鼠的常用方法和措施,并提出对林区鼢鼠进行生态预防和综合开发利用等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
依据科学决策的原理,总结鼠害防治的经验,制定了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幼林地中华鼢鼠防治的系统决策程序,采用不同决策方法,筛选了中华鼢鼠的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蓝果忍冬的根系特征,鼢鼠生活习性,人工果园中鼢鼠危害方式、程度,并把已报道的常规鼢鼠防治方法,划分为物理、化学防治两类,提出适合北方地区蓝果忍冬人工园鼢鼠防治方法及建议,为丰富栽培技术和降低果农损失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几种防治鼢鼠的方法对比,选择出了目前最适宜良种基地鼢鼠防治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降低海东林区内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对林木的危害程度,提高林分质量,通过造林整地、施用药剂、人工捕杀的方法总结出一套合理有效治理高原鼢鼠的防治措施。本试验在造林前采用3种方式进行整地,其中水平沟整地对鼢鼠的防治效果最好。在整地的基础上,分别施用雷公藤甲素颗粒剂、地芬·硫酸钡饵剂及莪术醇成品饵剂,雷公藤甲素防效最佳,同时结合人工捕杀,防治效果达81.82%。故水平沟整地后喷施0.025 mg/kg雷公藤甲素辅以人工捕杀是防治高原鼢鼠较为合理的方案。  相似文献   

9.
鼢鼠是一类营地下生活的动物.常见于我国北部地区,对农业危害甚为严重(寿振黄1962年).但迄今为止未见有关对我省危害华山松等幼林的罗氏鼢鼠(Myospalaxrotchilidi)调查研究和防治方法的报导.为了保护造林成果,寻找有效的防治方法,笔者1980年曾在巫溪县白果林场进行了定点调查,对危害华山松、油松等的罗氏鼢鼠生活习性进行了初步观察研究,采集标本35套.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0.
鼢鼠鼠害的主要特征及其生态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鼢鼠对杂草的选食性、杂草对鼢鼠种群的分布的影响的研究和对鼢鼠危害特征及树木被害原因的分析,明确了杂草是鼢鼠数量分布的限定性因素,提出了翻种抚林,幼林除草、林粮间作、林药复合、间种有毒经济植物等生态措施对鼢鼠鼠害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1.
中华鼢鼠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总结多年的实践工作经验,对中华鼢鼠的鼠情监测和综合防治方法做了初步的总结,中华鼢鼠防治的最佳时期是每年的春秋两季,捕获率可达80%以上,采取人工地箭捕打、毒饵防治等方法,同时结合营林措施,才能有效控制其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12.
1995-1998年在祁连山北坡人工造林地对中华鼢鼠进行实地调查,研究不同生境中鼢鼠的数量分布和发生危害情况,基本掌握了其种数数量变动及危害规律,并根据气温、性比等因素,建立了祁连山林区中华鼢鼠短,中期数量测报模型:F=1.679p.  相似文献   

13.
祁连山东端中华鼢鼠对幼林危害的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2-1998年在祁连山东端天祝县林区采用标准地方法调查了中华鼢鼠在坡向、坡度、土层厚度、树龄、树种不同的幼林内危害规律,估算了鼠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提出了防治意见。  相似文献   

14.
调查发现了几种为害铅笔柏的新的病虫鼠害,其中:病害有煤污病,害虫有柏肤小蠹、双条杉天牛、柏大蚜、小蓑蛾,鼠类有中华鼢鼠;柏肤小蠢、双条杉天牛对铅笔柏移植大苗为害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15.
陕北林地啮齿动物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草免和鼢鼠的优势度从北向南依次降低,而松鼠和黄鼠依次增加,其余种类表现为中间小,两边大。退耕群落中草免、鼢鼠、跳鼠、田鼠、沙鼠和鼠免的优势度高于荒坡群落,而松鼠和黄鼠的优势度退耕群落低于荒坡群落。在吴旗群落中危害刺槐的关键种是中华鼢鼠,对油松和侧柏幼林造成严重危害的是草免。在退耕群落中对林木造成危害的主要是鼢鼠和草免。鼢鼠、松鼠、黄鼠和鼠免的生态位宽度以吴旗风沙区群落一退耕群落一黄土丘陵灌木疏林群落依次缩小。鼢鼠在桥山群落中与各种啮齿动物均有很高的相似性,而在桥北群落中,与其它种类的相似性比例较小。在灌木疏林群落中,鼢鼠与其它种类的相似性大于退耕群落。从主成分群落排序分析,鼢鼠在吴旗风沙区群落中与其它种类的相似性较大,而在退耕群落中的最小。  相似文献   

16.
中华鼢鼠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4种药剂毒饵防治的对比研究和人工地箭防治,结果表明,溴敌隆毒饵不仅防治效果较好(86.7%),且属第二代抗凝血杀鼠剂,对其他动物低毒,不产生二次中毒现象;人工地箭的防治效果为62.7%~81.3%,平均74%,都是目前防治中华鼢鼠的较佳方法。  相似文献   

17.
害鼠是农林牧业的大敌,是森林动物的主要组成部分。搞清森林害鼠的种类、种群地理分布、区系组成、群落结构及生活习性等是开展有效防治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通过4年的研究,基本摸清了辖区内森林鼠害的种类、数量、地理分布及习性状况;划分出了3个主要危害区;确定了中华鼢鼠和达乌尔鼠兔为中部地区森林害鼠优势种;掌握了群落结构以及主要害鼠生态习性。为进一步研究有效的防治方法,指导生产和大面积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中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森林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落叶松病虫鼠害可持续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取线路踏查与标准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落叶松林病虫害进行了全面调查。初步查到落叶松病害6种,其中叶部病害3种、枝梢病害1种、干部病害1种、苗木病害1种;病原有真菌5种、生理性病原1种、冻害1种。采集观察到取食落叶松的昆虫125种,其中,发现国内新记录2种,省内新记录8种,区内新记录37种。落叶松落针病、烟煤病、落叶松枯梢病有轻微发生;发生危害的主要虫害为落叶松球蚜,鼠害为未成林造林地内的中华鼢鼠。提出了落叶松林病虫鼠害可持续控制的策略与技术。  相似文献   

19.
高效弓箭捕杀鼢鼠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古代兵器弓箭、弩弓的射杀原理,改造自制成高效弓箭(GXGJ),结合鼢鼠的生活习性和危害规律捕杀鼢鼠,简单、易行,捕杀准确率在95%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