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1958年我省开始放养柞蚕以来,60年代林区曾搞过柞蚕生产,但终因经营思想偏差,而导致林业养柞蚕长达20多年的空白。1990年东京城林业局试验放养3把剪子,收获蚕茧600公斤。1991年列为重点推广项目,在6个林场放养25把剪子,收获蚕茧13 000公斤,收入56780元,纯利41780元,平均每把剪子纯利1651元,今年全局铺开,13个林场(所)发展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阿荣旗鼓励农村林区因地制宜.自主发展,合法开发,科学利用柞树林放养柞蚕,取得显的社会与经济效益。2005年阿荣旗蚕茧总产量400万公斤,产值近4500万元,全旗农民人均增收200多元。阿荣旗蚕业生产呈现出以下显特点:一、生态、蚕业建设并重。自2005年元月起,从蚕场林地更新开始,强力推进生态化、园林化建设.强力推行蚕场中刈。使柞树长势良好,枝繁叶茂。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阿荣旗有宜林蚕林50万亩,养蚕林农达3800户,养蚕2400把,每年人均增收360元。近年来,阿荣旗把养蚕业作为增加林农收入的特色产业加以培育,在加快种业基地建设的同时,做到优中选优,精养精放,培育适合本地区“二化一放”的“四元”杂交种。  相似文献   

4.
兴安盟有着悠久的养蚕历史,早在清朝就有养蚕记载。根据盟林业局出台的《蚕业发展意见》,兴安盟柞蚕业发展出现良好势头。2008年全盟放养柞蚕200余把,平均蚕茧量1300公斤,高产户每把蚕的产量超过了1500公斤,产值3万余元。蚕业经过几年发展很有可能成为兴安盟农村特色产业之一,对于调整农村牧区产业结构,拓宽农牧民就业渠道,增加农牧民收入,繁荣市场经济意义很大。我们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生态良好、蚕农增收、做强产业、特色富民、和谐发展”为主题,创造全盟蚕业品牌,做到保护生态和发展经济相结合、相促进。  相似文献   

5.
通过调查呼伦贝尔地区扎兰屯和阿荣旗两地柞蚕场和柞树天然林的林分因子、灌木层种类及生物量和地表植被组成,以研究柞蚕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了呼伦贝尔地区柞蚕场生态环境现状。结果表明科学规范的柞蚕生产不会破坏生态环境,不合理的放养则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  相似文献   

6.
阿荣旗自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累计完成退耕还林任务26.7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12.7万亩,荒山荒地造林14万亩。工程涉及全旗15个乡镇,150个行政村,11436个农户,直接受益农民近4万人。到2005年底,国家累计投资达8935万元(其中粮食补助资金6650万元,生活补助费950万元,种苗造林费1335万元),农民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阿荣旗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中注重发展后续产业,努力寻求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最佳结合点,致力于解决农民在退耕还林工程后持续增加收入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辽东山区现有蚕场面积700万亩,是我国重要的柞蚕生产基地。由于长期以来的过度放养、毁林采薪及旱涝灾害,致使其植物层次结构遭到破坏,200万亩蚕场基本沙化。其中94万亩严重沙化,植被盖度在30%以下,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造成柞蚕茧产量下降,威胁着丹东丝绸业的发展。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辽东蚕场的现状、沙化程度和原因,并就此提出其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柞蚕业在勃利县有近50年的发展历史。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取得了长足发展。每年放养量都在300把以上,把单产平均在700kg左右,纯收入达600元以上,已成为我县农民致富增收的好项目。由于受传统观念和资源管理体制等因素的影响,柞蚕放养规模还比较小,整体效益还不高。  相似文献   

9.
1如东县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现状及效益分析如东县位于江苏省东南沿海,地处江淮平原地区,60年代至80年代初,沿海防护林主要以刺槐、苦楝等树种为主,品种低劣,管理粗放,产量低(20年生每公顷蓄积只达到75m3),效益差(20年生每公顷产值约2.25万元)...  相似文献   

10.
在云南昆明的世博园里,“格桑园”(藏语“格桑”意为“好时代”)以其美丽繁茂的西藏高原植物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的目光。在拉萨,一个占地面积1513.6亩,项目设计总投资1864万元的林木种苗科技示范基地,凭着高科技手段与高原人特有的执着精神:誓把西藏变为一座生机勃勃的“格桑园”。  相似文献   

11.
辽宁岫岩满族自治县朝阳乡曾经是放养柞蚕的大乡。多少年来,放养柞蚕一直是该乡农民的主要收入。但由于无序放养,加上放养周期过长,导致柞树老化和蚕场沙化面积达3.6万亩,水土流失相当严重。从1990年开始,朝阳乡将全乡3.6万亩的沙化蚕场进行死封,栽植麻栎、落叶树和刺槐等替代树种,恢复植被。在退蚕还林,保持水土的同时,广辟财源,增加蚕农的收入,帮助近千户失业的蚕农靠栽植板栗、抚育榛林、养林蛙、林下养鹅和培育中药材等产业致富,户均收入达6000多元,比以往放养柞蚕时高了近一倍。保水土 蚕场面积减半 巧增收 蚕农收入翻番@潘大为…  相似文献   

12.
“十五”期间,依托沙源治理和天保工程种苗项目,锡盟共计完成种苗项目国债投资达2662万元,完成种苗基地建设81200亩。其中,育苗基地11900亩,采种基地建设55800亩,采条基地13500亩,贮苗窖1200平方米、种子库3500平方米,种苗基地的基础设施得到很大改善。全盟育苗面积已达45440亩  相似文献   

13.
狠抓沙棘基地建设改善环境致富人民(摘要)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人民政府敖汉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科尔沁沙地南缘。从70年代起旗委旗政府根据本地风沙干旱、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条件,把沙棘作为生态环境建设的先锋树种,以基地建设形成全力发展,截至1995年,...  相似文献   

14.
1月13日,柳州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出,到2015年,全市建成60万亩高产油茶基地,实现油茶生产总面积120万亩。同时建设千亩油茶良种育苗基地,以保障油茶良种供给。  相似文献   

15.
江西省遂川县紧紧抓住林业特色产业发展重点,全力推进苗木花卉产业发展,将花卉苗木产业作为重点支柱产业来培育和推进,实现了兴林富民,促进了林农增收。目前,全县现有花卉苗木基地17个,基地经营面积2000亩,花木种苗种植大户60个(户),苗木种类100多个,珍贵花木种苗1500多万株,年产值3500万元。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蒿柳扦插模式、树型养成的探索,开展春柞蚕“半龄式”和“全龄式”蒿柳养殖技术研究,调查并统计柞蚕幼虫保苗率、全龄经过时间和蚕茧产量。结果表明:0.5~2.0 cm直径的蒿柳进行直接扦插,成活率在98.0%以上;而用生根剂浸泡后扦插,成活率为100%。采用株距30 cm,墩距4 m,每墩3株,“W”型扦插,通过剪梢后的树型养成,能够显著增加枝条数量,提高柞蚕饲养效率。采用“半龄式”和“全龄式”蒿柳养殖能够显著提高柞蚕养殖过程中的幼虫保苗率,达60%以上,减少了劳动强度并增加蚕茧产量。  相似文献   

17.
《新疆林业》2008,(3):F0002-F0002
新疆玛纳斯平原林场成立于1955年,位于312国道乌伊公路120公里处,东距乌鲁木齐120公里处,312国道、北疆铁路、乌奎高速公路横贯该场。光热、土地资源丰富。玛纳斯平原林场以营林生产管护为主,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全场总人口2180人,现有在职职工178人,离退休职工320人。经营总面积5400公顷(8.1万亩),林业用地面积2800公顷(4.2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1533.33公顷(2.3万亩)。宜林地面积1266.67公顷(1.9万亩),林木总蓄积量3.83万立方米。农业开发面积2400公顷(3.6万亩),主要种植棉花、西瓜、番茄等农作物。  相似文献   

18.
《新疆林业》2007,(2):F0002-F0002
奇台县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东南缘.全县总面积193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占314%.平原占15.04%.沙漠、戈壁占53.56%.是新疆典型的农业大县。全县有可耕地10万公顷(150万亩)以上,先后被列为自治区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国家级粮食生产大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国家级商品粮基地县.是国家优质小麦、大麦之乡。奇台县有林业用地31.31万公顷(469.65万亩),森林覆盖率为5.83%。  相似文献   

19.
柞蚕制种时间短、程序繁多、技术性较强,稍有疏忽,就可能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制种工作是奠定蚕茧优质高产的基础。制种前的准备制种前首先要准备好制种室及用具。制种室一般按10把剪子每把5000粒计算,需40m2房屋四间,要求制种室设有前后窗,以确保通风良好。使用前  相似文献   

20.
百字新闻     
国营凤山县被桃林场在抓好营林生产的同时,注意提高群众的防火意识,加强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连续24年无森林火灾的可喜成绩。(莫秀明)1998年3月对目融水苗族自治县林业局《融水林业通讯》编委会挂牌成立。(蒙辉)近年,全州县林业局办起绿色实体10个,发展经济果木林6010亩,其中银杏2510亩、全州安梨300亩、柑桔70亩、毛竹1230亩、甜竹300亩、杉木1200亩、毛竹育苗场400亩,实现了全局人均3005亩,仅1996年创产值58万元。预测5年后产值可达310万元。(陆海南蒋济诚)天峨县已建成六大特色生产基地,即72万亩的速生丰产林基地、32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