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采用活性追踪法和柱层析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5种细菌为供试菌种,对美洲大蠊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和抑菌试验.研究发现:美洲大蠊乙酸乙酯提取物对供试的革兰氏阳性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最好;经硅胶柱层析初分离后,从乙酸乙酯提取物获得了9个具有抑菌活性的组分,其中,组分Fr7对5种供试菌均显示了较好的抑菌活性;组分Fr7及其相邻组分Fr8经硅胶和凝胶柱层析进一步分离纯化后,得到了7个具有抑菌活性的不饱和脂肪酸类化合物,均对藤黄微球菌表现出最好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美洲大蠊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物质为不饱和脂肪酸类化合物,对供试的革兰氏阳性菌的抑菌活性较强.  相似文献   

2.
竹叶总黄酮提取纯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芦丁为对照,竹叶总黄酮得率为考察指标,通过正交试验法优选破碎提取竹叶总黄酮的最佳工艺.在此基础上,采用真空薄膜浓缩,超声波脱色,大孔树脂Diaion HP-20吸附分离纯化竹叶总黄酮提取物.结果表明,20 g竹叶粗粉最佳提取工艺为用80%(体积分数)乙醇做溶剂,液固比为10:1(mL:g)提取1次,5 min.最佳分离纯化工艺为:采用大孔树脂Diaion HP-20进行分离富集,以不同浓度的乙醇进行梯度洗脱,洗脱流速为5mL/min,收集并减压浓缩各洗脱部分的总黄酮提取物,精制后的总黄酮纯度可达76%.  相似文献   

3.
采用直接提取法和分步提取法对哈茨木霉T28发酵液进行萃取,获得6种提取物;将各提取物对致病疫霉进行抑菌活性研究,并对具有最佳抑菌效果的提取物进行GC-MS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分步提取法和乙酸乙酯为萃取液的提取物对致病疫霉菌丝生长、孢子囊萌发、孢子囊释放游动孢子具有最佳的抑制效果,抑制率分别为67.06%,71.71%和76.25%;采用直接提取法获得的提取物抑制效果次之.2种方法的提取物中分别含有10个和15个组分,其中相同组分为2,5-二叔丁基酚、邻苯二甲酸二叔丁酯、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十八碳酸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邻苯二甲酸单(2-二乙基己基)酯,这些组分可能为对致病疫霉菌具有抑制作用的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4.
采用.OH、DPPH.、ABTS+清除能力及铁还原能力四种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方法,在模拟胃、小肠、血液三种不同的体内环境后,对笃斯越橘花色苷提取物(粗提物和精制物)的抗氧化功能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笃斯越橘花色苷精制物对.OH、DPPH.、ABTS+的清除及铁还原能力均高于粗提物。笃斯越橘花色苷提取物在模拟不同pH胃环境下对.OH、DPPH.、ABTS+的清除能力及铁还原能力由强至弱依次为:pH1.5、pH2.5、pH3.5、pH4.5;在模拟胃、小肠并血液环境下对.OH、DPPH.、ABTS+的清除能力及铁还原能力为:花色苷提取物在模拟胃环境下>模拟胃并小肠环境下>模拟胃、小肠并血液环境下。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簕竹属主要竹种竹叶提取物中黄酮类成分的开发利用,以簕竹属10个竹种的竹叶为原料,提取、分离和纯化后得到竹叶提取物,建立了测定竹叶提取物中5种黄酮类成分的HPLC方法,采用DPPH法和ABTS法对竹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竹叶中5种黄酮类成分异荭草苷、荭草苷、牡荆苷、异牡荆苷和木犀草苷的HPLC方法为:采用YMC-Pack ODS-A色谱柱(250 mm×4.6 mm, 5μm),以0.5%乙酸/水溶液(A)和乙腈(B)为流动相,14%B等梯度洗脱40 min,进样量10μL,流速1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340 nm。此条件下,5种黄酮类成分在40 min内实现完全分离,分离度均大于1.2,其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相关系数R2>0.999,加标回收率在94.36%~105.3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98%~3.48%之间,表明该方法稳定可靠。测得的10种簕竹属竹叶提取物中5种黄酮类成分的总量为62.30~223.24 mg/g,其中凤尾竹竹叶提取物中的质量分数最高,为223.24 mg/g。10种簕竹属竹...  相似文献   

6.
3种越橘(桔)茎尖初代培养与增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豆越橘、笃斯越桔和美登的茎尖为试材,对影响茎尖离体培养的取材时期、外植体的消毒、培养基和激素配比等因素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休眠期水培促萌的嫩芽污染率较低,最利于茎尖诱导成活。适于灭菌的处理为:红豆越橘用75%酒精30 s+0.1%升汞2 min+次氯酸钠4 min;笃斯越桔和美登用75%酒精灭菌30 s+0.1%升汞灭菌处理4 min+次氯酸钠灭菌2 min。适于茎尖初代培养的培养基组合为:红豆越橘用WPM(改良)+6-BA 0.05 mg/L+IBA 0.5 mg/L+GA30.1 mg/L,诱导成苗率最高达84.42%;笃斯越桔、美登用WPM(改良)+6-BA 0.1 mg/L+IBA0.5 mg/L+GA30.1 mg/L,成苗率分别为83.44%、92.76%。适合的增殖培养基组合为:红豆越橘、笃斯越桔用WPM(改良)+ZT 1.0 mg/L+GA3为0.1 mg/L,增殖系数分别为3.90、3.72,苗高分别为2.66、2.51 cm;美登用WPM(改良)+ZT1.2 mg/L+GA30.2 mg/L,增殖系数为4.59,苗高达到2.74 cm。  相似文献   

7.
以分布于北纬52度以北的大兴安岭原始森林中的红豆越橘为研究对象,对该品种在伊春小兴安岭地区开展包括立地条件、栽培密度、覆盖物等不同栽培条件对其成活及生长(高生长、分枝数)的影响的对比试验,旨在掌握最佳栽培技术,为其产业化栽培做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对节白蜡的抗病原因,以探寻新的生物农药,在前期有关对节白蜡树叶提取物杀菌活性研究的基础上,对其乙酸乙酯提取物及柱层析分离组分进行了GC-MS分析,初步确认了各组分所含化合物的可能结构。结果表明:乙酸乙酯提取物中面积归一含量超过1%的化合物组分有18个,其中3号化合物的面积归一含量为17.13%,其结构为4-羟苯基乙醇;经过柱层析分离后各组分所含化合物要相对集中和更加纯化些,其中组分A所含物质主要有两个,化合物4-羟苯基乙醇的含量达到了81.3%,这是相对比较纯的物质;作者据其已有的相关研究结果(组分A整体表现出的杀菌活性要优于其他组分)分析认为,4-羟苯基乙醇作为对节白蜡树叶中所含的重要化合物,在对节白蜡的抗病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桉叶抗氧化物的提取与抗氧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广林9号桉叶粉为材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最佳提取条件为50%乙醇、料液比1:20、50℃提取1h;抗氧化稳定性研究表明:光照、空气和温度对提取物抗氧化活性均有较大的影响,而pH值对其影响较小;对酚类物质的含量进行测定,表明提取物中酚类物质的含量与抗氧化效果成正相关;以有机溶剂对上述提取物进行萃取,抗氧化效果为正丁醇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水萃取物〉石油醚萃取物;然后比较了不同浓度乙醇作为洗脱剂对正丁醇萃取物分离的影响,以50%和70%乙醇洗脱成分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10.
聚丙烯酰胺凝胶柱分离制备高纯度纤维低聚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柱可分离制备纤维低聚糖.在其它分离条件相同、洗脱速度不同的情况下,完成一次分离需要的洗脱剂用量是不变的,洗脱剂用量对低聚糖的分离没有影响.采用一次分离技术可得到纯度分别为96.67%、68.76%和82.00%的纤维五糖、四糖和三糖组分,纤维低聚糖混合物的回收率为81.38%.将多次分离得到的各低聚糖组分在相同的分离条件下进行二次分离,五糖、四糖和三糖的纯度分别提高到98.45%、98.65%和98.12%,回收率分别为90.91%、47.42%和68.68%.  相似文献   

11.
越桔巨大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使其组织培养的相关研究前景极为广阔。本文综述国内外关于越桔组织培养的研究情况,并且详尽的筛选出相对适合的培养条件,比较合适的培养基,有效激素及其浓度,以及培养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且针对越桔组织培养过程中生根困难的问题,介绍国内外一些管外生根的成功范例,为越桔组织培养的深入研究提供一个快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在笃斯越桔天然群体果实性状变异分析的基础上,系统进行林分类型间植株生长、单株结实量的对比分析与综合评价,确定"白桦+赤杨+柴桦+柳树+笃斯越桔+越桔+杜香"、"白桦+柴桦+柳树+笃斯越桔+杜香"及"白桦+柳树+笃斯越桔"林分类型内的笃斯越桔为优良群体。综合考虑植株生长、单株结实量、果实类型及果实性状的变异程度,初步认定:生长在"白桦+赤杨+柴桦+柳树+笃斯越桔+越桔+杜香"林分类型内的笃斯越桔为优异种质。同时,创新提出优异种质组织培养规模化苗木繁育的关键技术,为笃斯越桔遗传改良和优异种质的创新利用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3.
越橘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4种越橘的不同外植体为试材,配合4种培养基进行越橘组织培养试验,结果表明:茎段是越橘组培较好的外植体材料;不同品种越橘各有其适合的培养基。  相似文献   

14.
作物秸秆与土壤混合栽培基质对越橘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和大豆秸秆粉碎物按不同质量比与土壤充分混拌配制成混合栽培基质,研究其对越橘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秸秆与土壤混合栽培基质可有效提高越橘的生物量,其中以玉米与土壤120质量比的混合栽培基质效果最为显著。从植苗2个月至翌年的7月15日,基质的pH值稳定在4.3~5.2之间;株高、基生枝和延长枝的净生长量和叶片面积分别为46.2 cm、31.5 cm、7.46 cm、23.66 cm2,分别为对照的120.9%、120.2%、119.2%和117.6%;植株整株干重119.18 g,为对照的106.2%;坐果率达到94%,单株产量393.11 g,为对照的115%。  相似文献   

15.

The effects of forest management on the field layer vegeta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Finnish and Russian Karelia in a total of 46 mature stands representing pine, spruce and deciduous forests. In Finland, the number of species was slightly higher in each forest type. Many grassland species, such as Galium boreale , Lathyrus pratensis , and Veronica officinalis , were more abundant in Finnish deciduous stands (14.4 species, mean cover 15.8%) than in Russian stands (9.6 species, mean cover 11.5%). Dwarf shrubs, such as Calluna vulgaris (mean cover: Fin 3.3%, Rus 7.7%) and Vaccinium vitis-idaea (Fin 25.0%, Rus 26.9%) in pine stands, and Vaccinium myrtillus (Fin 22.9%, Rus 31.5%) in spruce stands, were more abundant in Russia. Ferns and graminoids exhibited no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The observed differences were likely to result from the lower tree stand density, more extensive fragmentation and fertilisation of forests in Finland, the higher frequency of forest fires and more intensive grazing in Russian forests, and from differences in natural conditions between Finnish and Russian Karelia.  相似文献   

16.
采用清除OH.能力、清除O2-.能力、抗脂质过氧化能力和还原能力对笃斯越橘花色苷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的研究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笃斯越橘花色苷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是天然抗氧化剂潜在来源。笃斯越橘花色苷含量与OH.清除率、O2-.清除率、抗脂质过氧化抑制率和还原能力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29、0.9700、0.9530、0.9807),呈明显的量效关系。OH.清除能力、O2-.清除能力及抗脂质过氧化能力的IC50值分别为28.53、123.32、55.64μg/mL。  相似文献   

17.
贵州越桔资源的栽培技术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越桔进行繁殖技术研究的同时,结合贵州省现有的植物标本和有关文献,对贵州省越桔的种类、分布、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简要介绍了它的利用价值、繁殖技术和栽培技术措施。对贵州越桔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以蓝莓为主要原料,甜味剂、酸味剂,稳定剂等为辅料,采用正交实验设计,确定果肉型蓝莓饮料的最佳配比。实验结果表明,果肉型蓝莓饮料的最佳配方为:果汁200mL;糖度10Brix%;柠檬酸0.06%;苹果酸0.06%;CMC-Na0.20%、黄原胶0.06%、卡拉胶0.06%;均质压力:25MPa;杀菌条件:90~100℃,10min。最终产品口感细腻,质地均匀,具有天然蓝莓特有的香气,酸甜可口,适合各类人群。  相似文献   

19.
蓝莓是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广阔开发前景的新兴果树树种,发展蓝莓产业是富民兴市的好项目。对伊春市蓝莓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发展蓝莓产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