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最佳的雏鸡质量和最高的孵化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在孵化机和出雏器内创造的环境条件。当这些条件能够满足种蛋胚胎发育的需求时,种蛋内容物转化为胚胎以及胚胎的发育都会达到最佳状态。结果是我们将能够孵化出高质量的1日龄雏鸡。  相似文献   

2.
种鸡群年龄、蛋大小、蛋的保存时间和雏鸡性别对出雏时间都有影响。孵化厂试图用改变种蛋放入孵化器的时间和雏鸡从出雏器中移出的时间来减少出雏时间的差异,尽可能经济地产出优质雏鸡。为了把雏鸡未完全闭合的脐部污染细菌的可能性减到最小和保证最高的出雏率,往往一批孵化的雏鸡早出雏的在出雏器中停留的时间长。人们认为雏鸡在出雏器中停留时间长会发生脱水和增加早期死亡率。 笼养、网养肉鸡会发生胸囊肿和软腿病,国内外多采用平养。目前地价日趋昂贵,要增加肉鸡饲养量,提高肉鸡生产,增加平养密度是一种方法,这既可提  相似文献   

3.
种蛋的管理     
保证获得优质雏鸡的前提条件是必须有优质的种蛋。如果我们能够改进和加强各环节的管理,主要是种鸡场和孵化厂的种蛋管理,那么肯定会大大提高孵化率和健雏率,并降低雏鸡一周内的死亡率,而且必将提高肉品加工厂的屠宰率,而这一切正是所有养鸡场和加工一条龙企业所追求...  相似文献   

4.
一.种蛋的选择1.种蛋品质要新鲜种蛋保存的时间愈短、对胚胎生活力的影响愈小,孵化率愈高,一般以产后一周内为合适,以3-5天的最好,2周内的种蛋还可以保持一定的孵化率,超过两周以上时,孵化期推迟、孵化率降低,孵出的雏鸡软弱,鸡蛋贮藏日数与出雏率成反比。...  相似文献   

5.
种蛋的管理     
保证孵化优质雏鸡的前提条件是必须有优良的种蛋,如果我们能够改进和加强各环节的管理,主要是种鸡场和孵化场的种蛋管理,那么定会大大提高孵化率、健雏率,降低雏鸡一周内的死亡率,而且必将提高肉品加工厂的屠宰率,而这一切正是所有养鸡、加工一条龙企业所追求的目标,以下结合本人多年工作经验及心得,着重自种蛋的产出至人孵各环节的管理介绍如下: 一.种鸡场种蛋的管理 种蛋自母体产出后,首先接触的是鸡舍的蛋箱,鸡舍工人的捡蛋等,所以种鸡场种蛋的管理是首要环节,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如果在种鸡场内种蛋已被污染,在孵化场如何消毒也会无济于事。种鸡场的管理包括:鸡舍的管理、种蛋的收集、种蛋的消毒、种蛋的运输。  相似文献   

6.
许多因素对种蛋的孵化率有显著影响,因此不同孵化场甚至同一孵化场的孵化率也有很大差异.一些环境和管理因素如温度、湿度、转蛋等对孵化控制很重要.同时,入孵前种蛋管理和出雏后雏鸡的放置同样影响孵化效果和雏鸡质量.本文讨论了获得好的孵化率的环境和技术因素,也提到了对这些因素作用的生物学机理,特别是发育中胚胎忍耐性的研究结果.了解这些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上述影响孵化的因素.必须提供最佳的种蛋收集、储存和处置条件以保证入孵前和孵化期间胚胎的存活力.入孵后孵化机中的温度、湿度、翻蛋、凉蛋、落盘、出雏机和雏鸡处置必须进行控制,才能获得尽量多的雏鸡,降低可售雏鸡的成本.  相似文献   

7.
洪渊  豆彩红 《家畜生态》2003,24(2):58-63
许多因素对种蛋的孵化率有显著影响,因此不同孵化场甚至同一孵化场的孵化率也有很大差异。一些环境和管理因素如温度、湿度、转蛋等对孵化控制很重要。同时,入孵前种蛋管理和出雏后雏鸡的放置同样影响孵化效果和雏鸡质量。本文讨论了获得好的孵化率的环境和技术因素,也提到了对这些因素作用的生物学机理,特别是发育中胚胎忍耐性的研究结果。了解这些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上述影响孵化的因素。必须提供最佳的种蛋收集、储存和处置条件以保证入孵前和孵化期间胚胎的存活力。入孵后孵化机中的温度、湿度、翻蛋、凉蛋、落盘、出雏机和雏鸡处置必须进行控制,才能获得尽量多的雏鸡,降低可售雏鸡的成本。  相似文献   

8.
哺乳动物的胚胎发育是由母体连续不断地提供营养,而家禽的胚胎发育则主要在母体之外,由禽蛋提供胚胎发育所需之营养。胚胎能否发育成健康的雏禽,取决于种蛋内是否含有足够的胚胎生长所需的所有营养物质。适宜环境的健康母鸡,其受精种蛋经过适当的孵化过程,21天应能孵化出健康的雏鸡。在配制种鸡日粮时,必须考虑可能影响种蛋化学组成的程度,从而影响种蛋的孵化率及雏鸡出壳后的存活力。营养影响孵化率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营养因素影响种蛋的孵化率及其商品代的成活率。一、入孵种蛋的大小入孵种蛋的大小对孵化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一出雏不均匀的现象 出雏不均匀表现为,通过查看孵化窗口,也就是指种蛋从孵化器转入出雏器以后,对破壳的雏鸡数量检查时发现,整个出雏阶段间隔时间太长。在实际捡雏过程时,有些雏鸡已经快要“脱水”了,有些雏鸡还不能捡雏,雏鸡质量不好,甚至在饲养过程中还会增加早期死淘率。出雏不均匀在换季阶段尤其在供暖前、后表现的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0.
22畸形可能原因有:种蛋贮存不恰当;种蛋的剧烈震动,或运输时种蛋倒置;遗传;营养缺乏,如生物素、核黄素、锌或镁;翻蛋不足;种蛋的姿态不恰当,如种蛋小头向上;孵化温度高或低;种鸡疾病;通风不足,或蛋壳的通透性差。23曲趾,八字腿可能原因有:孵化温度高或低;营养不足;光滑的出雏盘底。24绒毛短,无弹性可能原因有:营养缺乏,尤其是核黄素;霉菌毒素和其它毒素或抑制物质,造成营养缺乏;1~14d孵化温度高。25眼睛闭锁,粘有绒毛可能原因有:出雏器温度太高;出雏器湿度太低;绒毛收集器不足;出壳后,雏鸡在出雏器中的时间太长;出雏器中气流太快。26爆蛋来…  相似文献   

11.
种蛋的质量与生产高质量雏鸡密切相关,也是孵化场经营成败的关键环节之一。种蛋的消毒可杀灭蛋壳表面有害细菌,使胚胎能够正常发育,促进孵化率、健雏率的提高,也确保了饲养户雏鸡的效益。下面是笔者对种蛋选择与消毒的一点见解。 1 种蛋的选择 1.1 种蛋的质量要求 1.1.1 种蛋来源 应选自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优良,经实施系统免疫程序的健康种鸡场种蛋。在受精率上,蛋用种鸡的种蛋应达到90%以上,肉用种鸡的种蛋应达到85%以上。  相似文献   

12.
1种鸡场及孵化场的管理   有证据表明孵化场的通风不足会引起肉鸡后期腹水症的发生。采取所有必要措施以保证孵化器和出雏器通风良好,以利发育中胚胎氧的获得。建议数据如下:   雏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肉鸡生长,良好的种鸡场管理可以生产出无污染种蛋。种鸡场及孵化场的种蛋消毒可有效地提高雏鸡质量。为防止脱水,保证雏鸡质量,应及时将雏鸡从孵化器中取出。当 5%~ 10%的雏鸡颈、羽毛潮湿时就必须出雏。 2育雏及温度控制   为提供足够的通风,雏鸡占地面积不能是鸡舍的 1/3或 1/4,而至少是 1/2,当鸡舍温度可达到要求标准时…  相似文献   

13.
现代白羽肉鸡的主要特点是生长速度快、饲料消耗少。只有满足了肉仔鸡生长发育的各种需要,肉鸡遗传潜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并获得最佳的生产性能。本文剖析了影响肉仔鸡生产性能的一些主要因素。一、育雏早期的管理肉鸡生产性能的好坏,与雏鸡的质量有关。据最近的研究表明:孵化后期受精蛋在出雏器中产出大量的热量,容易导致雏鸡脱水。要保证雏鸡的质量,首先要控制好出雏器和孵化厅的温度和湿度,避免雏鸡的热应激。现代肉鸡第一周末体重的遗传潜力可达到180克,如果种蛋来源于刚开产的父母代鸡群,体重可能稍轻。只要第七天体重可达到150~160克…  相似文献   

14.
现代白羽肉鸡的主要特点是生长速度快、饲料消耗少。但只有满足了肉仔鸡生长发育的各种需要,肉鸡遗传潜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并获得最佳的生产性能。本文研究了影响肉仔鸡生产性能的一些主要因素。1育雏早期的管理肉鸡生产性能的好坏,与雏鸡的质量有关。据最近的研究表明:孵化后期受精蛋在出雏器中产出的大量的热量,容易导致雏鸡脱水。要保证雏鸡的质量,首先要控制好出雏器和孵化厅的温度和湿度,避免雏鸡的热应激。现代肉鸡第1周末体重的遗传潜力可达到180g,如果种蛋来源于刚开产的父母代鸡群,体重可能稍轻。只要第7日龄体重可达到150~160…  相似文献   

15.
肉鸽的自然孵化,因为噪音、湿度、生产鸽营养水平、饲养人员操作等原因,造成了破蛋以及凉蛋,降低了孵化率和出雏率。人工孵化可避免亲鸽孵化时压破种蛋,防止鸽粪污染,减少胚胎中途死亡,提高孵化率和出雏率,缩短产蛋周期,加快繁殖速度。肉鸽电脑孵化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正> 种蛋储存时间过长能降低胚胎活力,使其在孵化时发育不规则而降低孵化率,并增加脐带不愈合率,影响雏鸡品质。笔者曾于1990年3月作了种蛋储存时间对孵化率及雏鸡品质影响的试验。选用同一鸡场京白823父母代种蛋4000枚,其中试验组2000枚,储存期为8—14天;对照组2000枚,储存期为0—7天。经统一消毒后送入同一台孵化器,试验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受精蛋个数分别为1772和1796,受精率分别为88.6%和89.8%,差异不显著(P>0.05)。出雏只数分别为1519和1631,孵化率分别是85.7%和90.8%,差异极显著(P<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化的饲养场,舍内空气电离程度大大降低,空气负离子浓度大为下降。在孵化器及出雏器内则更低。在孵化器中供给浓度为15~30万个/厘米~3的空气负离子,能使鸡的出雏率提高6.5~11.4%。空气负离子还可促进鸡胚的生长、发育.使孵化8~10天的鸡胚重量比对照组高10~30%;孵化期间供空气负离子可提高雏鸡孵化率4%。然而在出雏器内供给空气负离子对鸡的三检死胎率及弱雏率的影响,国内外还未见报道。在出雏器底层放入两台SD-1型空气负离子发生器。种蛋落盘后,实验组开机供负离子,直到出雏完毕。对照组则不供负离子。实验组和对照组其它孵化条件相同,均按常规操作进行。出雏结束后,统计死胎率及弱雏率.实验期为91年3月25日-5月25日,在此期间实验和对照间隔进行.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在落盘过程中对各部位胚蛋进行调整,将孵化器低温区胚蛋落盘至出雏器高温区。通过试验调整,在保证雏鸡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孵化出鸡整齐度和孵化率,降低孵化场残母率。结果表明,试验组较对照组出雏整齐度和孵化指标均有提高。  相似文献   

19.
孵化过程中,种蛋周围的相对湿度控制蛋的失重,进而显著影响孵化率和雏鸡质量。正确的失重使雏鸡出壳时维持正确的水平衡。失重过多,雏鸡脱水;失重不足,雏鸡水肿。这两种情况都会使孵化率和雏鸡存活率降低。此外,正确的失重还可使蛋内形成适当的气体空间,有利于肺和气囊的发育。  相似文献   

20.
种蛋的消毒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蛋有胶质层、蛋壳和内外壳膜等几道自然屏障,但它们都不具备抗菌性能,所以细菌仍可进入蛋内,降低蛋的孵化率,影响雏鸡的质量。因此,孵化时必须对种蛋进行认真消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