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中配电网是直接为广大用户供电的设施,它具有设备数量多和地域分布广的特点,遭受雷击的机会较多。由于配电设施本身的绝缘水平较低,很易发生雷害事故和损坏设备,将给用户造成停电,而且还会威胁人身安全。为此,必须加强配电网的防雷保护,以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和减...  相似文献   

2.
根据多年来从事变电运行管理工作的经验表明。农村电力系统的雷害事故约占整个电力系统全部雷害事故的 80%以上,特别是山区更为严重,可达 90%以上。因此,农网改造中必须强调农村电力网的防雷保护工作,这样才能保证安全供电,提高农村电力网的供电可靠性。1高压侧安装避雷器 农村电力网改造过程中,对于配电变压器10kV侧应装设金属氧化物避雷器,要求越靠近变压器安装,保护效果越好,一般要求装设在跌落熔断器内侧。必须使避雷器的残压小于配电变压器的耐压,才有效地对配电变压器起到保护作用。避雷器的接地端点应直接接在…  相似文献   

3.
配电网的防雷保护济宁电业局李培林雷击放电在配电网中引起的过电压统称为雷电过电压。这种过电压通常为单极性,持续时间很短,幅值可能很高。1配电变压器的防雷保护措施1.1在配电变压器低压侧加装普通阀型避雷器运行经验和试验表明,对绝缘比重良好的配电变压器,仅...  相似文献   

4.
配电网防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目前采取的防雷措施 配电网防雷目前着重放在配电网线路的防雷方面,普遍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1)控制杆塔接地电阻;(2)进线段加装避雷线保护;(3)安装线路避雷器;(4)安装线路避雷针;(5)提高线路的绝缘水平;(6)部分线路安装耦合接地线;(7)部分杆塔加装过电压保护器.  相似文献   

5.
叶锋 《农村电工》2012,(7):28-28
1配电网防雷现状1.1避雷器安装不当及质量问题(1)6~10kV配电网主要靠安装在线路上的避雷器进行保护。这些避雷器一般安装在变电所的出线侧或配电变压器的高压侧,线路中间缺少保护。如果线路遭受雷击,即使这些避雷器动作,线路绝缘子在较高的雷电过电压作用下仍有可能击穿放电。(2)一些避雷器由于质量问题在运行中受潮或间隙动作后不能可靠熄弧,引起爆炸,从而造成电网接地  相似文献   

6.
配电网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承担着向用电用户供电的责任,一旦系统遭受雷害,势必引起线路跳闸,给线路运行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加强配电网的防雷力度,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研究了配电网防雷的难点及对策,以供参考完善。  相似文献   

7.
<正>110 kV架空输电线路架设往往选择丘陵、山地、旷野等地带,遭受雷电袭击的几率很大,线路雷害事故在电网总体雷害事故中占很大比重,严重威胁电网安全运行,影响供电可靠性。以往在进行线路防雷改造时,采取的措施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防雷效果往往不理想。因此对雷害故障特点及雷电过电压作用过程进行分析,选择科学合理的防雷保护措施提高输电线路综合防雷水平是十分必要的,具有较大的实践应用价值。1装设线路避雷器  相似文献   

8.
排查梳理了徐州地区10kV农村配电网中事故频发的线路及供电设备,对配电设备运行的状况和存在的薄弱点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反事故措施。利用配网调度管理手段,结合农网改造的有力契机,合理安排农村配电网改造计划,逐步更新老旧设备,降低事故发生的频率,提高配电网运行的可靠性,确保农村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9.
广东德庆35kV线路80%位于高山大岭或丘陵地区,易受雷击,根据对35kV中马线雷害案例的分析,提出线路全线架设避雷线、降低杆塔接地电阻、雷区加装避雷器三种防雷措施,有效地降低了35kV中马线雷击跳闸的事故。  相似文献   

10.
编者按为了保证雷雨季农村电网的安全供电,必须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抓紧做好防雷工作,以赢得安全的主动权。为此本刊特在这期中开辟了“防雷专栏”,报导了全国各地防雷工作的经验,其中有水电站发电机的直配线防雷保护、输电线路的雷害事故分析、变电站以及配电变压器的防雷保护等内容,同时也有防止铁磁谐振过电压的经验,对目前正在农网中逐步推广应用的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发展前景亦进行了展望。由于本期篇幅所限,还有一些防雷经验的稿件未能同时刊出,我们将陆续予以刊登,以满足广大读者的要求。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不断发展,农…  相似文献   

11.
由于广大农村用电负荷点多,且分散,10kV及以下的配电线路分布广、线路长,加上一些其他因素使该类配电线路频繁发生故障。为提高农村供电可靠性,保证配电线路的安全运行,现将该类线路常见故障原因、处理方法简介如下。1倒杆这类事故主要是由于施工时杆塔埋深不够,未按规程要求设置必要的拉线等造成的。杆塔埋深不够或立杆处的土质松散(粘着性极差),线路投入运行之后,由于外力作用使杆塔发生倾覆而产生倒杆事故。当前农村配电线路用得最多的是8~10m钢筋混凝土拔梢杆,其中8~9m电杆多用于低压配电线路,而6~10kV高压配电线路最为…  相似文献   

12.
正(4)科学采取防雷技术措施。在变压器高压侧装设一组氧化锌避雷器,在多雷区的变压器低压侧亦宜装设低压避雷器,以提高防雷保护效果;杆上负荷开关也应装设氧化锌避雷器,与架空线路连接的电缆在电缆终端头处装设一组避雷器;配电线路的保护均应在线路的大档距处,与其他电力线路的交叉处,处于高地形的杆塔处等,装设一组氧化锌避雷器。合理分段安装线路开关设备,在专变用户的产权分界点安装真空断路器,合理配置断路器定值,防止线路因故障越级跳闸,扩大停电面积。安装位置要便于巡视检查,便于操作;避免断路器动作停电时涉及面积过大;  相似文献   

13.
10kV配电线路属于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防雷工作直接关系到供电安全问题,也是电力系统安全、可靠、稳定运行的基础。在新形势下加强对10kV配电线路的防雷保护是配电网系统中最核心的问题。就当前国内10kV配电线路防雷保护措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提高线路绝缘性是防范10kV配电线路闪络,如增强线路绝缘性的措施、改善接地阻值等提出具体防护措施;对架空绝缘导线雷击断线防护措施,对柱上开关、电缆分支箱防雷提出具体防护措施,以确保10kV配网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4.
1 我国配电网发展的基本状况我国配电网系统按传统概念分为城网和农网 ,随着经济的发展 ,部分地区农网与城网的差距缩小 ,但经济发达的程度差别还是存在。城网供电负荷相对集中 ,供电环境较好 ;农网供电范围较大 ,线路半径长 ,事故机率高且查找困难。近年来供电部门对配电网的设备进行了大量的技术改造和更新 ,选用了新型的配电设备如真空、SF6 断路器 ,但新设备主要应用于变电所中 ,对事故多发的户外配电线路并没有太大改变。因此 ,为了提高整个电网的供电可靠性 ,建立以配电线路故障自动隔离 /恢复供电为目标的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正线路杆塔接地体是为了在线路遭受雷击时快速泄放雷电流的防雷装置。但是由于部分线路的接地电阻阻值过大达不到防雷的效果,导致线路跳闸,就需要对其接地体进行改造,降低杆塔接地电阻,防止雷害事故的发生,达到提高设备健康水平、减少日常维护工作量、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高供电可靠性的目的。笔者所在地用石墨接地模块治理接地电阻不合格,在杆塔基础未治理前接地电阻普遍为40—60Ω,经过加  相似文献   

16.
农村配电变压器是配电网上十分重要的电气设备,如果发生雷击损坏事故,将会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如何避免配电变压器遭受雷害呢?相关技术规程明确规定:3~10kV配电变压器,应采用阀型避雷器,并尽量靠近配电变压器安装;在多雷地区  相似文献   

17.
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采用绝缘导线代替裸导线是城市配电网建设与改造中的一项新技术。它具有地埋电缆的一系列优点,又能克服架空裸线的许多缺点,能解决常规裸导线在运行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难题,且价格较地埋电缆便宜得多。因此在城镇配电网的建设中有一定的发展前途。 与用裸导线架设的线路相比,该种线路主要优点有:①有利于改善和提高配电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大大减少人身触电伤亡危险,绝缘导线可以防止外物引起的相间短路,减少合杆线路作业时的停电次数,减少维护工作量,提高了线路的供电利用率;②有利于城镇建设和绿化工作…  相似文献   

18.
天津市的电网供电为35kV/10kV配电网,所以在电网中运行着大量10/0.4kV的配电变压器。配电变压器的防雷保护一般比较简单,仅仅在高压进线处装一组FS阀型碳化硅避雷器,这类防雷保护装置在运行过程存在一些缺陷,防雷效果不理想。根据原天津市供电公司...  相似文献   

19.
浅淡连接板     
1 连接板简述1.1在10kV架空配电线路的终端杆、15O°~90°的转角杆、分支杆、直线耐张杆等双担杆塔上,连接板是重要的金具.它连结悬式绝缘子.输出双横担联合抗拉应力,是承受导线张力的关键连接金具.它在组装上是否正确,也是关系到配电线路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正>1自然灾害事故的技术处理防控措施1.1防雷技术处理防控措施10 kV配电网变电运行的自然灾害事故主要为雷害事故,所以一定要做好线路防雷措施,具体来讲需要给出以下5点技术处理防控措施。第一,要提高变电运行线路的局部绝缘水平。就目前来看,10 kV架空导向所采用的普遍为绝缘导线材质,这种材质中主要是聚氯乙烯,它的电气绝缘性相当优越,而且能大幅度提高10 kV变电运行投资效益。一般在实践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