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浙西北稻区开展的"‘稻-花-菜’生态高效栽培技术模式研究与应用",是一种粮、经兼顾的耕作制度,水旱轮作的循环种植模式,既实现了不同种类农作物间的分段轮作,又解决了稻区蔬菜、瓜果、花卉等作物长期连作致使土壤潜育化和次生盐渍化严重的问题,避开了不利的气候因子,节约了资源,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达到了"一亩菜(瓜)、千斤粮、万元钱"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两种菜稻轮作种植模式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菜稻轮作有利于降低病虫害基数,促进土壤结构改良,提高土壤肥力水平,增产增收效果明显。文章重点介绍了茄果类蔬菜——水稻、瓜类蔬菜——水稻两种轮作模式,主要生产技术以及效益情况。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当地农村使用的栽培配方进行比较试验,并对2种蘑菇设施栽培模式开展比较研究,总结出一套稻菇轮作高产栽培蘑菇技术。该技术的应用,充分利用了农村废草资源和富余劳动力资源,改善了土壤肥力,形成了以稻产菇,以菇促稻的良性循环,极大提高了稻田产值。  相似文献   

4.
为充分利用宜宾"三江"河谷丰富的温、光、水、热等资源优势,发挥河谷早春气温回升早而快的特点,发展高效益春提早上市的茄果类蔬菜品种,采用菜稻轮作,突破春提早蔬菜生产育苗和栽培技术关键,通过多年大面积实践总结,形成一套完整的菜稻轮作技术,实现耕地年产粮食7.55 t/hm2、菜稻产值15.84万元/hm2。  相似文献   

5.
临海市有3种水稻栽培制度, 分别为沿海稻区的稻菜轮作制度、中部平原稻区的单双季混栽制度、丘陵稻区的单季稻主栽制度, 针对这3种水稻栽培制度, 分别设立病虫监测区, 开展二化螟发生为害规律研究, 分析螟蛾种群数量消长规律。结果表明, 水稻不同栽培制度的二化螟为害发生程度为单双季混栽制度>稻菜轮作制度>单季稻为主栽制度, 造成二化螟发生为害加重的主要原因是种群自身和栽培制度。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我区大面积推广了稻菜轮作。在稻菜轮作的推广应用中,我们逐渐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支持体系,充分运用水旱轮作作物抗逆机制和自然控害因素,趋利避害,优化化学防治技术,协调运用多种有效防治途径和技术措施,实施丰产栽培,保证了稻菜生产的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沿海滩涂土壤肥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方法]在稻田布置了连续3年的冬种紫云英、蚕豆翻压还田,研究水稻-绿肥轮作对滩涂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与冬闲处理相比,绿肥还田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经过3年的稻-绿肥轮作,紫云英对土壤肥力的提升效果优于蚕豆,紫云英区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分别提高了16.13%和14.81%。[结论]稻-紫云英轮作是一种较好的轮作模式。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广大农民的商品意识逐步增强,改过去单一化粮食生产向多元化的高效农业发展,近年来在栽培制度上有了较大改革,出现西瓜--稻、菜--稻、玉米--稻等经济效益高的生产模式,取得较好的效果.为进一步提高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于2006年冬至2007年10月进行菜--稻--菌一年三熟制栽培试验,试验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9.
介绍稻菜轮作主要模式及种植效益,分析稻菜轮作的成效、发展经验与存在问题,并提出开展稻菜轮作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介绍绍兴市越城区菜稻轮作的现状,指出其采取的主要做法,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结合生产实践,提出发展对策,以促进当地菜稻轮作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我区大面积推广了稻菜轮作.在稻菜轮作的推广应用中,我们逐渐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支持体系,充分运用水旱轮作作物抗逆机制和自然控害因素,趋利避害,优化化学防治技术,协调运用多种有效防治途径和技术措施,实施丰产栽培,保证了稻菜生产的高产高效,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2.
瞿云明 《浙江农业科学》2014,1(12):1879-1881
在全面分析莲都区菜稻轮作模式推广应用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丽水市莲都区菜稻轮作模式推广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推广菜稻轮作模式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浦东新区各生产基地的土壤理化性状变化情况,从而指导合理茬口和科学施肥,连续4年对覆盖浦东新区的主要农作物的76个监测点的农田土壤肥力变化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显示,4年来,浦东新区农田土壤pH有所下降;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增加;设施菜田土壤有效磷含量为稻田土的4.5倍;桃园土有机质含量下降,多年生的老桃园要注意培肥土壤,适当增施有机肥或农家肥;菜-稻轮作比瓜-稻轮作的土壤养分含量高,且这两种茬口比其它水稻茬口的土壤肥力要高。  相似文献   

14.
从生产实际出发,介绍稻菜水旱轮作模式的特点、优势及技术要点,为推广稻—菜—菜轮作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单季稻区稻田冬季翻耕晒白,春季种植马铃薯,收获后再种一季水稻,这是我县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摸索出的一条成功的栽培模式。本文试图就我县多年来推行“一薯一稻”栽培模式的经验、成效及相关配套技术进行总结分析,以期透析出薯稻轮作的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6.
余祖建 《福建农业》2006,(11):13-13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我县越来越多的平原双季稻区推行菜一稻一菜栽培模式,该模式能充分利用冬季和早春的温光资源及冬闲田,合理轮作,取得粮经双丰收。马铃薯-中稻-甜豌豆栽培就是其中一种,这种模式在我县的岚下乡、仁寿镇各村、建西镇洋口镇的上风、石溪、沙墩等村的安下村等乡镇大面积种植,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每亩纯收入3500元左右,其主要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为了挖掘我县自然资原,使之能可持续、高效、循环利用,永春县农技站在石鼓镇开展“一菜两稻”的水旱粮蔬轮作,示范面积达3000多亩。充分利用气候、品种资源,科学地进行作物搭配、品种布局,合理利用土地,全面实行秸秆(黄瓜蔓、稻草)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8.
阐述余杭4种主要菜稻轮作模式的技术,论述这些模式在解决土地季节性抛荒,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以及提高经济社会效益等方面的作用,并对菜稻轮作模式开展的困难进行分析,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对永定区单季稻、双季稻、芋稻轮作、烟稻轮作4种种植模式的土壤进行肥力调查与丰缺评价。结果表明,4种模式的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含量总体较高;速效钾严重缺乏;土壤主要呈酸性或微酸性。不同模式的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表现为芋稻轮作双季稻烟稻轮作单季稻;碱解氮平均含量为芋稻轮作单季稻烟稻轮作双季稻;有效磷、速效钾平均含量为芋稻轮作烟稻轮作单季稻双季稻;土壤p H值大小为双季稻芋稻轮作单季稻烟稻轮作。针对4种模式的土壤肥力现状,提出了几点科学施肥和土壤培肥建议。  相似文献   

20.
烟稻轮作目前被认定是稻区最佳的栽培制度,常德市是湖南重要的烟稻轮作区。通过因地适宜的选择品种,推广平衡施肥、增施有机肥、专业化育苗、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栽培技术,使烟叶质量等到综合改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