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英国野骆驼专家约翰·海尔再次来到中国,在新疆罗布泊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管理局、甘肃安南坝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有关专家及管理人员的协助下,经过14天的野外考察,于2011年5月2日到达甘肃安南坝保护区乌什喀特保护站。  相似文献   

2.
姚积生 《防护林科技》2009,(6):72-73,76
甘肃安南坝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世界性珍稀野双峰驼重要分布区。因自然和人为因素、管理职能不完善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给野双峰驼和其他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保护好荒漠野生动植物物种资源及提升保护能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实际情况提出了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3.
安南坝     
<正>甘肃安南坝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地貌以戈壁、荒漠、沙漠等为主,自然条件较恶劣。这里没有绿洲森林和山川河流,却有着独特的荒漠奇景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为西部的一道生态屏障,展示着特有的自然景观。  相似文献   

4.
针对甘肃安南坝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近年持续干旱少雨,区内仅有的且利用不高的河流、小溪、泉眼出现季节性断流和常年干枯、土地沙化等生态问题以及探矿、采矿、人驼争水等人为活动致使野骆驼四处寻觅水源迁徙而死亡的现象,提出了完善政策法规,提升保护区管理水平、加大保护区生态保护工程建设力度、生态移民、依靠科技,实施人工影响天气、有害生物防治等对策。  相似文献   

5.
掌握甘肃安南坝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和兽类本底资源现状,能为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提供基础数据。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在甘肃安南坝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处水源地使用红外相机开展兽类和鸟类多样性调查。红外相机野外调查累计11 443相机工作日,共收集到18 773张野生动物照片,其中有效独立照片3 303张,准确鉴定出4目9科17种野生兽类,7目12科32种野生鸟类。调查结果显示:1)国家一级、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别为10,18种;被《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评估为近危(NT)等级以上物种有24种。2)兽类和鸟类群落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2.67和3.03,Pielou均匀度指数(J)分别为0.65和0.62。3)相对多度指数(IRA)前5种野生动物依次为鹅喉羚(Gazella yarkandensis)(IRA=99.54)、野骆驼(Camelus ferus)(IRA=53.57)、雪豹(Panthera uncia)(IRA=35.22)、秃鹫(Aegypius monachu...  相似文献   

6.
正河北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是河北省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和猕猴分布北限。雾灵山为燕山山脉的主峰,以秀丽的自然山水、巍峨的奇峰峻岭、变幻莫测的气象景观,构成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成就了"京燕首胜"的美名。摄影/张希军山西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是华北落叶松的原生地,世界珍禽褐马鸡生活在这里。褐马鸡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中国的特产鸟类和典型的森林鸟类。夏季褐马鸡一家居住在高山林间,冬季成群生活于低山的向阳背风坡。摄影/张建文  相似文献   

7.
<正>素有青藏高原上的"西双版纳"美誉的青海孟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巴颜喀拉山支脉西倾山的当蕊―五台山区,它在藏语里有个美丽的名字——"东日玉错",直译为"螺山玉海"。2000年4月,这里被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这里的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区总面积9544公顷,平均海拔2500米以上,其中主峰高4178米。这里属于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地质构造  相似文献   

8.
正四川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四川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第一个以保护自然风景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护区。九寨沟地处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是一条纵深50余公里的山沟谷地,全区总面积650.74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超过80%,原始森林遍布。大熊猫、金丝猴、白唇鹿等珍稀动物乐于在此栖息。"九寨归来不看水",是对九寨沟景色的真实诠释。摄影/李贵云  相似文献   

9.
正广西三匹虎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位于云贵高原南缘、红水河中上游。保护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种类繁多,分布着桫椤、金花茶、红豆杉等珍稀物种,有"森林王国""绿色宝库"之称。摄影/吴仁宏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由内伶仃岛和福田红树林两个区域组成。内伶仃岛是猕猴集中的区域,福田红树林是全国唯一处在城市腹地、面积最小的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摄影/邓飞  相似文献   

10.
高万林 《中国林业》2012,(14):21-21
保护,已成为甘肃民勤的首要任务。推进保护工作,是做好自然保护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抢抓实施生态安全战略的良好机遇,以创建荒漠生态系统类型国家级示范自然保护区为目标,加大工作力度,创新管理机制,强化管护措施,强力推进资源保护,切实维护生态安全,积极向国家级示范自然保护区迈进。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最下游的民勤县境内。保护区总面积584.82万亩,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其中核心区面积181.59  相似文献   

11.
正黑龙江大沾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地处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山脉北麓的大沾河上游,是小兴安岭林区类型齐全、分布集中、面积最大的典型森林湿地生态系统。大沾河湿地地势平缓、河流纵横、湖泡密布,是黑龙江流域上游重要支流沾河源头的水源涵养地。摄影/刘明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以保护典型的火山地貌景观和复杂的森林生态系统为主要对象。长白山是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的发源地,是一座巨型复合式盾状休眠火山,具有典型的植被垂直分布带谱、丰富完整的生物资源。长白山共有野生杜鹃2属9种3变型,每年的五六月份是杜鹃花开的季节。摄影/宗玉柱  相似文献   

12.
青海省地处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等我国最重要江河的发源地。被誉为"江河之源"、"中华水塔"。其核心为15万多平方公里的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生态状况不仅关系到全省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到长江、黄河流域乃至全国和东南亚地区的生态安全,生态区位极其重要。恶劣的自然条件造就脆弱的生态环境自然条件极其恶劣。青海省气候十分干旱,年均降雨  相似文献   

13.
盐池湾自然保护区的生态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盐池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盐池湾保护区),总面积136万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3.54万公顷,缓冲区面积27.74万公顷,试验区面积72.9万公顷。主要保护白唇鹿、野牦牛、藏野驴等100余种珍稀濒危物种及高山寒漠生态系统、高山草甸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丰富,保护对象众多,保护价值极高,属超大型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14.
明确主要保护对象及保护区类型是开展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及制定保护区管理法规政策的主要依据。应用"3S"技术,调查了保护区内林地、草地、湿地、冰川等主要资源分布现状,认为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应包括:(1)我国特有树种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和祁连圆柏Sabina przewalskii组成的典型森林生态系统;(2)保护区内分布的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3)组成祁连山水源涵养生态系统的草地、森林、湿地、冰川资源。根据保护区生态功能定位及《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GB/T14529-93),认为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类型应为"自然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类和"野生生物类自然保护区"类相结合的复合类型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15.
甘肃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保护价值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价值,从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典型性、稀有性、脆弱性、多样性、自然性、区位性、科研价值等方面进行评价,并依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标准》确定的自然生态系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指标分析评价,赋分总得分为79分。结果说明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和良好的管理基础,应该进一步加强保护与建设,恢复退化生态系统,提高生态系统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6.
姚积生 《甘肃林业科技》2009,34(2):46-49,61
根据对安南坝自然保护区以野骆驼为主的野生动物现状的调查,分析了保护区野生双峰驼受到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等因素的威胁,种群数量下降,品质退化,提出了采取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思想认识,完善政策法规、健全执法体系,科学合理规划、实施有效保护,加强能力建设、发展区域经济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7.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火现状及管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火现状及管理措施刘兴明(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护林防火办公室)1保护区概况及森林防火现状祁连山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是我国著名的高大山系之一,跨越甘青两省。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河西走廊水源涵养林区,分布于...  相似文献   

18.
正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位于崇明岛的最东端,保护着以鸻鹬类、雁鸭类、鹭类、鸥类、鹤类5类鸟类类群作为代表性物种的迁徙鸟类及其赖以生存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良好的生态系统也使保护区成为上海市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图中的保护区滩涂植被主要由芦苇、藨草和海三菱藨草组成,为鸟类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摄影/董大正  相似文献   

19.
三江源地区是我国长江、黄河和国际河流澜沧江——湄公河的发源地,地处青藏高原腹地,被誉为“中华水塔”。 一、三江源区生态环境的现状与症结 近百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三江源区产生了一系列生态问题:过度放牧、乱采滥挖植被导致大面积草场退化、鼠虫害肆虐、水土流失严重、产生生态难民;气候趋于干旱导致土地荒漠化严重、江河水量减少、湖泊萎缩甚至消失。生态系统处于恶性循环,产生新的生态危机,实施保护战略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0.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区一法”立法模式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法"作为现代法制的三个环节之一, 既是其起点, 也是其基础。目前, 如果说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还有一些薄弱环节或薄弱领域的话, 那么自然保护区立法即是其中之一。自然保护区在保护珍稀物种、典型生态系统、地质、地貌及维持生态系统平衡方面有着显著作用。目前, 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势头迅猛, 但出现的新问题层出不穷, 改变我国自然保护区立法明显滞后自然保护区发展的局面是当务之急。推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区一法"立法模式, 是我国自然保护区立法的一个新课题, 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自然保护区立法的又一重要工作。在推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区一法"的立法模式中, "一法"应采取何种形式, 以及"一区一法"与现行自然保护区立法如何协调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