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首次在北部沿海进行了长江蟹人工繁殖试验,报告了亲蟹促产,越冬培育,饵料投喂,水质管理,幼体孵化,幼体培育等全套工艺流程,交配抱卵率达81%,越冬成活率84.6%,大眼幼体育成率22.5%,认为长江蟹,黄河蟹幼体培育方法一致,培养结果,育成率无显著差异,但越冬水深应保持1.5m以上,亲蟹须先进行15 ̄20天强化培育。  相似文献   

2.
脊尾白虾是我国沿海地区池塘养殖重要品种,但目前尚未实现全人工繁育,严重制约了产业进一步发展。选取野生脊尾白虾作为亲虾,经过越冬培育、促熟交尾、幼体孵化培育、仔虾选育等手段,进行了脊尾白虾全人工繁育技术研究。试验结果显示,在盐度31.3、水温18.1~26.2℃、pH 8.1条件下,室内越冬脊尾白虾亲虾可成功培养至性腺成熟,并交尾抱卵,平均抱卵率达70%,平均孵化率为61.02%。幼体最佳培育密度20尾/L,仔虾适宜养殖密度0.13~0.53尾/L,培育至2cm时存活率可达80%,继续培育3个月后发育至性成熟。一年可繁殖2~3代。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脊尾白虾近交家系,现已培育至第6代,各家系繁殖力、生长速度和存活率均未出现近交衰退现象。本研究初步解决了脊尾白虾室内全人工繁育技术,并为试验动物培育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3.
2011—2012年在海南琼海进行远海梭子蟹(Portunus pelagicus)亲蟹培育、人工育苗及稚蟹中间培育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亲蟹培育平均成活率和抱卵率分别为94.05%和85.61%。在水温28.5~29.6℃的条件下,从第1期溞状幼体发育变态至仔蟹期约需10~14 d,投放溞状幼体625.29万只,培育出大眼幼体100.12万只,成活率为16.01%,培育成仔蟹苗20.25万只,育苗成活率为3.24%。经过中间培育获得1.0 cm的蟹苗10.46万只,成活率达51.65%。  相似文献   

4.
将1993年深秋收购的278公斤(3614只)未抱卵蟹进行了交尾,雌、雄配比3∶1,在一个10亩土泥地内进行了露天越冬。1994年初春起捕,共收回亲蟹3339只,其中雄882只,雌蟹2457只,越冬成活率为92%。在3—5月间,经河蟹的反复三茬性抱卵,均获得了成功。分别取得1茬抱卵亲蟹2255只,2茬抱卵亲蟹1482只,3茬抱卵亲蟹804只。三茬共收集孵化后状幼体35693万只,饲育出大眼幼体蟹苗165公斤,总成活率为9.2%,取得经营收入达94.5万元。  相似文献   

5.
中华绒螯蟹家系定向构建与定向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华绒螯蟹3个群体:“苏蟹一号”F4代选育群体、长江野生群体和沿海河口野生群体及其4大类杂交组合,通过笼式和坑式定向交配设计,实现了规模化定向构建中华绒螯蟹全同胞家系和父系半同胞家系。坑式交配采用亲蟹1雌1雄,共定向构建9个全同胞交配土坑;笼式交配采用亲蟹3雌1雄,共设置交配网笼17个。至2009年4月,经过越冬暂养,其中坑配亲蟹的抱卵率及越冬成活率达100%,笼配49只雌蟹获抱卵蟹亲蟹为45只,越冬成活30只。为尽量减少由于繁育条件不一致造成的各家系间的环境偏差,使每个家系幼体培育阶段的条件尽量保持一致,共选择抱卵蟹26只进行育苗。采用面积2×667 m^2室外土池6只,选择6只坑配抱卵蟹,按照一池一只设计,进行室外天然海水土池生态定向育苗;采用3 m×2 m×1.5 m聚乙烯网箱20只,选择20只笼配抱卵蟹按照一箱一只设计,进行室外土池网箱定向育苗。通过规模化培育,最终成功构建20个中华绒螯蟹家系,其中父系半同胞6个,共培育家系蟹苗280万只。  相似文献   

6.
为了优化克氏原螯虾人工诱导工厂化繁育的关键技术,利用玻璃缸和塑料温棚水泥池开展了克氏原螯虾人工诱导繁殖、抱卵虾孵化及幼苗对冬季低温条件耐受能力的研究。采用提前放养亲虾、强化培育、搭建三角形四隔层垒起隐蔽物、孵化网袋、培育丰年虫开口饵料及适时出苗等技术措施,进行了195 d的试验。试验结果,克氏原螯虾亲虾的培育成活率达73.59 %,抱卵率达76.11 %,平均每平方米育成体长1~2 cm的幼苗2 300尾,孵化后亲虾的成活率达93.7 %;克氏原螯虾雌雄亲本选自不同水域,对亲虾培育成活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但长江水系和淮河水系杂交组亲虾的抱卵率显著高于自交组(P<0.05);体长1~2 cm和2~3 cm的克氏原螯虾幼苗拥有较强的耐低温能力,可以在室外水泥池、池塘等生境中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7.
影响锯缘青蟹幼体成活的几个因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对海捕和养殖的锯缘青蟹抱卵及胚胎发育情况进行了观察,并对幼体饵料营养强化、适口性、幼体的培育方式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自然诲区捕获的亲蟹其抱卵率和幼体质量要好于人工养殖的亲蟹;胚胎发育的最适盐度为28~33,最适温度为26~30℃;幼体\期和大眼幼体时期摄食的饵料以边缘毛状的活体为佳,便于抱握;涵状幼体、期起应降低苗池中的直射光,投饵多餐少量.增加附着面积.可降低相互残杀率。  相似文献   

8.
新蟹到抱卵蟹培育成败分析对于人工半咸水河蟹育苗生产来说,亲蟹、抱卵蟹的培育成活率至关重要,但是这两年来利用人工半咸水培育抱卵蟹,许多生产厂家到育苗时却得不到足够的抱卵蟹,导致生产失败。主要是因为人工半咸水水量有限,再加上技术不过关,成活率太低,往往成...  相似文献   

9.
从市场采购或由野外采捕野生锈斑(虫寻)的成体,采用内分泌、营养和环境条件三个方面结合起来的方法进行亲蟹培育和人工催熟:摘除亲蟹的单侧眼柄;投喂双壳类增加营养;控制水温在25℃~28℃,盐度30~32,pH值8.0~8.4,DO 5mg/L以上,光照强度0~1500 lx。本试验亲蟹的培育成活率达93.3%,抱卵率85.7%,孵化率83.3%。试验结果表明,甲长6.3~7.9 cm的雌蟹,经过培育,性腺均可发育成熟,均可抱卵。锈斑歸属一次性产卵类型,可多次抱卵。水体中聚缩虫等原生动物的大量繁殖直接影响锈斑(虫寻)胚胎和幼体的正常发育和孵化,也是幼体培育成活率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河北省河蟹育苗生产发展很快,沿海百余座水产育苗室中有近一半开展了河蟹育苗生产、年产蟹苗1万余公斤。目前生产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一是备状1期至蚤状Ⅱ期和蚤状Ⅴ期至大眼幼体变态难;二是时常发生大眼幼体大批死亡。为此,我们对这几个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1亲蟹的选择目前我省河蟹育苗所需亲蟹,大体上有三个来源:一是上年秋收购的人工养殖的二龄成蟹,移入半成水中促其交尾、抱卵,然后越冬,第二年春天再起捕移入室内产卵;二是春天收购淡水池塘中养殖的二龄蟹;三是春季收购的海捕抱卵蟹。海捕蟹虽然个体较大,抱卵较多、…  相似文献   

11.
提高三疣梭子蟹亲蟹抱卵率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近几年来,对人工养殖及海洋捕捞成熟的未抱卵的梭子蟹进行了越冬及抱卵培育技术探索,使其成活率达80%以上,抱卵率达70%以上,从而为育苗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通过几年来的生产试验,笔者认为,提高三疣梭子蟹越冬成活率及抱卵率在技术措施及管理上应做到以下几点:一、亲蟹的  相似文献   

12.
笔者在上海奉贤五四农场外利用低盐度天然海水进行河蟹人工育苗生产性试验,通过认真挑选纯种中华绒螯蟹亲蟹、适时催产、大棚控温强化培育抱卵蟹、严格消毒、合理布幼、多种饵料搭配、适当延长淡化、稳定时间等一系列技术措施。154m~3育苗水体,单茬育苗产出大眼幼体54.5kg,单茬单产达到0.35kg/m~3。  相似文献   

13.
锯缘青蟹人工育苗试验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室内水泥池培育锯缘青蟹,亲蟹的抱卵率达到85%;sou状幼体的成活率达到80%,但在sou状V期幼体向大眼幼体的变态过程中幼体因蜕皮下遂而大量死亡,最后仅获得3.1万尾I-Ⅲ期稚蟹。幼体蜕皮不遂可能与培育盐度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4.
锈斑(蟳)亲蟹培育试验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市场采购或由野外采捕野生锈斑蟳的成体,采用内分泌、营养和环境条件三个方面结合起来的方法进行亲蟹培育和人工催熟:摘除亲蟹的单侧眼柄;投喂双壳类增加营养;控制水温在25℃~28℃,盐度30—32,pH值8.0~8.4,DO5mg/L以上,光照强度0~1500lx。本试验亲蟹的培育成活率达93.3%,抱卵率85.7%,孵化率83.3%。试验结果表明,甲长6.3~7.9cm的雌蟹,经过培育,性腺均可发育成熟,均可抱卵。锈斑蟳属一次性产卵类型,可多次抱卵。水体中聚缩虫等原生动物的大量繁殖直接影响锈斑蟳胚胎和幼体的正常发育和孵化,也是幼体培育成活率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王芸  王吉忠 《齐鲁渔业》2006,23(7):44-44
我们经过多年梭子蟹人工育苗生产,总结出了在育苗中,亲蟹培育的一些关键技术。 1亲蟹选择选择已抱卵或未抱卵、规格300g以上、身体健壮、活力强、附肢完整、无伤、无杂物附着的海捕蟹作为亲蟹。未抱卵蟹要求已交配过,且卵已达到锯齿处;抱卵蟹  相似文献   

16.
脊尾白虾家系育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天然纳苗获得的脊尾白虾,经人工强化培育后挑选健康强壮的个体作为亲本,进行家系配对人工育苗.试验设9组,亲虾抱卵孵化后采用小水体培育幼体,幼体初期投喂螺旋藻粉.平均育成率达到67.49%,最高育成率达到73.91%.  相似文献   

17.
杨凤东 《河北渔业》2001,(2):24-24,37
<正> 目前,我国北方地区的河蟹育苗生产中,大多利用亲蟹的多次抱卵习性,进行第二批及第三批的幼体孵化,以提高亲蟹及水体的利用率,达到高产的目的。但有时也会导致二次抱卵率低,抱卵量少,卵的质量差,孵出的Z1个体小,变态困难等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我们于1998年春对前一年的越冬抱卵亲蟹通过用低温贮存、控制受精卵发育的方法,将亲蟹贮存到5月初,在第一批蟹苗出池后(5月初),再利用低温控制的亲蟹进行布苗、孵化,取得了成功,从而摆脱了以往的困境。现将这一贮存技术要点及操作规程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8.
在梭子蟹人工育苗基础上,进行青蟹人工育苗技术研究,特别是对亲蟹培育、Z1变Z2、Z5变大眼幼体及大眼幼体变稚蟹等几个关键环节的管理上更为成熟,如Z1变Z2的成活率达到70%以上,总成活率达到8%.  相似文献   

19.
河蟹的胚胎培育和大眼幼体培育是目前河蟹繁育过程中很重要的两个环节。无公害水产养殖,苗种是关键。在河蟹繁育过程中,对挂笼的抱卵蟹严格消毒,就是为了切断污染源,防止繁育过程中,蟹苗幼体受病害侵袭,最终影响蟹苗的质量和产量。在河蟹的胚胎培育过程中,卵的表面常常孳生丝状菌、  相似文献   

20.
劳彦  小杰 《科学养鱼》1986,(4):16-16
河蟹的人工繁殖包括亲蟹的选留、饲养、越冬、促产、孵化、幼体培育及蟹苗采收等环节,下面就着重谈一下人工育苗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