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枝子又名二色胡枝子,原产于中国、日本和朝鲜。在我国约有30种,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华北、西北和内蒙以及长江流域各地。在北方主要以二色胡枝子为栽培种。1 植物学特征 二色胡枝子为豆科胡枝子属多年生小灌木,根系发达,主根入土深2至3米,侧根发达,沿水平方向密集于表土层上。茎直立,高2至3米,分枝多,通常丛生;三出复叶,小叶倒卵形或椭圆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3种胡枝子开花特性观察表明:尖叶胡枝子,达乌里胡枝子和二色胡枝子单株花序数分别为805.6、277.0和548.3个;日开花高峰尖叶胡枝子出现在9:00~10:00,达乌里胡枝子在10:30~11:30,闭花高峰均出现在15:30~16:00,二色胡枝子开花高峰在8:00~8:30,闭花高峰在17:30~18:00。  相似文献   

3.
探讨日粮中添加二色胡枝子提取物(Extractive of Lespedeza bicolor,LBE)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及抗氧化作用的影响。试验选用500只健康1日龄商品代艾维茵肉仔鸡随机分为10组,每组5个重复,试验期42d。对照组(CK)饲喂基础日粮,试验1~3组饲喂基础日粮加二色胡枝子粗提物90,100和110mg/kg;试验4~6组饲喂基础日粮加二色胡枝子乙酸乙酯萃取物60,70和80mg/kg;试验7~9组饲喂基础日粮加二色胡枝子正丁醇萃取物60,70和80mg/kg。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二色胡枝子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对肉仔鸡生产性能有促进作用,可提高肉仔鸡的抗氧化功能。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尖叶胡枝子、达乌里胡枝子和二色胡枝子牧草再生性研究表明,尖叶胡枝子和达乌里胡枝子宜晚刈割利用(7月13日),留茬高度分别为10和5cm;二色胡枝子宜早刈割利用(6月23日),留茬高度10cm。3种胡枝子均具有较好的再生性。  相似文献   

5.
以美丽胡枝子(Lespedeza formosa)、二色胡枝子(L.bicolor)和牛枝子(L.potaninii)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正常生长(CK)、干旱处理(D)、增强UV-B辐射(U)以及二者复合处理(D+U)下其叶片中渗透调节物质和紫外吸收物质含量的响应.结果表明:3种胡枝子叶片中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均较对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但存在一定的种间差异.复合处理后期美丽胡枝子可溶性蛋白含量均高于单因子处理下的含量;二色胡枝子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的含量在各处理下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且在后期复合处理诱导的含量逐渐增大;牛枝子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在各处理初期合成受到一定程度抑制.3种胡枝子叶片中总酚和类黄酮对干旱无显著响应,而对增强UV-B辐射和复合处理响应显著.各处理下各胡枝子叶片内丙二醛(MDA)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美丽胡枝子MDA含量升高幅度明显小于另外2种.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得出:复合处理下美丽胡枝子和二色胡枝子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牛枝子抗氧化能力较弱.与单因子干旱胁迫和增强UV-B辐射处理相比,复合处理对植物的伤害程度更小.  相似文献   

6.
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研究甘肃胡枝子属10个种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并利用10对紫花苜蓿和4对山生柳SSR引物对胡枝子进行了通用性分析,筛选出7对重复性高、条带清晰的引物,获得105个SSR多态性位点,多态性达83%.引物平均等位基因数为1.91,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51.各引物的Shannon指数的多态性平均为0.44.用非加权平均聚类法(UPGMA)进行聚类,将甘肃省胡枝子属植物大体分为3类群.多花胡枝子、美丽胡枝子相聚,再与阴山胡枝子归为一类群;截叶胡枝子、尖叶胡枝子、达乌里胡枝子、牛枝子和绒毛胡枝子为第2类群;二色胡枝子和细梗胡枝子聚为第3类群.结果 表明SSR标记可作为胡枝子属种间及种内遗传分析的有力工具,胡枝子种质材料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胡枝子,学名为Lespedeza bicolor Turez,又名二色胡枝子,苕条、杏条、萩。原产于中国、日本及朝鲜。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以及长江流域等地广泛野生分布,在我地区从六十年代开始进行人工栽培,种植面积达一万亩。一、植物学特征胡枝子为豆科胡枝子属多年生落叶小灌木。根系发达,直根、侧根沿水平方向  相似文献   

8.
尖叶胡枝子营养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启忠  赵淑芬  韩建国  王赟文 《草地学报》2007,15(4):335-338,343
研究生长2年和3年的尖叶胡枝子(Lespedega hedysaroides)营养成分及茎叶比.结果表明:尖叶胡枝子粗蛋白质含量11.12%~15.08%、粗脂肪1.69%~2.48%、粗纤维22.83%~33.87%、无氮浸出物37.61%~49.13%、钙1.61%~1.98%、磷0.88%~1.22%、胡萝卜素20.75~94.47 mg/kg、茎叶比为1:1.53~1:2.48;同时比较研究尖叶胡枝子营养成分与达乌里胡枝子、截叶铁扫帚和二色胡枝子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赵丽丽  王普昶  陈超  马林  陈莹 《草地学报》2015,23(1):120-124
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0, -0.2, -0.4, -0.6, -0.8和-1.2 Mpa模拟干旱胁迫,以CaCl2浓度0, 5, 15, 30和50 mmol·L-1为外源钙离子梯度,研究干旱、外源钙及二者交互作用对二色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种子萌发的影响,以探寻减缓干旱胁迫抑制二色胡枝子种子萌发的最佳外源钙施入量.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强度增加,二色胡枝子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正常水分条件下,中低浓度外源钙(< 30 mmol·L-1)对二色胡枝子种子萌发无显著影响,而高浓度外源钙(50 mmol·L-1)对种子萌发具有抑制作用.干旱胁迫下,随外源钙浓度增加,二色胡枝子种子4个萌发指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外源钙浓度为15 mmol·L-1时,种子发芽的各项指标均达到最大值,而当外源钙浓度在30~50 mmol·L-1时,二色胡枝子种子4个萌发指标均呈下降趋势,并且随着干旱胁迫加剧,下降趋势更明显.因此,在二色胡枝子生产利用中,对于中等干旱条件的地区,可以在播种前利用15 mmol·L-1的外源钙浸种,以提高出苗率.  相似文献   

10.
不同刈割频度下二色胡枝子根系及地上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研究了我国华北野生二色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在不同刈割频度下的根系生长状况及最大地上生物量下的最佳刈割频度.结果表明,随着刈割频度的增大,根数、根质量、根瘤及可溶性糖等指标明显下降;1年之中刈割3次,每6周刈割1次,其地上生物量最大,由此证实适度的刈割频度有利于二色胡枝子的收获和生长.  相似文献   

11.
胡枝子属植物40个野生居群种子蛋白谱带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利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采自内蒙古、河北、山西、宁夏和甘肃5个省3种2变种的40个胡枝子属植物野生居群种子蛋白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获得32条谱带,有4条谱带为稳定表达带,其余28条谱带均有不同程度的多态性,多态率90.6%,分子量108.1~10.3 kDa,各居群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异范围为0.42~1.00,遗传变异较大,多态性较高.遗传相似系数为0.581时聚为4类:第Ⅰ类包括二色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的3个居群;第Ⅱ类包括23个居群,即牛枝子L.potaninii的11个居群和达乌里胡枝子L.davurica的12个居群;第Ⅲ类包括牛枝子的2个居群;第Ⅳ类包括尖叶胡枝子L.hedysaroides的4个居群和细叶胡枝子L.hedysaroides var.subsericea的8个居群.其中第Ⅲ类的牛枝子2个居群单聚一类,表明与其它牛枝子居群遗传差异大.从种的水平看,绝大部分来自于相同或相似的地理生态环境的居群聚为一类.达乌里胡枝子与牛枝子亲缘关系较近,尖叶胡枝子与细叶胡枝子亲缘关系较近,这与形态学鉴定结果相一致.由此认为,胡枝子属植物是种间、种内具有丰富的蛋白质多态性的种群,可作为研究种内变异和生态型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3种胡枝子根系生长特性及根干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3种胡枝子的根干重及根系生长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尖叶胡枝子,达乌里胡枝子和二色胡枝子具有较大的根干重,在100cm的土层范围内分别达到3472.05,3060.07和8795.66kg/hm^2,根系以粗、中根为主;根干重主要集中在0~20cm的耕作层中,分别占总根量的77.73%,72.289/5和89.02oA;30~50cm的土层中细根占较大比例,分别达到42.91%~5.35%,86.09%~95.41%和71.91%~93.6%。  相似文献   

13.
二色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 Turcz,别名杭芽、杭柴、横条,为多年生豆科牧草,在燕山、太行山以及山西、河南、山东、内蒙、东北等地都有野生分布。该品种抗寒性强,能耐-30℃左右的低温。耐贫瘠,能生长在土层瘠薄的山地。持久性强,建植后可生长10年以上。根系发达,有改良土壤和保持水土的功效。一、植物学特征二色胡枝子为豆科胡枝子,属多年生落叶灌木,株高70~200厘米,根系发达,主根长94~150厘米,须根遍布并有丰富根瘤菌,叶片椭圆形,初花粉红色,开花期7~8月份,荚果倒卵形,千粒重7.6~8.1克。二、生物学特征 二…  相似文献   

14.
<正> 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 Turcz.)又名二色胡枝子、苕条、杏条、萩。原产于中国、日本及朝鲜。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以及长江流域等地广泛野生分布,在延边地区从六十年代开始进行人工栽培,种植面积达一万亩。  相似文献   

15.
胡枝子的泌蜜规律胡枝子别名苕条。豆科、为落叶小灌木,是我国东北地区秋季主要蜜源之一。胡枝子每年7月下旬开花。老、幼条花期交错一般为40天,主要流蜜期25天左右,由7月下旬至8月中旬。花粉浅红色,蜜为浅琥色,结晶后为白色。胡枝子适应性强,但在黑土层深厚...  相似文献   

16.
胡枝子     
胡枝子又名二色胡枝子、扫条。原产于中国、日本及朝鲜。蒙古、俄罗斯也有分布;在我国广泛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以及长江流域各地。 一、经济价值 胡枝子为高产型树叶饲料资源,分枝多,叶量丰富。叶子具有浓郁的香味,适口性好,营养价值高,是牛、马、羊、猪、兔、鹿、鱼的好饲料。它从分枝到花期总能为18.49兆焦尔/公斤,消化能(猪)8.49  相似文献   

17.
<正>胡枝子又名二色胡枝子、扫条,为多年生豆科灌木植物,既是蜜蜂好的蜜源植物,又是家畜好的饲料作物,是养殖户人工种植的很好选择。适宜在东北、内蒙古、华北、西北、湖北、浙江、江西、福建等地种植。  相似文献   

18.
甲酸对二色胡枝子青贮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二色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 Turcz.)为青贮原料,研究甲酸添加量(0、2、4、6 mL/kg鲜重)对其青贮品质的影响,以期为二色胡枝子的有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随甲酸添加量的增加胡枝子青贮料中pH值和氨态氮含量以及干物质损失率均呈降低趋势,而且贮料中的水溶性糖逐渐增加;添加甲酸能显著降低青贮料中NDF和ADF的含量(P<0.05);6mL/kg甲酸组对抑制青贮发酵效果最明显,有机酸产量最低;随甲酸添加量的增加,青贮料中丁酸的含量也增加,使青贮料的发酵品质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9.
二色胡枝子是营养价值很高的豆科牧草,我县资源丰富,过去多用于饲喂牛羊,为了合理开发饲料资源,我们从1985年起对二色胡枝子草粉喂肉猪及蛋鸡进行了探讨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肉猪饲喂试验一、材料与方法:1、供试猪选用40公斤左右(本地民猪)10只,平地圈养分为试验组、对照组,每组5只,隔离饲养。2、两组饲料配方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为了给牧草抗盐品种的筛选和选育以及在盐渍土上栽培牧草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对Na2CO3和NaHCO3混合盐胁迫下细叶胡枝子和兴安胡枝子种子的萌发特性进行了研究和品种间的比较。结果表明:盐胁迫下的种子发芽受到抑制,且在相同混合盐浓度下细叶胡枝子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累积发芽率都显著高于兴安胡枝子种子(P<0.05)。说明细叶胡枝子的耐盐性高于兴安胡枝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