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阳朔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乡村旅游资源的概念和特点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阳朔乡村旅游资源的类型和开发现状进行了探讨,指出了阳朔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阳朔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城郊型乡村旅游地开发规划要遵循突出乡土性的原则、适应市场与创造市场相结合的原则、尊重现状与产品创新相结合的原则、社区整体发展与各方参与相结合的原则、兼顾综合效益的原则,其开发规划的方向是:旅游资源乡土化开发、营造乡村意象、旅游产品休闲化开发、旅游市场品牌化开发、合理设计经营机制、清洁化生产。以杭州富阳白鹤村为例,对白鹤村发展乡村旅游进行了SWOT分析,并从乡村体验旅游产品规划、乡村旅游市场定位、乡村意象营造、经营机制设计等方面提出了白鹤村乡村旅游开发规划思路。  相似文献   

3.
旅游资源评价是科学地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的前提,文章运用定量评价中的对比分析法对南宫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南宫山国家森林公园自然旅游资源丰富,特色突出,开发潜力大。使人们对其有一个更准确、更客观的认识,为进一步科学、合理的开发南宫山国家森林公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阐述社区居民参与的含义及其在乡村旅游开发中的重要作用。社区居民可通过资源产品化、产业多样化、服务专业化等途径参与旅游开发,对旅游社区的发展分担责任、共享成果。以大理州漾濞县金牛村的乡村旅游规划为研究案例,从村级集体产业规划、乡村旅游产业规划、服务专业化以及乡村旅游规划效益等方面进一步阐明乡村旅游开发中社区居民参与的途径及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试论乡村旅游的特点及本质属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乡村旅游近年来备受青睐,但我国的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的不足,对其理论研究也刚刚开始。本文从资源、市场、产品和效益4个方面分析了乡村旅游的特点;比较了乡村旅游与一般景区旅游在诸多方面存在的显著差异;认为乡村旅游的本质属性是乡村文化,并从乡村景观、乡村旅游产品、乡村旅游的消费和需求3个方面加以说明,以期对丰富乡村旅游的理论体系和指导乡村旅游的开发实践有所帮助和促进。  相似文献   

6.
李晶晶 《绿色科技》2020,(3):209-210,216
指出了丽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民族文化绚烂多姿,纳西族、摩梭人、傈僳族等各具特色的饮食、民族服饰、民俗活动、传统节日等都是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但是,目前丽江乡村旅游总体还存在发展不平衡、旅游产品单一、商业化严重等问题,乡村旅游发展处在亚健康状态。通过分析丽江乡村旅游现状存在问题,结合游客参与周边乡村旅游意愿,乡村旅游发展的新业态,探索性地提出了一些新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7.
对荆门乡村旅游资源进行了简述 ,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利用层次分析法(AHP)选取资源要素、开发条件、管理条件3个方面的15个指标 ,对荆门市乡村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 ,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荆门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福建长泰山重村为研究对象,从乡村旅游资源价值、环境氛围、开发条件3个方面选取乡村聚落、乡村建筑、乡村历史、乡村民俗、乡村山水风光、乡村田园风光、科学考察价值、安全性、卫生状况、植被覆盖率、旅游环境容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可进入性、旅游服务、基础设施及客源市场等作为主要评价指标,建立多层层次结构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其进行乡村旅游资源综合评价,得出山重村乡村旅游资源综合评价得分为71.01,结果表明:山重村乡村旅游资源总体良好,具有很大的乡村旅游开发潜力。最后根据评价结果为其乡村旅游发展提出了科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蔚县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促进蔚县文化产业的转型发展和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采用《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标准》的分类体系,对蔚县旅游资源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蔚县旅游资源丰富,共有8个大类、21个亚类和36个基本类型,并确定了主要旅游单体资源137个,人文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较大;在树立文化旅游主题、打造精品文化旅游、推广文化旅游形象、优化文化旅游环境等4个方面提出了蔚县文化产业与旅游资源开发相融合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0.
林区乡村旅游开发探讨--以桂林资源县牛栏江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区乡村旅游开发是林区居民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是林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当地居民长久脱贫致富的保障.文章以广西资源县林区乡村牛栏江为例,对林区乡村的旅游开发进行了规划探索,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旅游开发措施.  相似文献   

11.
以天阶山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对将丰富的旅游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提高旅游市场份额进行了天阶山国家森林公园开发条件分析和实地调查,开展了旅游产品开发研究。研究发现:天阶山森林公园要以旅游资源为基础,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原则进行合理的产品开发;以生态旅游产品为主,休闲度假等产品为辅进行森林旅游产品开发。  相似文献   

12.
生态旅游是森林旅游的深入,是新形势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在叙述当前生态旅游现状的基础上,揭示了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例如:为了增加经济效益盲目开发旅游区,而忽视生态资源保护;季节性生态旅游不平衡;在生态旅游管理上力度不到,使一些动植物资源不能的到很好的保护以及生态环境系统逐渐失调等。最后基于存在的问题及形势下提出生态旅游管理首先必须使资源使用合法化,同时分清旅游资源类型;其次建立旅游区管理条例并严格执行,建立权威机构去保证旅游区的管理,对旅游区的生态管理要高度重视,加强管理,真正做到可持续的生态旅游。  相似文献   

13.
中国竹林资源旅游价值及景区开发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竹林资源蕴含着丰富的旅游价值。充分挖掘竹林资源的旅游价值,开展竹林旅游,对于推动我国竹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竹林面积、种类居世界首位,自然分布范围广,且以不同的速度持续增长,这为开展竹林旅游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文中从竹子种类、分布范围、面积等方面简要介绍了我国竹林资源概况,全面分析了竹林资源的观赏、体验、文化、生态、美食、科研、购物等旅游价值,提出了开发竹林旅游景区的可行性建议,以期为促进我国竹林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4.
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旅游环境容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环境容量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针对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分区采用面积法、游线法、卡口法估测景区旅游环境容量;经测算景区日环境容量为6705人次,年环境容量为1804000人次;为了确保景区生态环境质量不下降、旅游资源和环境不“超负荷”运转,实现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景区年游客容量以不超过180万人次为好;...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旅游资源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性和旅游市场发展的不均衡性,限制了区域旅游业的进一步提升。因此,必须认清旅游空间结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探寻出优化解决方案,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区域联合协作,从而促进区域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从四川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和市场发展出发,分析了四川省各市(州)旅游资源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性、旅游市场发展的不均衡性,为优化四川旅游空间格局和旅游业发展做贡献。  相似文献   

16.
从研究山西森林公园建设总体布局和规划入手,对森林公园建设的地域、层次、类型及森林旅游线路的开辟等做了总体战略规划,并对规划的实施提出了意见和建议。认为,山西森林旅游资源具有自身独特的魅力,山西森林公园、森林旅游只有依据自身特点进行合理规划、科学布局,把森林旅游纳入全省旅游产业的大循环中,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稳定的森林旅游热线,才能从根本上推进山西森林旅游产业的长足发展,形成林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浙江旅游促销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明霞 《浙江林业科技》2004,24(2):64-67,74
通过对浙江旅游的市场定位、市场细分、目标市场,以及目前所面临的竞争环境、存在的薄弱环节等方面的分析,进一步探讨明确浙江旅游市场的促销策略.  相似文献   

18.
浅析深层次旅游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杭州市“旅游西进”战略,山东孔子、孟子故里开发,广东鼎湖山“品氧谷”产品开发等为例,论述了要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其旅游规划必按旅游开发链的原理进行谋篇布局,编制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的旅游总体规划。  相似文献   

19.
在森林资源丰富的乡村发展森林旅游,对于优化产业结构、协调城乡发展和解决“三农”问题具有战略意义,但不可避免地要牵扯到乡村森林旅游业的发展载体——农村土地制度问题。集体所有制是我国农村的基本土地制度,但是“集体”在政府行政权力消解下,并没有在实践层面取得法律的主体地位。在2008年我国集体林权改革后,一方面农民手里持有集体林权证书;另一方面,在森林旅游开发过程中,地方政府照样绕过集体所有直接征地。为此,在各级政府诉求以乡村旅游战略解决“三农”问题的当下,要强化和完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中“集体”的法律主体性地位,从而提升农民(通过集体)参与乡村森林旅游产业发展进程中涉及林地权益关系的博弈能力,破解过去在国土规划与治理过程中出现的产业进步、现代化及城市化发展与农民致富、农村发展无关的困局。  相似文献   

20.
目前旅游资源调查分类普遍接受的是2003年国家发布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但是,若单纯以国家标准对乡村休闲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将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因此,文中在综述乡村休闲旅游资源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基于"三生"理念,提出一套新的乡村休闲旅游资源分类方法,并且对浙江省苍南县10个乡镇的乡村休闲旅游资源进行具体分类,以期为苍南县乡村休闲旅游规划的功能分区、旅游产品开发等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