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浙江省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有着丰富的湿地类型和江南独特的、美学价值极高的梯田景观群。在旅游业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为加大对梯田湿地公园环境污染的监查力度,确保环保工作的及时、有效实施,必须建立一套可以集中管理的远程监控系统。该文从生态环境监测、游客影响监测和湿地监测信息系统建设3个方面对浙江省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环境监测系统进行了详细规划,以便及时调整管理和开发方案,更好地利用和保护云和梯田湿地生态资源。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云和梯田湿地有着丰富的湿地类型和江南独特的、美学价值极高的梯田景观群,目前其旅游活动正处在客源迅速扩大、游客量急剧增加的时期,对梯田湿地公园进行科学规划,正确测算环境容量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该研究采用面积容量法和线路容量法进行测算,结果表明,云和梯田湿地公园日环境容量为7152人次,年环境容量为214.6万人次。从环境容量上看湿地公园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从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环境容量无论近期或远期都不会成为旅游发展的制约因子,只需对节假日局部地段和景点的客流进行合理的控制和分流。  相似文献   

3.
陈海生  金连根 《安徽农学通报》2014,(12):145-145,155
浙江省云和梯田湿地有着江南独特的、美学价值极高的梯田景观群,是我国长三角地区的最大梯田群.但目前云和梯田湿地还存在着生态系统脆弱、相关利益群体不协调和梯田湿地旅游管理机构尚未建立等问题。据此提出了云和梯田湿地公园建设途径:大力发展梯田生态旅游;建设梯田湿地生态保护区;加快推进山水童话乡村建设;实行梯田稻田生态补偿政策。  相似文献   

4.
该文介绍了浙江省云和梯田湿地公园概况,分析了梯田湿地公园建设的必要性及优势,并提出了相应的开发对策,主要包括:提高梯田稻作经济效益和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5.
浙江云和梯田湿地公园的植物区系属泛北极植物区,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的华东区,维管束植物计有147科774种,其中蕨类植物22科39种,种子植物125科735种。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有南方红豆杉1种,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有野荞麦、凹叶厚朴、香樟、野大豆4种。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云和梯田湿地公园野生植物的分类,提出了湿地公园野生湿地植物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策略与措施。  相似文献   

6.
该文对位于浙江省西南山区的云和梯田国家湿地景观资源和文化资源的特征、结构和功能进行了概括。云和梯田湿地是江南独特的,华东最大的梯田群,被誉为“中国最美梯田”。云和梯田景观资源丰富,其农耕文化、银矿文化、女神文化、畲族文化底蕴深厚。这些独特的文化资源与梯田湿地构建成传统、生动兼具的美景。  相似文献   

7.
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GB/T 21010-2007),结合实际情况,将浙江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内的土地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商服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等土地利用类型。并提出了具体的土地利用协调措施:即建立土地利用规划的公示制度;制定优惠的财政和金融政策;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等。  相似文献   

8.
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是以梯田湿地和高山湿地生态为载体,在湿地保护的基础上适度利用,属环境恢复、重建和不断改善的生态项目。项目建设有利于增加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有利于改善和提高公园的生态环境质量,不会对周边区域环境造成水土流失,有助于传播湿地文化和生态文明,有利于开展科普教育,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促进对外合作和交流等。因此,项目总体上不会造成新的环境污染和破坏,而且极大地促进湿地自然恢复和生态演替,改善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云和梯田位于瓯江重要支流浮云溪源头地带。湿地面积以稻田湿地(人工湿地)为主,公园下游河段的水质仍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Ⅰ类标准。分布于中山地带的沼泽化草甸湿地,基本保持自然状态。湿地公园湿地生物物种多样性程度高,类型多样的湿地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有机结合,构成稳定的复合生态系统,形成具有我国东南山区突出代表意义的稻田湿地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0.
该文简述了实行稻作梯田生态补偿的重要意义,分析了云和稻作梯田湿地生态补偿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生态补偿标准的测算方法及确定生态补偿标准应考虑的因子:成本旅游效益和经济发展水平等。旨在为云和稻梯田生态补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好地了解城市湿地公园使用过程中城市生态保护和游客接待能力之间的关系,采用现场观察、访谈及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以合肥市滨湖湿地森林公园为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26项评价指标对其进行满意度评价并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游客对滨湖湿地公园的满意度由大到小分别为空气质量、管理与服务、游览路线规划、自然景观风貌、交通便捷度、园区设施。最后,结合使用后评价分析结果,从园区设施设计、交通体系规划、公园的管理维护、自然景观风貌的保护4个方面提出面向城市湿地公园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哈尔滨市是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在历史进程、地理位置还有城市建设上都有特殊的地域性。虽然城市湿地公园的数量很多,关于其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的科学理论还不完善。为了构造北方生态城市与完善哈尔滨市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理论,从调查分析哈尔滨市方台湿地公园的植物情况入手,分析其存在的问题:自然环境等因素制约着哈尔滨湿地植物的生长及其景观的营造、湿地陆生及水生植物景观单一,同时将湿地公园划分为4个功能区,即湿地生物圈保护及恢复区、湿地缓冲与科普教育区、观赏休闲区、建筑与游乐设施区,并对其进行规划,提出湿地公园景观设计要点:水体植物景观设计、陆生植物景观设计、园林建筑周边植物景观设计、地形植物景观设计和园路植物景观设计。  相似文献   

13.
旅游环境承载力是科学合理规划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发展的重要指标。本文综合生态环境承载力、资源空间承载力、社会心理承载力和环境设施承载力四个方面对青海刚察沙柳河国家湿地公园的旅游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估。以期为湿地公园旅游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为实现湿地公园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参考。结果表明:沙柳河国家湿地公园旅游承载力为10032人/d(336.17万人/a),远大于2019年接待的旅游数量,未来湿地公园还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4.
湿地公园是一个新兴的湿地保护概念,融湿地保护与湿地利用于一体,为更好地利用湿地资源,就湿地公园建设的选址、建设范围以及部分规划的要求和规划方法进行介绍。认为湿地公园选址应在城市内部或城市周边;湿地公园布局应能有效调节控制点、线、面等结构要素的配置关系;湿地公园的功能分区应包括湿地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休闲区和管理服务区等;湿地公园专项规划要包括保护与恢复规划、宣传教育规划、生态旅游规划、湿地景观规划、基础设施规划、土地利用协调规划和社会经济调控规划。  相似文献   

15.
《安徽农业科学》2020,(1):80-82
通过分析城市湿地公园中影响鸟类活动的关键因子,整理出鸟类栖息地构建的3个主要途径(控制人为干扰、营造湿地水域生境以及营造植被群落生境),并提出构建城市湿地公园鸟类栖息地的具体技术方法,包括公园保护区域划分、地形设计、水深控制、植物群落规划、人工生态岛屿、生态护岸、鸟类招引设施等,从而使城市湿地公园鸟类栖息地营造更加科学合理化,为城市湿地公园生态系统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当前潜水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在设计理念上将湿地公园当成一个孤立的系统,没有将湿地公园建设融入潜山市整体环境与整体发展之中。因此,把开放的、系统化的规划设计理念融入湿地公园规划之中,让具有潜山特色的皖文化、三祖禅宗文化、张镇周廉政勤政文化等融入湿地公园建设之中,让湿地公园融入天柱山旅游圈,同时还要对现有设施进行改建与扩建,使之满足市民文化与生活需求。  相似文献   

17.
湿地公园是协调湿地保护与湿地开发利用的有效途径,以香港湿地公园规划的成功经验作为参照,从功能分区原则与定位、功能分区模式、各功能区面积比例、各功能区规划项目等4个方面对湖北省莫愁湖国家湿地公园、湖北省惠亭水库国家湿地公园、湖北省神农架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的规划案例进行比较分析,探讨湖北省国家湿地公园规划的策略与方法,为湖北省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人工湿地的作用及其特殊性,对云南省玉溪市九溪湿地公园的规划方案进行介绍,并总结其规划措施和预期目标,以指导该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19.
周建东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818-11821
根据国内外众多已建成湿地公园的成功经验,探讨城市湿地公园建设对城市湿地的开发与保护和拓展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意义,从生态规划设计的角度,分析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目标、原则,从规划分区、地形改造、水系规划、道路系统、种植设计、建筑设施等方面论述湿地公园生态规划的内容和方法,形成城市湿地公园生态规划设计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20.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全英 《农学学报》2013,3(11):34-36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城市湿地公园,选择一般城市公园从概念、目标、建设方式及选址、营建方法等方面与城市湿地公园进行比较研究,总结城市湿地公园与一般城市公园的差异,提出城市湿地公园是城市公园的特殊形式,城市湿地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决定了城市湿地公园具有自己的特点:规划场所的特殊性、规划设计的局限性、动植物种类的确定性、规划场所的延续性。在城市湿地公园规划中要明确城市湿地公园的特点,打造湿地特色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