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7 毫秒
1.
对陕北野生黄花蒿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采用水蒸气蒸馏的方法提取挥发油,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进行化学成分分离和鉴定,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陕北野生黄花蒿中鉴定出41种化合物,化学物含量占挥发油总量的90.00%,其中的主要成分为(一)-斯巴醇(16.34%)、石竹烯氧化物(12.05%)和视黄醛(12.21%),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陕北野生黄花蒿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蒙古蒿挥发油的化学组分及其抑菌活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河南省信阳市野生蒙古蒿挥发油的组分及其对植物病原真菌的熏蒸抑制活性,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蒙古蒿挥发油,利用气质联用仪(GC-MS)分析蒙古蒿挥发油的化学组分,并测定挥发油对4种植物病原真菌的熏蒸抑制作用。从蒙古蒿挥发油中共分离到33个组分,鉴定出其中29个,占挥发油总量的95. 602%,其主要组分为兰香油薁(16. 59%)、大根香叶烯D(14. 916%)、石竹烯(9. 615%)、桉树脑(8. 782%)等。挥发油对供试的水稻纹枯病病菌、小麦赤霉病病菌、辣椒炭疽病病菌和水稻胡麻斑病病菌均有强烈的熏蒸抑制作用,有效中浓度(EC50)分别为3. 05、5. 20、6. 98、9. 01μL/皿。可见蒙古蒿挥发油对植物病原真菌有强烈的熏蒸抑制作用,有望作为熏蒸剂应用于植物病害防控。  相似文献   

3.
针对延安产的青蒿(Artemisia carvifolia)和白蒿(Herba artimisiae sieversianae)2种植物,采取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其挥发油,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及96孔板法检测挥发油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当浓度是2.0 mg/mL时,青蒿挥发油对9种被测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均较差,对油菜菌核(Sclerotinia sclerotioru)活性最好,也仅为57.30%;白蒿挥发油对受试真菌的抑制作用较强,对人参锈腐菌(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梨黑星病(Venturia nashicola)、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的抑制率均达到90%以上;2种精油除了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表现出较弱的抑制活性外,对于其他受试菌均无活性,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均为500 mg/mL。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了2种蒿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结果从青蒿中鉴定出26种化合物,其中含量最多的为石竹烯氧化物(25.75%);从白蒿中鉴定出49种化合物,萘嵌戊烷含量最高(30.37%),分析结果显示延安产2种蒿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和含量与其他产地的差异较大。白蒿挥发油具有显著的抑菌活性,具备开发为绿色杀菌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戴小阳  李霞  董新荣  周宝磊  谢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562-11564,11597
[目的]研究云南多花蒿鲜嫩枝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萃取多花蒿鲜嫩枝叶中的挥发油成分,以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分离鉴定其化学成分,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为供试菌,研究其化学成分的抑菌活性。[结果]测得挥发油收率为0.16%;采用GC-MS分离出42个主要成分,并鉴定了22个组分,占挥发性化学成分总含量的66.1%(面积归一化法)。挥发油主要成分有:桉叶二烯(9.5%)、(E)-2-己烯-1-醇(7.8%)、4,11,11-三甲基-8-亚甲基双环[7.2.0]十一碳-4-烯(5.7%)、石竹烯(3.8%)、α-石竹烯(3.0%)、石竹烯氧化物(2.1%)和(+)-α-松油醇(2.1%)等。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明显,对枯草芽孢杆菌有一定的抑菌效果。[结论]云南多花蒿鲜嫩枝叶挥发油含量较高,化学成分结构丰富,香气宜人,且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极具研究与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5.
以陕西兴平白皮蒜为试材,采用水蒸气蒸馏—乙醚萃取法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了大蒜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共分离得到33个组分,鉴定出26个化学组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9.39%。兴平白皮蒜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以含硫化合物为主,共有18个,占挥发油总量的98.80%。兴平白皮蒜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大蒜新素(二烯丙基三硫化物,43.85%),大蒜素(二烯丙基二硫化物,35.28%)和甲基烯丙基三硫化物(11.10%)。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斑唇马先蒿挥发油的最优超临界萃取条件及其化学组成.【方法】通过正交试验筛选斑唇马先蒿挥发油的最优萃取条件.将最优萃取条件下得到的挥发油,经柱色层族组成分离为非极性、弱极性和极性3种馏分,并进行了GC-MS分析.【结果】斑唇马先蒿挥发油最优萃取条件为:压力25 Mpa,温度45℃,CO2流量16mL/min.斑唇马先蒿挥发油中共鉴定出127种化合物,其中非极性馏分、弱极性馏分、极性馏分的主要组成成分分别为烷烃类、酯类和脂肪酸类.在其挥发油成分中,脂肪酸类化合物占绝对优势,总相对含量为62.698%;其中亚麻酸(18.497%)的相对含量最高,其次为正十六烷酸(15.698%)和亚油酸(7.286%).【结论】本研究获得的斑唇马先蒿挥发油的最优萃取条件温和,效率高,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种类丰富.  相似文献   

7.
石跃桂 《北京农业》2011,(9):121-122
鱼腥草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目前鱼腥草化学成分如挥发油、黄酮类、多糖类、生物碱、酚类等化合物提取和检测工艺研究文献报道很多,鱼腥草有效化学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为中草药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赵欧 《湖北农业科学》2014,(12):2898-290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菊花(Chrysanthemum)中的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其相对含量。结果鉴定出安徽菊花(亳菊)挥发油中有34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1.35%),其中4个产地菊花挥发油中有19个共有成分。不同产地的菊花挥发油成分存在一定区别,其主要组分基本相同,但含量有一定差异,在入药时应加以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9.
对陕北延安产连翘花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水蒸气蒸馏的方法提取挥发油,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结合计算机的检索进行化学成分分离和鉴定,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陕北产连翘花中鉴定出52种化合物,占连翘花挥发油总量的70.29%,主要化学成分有烯类、烷类、醇类、醛酮、酸酯多种化合物等,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陕北产连翘花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山黄皮桂研15号果实(含采肉和果皮)和叶片挥发油化学成分差异,以挖掘山黄皮桂研15号的利用价值,为山黄皮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山黄皮果实和叶片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山黄皮不同部位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通过NIST标准质谱图库分别鉴定各化学组分;经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山黄皮不同部位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山黄皮桂研15号果实和叶片中共鉴定出55种化合物,其中萜烯类28种、醇类4种、醛类6种、酮类2种、酯类4种、碳氢化合物类6种、醚类5种.从山黄皮果肉、果皮及叶片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20、31和34种化合物,其相对含量占各自挥发油总量的76.97%、95.11%和83.85%.山黄皮果肉、果皮及叶片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分别为单萜类化合物β-蒎烯、月桂烯和萜品油烯.因此,山黄皮桂研15号果实和叶片挥发油化学成分以萜烯类化合物(主要是单萜类化合物)和醚类化合物为主.[结论]山黄皮桂研15号果实和叶片挥发油化学成分成分种类和含量存在明显差异,且有独特的挥发油成分.综合成本因素,山黄皮桂研15号叶片挥发油具有更大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