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瓜茬地栽培草菇其栽培要点如下。1.原料的选择及配制方法目前常使用稻草、麦秸、棉子壳等,稻草使用更多。要选择金黄色、无霉变的干稻草,使用前晒1~2天,以防止栽培时出现鬼伞或其他杂菌。处理稻草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把稻草切成5厘米左右长,用3%的石灰水浸湿1~2天,然后  相似文献   

2.
一、室内畦床栽培(一)稻草床栽。稻草用3%石灰水浸泡,气温在25℃以上,浸泡23 ̄36小时;20℃ ̄25℃时,浸泡36 ̄50小时;20℃以下时,浸泡3天,使稻草充分软化。捞出后,再用清水冲至PH值中性,然后堆积发酵4 ̄5天,使其含水量适用,再加过磷酸钙1%。  相似文献   

3.
草把式栽培凤尾菇,经我们试验证明,具有栽培管理容易,生物效应较高(每一百斤稻草可产凤尾菇80~100斤)和经济价值高的优点,很适合农户栽培。草把式栽培凤尾菇的方法:先把稻草理齐浸在0.5%石灰水中过一夜,除去稻草上的腊质和病虫,再捞起来用清水冲洗至中性,并沥至不滴水(含水量约在70%左右),然后按每1.5斤稻草分把,放在铺有塑料薄膜的平台或清洁的地上,每把分成两半,头尾颠倒后摊成约4~6厘米厚,上面均匀地撒播上凤尾菇的栽培种,最好用麦粒栽培种,以利早出菇、多出菇、出好菇。一般每瓶栽培种可种5~7把草把。接种后将它卷成圆筒状,用绳紧缚4~5道,按“井”字形把草把堆积在暗处。不能堆积太大。堆好后覆盖塑科薄膜保温保湿,最好将温度保持在25~27℃,不能超  相似文献   

4.
用稻草栽培巴氏菇(Agaricusblazei Murrill)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用稻草栽培巴氏菇的技术。通过组织分离法培养种菌 ;用大麦粒制作栽培菌种 ;用稻草、米糠、鸡粪和其它配料做栽培料 ,堆积发酵。堆高 1.50 m,宽 2 m,长度不限 ,每 2 d翻堆 1次 ,共翻 4~ 5次 ;栽培料装入栽培床的厚度为 2 0 cm,其含水率为 6 0 %~ 6 5% ;料温 2 5℃播种 ,用量 3~ 5瓶 / m2 ;8~ 10 d后覆上消毒的稻田土 3~ 4 cm;4周后出菇 ;栽培料的 p H值 6 .5~7.0 ;出菇相对湿度为 90 %~ 95% ;采菇时洗净菇柄基部的泥土 ,纵切后以 6 0℃烘干 ;产量为 1kg/m2 。栽培料发酵与栽培时保温、保湿与适当通风的条件 ,是栽培巴氏菇获得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1.培养料偏酸.草菇喜碱性环境.pH值小于6时,幼菇很难长大,因此,在培养料配制时,应适当提高培养料pH值;采完头潮菇可喷1%石灰水或5%草木灰水,以保持培养料pH值在8左右. 2.培养料温度偏低.草菇幼菇生长对温度非常敏感,一般培养料温度低于28℃时,草菇幼菇生长受到影响,甚至死亡.栽培时要保持适宜温度.  相似文献   

6.
《农家参谋》2014,(10):12-12
<正>1.栽培季节大球盖菇栽培可分为春秋两季,春栽4月初栽培,6月初出菇;秋栽8月初栽培,9月下旬出菇。2.栽培料预处理将新鲜的玉米秸、玉米芯、稻草用2%的石灰水浸泡2天后捞起,用清水冲净,沥干水分,使含水量达60%。经预处理的培养料,一定要控制好含水量,特别注意不要过湿,以免在栽培过程中沤坏变黑,影响菌丝生长,导致栽培失败。3.栽培场地与作畦选择土壤肥沃、富  相似文献   

7.
一、选择良种关种子宜选用表皮光滑、芽眼较浅,30~50克的健康小块薯。贮藏在低温、通风的地方。切块需切后凉3~5天再栽,以保证秋播出苗整齐。二、浸种催芽关将选好的薯块,沿顶向下纵切成两块,用凉水冲净切口处渗出的溶液和淀粉,再放入1%的石灰水(石灰粉1份,清水100份)中浸泡1小时,然后取出置于荫凉处晾干催芽。其催芽方法有两种:1、自然催芽法:选择通风凉爽、温度较低的地方,把马铃薯切成小块(每块保证芽口1~3个),再用凉水洗汁、凉干后在室内用湿润沙土分层盖种催芽,堆积三、四层,面上盖稻草保持水分,温度保持在20℃左右。  相似文献   

8.
稻草拌土栽培金针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没有霉变的稻草切成2~3 cm长,用0.5%的石灰水浸泡12~24小时,捞出沥干多余水分备用,其配方如下:  相似文献   

9.
一、二次接种.采用二次接种.有利于草菇增产.草菇菌丝生长速度太快.极容易老化.生活力减弱.不能有效地利用培养料中养分继续出菇.在采收第一潮后,撬松料面.用石灰水泼浇湿透,调整pH值为8~9,表面撒播菌种,菌种上面盖一薄层发酵过的培养料.常规管理(一般应用于棉籽壳、废棉培养料).亦可在采收第一、二潮菇后.将料块翻过来.把底层培养料翻到表层.用1%石灰水喷洒、补水、调整酸碱度,再在表面二次接种,接种量为2%~3%.可培养30%左右.稻草菇培可在堆草播种后3~4天:,在草层空隙间塞入菌种,进行二次播种,菌种量为第一次用量的20%.这样当一次播种采完第一潮菇后,第二次播入的菌种又从草堆中分解,积累养分,继续出菇.  相似文献   

10.
1.原料处理鲜红薯用清水完全洗净,切成薄片后,加3倍的清水,浸泡4小时左右,取出沥干水分,拌入10%的粉碎砻糖,放在蒸甑内蒸熟。2.糖化将熟的薯片盛放于桶或池中,趁热捣碎,待料温降至60℃时,拌入5%麦芽,充分搅拌混合均匀,糖化时的温度保持在50~60℃时间为3~4小时。然后按薯重50%  相似文献   

11.
<正> 一、生料栽培 配方可选用:稻草100千克、畜禽粪35千克、尿素1千克、过磷酸钙2千克。也可选用稻草100千克、米糠或麸皮5千克、碳酸钙2千克。稻草要事先粉碎,畜禽粪要干后过筛。将上述原料用1%~2%的石灰水拌匀,水分掌握在用手捏一把手缝见水滴为准,然后建堆。料堆以1米宽、1.2米高为宜。上面可以盖上塑料薄膜,待堆内温度升到60℃后,保持24小时后翻堆,再保持2~3天,即可铺床播种。床栽事先要做畦,畦底要用石灰消毒。畦与畦之间要做成波浪式,一般料的厚度为10~15厘米,按10%~20%的用种量进行分层播种。播种完毕,上面盖5厘米左右的沙土,最上面也可以盖薄膜或报纸保湿。  相似文献   

12.
《现代农业科技》2001,(8):15-15
1.稻草选用不佳应选择色泽金黄、干燥、无霉变的新鲜稻草.陈年稻草要剔除已腐烂霉变或被污染的部分,并翻晒2~3天.可选用能饲喂耕牛的稻草为最佳.2.草秆软化不当稻草茎秆有较厚的蜡质,表皮细胞硅酸盐含量较高,如果草秆软化不好,极不利于鸡腿菇菌丝分解利用稻草基质中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应改变过去用石灰水浸泡48小时,尔后用自来水冲洗,再行堆积发酵后才用于栽培的老方法.  相似文献   

13.
1、通风保温.冬季每天中午打开南窗2~3小时,天暖无风时,南北窗可同时打开对流通气.气温低于0℃时,不得通风.如这样的气温持续时间长,可采取短时通风,即每次通风10~15分钟即可.菇房内温度最好保持在4~6℃.  相似文献   

14.
大球盖菇—单季稻稳产增收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大球盖菇标准化生产技术 1.栽培季节:根据大球盖菇的生物学特性,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和单季晚稻收割期,栽培季节以安排在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为宜. 2.栽培场地:选择避风、向阳又有部分遮阳,靠近水源,排水方便且土质偏酸、肥沃、富有腐殖质的疏松壤土,有利于早出菇和高产. 3.培养料选备和处理:培养主料为稻草和茭白茎叶,填充料为谷壳.配方为主料80%,谷壳20%.可就地取材,要求主料和填充料新鲜、干燥、不发霉.播种前将稻草、茭白鞘叶等浸水2天,使其充分吸水软化,然后捞起,自然滴水12~24小时,含水量达到70%~75%即可使用.谷壳浸水5小时后,水分渗透均匀时使用.  相似文献   

15.
平菇良种“飞翔一号”,由我国著名食用菌专家江西省遂川县碧州食用菌总站张飞翔培育,经4年大面积不同方式栽培实验证明:此菌株具有出菇范围广,出菇快,菇质好,产量高,抗杂菌能力强,吞没杂菌速度快等特点。菌丝在10~25℃温度下生长良好,子实体在2~34℃范围内均能正常出菇,菇体扇形丛生密集,柄短肉厚,适温下棉子壳栽培出过7批菇,单丛菇体重2~5公斤,曾获得过一朵重达28公斤的丛生大菇。在稻草、麦草、玉米芯等培养料上栽培转化率为180~300%,棉子壳脱袋复土栽培转化率高产的可达500%左右。  相似文献   

16.
<正> 1.金福菇。又称洛巴伊口蘑、大口蘑,属于高温型草生菌。以稻草、棉秆、玉米芯、甘蔗渣、野草、棉籽壳为原料,通过堆制发酵,采用野外畦床铺料播种,覆土栽培。最适温度:菌丝25~30℃,子实体20~28℃,春季接种,60天左右出菇,生产周期130天。一次接种,当年收完。产品保鲜或切片加工。 2.秀珍菇。又名环柄斗菇、袖珍菇、黄白侧耳,属于中温型木生菌。春秋两季栽培,以棉籽壳、杂木屑等为主要原料,室内外袋栽。最适温度:  相似文献   

17.
一、适季栽培巴西蘑菇的栽培季节安排在春末夏初和秋季。春季栽培在3~5月,秋季栽培在9~11月。以播种后40~50天开始出菇时,气温达到20~28℃为好。各地气候条件不同,播种期应灵活掌握。二、配制培养料培养料配方:①玉米秸秆36%,棉籽壳36%,麦秸11.5%,干鸡粪15%,碳酸钙1%,硫酸铵或尿素0.5%。②稻草70%,干牛粪15%,棉籽壳12.5%,石膏粉1%,过磷酸钙1%,硫酸铵0.5%。③稻草75%,棉籽壳13%,干鸡粪10%,复合肥0.5%,石灰粉1.5%。  相似文献   

18.
草菇床栽的播种量一般为每平方米1瓶(或1袋)(约为培养料干重的1.5%~3.0%),其播 种 方式早期采用穴播,后来改用混潘结合撒播,产量得到了提高。本试验设计了3个播种量和3 种播种方式,以筛选优化的组合。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 草菇为“农大一号”,由福建农大微生物教研室提供。 1.2 试验方法 称取稻草27 kg,用1%石灰水浸泡4 h,捞起沥干,平均分 装于27个塑料框中,排列于菇房层架上,通蒸汽进行巴氏消毒,保持60~65℃,6 h,冷却 至35℃左右播种。设3个播种量,分别占培养料干重的5%、10%、15%。3种播种 方式:①面上撒播,100%菌种撒播料面上;②上下面撒播,50%菌种撒在框底,另50%菌种 撒播于料面上;③混播结合撒播,75%菌种先与培养料均匀混合,余下的25%菌种撒于料面上 。共9个处理,每个处理栽培1框,重复3次。播种后覆盖1 cm厚的谷壳,按常规栽培管理。 记录两潮菇产量(从播种至试验结束20 d)。  相似文献   

19.
浸种催芽最好采用温汤浸种,即用50~55℃的温水烫种15~20分钟后,再浸种4~6小时.捞出种子后,用1%高锰酸钾溶液浸种20~30分钟,或用10%磷酸三钠溶液浸种15分钟.最后把种子捞出摊开晾晒,在将干未干时把种子装入干净的瓦罐或其他容器中,放在火炕或温室的火道上等温暖处催芽,温度保持在25℃左右,每天用温水冲洗1次种子,种子量大时,每天要翻动2~3次.种子出芽后就不再翻动,待种子出芽70%~80%时,即可播种.  相似文献   

20.
不同培养料栽培大球盖菇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为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ata Farlow ex.Murr.)在宁夏的引种栽培试验,试验采用3种宁夏较为常见的食用菌培养料配方作为大球盖菇的栽培料,在相同温度及湿度的控制下,对3种不同培养料栽培大球盖菇的产量及品质进行了对比试验,最终选择干稻草40%、谷壳40%、杂木屑20%为最佳配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