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面向农村经济建设大力开展科技兴农山西农业大学马建平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着两大制约因素,一是农村生产中缺乏先进的科学技术,二是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比较低,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十年来,我们在科技兴农工作中,紧紧抓住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和为农村培养科技人才这两...  相似文献   

2.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科学技术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科学技术转化为农业现实生产的主导力量,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它不仅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上起了桥梁纽带作用,还在引导农民调整农业结构上起了排头兵作用,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起来方面军作用,在提高农民科技化素质上起了主力军作用。  相似文献   

3.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我国热带农业生产中,科技对农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热科院)作为我国热带农业科学研究的主力军,50余年来,始终坚持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大力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服务工作,在提高热区农民素质、调整农村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4.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随着全球性高科技迅猛发展和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兴起,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明显。科技兴农、科技进步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的贡献率逐步增加,有利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我国农业属于资源型、粗放式的传统农业,科学技术对农业推广的促进作用的发挥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以山东省泰安市为例,探求在新形势下科技兴农、促进经济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农技推广体系是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特别是国家将“三农”工作摆在如此重要的位置,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越来越依赖于科学技术进步和农民素质提高。因此,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势在必行。为此,笔者就兴隆县农技推广体系的现状、存在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农业科研单位在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中的技术支撑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的前期、中期、后期阐述农业科研单位的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从展示科研成果、培养农村技术骨干提高农民素质方面,分析了农业科技示范园对农业科研单位实现科技兴农的作用。本文还就效益问题、管理体制问题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2000,(4)
《新农村》,从创刊至今已出刊近两百期了,该刊始终坚持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为科技兴农鸣锣开道,急农民所急、想农民所想,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播科学技术知识,提供科技致富信息,为农民致富架金桥,成了广大农民和农村干部的知心朋友。我是大虹桥村村委会主任,长期从事农村最基层的工作,年年都订阅《新农村》。在带领农民实施科技兴农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中,我深深体会到《新农村》是我们农村  相似文献   

8.
一、农业科技园区的功能及其特点农业科技园区是在科教兴国、科教兴农的方针指引下,在调整我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业、种植业结构的背景下产生的。其主要目的是为国内外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科技成果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塑造一个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更为合理的农村经济结构和农业经济结构的模型,更新农民观念,打开思路,直接有效地提供实用性先进科学技术,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一条捷径。因此,农业科技园区的主要功能是:①引进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和科技成果在园区内展示实施,观其效果。②和有…  相似文献   

9.
试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题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兴平 《甘肃农业》2006,(12):16-2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要高度重视农业经济效益,还应该积极关注农村文化和农民素质,必须以农业生产发展为基础,以农村文化建设为扩展,以农民素质提升为主题,系统规划,配套实施,全面而高效地推进农业与农村经济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农技推广体系是实施科技兴农的战略基础是提高广大农民素质,增强农业收入的可靠力量。改革开放以来,孙吴县农机推广体系在广大农村推广普及并在农机成果中发挥重要作用。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面对农村日益发展的势头,对广大农民所需要的农机技术的服务,就显得力不从心,难以自如应对。原有农机推广体系的弊端日渐显露,严重制约了农机在生产中的作用,加强农机推广体系建设势在必行。一、基层农机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科技兴农是以科学技术振兴农业为目标的庞大系统工程。实施该项工程的主体由农民、乡村干部和科技人员组成。科技兴农系统的最佳运行机制是主体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协调行动,共同作用于客体,使科学技术与其它客体要素有机结合,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农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反过来又为科技和农业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实施,"科技兴农"的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和突出,在我国农村的广阔天地进行农业科学技术服务有利于提高我国农作物的种植水平,降低我国农业发展成本,从而保障我国农业产业链的扩展和延伸,加速乡村振兴进程产业兴旺的实现,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因此对我国农业科技组织的发展展开研究,提出我国农业科技组织创新面临的困境和对策是很有必要的,本文正是基于此进行展开。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农业大国,长久以来农民以农村为主要阵地从事农业生产,为国家的粮食安全提供保障。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民素质的不断提升,对农民的要求也更加标准化,新型职业农民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对农民在知识文化水平和道德素质层面上的要求。新时期打造新型职业农民能够推进农村思想文化建设、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从而推进农村经济水平的提升。新时期我国农村农民在思想道德和科学技术文化素养上仍然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在提升"原地"农民素质、鼓励"外地"高素质农民进村、增强农村农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三个层面上全面打造新型高素质农民,为从内部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4.
《农村实用技术》2006,(11):11-11
为进一步建立科技服务“三农”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生产力在农民增收中的作用,把先进、实用的农业科技送到村、送到户,切实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意识和科技素质,增强农民运用科技发展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我国有12亿人口,9亿多在农村,有4.5亿农村劳动力。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关键是使先进的科学技术能在农业生产中广泛的应用,而农民是科学技术转化的终端载体。因此,提高广大农民的素质,使他们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最根本问题。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把农业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轨道上来的战略决策”,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农业部《关于实施绿色证书工程的意见》,这是一项跨世纪的宏伟工程,按照工程的具体部署,要逐步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证书制度。这样以法规形式规定了农民技术教育,把农民技术教育纳入政府行为,在我国尚属首次,这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农技推广体系是国家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科教兴农的主要载体。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新时期,推动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越来越依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农民素质的提高。而农技推广人员是农技推广体系的生力军,是农技推广工作的主体,农技推广人员素质的好与差,不仅影响了农技推广事业的发展,也难以满足新时期农民增收致富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加大科技兴农力度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兴农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的重要举措,菏泽农校充分发挥自身人才、技术优势,通过加强校内外基地建设,面向农村、农民开展技术推广与培训等措施,真正把科技兴农工作落到了实处,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以农村实用技术为基础,结合“科教兴县”、“科技兴农”战略的实施.通过采取专题培训,以会代训,送科技下乡等一系列行之有效措施,积极开展农村科技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科学种田水平.为全县的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奠定基础。去年,全县粮食平均亩产达到168.90千克.比上年增长1.3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18元,比上年增长6.20%。 近年来,该县在总结农业生产经  相似文献   

19.
农民的文化素养和科学技术水平,是决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要素之一。全面提高农民素质,特别是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是新阶段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基础性工作。提高农民素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因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础在农民,重点、难点在农村,关键是要大力调整农业、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同时,提高农民素质也是农村发展新阶段的客观要求,是做好农业和农村各项工作的重要前提。因为,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提高农业的竞争力特别是科技竞争力已成为农业发展的根本任务,其核…  相似文献   

20.
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随着我国各行各业改革的深入,农业也应该改变旧有的生产方式,推广应用新生产技术。国家农业部和有关部门都非常重视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新的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实施要靠农民来实现,只有培育新型的懂科学、有知识、善管理的技术性农民,才能实现农业科技的进步。特别是基层农村科学技术推广,关系到我国科技兴农这样的国家方针大计,为农业发展提供必要条件。本文围绕基层农技推广现状,分析在理论培训与实践指导方面存在的不合理现象,并提出有效的基层农技工作的具体措施,共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