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稻苞虫的简易测报及生物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苞虫是水稻生长后期的重要害虫.受害田轻者被吃掉部分剑叶,重者上三片功能叶被全部吃光,产量损失30%~70%.由于农民群众对稻苞虫的生物学特性和发生发展规律没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不能掌握准确的防治时间和选择最佳的农药,每年均有部分农户遭受严重的损失.  相似文献   

2.
由于多年重茬、栽培技术不规范、防病措施单一和农药品种缺乏等原因,近年来,辣椒疫病在拉萨、林芝、山南、日喀则等主要蔬菜生产基地均有发生,为害日趋严重,平均发病率为8%~12%,严重的达30%~50%,有的甚至造成整棚毁株,枯死株率达50%左右,一般667m2产量损失20%~30%,严重的损失达60%以上,甚至绝收.针对这一病害的发生为害情况,我们在掌握其发生流行规律的基础上,借鉴国内防治辣椒疫病的经验,结合我区的自然条件和生产实际,开展了综合防治试验,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砍瓜     
刘开平 《北京农业》2002,(12):13-13
蔬菜灰霉病是保护地中普遍发生的重要病害,棚栽黄瓜、番茄、茄子和韭菜等,容易发病,轻者减产20%~30%,重者损失50%以上.因此,棚室蔬菜必须抓好灰霉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4.
蔬菜灰霉病是保护地中普遍发生的重要病害,棚栽黄瓜、番茄、茄子和韭菜等,容易发病,轻者减产20%~30%,重者损失50%以上.因此,棚室蔬菜必须抓好灰霉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5.
有机化学农药自20世纪40年代开始大量生产并广泛使用以来,已成为农作物保护的重要手段。从整个农业病虫草害防治来说,应发挥各种防治方法的积极作用,因地制宜实行综合防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这是病虫草害防治的主要方向。完全依靠农药,单独使用化学防治的做法将逐步减少以至不复存在。但必须指出,在综合防治中,化学防治今后仍占主要地位。在推行农业机械化的过程中,大面积使用农药更是不可缺少。在广为使用的农药中,有90%可以在土壤中形成结合残留,且结合残留量一般可占农药施入量的20%~70%。大量事实表明,农药结合残留的形成可使残留物暂时避免被分解或矿化,但仍可因土壤微生物、动物或植物根系的作用而被释放出来,并通过土壤一植物体系在植物体内积累,造成迟发性危害;且可影响农产品安全和人体健康,并可导致整个生态链遭到破坏。为此。农业部发布了一系列的绿色食品标准,其中《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393)是绿色食品农产品生产过程中重要的标准之一。绿色农业生产应从作物一病虫草害等整个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草害滋生和有利于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化,减少各类病虫草害所造成的损失。笔者在绿色食品工作实践中对黑龙江垦区绿色农业植保工程的完善进行了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灰霉病是茄果类栽培中的主要病害,其多发生在中温高湿的秋冬和早春季节.此时天气光照较弱,棚内空气相对湿度较大,极易造成灰霉病爆发流行.灰霉病爆发流行的适宜条件是气温为18~23 ℃,湿度为90%以上,秋冬和早春季节茄果类栽培棚内恰好满足了灰霉病的发生流行条件.在生产上,每年都因防治灰霉病不利而造成一定损失.多年来,菜农一直采用蘸花药液中加入0.1%~0.5%速克灵可湿性粉剂防治灰霉病,或叶面喷施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50%农利灵1 000倍液、50%多菌灵800倍液进行防治,效果都不理想.一是抗药性问题;二是农药本身质量问题,所以防治很难奏效.  相似文献   

7.
黄瓜灰霉病是保护地栽培上普遍发生的重要病害,轻者减产20%~30%,重者损失50%以上.因此,大棚和温室栽培黄瓜必须抓好灰霉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8.
甜菜夜蛾是一种抗药性极强、暴食性的蔬菜害虫之一。通过低毒低残留农药替代高毒农药防治甜菜夜蛾试验,在甜菜夜蛾低龄幼虫盛发期每667m2采用1%威克达EC20~30g、10%除尽悬浮剂40~50g、2.5%菜喜悬浮剂40~50g、10%福先悬浮剂45~60g、1.5%华戎1号EC13g、2.2%斗夜EC50g,替代高毒农药进行喷雾防治,药效持效期为7d以上,防治效果在95%以上。  相似文献   

9.
0 引言 蔬菜花斑虫抗逆性和繁殖力较强,严重危害马铃薯生产,一般损失在8%~15%,严重发生的田块损失达50%以上,直至绝产.该虫在塔城市一年可发生2~3代,为寻找防效好、对天敌安全的农药,2008年在塔城市二工镇马铃薯地进行药剂防治花斑虫的小区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农药是防治农业有害生物不可或缺的重要生产资料,早已是各国政府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共识。尽管是在世界环境保护主义者的一片贬斥声中,联合国粮农组织农业技术服务部(AGSE)在1996年的一份报告中仍明确指出:“化学合成农药仍将保持其在世界有害生物防治中的重要地位。”农药科学的发展是建立在人类社会进步和农业生产发展的需求之上而并非化学家对化学合成农药情有独钟的刻意追求。我国建国之初,基本上没有农药工业,但是严重的农业病虫害、草害、鼠害、  相似文献   

11.
油菜菌核病又名茎腐病,是长江中下游油菜高产、稳产的重要障碍因子.我县常年病叶株率在50%左右,高的年份达90%以上,一般感病株较健株平均减产30%~40%,种子含油量降低1%~5%,损失严重.因此,搞好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是确保油菜丰产丰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豇豆是丽水市最主要的蔬菜品种之一,集中种植面积超过了1 000 hm2,且大量销往杭州、上海等地,在当地效益农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豇豆荚螟(Maruca testulalis Geyer)又称豆野螟,俗称豇豆钻心虫,是豇豆最主要的害虫之一.每年因豇豆荚螟为害造成的豇豆荚受害率一般在10%~30%,严重的高达60%以上,严重影响了豇豆种植的经济效益.由于该虫防治难度较大,为了提高防效,少数菜农常采用多种中、高毒农药混用,而且用量大、用药次数多.致使豇豆中农药残留量经常超标,严重威胁着食用者的健康,也阻碍了豇豆生产的产业化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于2000年进行了无公害农药抑太保防治豇豆荚螟的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黄瓜霜霉病是黄瓜生产的主要病害,防治不及时,将造成20%~50%的损失,有时甚至更高。化学药剂防治黄瓜霜霉病是目前生产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使用不当,在生产中已出现高毒农药使用频率高,农药使用次数多、用量大、间隔期短等无公害蔬菜生产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筛选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是目前蔬菜生产中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Silwet(R)系列农用喷雾助剂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表明在防治蔬菜病虫害时,添加农用喷雾助剂杰效利、丝润,在减少用药量的1/4~1/2,减少50%~70%的喷雾用水量时,依然能够达到相当的防治效果.在农药使用过程中既节省了农药用量,又节水省工,为蔬菜病虫草害的防治提供了一种高效环保的用药模式.  相似文献   

15.
水稻的生态环境比较复杂,病虫草害种类繁多,一般年份水稻因病虫草害损失10%~30%,严重年份在50%以上,甚至绝收。因此做好水稻病虫草害防治工作,是保证水稻丰产增收的一项重要措施。一、育秧期育秧期的主攻目标是培育壮秧,防止烂秧。此期主要防治对象有:水稻恶苗病、稻瘟  相似文献   

16.
农药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在农业有害生物的应急防控工作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农药也是一种有毒易燃的物质。农药的使用涉及农药、药械、病虫害发生规律、使用方法、人员安全防护、环境因素等多个方面。农药使用得好,可以防治农业有害生物,保护农业生产安全;使用不当。则会造成作物药害、农药残留量超标、环境污染、人畜中毒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丰硕 《吉林农业》2004,(3):18-18
蔬菜灰霉病是保护地栽培中普遍发生的重要病害,棚栽黄瓜、番茄、茄子和韭菜等,容易发病,轻者减产20%~30%,重者损失50%以上。因此,棚室蔬菜必须抓好灰霉病的防治。一、发病症状1.黄瓜灰霉病的识别黄瓜灰霉病主要危害花、瓜条、叶片、茎蔓,多从凋谢的雌花侵入,引起花腐烂,长出灰  相似文献   

18.
西园 《今日农村》2006,(6):22-23
目前我国农药的有效利用率仅为20%~30%,其余的农药都散落到农田、水域、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或农产品农药残留量增加,而且农药在作物上的分布也极不均匀.据研究,真正直接击中靶标的仅占0.02%~0.03%.生产中,许多农户虽然是按照农药标签推荐的用量防治病虫草害,但常常出现除草不彻底、害虫打不下去、病害控制不住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棚室斑潜蝇无公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斑潜蝇是食性杂、危害大、分布广、传播快和防治难的检疫性害虫,喜欢为害菜豆、芸豆、黄瓜、丝瓜、番茄、茄子、白菜等蔬菜,已成为北方地区棚室内的重要害虫,并有继续扩散蔓延的趋势.受害严重的豆类、黄瓜、番茄、茄子等虫株率达100%,叶片受害率达700%,一般每叶有虫20~30头,最多时达150头,一般损失产量10%~30%,严重的减产50%以上,甚至绝产.又到了斑潜蝇盛发期,应抓紧及时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20.
1形势和问题 1.1 我省病虫防治工作的形势 1.1.1科技贡献率逐年提高90年代中期以来,我省年均防治农作物病虫草鼠害6.1亿亩次,占发生面积的95%以上,分别是70年代和80年代中期的4.5倍和2.3倍,年均挽回粮棉油损失25~30亿kg,病虫防治在农业增产的科技贡献率由70和80年代的3%~5%提高到1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