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植 《广西畜牧兽医》2011,27(6):371-371
肢蹄病是奶牛的常见病之一,在奶牛各个生长阶段都可能发生,尤其在南方炎热潮湿气候条件及产奶量高峰的情况下,蹄病发生率更高,且病情发展快。当病原进一步扩散时,则有可能并发蹄关节的化脓性炎症,或蹄冠部皮下蜂窝织炎,蹄冠部肿胀,温热疼痛,严重跛行,甚至并发败血症。  相似文献   

2.
奶牛腐蹄病是以蹄部真皮或角质层腐败、蹄间皮肤及其深层组织腐败化脓为特征的局部化脓坏死性炎症。1临床症状病初病牛一肢或多肢跛行,喜卧;强行站立时频频提举病肢,患蹄刨地或踢腹;患蹄系部和球节屈曲,免负体重,后蹄患病时蹄尖轻轻着地,前蹄患病时患蹄前伸,趾(指)间皮肤和蹄冠呈红色或暗紫色、发热、肿胀、敏感,皮肤裂开,有恶臭味,蹄底不平整,角质呈黑色。  相似文献   

3.
奶牛肢蹄病是奶牛四肢及蹄部疾病的总称。四肢每段的皮肤、皮下组织、骨、关节、韧带、肌腱均可发生病变。在奶牛饲养中,常见的肢蹄病以跗关节磨损及炎症肿胀、趾间皮炎(俗称蹄叉炎)、蹄底溃疡为主。前肢肢蹄病主要集中在趾间皮炎及蹄底溃疡,  相似文献   

4.
奶牛无蹄则无奶。可见蹄在奶牛器官中的重要地位,蹄病防治在奶牛饲养中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1蹄病的诊断1.1重要观察。当奶牛发生蹄病时,首先要确定哪个牛蹄患病。奶牛运动时“点头行、前肢痛、抬在患、低在健”。当奶牛在运动时有点头动作则表明前肢有患处,有病的一侧着地时奶牛则抬头,健侧肢着地时则低头。“伸头行、后肢痛、伸在患、屈在健”。当奶牛在运动时有伸头动作,则表明后肢有患处,有病的一侧着地时则伸颈,健侧肢着地时则屈颈。1.2局部观察。当发现某肢体有病变时,让牛静站,把牛蹄周围的牛粪洗刷干净。首先观察蹄冠有无外伤、肿胀…  相似文献   

5.
正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某梅花鹿场发生以鹿蹄冠部和体表皮肤化脓、坏死和跛行为特征的疾病,根据临床检查、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验,确诊为鹿坏死杆菌病,通过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控制了病情的发展,效果较好。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1临床症状病鹿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拒食,体温升高,喜卧,不愿行走,行走时跛行,有痛感,单侧下肢不敢着地,呈"三脚跳"姿势,病蹄外观呈黑色,蹄冠肿胀、发热。有的体表皮肤出现肿胀、疼痛、化脓、坏死、溃  相似文献   

6.
<正>1定义奶牛肢蹄病是四肢及蹄部疾病的总称。四肢每段的皮肤、皮下组织、骨、关节、韧带肌腱均可能发生病变。前肢肢蹄病主要集中在趾间皮炎及蹄底溃疡,后肢主要是跗关节磨损及炎性肿胀、趾间皮炎、蹄底  相似文献   

7.
幼畜脓毒败血症病的诊治李祥林(青海省湟源畜牧学校,812100幼驹脓毒败血症病是由脓毒败血杆菌引起以侵害肾脏、关节、腱鞘为特征的新生驹的急性传染病。本病多发于生后24~48小时,病初可见脐带部肿胀,脐带断端排出脓性分泌物,病驹精神不振,哺乳停止,体温...  相似文献   

8.
牛霉稻草中毒又称牛烂脚病、牛烂蹄坏尾病和牛真菌中毒性蹄壳脱落病等,是由于牛采食发霉稻草而发生的一种真菌毒素中毒病。以耳尖、尾端干性坏疽,蹄腿肿胀、溃烂,以至蹄匣和趾(指)骨腐脱为主要病变和临床特征。本病可发生于奶牛、黄牛和水牛,但以水牛发病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9.
正牛腐蹄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高接触性传染病,为了使牛群饲养人员在牛群饲养的过程中减少牛腐蹄病的发生,保护饲养人员的利益,因此,对牛腐蹄病的病因进行分析,并加以预防是非常有必要的。1牛腐蹄病的症状当牛患有牛腐蹄病后,患病牛会出现食欲减退、体温升高的情况,在针对牛群观察时,会发现患病牛不喜站立,经常出现躺卧的情况。当饲养员使牛站立时,牛会出现患病蹄不愿意着地或出现将患病蹄抬起的行为,在牛行走时出现较为明显的跛行,四蹄受力不均匀,在针对患病牛的病蹄进行检查的过程中,牛的病蹄角质较为完整,对病牛牛蹄叩击或按压时,患病牛经常由于疼痛而挣扎或鸣叫,用刀扩创后,会发现牛蹄蹄底出现小孔或大洞,洞中含有乌黑恶臭的脓水,在病牛牛蹄趾间也可找到溃疡面,病牛创面经常附着有坏死物。出现蹄壳脱落、蹄趾皮肤肿胀溃烂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正> 1972年至1976年某场养马队的马驹群中发生了一种以腹泻、关节炎、跛行、喜卧地,部分病驹呈现局部肿胀的疾病,发病率高达90%以上。由于病驹采食不便,长期饥饿,体况渐趋瘦弱,最后卧地不起,继发褥  相似文献   

11.
奶牛肢蹄病是引起奶牛四肢和蹄部病变的一系列疾患的总称。表现跛行、四肢姿势异常,蹄变形、蹄裂,趾间充血肿胀、溃烂、腐烂、流脓、有恶臭气味。进一步导致体况日渐消瘦,采食量下降,产奶量减少,繁殖障碍,久治不愈,严重的淘汰。近年来肢蹄病已成为危害奶牛生产的三大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12.
笔者在一次出诊过程中,发现个别绵羊卧地不起、精神不振、食欲低下的情况,经检查,在绵羊一蹄部发现趾间肿胀,蹄底有破溃,诊断为绵羊腐蹄病,经过及时合理的治疗得以恢复。 1主要症状 患病绵羊常表现为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随着病程的发展,跛行加重、踮蹄行走。若两前肢患病,病羊往往爬行,后肢患病时常见病肢伸到腹下。蹄部检查可见蹄间和蹄底红肿有溃疡存在,疼痛反应明显,严重时,蹄壳破损变形。  相似文献   

13.
笔者试用百足虫(箭杆虫,马陆)搽剂治耕牛烂蹄病获效,现介绍如下。 (一)病状患牛一肢或两肢下部皮肤发生炎性肿胀和慢性坏死。病初患肢的球节、蹄冠和系部有热痛和硬性肿胀,随后皮肤变冷横裂,流出淡黄白色透明液体,继而肿胀部皮肤破溃化脓坏死。有的球节以下皮  相似文献   

14.
浅谈牛霉稻草中毒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霉稻草中毒又称牛烂脚病、牛烂蹄坏尾病和牛真菌中毒性蹄壳脱落病等,是由于牛采食发霉稻草而发生的一种真菌毒素中毒病.以耳尖、尾端干性坏疽,蹄腿肿胀、溃烂,以至蹄匣和趾(指)骨腐脱为主要病变和临床特征.本病可发生于奶牛、黄牛和水牛,但以水牛发病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15.
蹄病是奶牛生产中的常发病,严重威胁奶牛的健康而使其生产性能降低。冬季由于气温过低极易导致奶牛肢蹄肿胀、溃疡、坏死,从而间接导致产奶量下降。本文详细总结了冬季奶牛的一些常见蹄病的综合防治措施,以便为广大奶牛养殖户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腐蹄病和蹄踵溃疡是使牛跛行和减产的两种主要蹄病,两者都是由细菌感染引起,合适的卫生情况和正确使用蹄浴可防止或减少此病。这两种病常被误诊。母牛患腐蹄病时突然显著跛行,一般只有一个蹄受感染,通常细菌感染由趾间开始,如不及时治疗病变会蔓延到蹄一尖,并引起永久性损伤。蹄肿胀系部尤为明显。如果站在母牛后面,能看见肿胀迫使两趾分开,母牛可能发热和产奶下降。两趾间常发出特征的恶臭气味。确诊为腐蹄病后,可给予抗菌素或磺胺类药物,用弱消毒剂洗涤两趾间,除去疏松的腐烂组织和修掉患部的蹄壳。  相似文献   

17.
奶牛腐蹄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腐蹄病是一种以蹄角质腐败,趾间皮肤和组织腐败、化脓为特征的局部化脓坏死性炎症。该病在本地区历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发病后奶牛的泌乳能力下降。自1992年以来,笔者应用KMnO4外敷治疗奶牛腐蹄病,收到了显著疗效,而且本法成本低疗效高,操作简便,很适合兽医临床应用。经我们治疗的41头病牛,共60只病蹄,用药后治愈率达100%。1临床症状 病初奶牛蹄间裂从后部腐烂,趾间皮肤潮红肿胀,运步时呈支跛,多蹄发病时,因站立和行走困难而卧地不起,长时间可引起褥疮。 患蹄从蹄冠、蹄球至整个蹄底部腐烂分解,引起…  相似文献   

18.
猪的肢蹄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厂化养猪多采用封闭式饲养方式,圈舍多为水泥地面。由于机械性磨损擦伤,常致使仔猪趾关节、系关节和成年猪腕关节、跗关节等发生肿胀或腱鞘发炎,成年猪兼有蹄冠、蹄底磨损等肢蹄病。兽医界同行对大家畜肢蹄病比较重视,而对猪的肢蹄病则很少报道和深入研究。近年来,工厂化养猪及采用现代新工艺流程养猪在全国各地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1猪腐蹄病1.1病因分析主要由蹄冠感染导致蹄冠状带肿胀和极度疼痛引起。一般起因于蹄底部破裂渗透或底部与蹄结连接处破裂,或蹄甲本身破裂。本病主要发生在后蹄,尤其是较大的外爪。感染有时会渗入爪间的软组织,随着感染深入,蹄爪开始肿大,连接处通常受到感染并伴有炎症。本病由于会影响繁育母猪的繁殖性能而在生产上极为重要。本病通常会引起蹄爪之间浅表和深部软组织的感染,配种时公猪因脚部疼痛通常会引起射  相似文献   

20.
海北地区某牧场1—2岁的放牧幼驹群中爆发了马腺疫。病驹发热,上呼吸道粘膜发炎,颔下淋巴急性肿胀、化脓。疫情从三月下旬开始,直至五月上旬结束。在3—8岁的马匹中,也有少数发病。幼驹的品种主要为阿尔登和奥尔洛夫杂种。土种驹中以河曲为主,浩门次之。此次四个病驹群的552匹幼驹中,发病517匹,发病率93.7%,死亡7匹,致死率为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