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谈油菜菌核病的危害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蔬菜,也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油菜的种植过程中,最常见的病害就是菌核病,这种病变伤害力极其强大,而且发生的频率也特别高,成为了油菜种植中常年性的病症,是油菜种植中的重点防治项目。对于这种病症的日益增多增强,种植者已经不堪重负。对油菜菌核病的危害进行分析,也对如何防治提出了解决方案,希望可以使油菜种植摆脱困境。  相似文献   

2.
油菜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是陕南汉中、安康的主要油料作物,也是陕西油菜的主产区.但油菜菌核病也是该区域的主要病害,该病害对产量及出油率均造成影响,本文通过实际调查对油菜菌核病发生规律和发病条件进行了分析说明并提出了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正油菜菌核病是油菜生产上的重要病害。特别是近几年来受暖冬气候的影响,油菜茎秆开裂现象发生比较普遍,造成一些地方菌核病危害特别严重。防治油菜菌核病,要抓住开春后的这一阶段,开展综合防治,才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发生特点:该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以菌核在种子、土壤和油菜病残体中越冬。每年10~12月,土壤湿度大时,少数菌核可以直接萌发,长出菌  相似文献   

4.
<正>菌核病是油菜田主要病害之一,受害油菜生长后期茎内髓部烂成空腔,内生很多黑色鼠粪状菌核,导致油菜减产。春季油菜盛花期阴雨天偏多是造成油菜菌核病大发生的主要因素,长期连作、菌源充足、田间管理粗放、疏于防治也是造成该病重发的重要原因。油菜要高产,开春后采取综合有效的措施防治  相似文献   

5.
正油菜菌核病是影响油菜生产的主要病害。根据浙江省当前油菜病虫害的发生情况,结合油菜长势和未来气候条件等因素,经综合分析,浙江省植物保护检疫局预计今年油菜菌核病为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油菜霜霉病、蚜虫为中等发生。具体发生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6.
不同药剂及方法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贾文华 《种子科技》2007,25(5):46-47
油菜菌核病是我省油菜主要病害,一般导致减产10%~30%,重则减产50%以上,且含油量降低。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多种药剂防治菌核病及防治方法的试验,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油菜是江苏省南通市主要夏熟作物之一,2015年种植面积达40万亩左右。油菜菌核病属典型的气候性病害,近几年来,此病在该地连年偏重至大发生,成为威胁油菜高产优质的关键因子,严重影响油菜的增产增收。据江苏省植保站预测,2015年全省油菜菌核病将达偏重程度发生,如果油菜花期遇连续阴雨天气,油菜菌核病将大发生暴发流行,将导致油菜产量和品质大幅度下降。因此,抓住适期,选准药剂,认真  相似文献   

8.
<正>(接上期)五、油菜病虫害1.油菜菌核病油菜菌核病是油菜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在世界油菜生产国家和地区均有分布。我国尤以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地区发生最为普遍和严重,一般发病率为10%~30%,严重者达80%以上,可导致减产10%~70%,含油量锐减,严重影响油菜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9.
<正> 我市油菜常年种植面积在15万公顷左右,菌核病是我市油菜上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在我市连续暴发,产量损失严重。据调查,用药品种不同,其防治效果差异显著,特别是多年来本市长期、单一使用多菌灵及其混配剂防治油菜菌核病,使菌核病菌对多菌灵及其复配剂普遍产生了抗性,而且表现为高抗水平,每666.7m~2用25%多菌灵 WP200g,适期用药一次,其防病效果只有20%~30%,为此,通州市植保站在抗性油菜菌核病的新药剂及其应用技术方面进行了研究,筛选和开发出了对抗性油菜菌  相似文献   

10.
<正> 油菜菌核病在江苏省通州市一直发生严重。药剂防治成为控制油菜菌核病害危害的主要手段。多菌灵(MBC)因其杀菌谱广,内吸性强,防病效果好,广泛应用于防治油菜菌核病,曾使油菜菌核病得到有效控制。但自1995年以来,多菌灵防治菌核病的药效大幅度下降,即使加大用药量,也难以控制其危害。为此,作者于1996~2002年通过室内测定和田间试验,开展了油菜菌核病抗性监测和综合治理技术研究。现将该课题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1.
油菜菌核病是我省低热地区油菜作物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它严重地影响着油菜生产的进一步发展,近来由于耕作制度的改进,在高水肥高密度的栽培条件下,菌核病发生普遍,对油菜的产量和品质的威胁尤其严重。以低芥酸油菜新品种81008为例,在低热地区一般发病率已在50~90%以上,病情指数在30~70之间,严重地影响了这个地区的油菜生产。而且,这一现象已蔓延到了我省的中部地区,如81008在遵义、绥阳、湄潭等县的发病率已在50%以上,并有波及高寒山区的可能。所以重点搞清油菜菌核病在低热地区气候条件下的发病规律,筛选出部分能控制菌核病发生的有效药剂,对提高我省油菜的产质、增收创汇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自1983年来我们在这方面作了初步的研究工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油菜菌核病发生流行与气象因素关系及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油菜菌核病是中国油菜上的主要病害之一,为了明确气象因素与发病间的关系,提高预测能力,利用嘉兴市1980-2010年的气象因子与油菜菌核病田间实际发生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3月下旬-4月上旬降雨量、4月上旬的雨日数与病害呈极显著正相关,4月中旬日照时数呈显著负相关,气温对油菜菌核病影响较小。在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利用降雨量、雨日、日照、气温等气象因子组建了6个病害预测模型,历史回测检验结果:模型5和模型6发病程度(级)拟合程度高,预测能力强,适宜于嘉兴本地乃至浙北地区。  相似文献   

13.
<正>油菜菌核病,又称茎腐病,俗称"白秆"、"麻秆"、"霉蔸"、"烂秆病"、"搭叶烂"等,是对油菜危害最大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在我国分布十分广泛,只要是种植油菜的地方都会出现这种病,而且每年发生的情况不一样,轻重不一样。尤其在长江流域以及南方经常发生,油菜菌核病是由一种真菌引起,从苗期到  相似文献   

14.
菌核病是油菜生产中的主要病害,目前通过常规育种的方式还未寻找到合适的抗源,因此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将外源抗病基因导入油菜已成为必然趋势。Grison等人将几丁质酶基因导入油菜中,表现出对菌核病的明显抗性。目前利用葡聚糖酶基因已对烟草进行了转化,表达此基因的转基因植株对黑胫病、赤星病及根腐病均有一定抗性,但将此基因导入油菜还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5.
<正>安徽省农委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切实抓好油菜菌核病防治工作。通知指出,油菜菌核病是本省油菜生产常见病害,一般年份因病减产1~2成,重发年份减产2成以上。近期调查,当前大部分地区已始见病害,菌核病叶病株率一般在0.9%~3.8%,发生基数与常年同期相近或偏高。据安徽省气象部门预报,3月中旬至4月上旬气候条件总体有利于菌核病发生。预计今年油菜菌核病在沿江、江淮中南部地  相似文献   

16.
<正>菌核病是江苏省油菜花期的重要病害之一,综合一系列相关因素分析,预计全省油菜菌核病中等至偏重发生,其中沿江、苏南和沿海地区达偏重发生。3月下旬江苏省油菜由南向北陆续进入盛花期,各地要切实打好以菌核病为主的油菜花期病虫防治总体战。防治措施:今年江苏省油菜南北生  相似文献   

17.
正多年来,南方通过发展油稻稻三熟制、油稻两熟制使油菜播种的面积不断扩大,但水田油菜菌核病发生重。油菜菌核病俗称"白秆子病",是油菜生产上常见的病害,一般年份损失菜籽10%~30%,重病年可达50%以上。病害识别:该病是核盘菌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多在油菜开花以后发生,植株各部位均可发病,以茎部受害最重。(1)叶部。通常叶片发病较早。在叶片上最初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水渍状病斑,慢慢地病斑中部变成黄褐色或灰褐色,边缘  相似文献   

18.
易被忽视的三种油菜病害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在油菜栽培中,有几种病害如病毒病、菌核病等已引起人们的重视,而对其他一些病害却了解不多,一旦发生往往不知所措,甚至连发病后的症状都很难区分,造成防治的失误,现将易被忽视的几种油菜病害介绍如下:霜霉病油菜霜霉病是油菜生产上的一种比较常见的病害,在整个油菜生育期都会发生,导致叶片枯死,花序肥肿畸形,不能结实或结实不良,该病由霜霉病菌侵染所致。油菜苗期至开花结角期均可发生,主要危害叶、茎、花和角果。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淡黄色斑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在湖北麻城主办了油菜菌核病飞防技术研讨会,现场示范了无人机喷药防治油菜菌核病技术。试验表明,与传统人工喷药防治相比,防治成本减少1/2左右,防治效果平均提高21%以上,减施农药10%以上,增产10%以上。油菜是我国最重要的油料作物,菌核病是当前我国油菜生产上的首要病害,被称为油菜的"癌症病",每年因防控不足而  相似文献   

20.
<正>油菜茎裂是指油菜在抽薹后至花角期出现茎秆纵向开裂的现象。茎秆开裂后,破坏了植株外围保护组织和疏导组织,有利于菌核病病菌侵入,加剧病害发生,而且会造成营养失调,导致蕾、花、角大量脱落,同时植株抗倒伏能力减弱,易断秆绝收,对产量和经济效益影响很大。笔者总结认为,油菜发生茎裂常见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薹肥施用不当。油菜田施用薹肥时如氮肥过多,磷钾肥过少,造成植株疯长猛发,茎秆内细胞分裂速度加快,而茎秆表皮细胞分裂却相对较慢,秆内细胞与表皮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