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笔者以日本落叶松二代优树嫁接苗为对象,对嫁接成活率和嫁接苗生长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二代优树嫁接成活率平均值为36.40%;无性系间嫁接成活率和生长量差异较大,无性系内各单株生长差异大,变异系数最大达到72.49%;家系间嫁接成活率存在极显著差异,生长量差异不显著;第3 a生主梢长度与2 a苗高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用2 a苗高对第3 a苗高生长进行校正后发现家系间第3 a苗高生长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树龄母树穗条的嫁接成活率及嫁接后苗木生长情况均存在极显著差异,采穗母树年龄为10~12 a的嫁接苗嫁接成活率、苗高和地径生长量均大于采穗母树年龄为14~17,18~20 a的嫁接苗。  相似文献   

2.
大叶榉不同无性系嫁接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叶榉2年生容器苗为砧木,采用芽接法嫁接,研究大叶榉不同无性系嫁接苗的嫁接成活率及其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大叶榉嫁接成活率平均达64.90%,且不同无性系间嫁接成活率差异明显;嫁接苗的苗高生长量在不同无性系间差异显著,地径生长量在不同无性系间差异不显著;除母树枝下高与嫁接成活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外,母树其他生长性状对其嫁接成活率均无显著影响;嫁接成活率与嫁接苗的生长呈正相关,且嫁接苗的苗高与地径生长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以广西藤县马尾松高产脂种子园为研究对象,对嫁接成活率及生长量的影响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嫁接人员的技术熟练程度和采穗母树的年龄是决定嫁接成活率和生长量的关键。②嫁接宜采用穗条全包保湿的方法,坡向对嫁接成活率影响不大。③无性系嫁接成活率及生长量与采穗母树的年龄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产脂力呈正相关,但与无性系母树来源地、母树年龄和大小没有相关性。④无性系生长量和其内部变异系数皆较大,且与无性系相关。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不同接穗采集时间、不同接穗采集部位、不同采穗母树年龄对红松嫁接成活率及生长势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穗最佳采集时间为嫁接当年2月份左右,2月5日、15日和25日采集的接穗成活率分别为86.7%、89.3%和89.3%,接穗年生长量也显著高于上年12月份采集的种穗;最佳接穗的采集部位为母树的上部、中部,嫁接成活率分别为88.2%和88.9%,接穗年生长量和接穗直径也显著高于下部接穗;最佳采穗母树年龄为30~40 a,嫁接成活率分别为89.2%和88.6%,接穗年生长量和接穗直径与50年生母树接穗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对杉木无性系扦插繁殖的生根及生长能力与扦插基质、原株年龄、采穗部位、穗条长度、扦插深度和时间等相关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杉木无性系之间,扦插生根及生长能力存在极显著差异.扦插基质、原株年龄、采穗部位和穗长、扦插深度和时间,对杉木扦插成活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①蛭石插床有利于插穗生根,但苗高生长以混合土为基质的插床为好;②无性系的生根能力、苗高和根径的生长量与原株年龄的关系表现为1年生>3~5年生>15~20年生;③根径处插穗的生根率、侧根生长量及苗高,分别比苗高1/3处的插穗大11.8%~18.6%,3.4%~9.8%和14.7%~25.7%;④穗长以10~12cm为宜,扦插深度为穗长1/2为好,扦插时间选择在12月份为佳.  相似文献   

6.
油茶不同无性系嫁接育苗效果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建省油茶优良无性系M43、M48和M60为接穗,普通油茶芽苗为砧木,进行嫁接育苗;采用随机区组调查法对油茶不同无性系芽苗砧嫁接苗的育苗效果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油茶不同无性系芽苗砧嫁接苗的成活率、成苗率的差异不明显,苗高、地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高径比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3个无性系嫁接苗成活率和成苗率分别为82.1%~84.9%和75.2%~79.8%,苗高和地径分别为9.62~11.67 cm和0.31~0.36 cm。。  相似文献   

7.
以30个桢楠优树的半同胞子代家系1.5 a生苗木为研究对象,测定苗高、地径和当年生新梢长度等生长量,分析各家系苗期的生长状况,初步筛选适宜四川复杂立地环境及气候条件的优良桢楠家系,为桢楠遗传改良及后期的良种选育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苗高、地径、当年生新梢长等3个性状在家系间存在极显著差异,3个性状均受到强遗传控制,且3个性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综合考虑苗高、地径生长量,筛选出6个苗期生长较快的优良家系,其中崇州古寺2号家系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8.
2007年,从12个元宝枫优良无性系上采穗,在晋宁县嫁接苗木2 400株,设5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对其嫁接成活率及苗木的株高、基径、生长节数的年生长节律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引种的12个无性系苗木中,92号嫁接成活率最高,为94%,88号最低,为62.5%。嫁接成活率在无性系内部变异不大,在无性系间达到了极显著差异。嫁接苗木的高生长高峰期为5~6月,基径的生长高峰期集中在5~7月,7月后生长速度变慢;生长节数每间隔1个月增长1次,5月增长量最大,其后逐渐减少;利用苗高、基径、生长节数平均数进行Logistic方程拟合,拟合效果均达到了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
为揭示不同区域核桃优树无性系1年生嫁接苗生长及变异规律,为区域核桃种资源筛选及开发提供参考依据,以云南省昭通市21个核桃优树无性系为试验材料,对其1年生嫁接苗苗高、地径进行遗传变异分析、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性检验、聚类分析及苗木分级评价,并对无性系母树环境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各核桃优树无性系1年生嫁接苗平均苗高范围为6~162 cm,变幅为29.95~80.20 cm,平均值为53.06 cm,变异系数总体为49.09%,变幅为34.61%~68.76%;平均地径0.6~3.0 cm,变幅为1.053~1.662 cm,平均值为1.298 cm,变异系数总体为29.13%,变幅为19.24%~35.44%。各核桃优树无性系间苗高和地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苗高和地径的均值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核桃优树无性系受地理位置影响最明显,其次是年降水量、年温度。地径对区域核桃良种资源的选择贡献较小,苗高可作为区域核桃良种资源早期初步筛选的主要参数。  相似文献   

10.
黑杨派杨树新无性系苗期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个黑杨派杨树新无性系的苗期试验结果表明:无性系间的生长量和育苗成活率存在显著差异,具有广泛的遗传变异。苗高、地径、胸径、成活率4个性状均受强遗传控制。3个生长性状间表现出极显著的遗传相关。通过聚类分析和综合评定,选出31个生长量较大、育苗成活率较高的无性系,可参与区域化造林试验。  相似文献   

11.
为了筛选出适合桓台县当地生长的杨树优良新无性系品种,对26个黑杨派杨树新无性系进行苗期生长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各无性系的生长量存在显著差异,具有广泛的遗传变异,苗高、地径、胸径3个性状均受强遗传控制,3个生长性状间表现出极显著的遗传相关.通过聚类分析和综合评定,初步筛选出21个生长量较大、育苗成活率较高的无性系,可参与区域化造林试验.  相似文献   

12.
《福建林业科技》2015,(3):125-128
以福建省油茶优良无性系闽43、闽48和闽60作为嫁接穗条,普通油茶籽发芽后作为芽苗砧,研究不同无性系、天气(阵雨、小雨、晴天、阴天)对油茶芽苗砧嫁接成活率、成苗率和苗木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天气对油茶芽苗砧嫁接苗的成活率、成苗率和苗木高度均存在极显著影响,无性系与嫁接天气的交互作用对油茶芽苗砧嫁接苗的成活率、成苗率和苗高均没有显著影响。不同无性系的油茶芽苗砧嫁接苗的成活率、成苗率和苗高分别为74.9%~82.7%、72.8%~78.2%、9.81~13.11 cm,不同天气嫁接的油茶芽苗砧嫁接苗的成活率、成苗率和苗高分别为75.5%~82.9%、72.4%~80.2%、10.20~12.61 cm。其中,以无性系闽60、晴天嫁接的成活率、成苗率最高,无性系闽43、晴天嫁接的油茶芽苗砧嫁接苗的苗高最高。  相似文献   

13.
楸树优良无性系组培苗苗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引进的5个楸树无性系组培苗进行了苗期无性系对比试验,并对组培苗移栽时不同苗高和截干处理对1a生苗木生长量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个无性系间1a生株高、地径生长量差异显著,冬季受冻害差异极显著,5个无性系中001-4表现最好;组培苗移栽前不同苗高和截干处理对无性系1a生长量不存在显著影响,苗期生长状况仅与无性系相关。本研究为楸树无性系组培苗的苗期选择及移栽方式确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滇橄榄不同无性系嫁接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年生、地径大于4mm的滇橄榄留床实生苗为砧木,以8个滇橄榄优良无性系木质化枝条为接穗,开展滇橄榄嫁接试验,对不同无性系嫁接成活率、生长量的差异性及其与砧木地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滇橄榄不同无性系间嫁接成活率及苗木生长量差异达显著水平;砧木地径对无性系嫁接成活率影响较小,但对苗木后期生长影响较大;砧木地径保持在4mm以上的,其平均嫁接成活率均在74%以上,其中,砧木地径为9-16.2mm的嫁接成活率最高,达80%以上;2-6月是滇橄榄无性系苗高生长主要时期,净生长量占2-10月苗高总生长量的54%-68%。6-10月是滇橄榄无性系苗木地径生长主要时期,净生长量占2-10月地径总生长量的61%-69%。  相似文献   

15.
采用小样地评选法进行硕桦优树选择,在5个种源地共选择优树150株。各种源地优树胸径、树高年平均生长量分别高于样地平均值32.39%~38.13%和5.13%~21.85%。分析了5个种源1年生秋播苗和春播苗的生长差异,秋播苗均好于春播苗,各种源间高生长差异显著。对1年生和2年生苗木苗高和地径生长量方差分析表明,各种源(家系)苗高、地径生长量间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以种源进行分析,白河种源最优,其次为靖宇种源和汪清种源,敦化种源和临江种源较差,白河种源平均苗高超过所有种源苗高平均值8.15%,平均地径超过所有种源地径平均值5.34%;以家系进行分析,BH-1、BH-2、BH-3、BH-4、BH-5、BH-6、BH-7、JY-1、JY-3、WQ-1和WQ-2这11个家系的苗木长势较好,是硕桦优良家系的重点选择对象。  相似文献   

16.
5个香椿无性系嫁接苗苗期生长节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调查5个香椿无性系嫁接苗嫁接后8个月苗高和基径的生长状况,可知苗高和基径的年生长趋势均为典型的"S"型曲线,即呈现出"慢-快-慢"的生长规律,苗高和基径的生长主要集中在8月份以前,8月份以后苗高和基径的生长变化不明显。在11月份落叶时,5个香椿无性系嫁接苗的苗高可以达到35.3cm-95.1cm,基径可以达到1.03cm1.59cm。利用Logistic曲线方程对5个香椿无性系嫁接苗苗高和基径的生长节律进行拟合,建立了不同无性系嫁接苗苗高和基径苗期的生长曲线拟合模型,拟合相关系数均在0.98以上,达到了极显著水平。通过对拟合的Logistic曲线方程进行二次求导得出的速生期进行分析,香椿嫁接后基径比苗高更早进入速生期,基径最早嫁接后一个月左右就可进入速生期,而苗高最早则需要45d左右。香椿基径的速生期也比苗高长,可维持在大概75d~90d,占到了总生长期的1/3左右,而苗高的速生期仅有45d~60d,苗高和地径的速生期生长量均超过了总生长量的一半以上。而不同无性系不但进入速生期的时间点有着明显的差异,且其速生期的长短也有着明显的差异,其中,本地无性系最早进入速生期,且其速生期也最长。  相似文献   

17.
大青山林场种子园油松优树无性系子代测定苗期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9~1992年在呼市土左旗大青山林场种子园进行了油松优树无性系半同胞子代测定苗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77个家系间在苗高生长方面差异达极显著,根据苗高观测值估算了亲本的一般配合力、遗传力。广义遗传力为45%,初步选出10个优良无性系,用这10个无性系重建种子园其遗传增益为16%。为种子园去劣留优的疏伐,建立改良代种子园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8.
油茶芽苗砧嫁接育苗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普通油茶作苗砧和接穗,进行芽苗砧嫁接试验,研究穗条不同部位芽对嫁接成活率及苗高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芽的部位对嫁接成活率影响差异显著,成活率顶芽〉中部芽〉下部芽;芽的部位对嫁接苗当年苗高的影响差异极为显著,顶芽苗高〉下部芽苗高,而顶芽与中部芽、中部芽与下部芽的苗高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对薄壳山核桃17个无性系进行同一无性系2年生播种苗砧木嫁接试验,结果表明,各无性系间嫁接成活率差异显著(P<0.05),成活率最高的是YLJ23,达88.17%,最低的是YLJ6仅为24.20%;嫁接苗新梢当年生长量差异也极显著,新梢最长的是YLJ6,为87 cm,最短的是YLJ27,为42 cm;嫁接苗接穗基部直径最粗的是YLJ6和YLJ35,为1.21 cm,最细的是YLJ27,为0.94 cm。  相似文献   

20.
以木荷种源商品种为对照,利用来自木荷无性系种子园子代34个自由授粉家系,开展轻基质容器苗培育试验,研究其主要生长性状家系遗传变异并开展优良家系早期初选。结果表明:木荷无性系种子园子代自由授粉家系间的苗高、地径、叶下高、叶片总数、最大叶片的长和宽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且具有较高的家系遗传力;以苗高和地径生长量同时大于全部参试家系和当地普通商品种平均值为标准,初选出10个速生的半同胞家系,选择强度达28%,入选速生优良家系群体苗高和地径均值为38.04cm和5.19cm,分别超过参试家系总体平均值的6.33%和3.42%;各木荷家系苗高和地径呈现出相对一致的生长规律,即苗木于7月初实施分盘分隔培育后,8—10月快速生长,随后放缓;而地径生长量在9—10月达到了一个生长高峰,且在苗木分盘培育之前,家系间幼苗生长已出现明显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