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6 毫秒
1.
本文以华北中山地区的油松人工林分作为研究对象,在林分各组分营养元素含量静态分布研究的基础上,对林分养分元素的动态特性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1)在一年中林木枝、叶、磷、钾、镁的含量因季节而异,其变化规律与林木的生长节律有关;(2)针叶凋落的年动态及其养分含量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受林木生长节律影响;(3)林地枯落物平均年干重损失率为14%,与其它林种相比,该立地上的油松林分林地枯落物分解较慢。  相似文献   

2.
油松人工林水量平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1984年生长季,对河北省隆化县碱房乡大水泉村西山28年生油松人工纯林两块标准地水量平衡各分量进行了观测研究。其中1号标准地郁闭度0.7,密度2742株/ha;4号标准地郁闭度0.4,密度1358株/ha。两块标准地林分水量分配有一定差异。1号标准地林冠截留和树木蒸腾均较4号标准地大,地表径流和林地蒸发散小于4号标准地。两块标准地树木蒸腾、枯枝落叶截持、地表径流和土壤水分贮量变化差异均较小,而林地蒸发散和林冠截留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3.
对北京密云水库库西试验区的33年生油松人工林N、P、K养分循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松人工林不同器官中N、P、K含量顺序为针叶>树枝>树根>树干;油松人工林N、P、K的积累量分别为323.87、53.33、235.19kg/hm2;油松人工林凋落物中N、P、K的归还总量为18.00kg/(hm2.a),占归还总量的36.32%,降水中N、P、K的归还总量为31.56kg/(hm2.a),占归还总量的63.68%;油松人工林生态系统从土壤中吸收N、P、K的总量为126.58kg/(hm2.a),其中77.02kg/(hm2.a)存留于油松人工林中,49.56kg/(hm2.a)通过淋溶和凋落物归还土壤;油松人工林N、P、K的吸收系数为N>P>K,利用系数为N>K>P,循环系数为K>N>P,周转期为11.94、48.45、11.02年,富集系数为5.20、1.85、0.09。  相似文献   

4.
油松人工林密度与养分循环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以北京市八达岭林场37年生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每木检尺、树干解析和化学分析的数据为基础,对不同密度类型(900、1 500、2 000株/hm2林分Ca、K、Mg、Cu、Fe、Mn、P、Zn 8种养分元素的循环状况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表明:密度为1 500株/hm2的林分,其林木各器官中的养分积累量、林分养分的吸收和利用效率均处于较高水平. 因此得出结论,在八达岭地区最合理的油松人工林成林密度应是1 500株/hm2左右.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华北中山地区的油松人工林分作为研究对象,在林分各组分营养元素含量静态分布研究的基础上,对林分养分元素的动态特性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1)在一年中林木枝、叶、磷、钾、镁的含量因季节而异,其变化规律与林木的生长节律有关;(2)针叶凋落的年动态及其养分含量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受林木生长节律影响;(3)林地枯落物平均年干重损失率为14%,与其它林种相比,该立地上的油松林分林地枯落物分解较慢。  相似文献   

6.
该文对密云水库北京集水区油松水源保护林主要养分元素循环的研究结果表明:29年生油松水源保护林的生物量为92.627 kg/hm2,油松林5种养分元素N、P、K、Ca和Mg的储存量为695.17 kg/hm2,各器官中5种养分元素储存量排序是针叶>枝>干>根。油松林每年从土壤中吸收的5种养分元素量为85.37 kg/hm2,吸收量占0~30 cm土层中5种养分元素总量的0.34%、有效养分量的3.30%;年吸收量中存留量为35.91 kg/hm2,凋落物归还量为49.46 kg/hm2,降水输入的养分元素量为26.04 kg/hm2。5种养分元素的吸收系数排序为N>P>K>Ca>Mg,利用系数排序为Mg>K>P>N>Ca,循环系数排序为Ca>N>P>K>Mg,周转期排序是Mg>K>P>N>Ca。   相似文献   

7.
陕北黄土高原油松人工林林分结构及个体生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阐明陕北黄土高原不同县人工油松同龄纯林林分结构特点,为陕北黄土高原油松人工林经营管理提供依据。通过样地调查,对陕北黄土高原神木、绥德、吴起、延川、黄龙、宜川等8个县油松人工林的林分结构和林木个体生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黄龙和宜川两县的直径和树高分布遵从于正态分布。由北向南,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冠幅和平均冠高逐渐增加;黄龙和宜川两地油松人工林林下有1~10年生的幼苗(树),数量丰富,生长正常;年均降水量和1月平均最低气温对油松人工林的生长影响显著,纬度和无霜期影响次之;黄龙和宜川两县人工油松林可以自我更新,个体生长发育正常,是人工栽培适宜地区;两县以北年均降水量小于550mm的地区,油松人工林天然更新不良,今后人工林培育需要谨慎选择生境。  相似文献   

8.
2018年3—4月份,在广西南丹县地理位置毗邻、立地条件相似的区域,以9、17、25、37年生秃杉(Taiwania flousiana)林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林龄的秃杉人工林中分别设置3个样地(20 m×30 m),测定样地林冠郁闭度、林分密度,林木胸径、树高、冠幅、枝下高等;在每个林龄阶段样地外选择3株平均木并伐倒,分别测定树叶、树枝、干皮、干材、根系鲜质量,并按灌木层、草本层、凋落物层测定生物量鲜质量,计算林分各结构层次生物量;在每个样地内随机设置5个1 m×1 m木框架尼龙网收集器,按凋落叶、凋落枝、杂物等组分分别测定年凋落物归还量;选取不同结构层次植物各组分样品,分别测定N、P、K、Ca、Mg质量分数;以养分贮存量与分配、养分年净积累量、养分利用系数、养分循环系数、养分周转期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ANOVA)、邓肯(Duncan)多重比较法,分析不同林龄阶段秃杉人工林养分积累、分布及其生物循环特征。结果表明:(1)林木各器官5种养分元素质量分数均以树叶最高,其次是干皮、树枝和树根,干材最低;各器官中不同养分元素质量分数,由大到小依次为N、Ca、K、P、Mg。(2)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北京市低效油松人工林林分结构特征。[方法]对北京市低山区低效油松人工林进行样地调查,分析了低效油松人工林的树种组成结构、树高结构和直径结构。[结果]通过分析得出导致该林分低效的主要原因有林分过密、立地条件差、人为干扰和没有适地适树等。[结论]针对引起低效林的主要原因提出了营林和造林过程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油松人工林养分循环的研究 Ⅰ.营养元素的含量及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松人工林是华北地区重要的森林生态系统之一,具有较重要的林学地位。本文以河北隆化中山地区一片油松人工林作为研究对象,以化学分析的数据为基础,对营养元素在油松林木各器官、各部位的含量,和分布状况及林分各部分的养分量进行了分析讨论。研究结果对油松人工林的营养诊断及其它营林措拖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油松人工林营养元素含量时间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油松针叶中N,P,K,Ca,Mg元素含量时间变异的研究表明,这5种元素可分为三种类型:下降-季节性升降型(N,P,K),持续增加型(Ca)和稳定型(Mg)。  相似文献   

12.
以山西省雁北地区怀仁县金沙滩国营林场油松母树林为试验地,对历年结实球果数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处于结实初期(10~16年)的母树林,其种子产量与母树年龄的相关关系是极显著的,利用年龄指标即可以预测种子产量.进入结实中期(年龄16年以上)的母树林,其种子产量除受结实周期性影响外,还受气象因素的制约.对于结实周期性影响的部分产量采用谐波分析法求出其表达式,而对于气象因素影响的部分产量则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求出其表达式,两者之和为此期种子产量预测表达式.通过对1990年的预测球果数进行实测检验,精度为93.80%,证实此预测方法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13.
黄土高原不同类型人工林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选择黄土高原地区典型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土壤有机质和阳离子交换量(CEC)等理化特性为评价指标,研究了不同人工林对林地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成龄油松和刺槐林对土壤的培肥效应超过其幼龄林;成龄油松林和刺槐林土壤几乎无石灰反应;在树龄相同的条件下刺槐林对土壤培肥效应优于油松林。  相似文献   

14.
研完了北京西山地区人工油松栓皮栎混交林的生物量、营养元素的积累和生物循环等。并与类似立地条件的同龄油松纯林和栓皮栎纯林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生物量和生长量分别大于纯林;本文并从营养元素生物循环方面,分析了混交林生态系统油松和栓皮栎营养元素利用特点及营造油松栓皮栎混交林的适宜性。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北京西山地区油松侧柏人工混交林的生物量及8种营养元素的生物循环,并与类似立地条件下的同龄油松和侧柏纯林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混交林的生物量和生长量均大于纯林;不同林分不同树种的营养元素吸收、归还、积累和生物循环不同,混交林有利于营养元素的利用。  相似文献   

16.
树冠截留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林冠截留过程分成两个不同阶段,并在此基础上推导出了林冠对降雨的截留模型。该模型在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人工林中的预报精度高。  相似文献   

17.
油松胚珠后期败育问题初探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运用解剖学常规的实验方法和一些生化实验手段,连续两年对油松种子(胚珠)在发育后期,中途败育的问题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尽管问题的成因是复杂的,实验中发现种子的败育与胚乳内贮存物质的组成及一些生化指标直接相关。因此推测营养物质的减少及代谢活动障碍可能是造成种子败育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长沙市郊枫香人工林营养元素生物循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长沙市郊枫香人工林5种营养元素(N、P、K、Ca、Mg)的养分元素积累与分布和生物循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枫香人工林乔木层不同器官养分元素含量以树叶最高,树干最低;各器官中养分元素含量以N和Ca最高,P最低。林下植被层的养分含量比较高,其含量普遍高于乔木层各组分。土壤各层中养分元素含量均以K最高。枫香林生态系统养分总贮量为99 963.181 kg.hm-2,其中乔木层5种元素养分总量为2 049.652 kg.hm-2,占总贮量的2.05%,林下植被与枯落物层二者的养分总量为288.74 kg.hm-2,占总贮量的0.28%。营养元素的年积累量为177.793 kg.hm-.2a-1,以Ca的积累量最大。枫香年吸收量、归还量、存留量分别为335.975、254.590、81.386 kg.hm-.2a-1。营养元素的循环系数为0.750,利用系数为0.179,周转期为8.960 a,循环速率为P>N>K>Ca>Mg。  相似文献   

19.
本文是在理解昆虫习性和行为的基础上,设计出的一种简单而易行的油松毛虫防治方法。冬季之前,在树干基部铺放石块,集中引诱84.7%的油松毛虫来石块下越冬。有时一个石块下竟能引诱来一千多头油松毛虫,由于在整个冬季害虫集中存在,便于进一步采取人力的、化学的以及微生物学的杀虫方法。在试验中应用铺石诱虫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0.
渭北地区18年生油松林生物量为71.410t/ha,其中乔木层生物量为67.124t/ha。油松林乔木层年平均净生产量为5.926t/ha·a,现实生产量7.992t/ha·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