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中,秦皇岛市抚宁县留守营镇农技站针对种植单茬玉米效益低的实际情况,经过几年的摸索,总结出年种一茬春玉米改为上茬种植豌豆下茬种植甜玉米成功模式.上茬豌豆平均亩产250kg,获利500元;下茬甜玉米平均亩产750 kg(青棒),获利750元,年纯收入700~800元.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复种指数,促进农业高产、优质、高效,近几年我站在广平镇元沙建立“四季豆一水稻一豌豆”种植模式示范基地5000亩,四季豆平均亩产500公斤,水稻平均亩产520公斤,豌豆平均亩产550公斤,三熟亩产值2500元以上,同单季晚稻亩产值450元相比,亩可增加产值2000元,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主要栽培技术是: 一、田地选择  相似文献   

3.
为了充分利用川区水、土和光热资源提高单位面积复种指数,2年来,我们在九龙川龙二村示范推广了大棚黄瓜复种玉米栽培技术,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平均亩产黄瓜3340千克,获利3100元;下茬玉米亩产405千克,获利320元,实现了一年两种两熟,钱粮双收,是一种很好的"双千田"模式,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区农民摸索出了一种新的节水高效种植模式,即:上茬播种豌豆,接茬栽插旱稻.由于豌豆投入少,亩投资不足百元,产量及效益好,一般亩产250kg左右,亩产值为500元上下;旱稻采取旱种育苗,水插旱管,一般亩产可达千斤以上,比水稻常规栽培节水70%左右.……  相似文献   

5.
水稻绿色轻简栽培技术是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结合水稻生长的特点,降低水稻生产投入成本,实现稻、鱼双增的集成技术;该技术以"三精、两减、一结合"为核心,实现水稻种植轻简化,稻米及水产品优质高产绿色化。通过"三精、两减、一结合"技术的实施,每亩大田可节约种子2.5 kg、节水40%、减少农药用量40%、减施氮肥20%、节省人工成本10个工,节约投入成本1084元;稻花鱼亩产15.6kg,产值468元,除成本350元,亩增118元,稻米亩产300 kg,每千克增0.50元,亩增150元,亩增加收入268元。  相似文献   

6.
为充分利用地力,提高复种,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近几年来,我们成功地将早白菜苔~土豆、西瓜~杂交水稻种植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行一年四茬栽培,早白菜苔亩产超2500k异,土豆亩产超1000kg,西瓜亩产3500kg,杂交水稻亩产超600kg,亩收入达到5500元,纯收入突破4500元。目前,该模式应用推广面积已突破1.2万亩,其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为充分利用自然光热资源,提高单位面积土地产出效益,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2009年开始探索甜叶菊套种早熟豌豆栽培技术模式。经过几年的试验示范获得成功,一般亩产甜叶菊323 kg、豌豆184.5kg,合计亩产值4 100余元,经济效益良好,已成为酒泉市肃州区农业生产中的一项高效种植模式。现将其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烤烟田套种鲜食甜脆豌豆是祥云县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增收产业,是祥云县继烤烟、蚕桑之后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2015年全县10个乡(镇)晚秋套种甜脆鲜食豌豆3406.67 hm~2,平均亩产520 kg,均价6.22元/kg,亩产值3234.4元。2016年全县晚秋套种甜脆鲜食豌豆5366.67 hm~2,平均亩产450 kg,均价7.15元/kg,亩产值3217.5元,成为了祥云县种植产值上亿的农业产业。  相似文献   

9.
水稻抛秧增产原理与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们开展了水稻抛秧与常规手插秧等不同栽培方式对比研究,探索出一套水稻抛秧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并进行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全区水稻抛秧栽培面积6816.3 hm2,平均亩产455.6 kg,比常规手插亩增40.2 kg,亩增收节支81.21元,累增稻谷总产411万kg.  相似文献   

10.
2007年根据莲都区粮油站粮油作物新技术新品种试验和示范项目安排,碧湖农技站在魏村行政村金村自然村建立了西瓜——水稻种植模式示范方,面积200亩。西瓜采用嫁接栽培,平均亩产2500kg,亩产值3000元左右;水稻选用超级杂交水稻新品种一中浙优1号,平均亩产量659.3kg,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其栽培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攀枝花市“西瓜—水稻—豌豆”循环种植模式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攀枝花市农业技术推广部门通过2015~2017年研究试验,提炼推广应用6个"生态循环种植模式"和8种作物规范栽培技术,"西瓜、水稻、豌豆"循环种植模式与栽培技术是其中之一。该模式关键在于选择适宜品种、掌握作物衔接茬口和实施标准栽培技术。在海拔1400m左右的农村采用"早春西瓜→水稻→早熟粒豌豆"循环高效栽培模式,实行水旱轮作,达到减少病虫害,西瓜、豌豆上市早,品质好,无需设施栽培,投入少,成本低等效果。3年平均年产值1.8万元/667m~2,纯收入1.2万元,投入产出比1∶2.8。  相似文献   

12.
随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布局的优化,我镇经济作物面积不断扩大,农民的收入也逐年增加.特别是近10年来经试验示范,我们成功地探索了麦、瓜、稻套连作高产栽培技术,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经测定,麦子一般亩产250kg,西瓜亩产3500kg,水稻亩产550kg,折合每亩产值5700元左右,扣除生产成本1000元后,亩净收入可达4700元.如果将麦瓜稻中的露地西瓜改成大棚小西瓜,其经济效益更为可观.目前全镇麦瓜稻套连作面积已达1200多亩,每年可创经济效益564万元.现将其主要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2011年望奎县推广水稻大棚钵体育苗栽培技术5万亩,经生产实践证明大棚钵体育苗摆插技术,有效的延长了育秧时间,提高了秧苗素质,保证了适时插秧,延长了有效分蘖时间,增加了有效分蘖数.经测产大棚钵体育苗摆插田块亩产683.6kg,较全县平均亩产588.6kg,增产16.1%,亩增产稻谷95kg,累计增产475万kg,亩增收266元,累计增收1330万元.  相似文献   

14.
苏峰 《福建农业》2004,(10):12-12
为了促进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方向发展,近几年我站总结推广豌豆-制种-蔬菜优质高效种植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豌豆亩产鲜荚750公斤,制种亩产350公斤,蔬菜亩产2500公斤,三熟产值达4700元以上。该模式适合在海拔300-450米山区推广。现将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一、豌豆栽培要点 1.良种选择:豌豆选用甜豌豆“奇珍76”或“台中11”、“软荚604”等优良豌豆种。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泰兴地区“甜豌豆—花生”高效种植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泰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小杂粮课题协作组,组织实施中央财政支农项目——"甜豌豆-花生"高效种植模式示范推广项目,示范面积5000多亩,辐射面积突破15000亩。农业专家验收组实地测产结果表明,与"小麦-水稻"常规种植模式相比,"甜豌豆-花生"新模式平均亩增产值2420元,亩增纯效益1970元。同时,分别介绍了甜豌豆和花生的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6.
稻虾轮作种养模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绍兴县进行水稻和青虾轮作种养模式试验,面积8.4 hm2,4月5-8日水稻播种,7月19-27日收割,8月8-25日放养青虾苗种,12月底捕捞,共收获水稻50 400 kg,获利38 052元;青虾5 670 kg,获利151 200元;花、白鲢16 758 kg,获利14 868元,总获利204 120元,投入产出比为1︰1.698,结果显示,稻虾轮作种养模式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建平县两个绿豆新品种进行了栽培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辽绿29号与内蒙大明绿均适合在建平县内种植,辽绿29号平均亩产为137.4 kg,种植亩纯收益为503.8元,内蒙大明绿平均亩产为164.4 kg,种植亩纯收益为692.8元。内蒙大明绿较辽绿29号平均亩增产27 kg,增产19.7%,亩增效189元,增效37.5%,内蒙大明绿在产量表现上优于辽绿29号。  相似文献   

18.
我县于1994年引进"豫粳5号"水稻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其表现抗倒性好,抗稻瘟病能力强、品质好、千粒重高,增产潜力大,是当前鲁东南地区稻麦两作的理想品种.1997年我县6万亩高产示范田,平均亩产达552kg,最高达654.1kg.1998年我公司承担的麦茬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课题,亩产达702.9kg.现将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涪陵区广大农民和农业科技人员,在推广软盘旱育抛秧的栽培过程中,逐步摸索总结出无盘旱育抛秧水稻节本增效栽培技术.该技术2002年推广面积达到43955亩,平均亩产548.1kg,与软盘旱育抛栽秧亩产551.7kg基本持平,但由于投入减少,亩纯收入反而增加15元.为使这项技术得到更好地推广,现提出无盘旱育抛秧栽培技术规程,供各地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直播水稻亩产700kg群体质量高产栽培技术操作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上海市农委下达、光明食品集团承担实施的“四新”项目“水稻高产高新技术集成创新示范工程”课题及其“水稻高产群体质量栽培技术示范”专题2006~2008年的实施结果与课题工作目标的要求,特制订“直播水稻亩产700kg群体质量高产栽培技术操作规程”,以期在课题结束后进一步巩固课题成果,指导大面积水稻生产,亩产重现700kg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