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在水产养殖中,氰化物被用于毒杀敌害生物,但有关使用氰化物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鲜有报道。本文从氰化钠在海洋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对生物体的毒性效应,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研究表明:在水产养殖中合理使用氰化钠,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不会造成有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对海洋生态环境的负面效应逐渐显现出来,海洋污染环境影响了人类的正常生活.为了防止沿岸海洋环境污染和海洋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各国都采取积极的响应措施.为了减少有害污染物和避免生态环境恶化,国内外的许多专家和学者提出利用多毛类的生物修复能力来有效地缓解沿岸海洋环境污染的压力.  相似文献   

3.
根据市场价值法的原理引入环境容量价值计算公式,通过引入海洋行业系数对环境容量价值计算公式进行修正,进而建立溢油事故对海洋环境容量损失的评估模型。基于模型估算出康菲溢油事件对渤海海洋环境容量造成的损失为86.59亿元,此次溢油事故造成的污染强度大于墨西哥湾漏油事故造成的污染强度,并分析了此次溢油事故对渤海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害。提出包括完善溢油对海洋生态环境损失的评估模型、建立溢油损害赔偿基金制度、加强溢油应急体系建设、健全海洋溢油污染的相关法律、加大惩罚力度的应对溢油污染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潍坊市海洋与渔业蓬勃发展,去年全市海洋产值达到 114亿元,增加值 79亿元。然而,由于工业、水运业、油气开采业的迅猛发展和农业有害药物的广泛使用,已给海洋生态环境和内陆渔业水域造成严重污染,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上亿元,有的年份高达十几亿元。鉴于此,本文就加快潍坊海洋与渔业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对策,提出一些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不合理的集约用海造成的海洋生态环境问题,优化用海技术,需开展集约用海工程对海域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估。为此,采用多级框架结构法构建指标体系,从海洋生态系统层面,构建了基于海洋环境和海洋生物群落的集约用海对海域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估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现状,确定了各评价因子的评估标准及评估等级;利用综合赋值评价法,建立了集约用海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模型,并在曹妃甸及邻近海域开展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集约用海已经使曹妃甸及邻近海域生态环境受到较大影响,生态环境质量一般,其中对海洋生物群落的影响程度大于对海洋环境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6.
中国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粮食缺口不断增大,而"海洋粮仓"在保障中国解决"吃饭"问题上蕴藏着巨大的潜力,但过度开发造成资源枯竭。海南省沿海经济发展、捕捞业扩张造成南海珊瑚群灭亡,生态环境退化,渔业产量逐年降低,建设海洋牧场成为修复生态环境、渔业增殖的绿色渠道。在阐述了海南省海洋牧场建设状况的基础上,分析海南省海洋牧场建设类型和效益,发展建设特色热带海洋牧场,并针对海南省海洋牧场发展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可持续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一般情况下,海砂静静地躺在海底,为海底鱼类等海洋生物提供隐藏和庇护场所。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保护海砂就是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另外,海砂和海洋中的其他海洋自然要素一起,还能吸纳海洋中的大部分能量,减缓、消释潮汐、波浪、海啸等对大陆坡、海岸带等的侵蚀和冲击,保护海洋和沿岸生态环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保护海砂就是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身。  相似文献   

8.
牧场化--现代海洋渔业的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世界性海洋渔业资源衰退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人类对海洋生物资源的认识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 1 9世纪以前流行的是资源无限论 ;限制性捕捞的概念是 2 0世纪 2 0年代前后提出来的 ,二战后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1 972年在联合国召开的第一届人类与环境会议上 ,提出了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新观念 ,首次把海洋渔业资源与海洋生态环境联系起来 ,保护渔业资源是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份 ;1 992年的第二届人类与环境会议上 ,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 ,把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尽管专家学者的认识已提高到一个…  相似文献   

9.
在人类发展的漫长历史中,海洋始终扮演着一个推波助澜的角色。早期的人类逐水而居,海洋成了必然的选择之一。早期生活在沿海地区的原始人类,最早和海洋发生接触,是他们最初在沿海滩涂采拾海贝、虾蟹和人海捕鱼,向海洋索取一些可以直接利用的资源。其实,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食物仅仅是其中的一种。海洋中还有生物资源、矿物资源、动力资源、海水资源、化学资源、海洋土地资源、空间资源、旅游文化资源和生态环境资源等,而这些资源是人类未来社会进步和发展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0.
赤潮是海洋灾害之一。赤潮不仅破坏了海洋资源,恶化了海洋生态环境,而且还能间接引起食物中毒,危及人类健康。世界沿海国家几乎都发生过因食用被赤潮生物污染的海产品而中毒死亡的事件。 赤潮造成明显的海洋灾害是在20世纪以后,主要是由于沿海工业高速发展,大量污水排放入海引起的。在本世纪的五六十年代,赤潮大多发生在工业发达国家的沿海水域,到70年代,在发展中国家沿海也出现赤潮,印度、菲律宾、马来西亚以及非洲、南美洲沿岸都有赤潮发生,赤潮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海洋灾害。  相似文献   

11.
人工鱼礁主要指人类为开发利用海洋,在海上或海底建造设置的人工设施和构件。其目的在于改造近海渔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增殖渔业资源以及丰富旅游内容等。  相似文献   

12.
珊瑚礁是地球海洋生物链的最重要“基础“,大约有将近一半儿可供人类食用的海洋鱼类都在珊瑚附近安家。因此,一旦海洋中的珊瑚礁发生大面积死亡和消失,将会给人类造成饥荒、穷困甚至是  相似文献   

13.
赤潮对浙江省海洋渔业的危害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潮是一种严重的海洋灾害,它不仅污染海洋生态环境,更会给海洋经济造成严重损失。浙江海域是赤潮的多发区,据统计,2001~2009年浙江海域共发现赤潮287起,累计面积约80000km2,其中有毒有害赤潮达38  相似文献   

14.
李楠  宋永刚  宋伦  王年斌  吴金浩  陈远 《河北渔业》2012,(5):14-18,24,55
通过对三山岛海珍品资源保护区和老偏岛玉皇顶海洋生态保护区进行跟踪监测,分析和评价"7.16大连湾新港石油管道爆炸溢油事故"发生较长时间后保护区的海洋生态环境健康状况,评估溢油事故对保护区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为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决策支持。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海域石油类、COD、无机氮等水质指标均符合保护区水质要求,沉积物数据反映出石油污染造成的累积效应并不严重,浮游生物数量和生物量均处于正常水平,说明三山岛和老偏岛海洋生态保护区海域生态状况良好,受溢油事故影响已基本消除。  相似文献   

15.
《现代渔业信息》2012,(2):166-171
全球海洋酸化正在加剧西班牙国家研究委员会(CSIC)、加泰罗尼亚高等研究院(ICREA)及巴塞罗那自治大学的研究人员警告说,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已经严重改变了海水的化学结构,海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酸化。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研究表明,海洋酸化正影响着海洋生物和生态系统。在过去的300万年中,海洋化学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但目前海洋水质的酸化速度要比过去的任何一个时间点都要快,这或将为整个海洋生态系统带来毁灭性的灾难。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有30%进入了海洋,这直接导致了海洋的酸化。海洋酸化威胁到了一些海洋生物种类的生存。比如,海洋酸化降低了珊瑚、软体动物等生  相似文献   

16.
海洋与人类的生存、发展信息相关。地球上的生物来自海洋,大海是生命的摇篮,是人类祖先的发源地,早已被古生物学家(PaleontoIogist)、古地理学家(Paleogeograher)的研究所证实。目前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问题的今天,人类在各方面都越来越依赖海洋。当今世界已进入全面开发海洋的时代,发展海洋经济已成为全球性的经济发展战略。我国正大力实施“科技兴海战略”,“我们的出路在哪里?我看出路在海洋,希望在于海洋”。中国老教授协会海洋分会与海口市政府、海南省科技厅、海洋厅联合举办的“科技兴海项目交易会”之际,结合海南渔业生态环境及丰富的渔业资源,如何开发海南渔业?就大力发展“三网”养殖业,进一步发展观赏渔业及发展药用渔业等,谈几点不成熟的建议,供海南有关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海洋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的重要作用以及我国海洋领土的现状,指出了我国在大力发展现代经济的过程中对海洋环境造成的损害及其严重性,着重论述了海洋生态学研究对我国海洋情报获取、海洋资源合理开发以及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重要意义,并且指出了海洋生态学研究对促进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针对随着环渤海经济发展产生的海洋生态环境的恶化,秦皇岛市海洋渔业主管部门多年来采用标本兼治的海洋生态修复措施,既注重源头污染治理,又加强海洋环境长效保护,在海洋生态修复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巩固海洋生态环境修复成果,助推海洋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简要分析了渤海水域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综述了秦皇岛市海域生态环境修复工作的举措及成效,并为海洋生态环境修复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周燕侠  余开 《科学养鱼》2012,(12):13-16
近几十年,我国海洋经济增长势头始终强劲,作为海洋第一传统产业的海洋渔业更是如此。有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全年海水养殖产量为1482.30万吨,海水养殖面积为2080.88千公顷。全年海洋捕捞(不含远洋)产量为1203.59万吨。但不容忽视的是,人们对海洋渔业资源的掠夺式捕捞已使渔业资源、特别是近海资源面临衰竭,另外海水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导致自身污染,如赤潮连年发生,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也对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破坏。我们该如何保护海洋渔业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解决这个问题已刻不容缓。为此,本期特别策划栏目专门介绍我国针对此严峻现实应运而生的海洋牧场的基本情况,希望藉此呼吁社会对海洋渔业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加强人们的相关意识。  相似文献   

20.
在综合以往海洋环境污染治理的相关理论基础上,结合沧州近岸海域水产品中石油烃含量的调查与分析结果,对该海域石油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关键成因进行梳理与归纳。最后,针对沧州市海域石油等污染物的治理,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以期更好地保护与治理沧州海域的环境污染,更好地促进沧州市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