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旱稻中旱3号进行播期试验,分析了各播期处理对中旱3号生育期、产量和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中旱3号在不同播期栽培的情况下,其成熟期随播期的推迟而相应延迟;单位面积产量随播期的推迟而逐渐下降;对产量结构影响最大的是每穗实粒数。并提出为保证旱稻栽培的高产高效,在海拔300m地区栽培,中旱3号的适宜播期以4月30日至5月10日为宜。  相似文献   

2.
中旱3号旱稻试种试验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从上海农业生物基因中心引进旱稻新品种中旱3号进行试种,试验其生态适应性及产量潜力,探索其节水高效栽培技术,结果表明:中旱3号耐旱耐寒性较强,中抗稻瘟病,适应性广,产量潜力较高,米质较好。旱种旱管、水插旱管栽培,一般单产达4500-5000kg/hm^2,比巴西旱稻增产10%-20%。穗大粒多,一般每667m^2有效穗16万,水插旱管基本苗8万,旱播旱管播种量3.0-3.5kg容易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水稻所引进选育的旱稻新品种--中旱一号和中旱三号,具有产量高、品质优等优点,也较适合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种植,具有超级旱稻之美誉.  相似文献   

4.
以陆稻中旱3号和水稻武香粳99-8为材料,探讨3种种植方式(覆膜旱种、裸地旱种和水种)对陆稻和水稻生长特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水种方式(对照)相比,覆膜旱种方式稻分蘖数较多、成穗率降低、花后叶绿素含量和伤流强度下降较缓慢、茎鞘物质运转率和转换率高;裸地旱种方式则相反。两种旱种方式稻根冠比、活跃灌浆期和收获指数均小于水种方式,但平均灌浆速率则相反。中旱3号覆膜旱种方式产量和粒叶比显著低于水种方式,而武香粳99-8没有显著差异。中旱3号和武香粳99-8均以裸地旱种方式产量最低。3种种植方式平均,中旱3号成穗率和籽粒灌浆速率比武香粳99-8高,但灌浆期叶绿素含量和伤流强度下降快,活跃灌浆时间缩短,茎鞘物质输出率及转运率、粒叶比、收获指数和产量低。  相似文献   

5.
为促进水稻旱直播技术的推广应用,对旱直播、旱平水播、免耕旱直播3种水稻旱直播技术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旱直播由于在7叶1心期前没有建立水层,造成水稻分蘖高峰推迟、有效穗数不足和分蘖主茎穗的差异变大,从而影响了最终产量;旱平水播和免耕旱直播因成苗率太低,造成有效穗数不足,产量同样也受到了影响;3种直播方式的水稻产量都比常规水直播稻低。此外,为促进水稻旱直播技术的推广应用,要不断完善水稻旱直播技术,特别是要抑制野生稻的萌发。  相似文献   

6.
采用大区对比法,研究旱播水管对龙庆稻3号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插秧相比,旱播水管增加了龙庆稻3号的株高,降低了龙庆稻3号的千粒重和理论产量。与常规插秧相比,旱播水管增加了龙庆稻3号的直链淀粉含量,降低了龙庆稻3号的整精米率、垩白粒率、精米长宽比、蛋白质含量和米饭食味评分。与常规插秧相比,旱播水管的机械作业、肥料、农药、灌溉、劳动和生产成本分别降低26.5%、21.4%、32.0%、25.0%、76.6%和29.0%,用水量降低25.0%,效益增加1 589.0元·hm-2。  相似文献   

7.
全球首例节水抗旱杂交稻——“旱优3号”在上海喜获丰收。在节水50%的条件下,“旱优3号”平均亩产达560千克,与普通杂交水稻产量持平。9月下旬,“旱优3号”新米上市,比同期播种的杂交粳稻早了40多天。  相似文献   

8.
沪旱优3号杂交稻在广西试验的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沪旱优3号是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育成的耐旱杂交稻新组合,2005~2006年在广西进行一系列的试验示范,文章根据试验示范结果,介绍沪旱优3号在广西的表现:经济性状好,产量较高,耐旱、耐寒性强,米质优,适宜多种种植方式;并对沪旱优3号在广西种植的前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旱优3号是上海农业生物基因中心育成的节水抗旱杂交稻新组合,2005~2007年在广西柳州市进行节水栽培试种示范,表现出高产优质并具有强抗旱、抗寒、抗倒伏性及较强的抗病性等特性,在柳州市可作早、中、晚稻种植。因此,结合旱优3号的特性与柳州市水稻种植区的气候特点,认为旱优3号在柳州市水稻旱区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前景,对稳定该市水稻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永旱1号是由合肥市永乐水稻研究所利用丰两优一号F2早熟株/非洲野生稻,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耐旱节水型水稻品种.该品种株型紧凑,株高中等(平均株高102cm),生育期118d左右,比对照品种(绿旱1号)迟熟3d,穗粒结构合理,结实率高,抗旱、抗病能力强,产量高,适宜于安徽省江淮分水岭和沿淮水源不足地区推广.该文介绍了永旱1号的选育背景及特征性状,提出了配套的旱直播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