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5 毫秒
1.
大麦黑粉菌呈世界范围分布,是大麦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可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但在中医上又具有药用和食用价值。本文主要介绍大麦黑粉菌的分类及生理特性,大麦黑粉菌与寄主大麦的互作及其侵染机理,大麦黑粉菌的药用和食用价值,大麦黑粉菌转基因技术体系建立和大麦黑粉菌基因组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黑大麦新品种“赣大麦1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赣大麦1号是以秘鲁引进的Lima黑大麦为母本,舟麦2号(81-C1)为父本,进行二棱大麦亚种间杂交,采用系谱法经过12种选育而成。赣大麦1号系春性,属二棱皮大麦,幼苗直立型,叶色浓绿,生长势强,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株高96-100cm,穗和芒、籽粒品质极佳,并富含硒成份,麦芽品质极优,是研制生产中名啤酒和开发系列特色营养保健品、饮品、麦片、咖啡、大麦茶等优异的特种新品种资源。  相似文献   

3.
大麦突变育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4.
5.
6.
林芝地区519份栽培大麦含1个种2个亚种200个变种,其中新变种35个,多棱大麦变种占96.5%,其中裸麦占多棱大麦变种的93%,变种中以密穗,窄护颖,对钩芒,齿芒,穗和籽粒深色(除黄色外)等类型占多数。变种数仅次于昌都地区,在西藏局第二位,多棱裸大麦钩芒变种资源变异类型丰富是本地区栽培大麦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大麦新品种莆大麦8号的选育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麦科学》2004,(3):12-14
  相似文献   

8.
大麦新品种莆大麦7号在湖北省进行了两年7个试点的试验,其表现为:株高99.1 cm,千粒重47.47,穗粒数23.00粒/穗,有效穗数39.26万穗/667 m2,全生育期181 d;丰产性和稳产性好,综合抗性较好,适应性广;综合性状优于对照鄂大麦9号,产量比对照鄂大麦9号增产6.70%,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大麦科学》2005,(4):F0004-F0004
《大麦科学》已经连续4年被江苏省新闻出版局、江苏省科技厅评为“江苏省期刊质量一级”,为了适应期刊事业的发展需要,更好地发挥技术性期刊的作用,活跃学术气氛,宣传报道农业科学研究的新动态、新技术、新成果,使刊物更具有特色、内容更丰富、读者更广泛,让这宝贵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根据有关专家和读者建议,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将《大麦科学》(季刊)更名为《大麦与谷类科》(Barley and Cereal Science)(季刊)。  相似文献   

13.
赣大麦1号是以秘鲁引进的Lima黑大麦为母本,舟麦2号(81-C1)为父本,进行二棱大麦亚种间杂交,采用系谱法经过12年选育而成.赣大麦1号系春性,属二棱皮大麦,幼苗直立型,叶色浓绿,生长势强,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株高96~100cm,穗和芒、籽粒品质极佳,并富含硒成份,麦芽品质极优,是研制生产名啤酒和开发系列特色营养保健品、饮品、麦片、咖啡、大麦茶等优异的特种新品种资源.  相似文献   

14.
15.
青藏高原近缘野生大麦优异种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10年国家组织了野生大麦资源综合鉴定,已筛选出具有极早熟,熟相好,矮秆,大粒,多粒,优质,高耐盐,强抗旱,抗大麦条纹病,抗和耐大麦黄矮病等一批优异种质,从而为遗传和育种工程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西大麦1号系西昌学院大麦育种课题组通过杂交选育而成的饲料大麦新品种经品系鉴定,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均表现出早熟、分蘖力强、优质、高产、抗病和抗倒伏力强,综合性状好的特点.该品种2009年通过四川省非主要作物品种审定,审定编号为川审麦2009012,适宜于凉山大麦种植区种植.  相似文献   

17.
高产优质大麦新品种——莆大麦7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莆大麦 7号 (原编号 895 0 67)系福建省莆田市农科所用植3 作母本、85 - 1 0作父本杂交育成的大麦新品种 ,具有高产、高抗白粉病、高千粒重等优良性状 ,2 0 0 1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该品种 2 0 0 1年获得农业部科技司颁发的农作物优异种质叁级荣誉证书 ,并被录入《中国大麦遗传资源和优异种质》一书。1 产量表现莆大麦 7号丰产性好、增产潜力大 ,一般亩产 30 0 kg左右 ,高的可达 35 0 kg以上。1 995~ 1 997年两年参加本所品比试验 ,平均 349.8kg/ 667m2 ,比对照种莆大麦 5号增产 1 2 .8% ,居参试品种第一位。 1 997~ 1 998年度参…  相似文献   

18.
大麦的耐盐性机制很多 ,有细胞的渗透调节作用、盐分离子的选择吸收与区域化分布 (即高K +/Na +比的保持 )、细胞膜的稳定性以及糖类物质代谢活性、氮类物质合成、矿质营养等。其中有些方面又包括许多小机制 ,如调节细胞渗透势的内源有机物质主要为甜菜碱、脯氨酸和蔗糖 ;决定K+ 、Na+ 、Cl- 的选择吸收和较高K+ /Na+ 比的机制有离子分隔作用、根部细胞的排盐性和Na+ /H+ 交换作用 ;影响细胞膜透性的主要因素有盐离子毒害作用及SOD的活性 ;氮类物质的合成则包括各种氨基酸、几种多胺以及盐诱导蛋白的合成情况  相似文献   

19.
《大麦与谷类科学》杂志创刊于1984年12月,初定名为《大麦通讯》(江苏省期刊登记证第176号);1988年3月在中国作物学会大麦专业委员会主持下,经请示程序,期刊《大麦通讯》获准改为《大麦科学》(苏期出证字第1165号);2005年11月,在主管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按既定流程完成更名申请后,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发文[新出报刊(2005)1285号]同意将《大麦科学》更名为《大麦与谷类科学》,自此《大麦与谷类科学》走上了新的征程。  相似文献   

20.
报道了日喀则和阿里地区栽培大麦种质资源的研究结果。它们属于普通大麦种内二棱大麦和多棱大麦两个亚种,(1)日喀则地区1088个品种分类属于121个植物学变种,其中新变种有13个;(2)阿里地区77个品种分类属于43个植物学变种,包括新变种5个。这对系统了解中国大麦的分类,认识,研究,进一步保护和利用资源都有其深远意义,同时为研究大麦起源,演化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