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是国务院确定的国家所有的重点林区,也是我国最大的国有林区和森林工业基地,在我国林业发展和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伴随着新中国成立后几十年的大规模开发利用,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在8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了“两危”(森林资源危机、企业经济危困)。  相似文献   

2.
我国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经过40年的建设和发展, 已步入了重要的转折时期, 其主要表现为: 森工企业的森林资源危机和经济危困。本文从森林资源的内涵意义入手, 阐述了"两危"的本质特征、表现形式; "两危"形成的必然性及其发展前景, 分析了林业经济建设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 协调资源、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发展, 为缓解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两危"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天保”工程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进入攻坚阶段为契机,针对大兴安岭国有林区的“两危”现状,提出了北药开发是振兴林区经济的发展出路,并分析了北药开发的多种制约因素,重点探讨了大兴安岭国有林区北药开发产业的基本思路和布局。  相似文献   

4.
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可采资源日益减少,林区的“两危”严重影响着林区的生产和职工生活。如何扭转“两危”局面,振兴林区经济是摆在林业部门面前的重大课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有抓住主要矛盾,才能扭转局面。在林区改革中,国家应根据国有林  相似文献   

5.
当前,中国林业乃至重点国有林区改革正处于重要的攻坚阶段。本世纪前二十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刚刚开始的“十一五”是承上启下为后十年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从林业目前面临的形势和发展进程来看,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深化改革,这是实现林业更快更好发展的根本措施之一。可以说,天保工程是国有林区的“救命工程”,解决了国有林区森林资源严重“透支”的燃眉之急。使国有林区的森林资源进入了休养生息、恢复发展的新阶段。但就林区发展整体而言,天保工程只是治标之术,深化改革才是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森工企业“两危”问题,近年来,国家先后制定了一些扶持政策:(1)从1990年11月起提高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统配材价格。原木出厂价由现行的每立方米144.97元提高到214.83元,提价  相似文献   

7.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下简称“天保工程”)森林资源管护工作,促进森林资源持续增长,根据《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以及《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管理办法》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四到省”考核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和要求,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以及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天保工程森林管护工作。第三条森林管护,是指对纳入天保工程范围内的森林资源进行看管和保护,以…  相似文献   

8.
东北林区是我国最大的国有林区和木材生产基地。根据1988年全国森林资源普查的结果说明,东北林区的活立木总蓄积量占全国活立木总蓄积量的41.81×10~(-2)。由此可见,东北林区对整个国家林业的发展的兴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建国以来,由于经济建设对木材的需求迅速增长,导致对森林资源的过渡采伐,当时由于对森林资源的更新和培育重视不够,致使全国森林蓄积量日益减少,林分质量逐年下降,使过去主要依靠木材生产获得经济收益的东北国有林区的林业局连年亏损,入不敷出,长期拖欠上缴款项和企业职工工资。为了避免企业的简单再生产和保证职工一定的生活费用,许多林业局不得不依靠国家贷款来维持,欠款金额逐年上升。企业经济上的不景气,又反过来影响了对营林生产的投入,进而又延缓了森林资源的增长,形成恶性循环的不良局面。 东北林区普遍出现的森林资源危机和经济危困的局面越来越引起有关部门和林区自身的极大关注。从生产部门到科研、教学部门,从各级林业管理干部到有关专家和学者都在为改善“两危”局面献计献策。围绕着“加速森林资源”和“振兴林区经济”这两个主要目标,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如研制和  相似文献   

9.
森林资源监测是森林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16—2018年组织了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并取得丰硕成果。面对重点国有林区改革的新形势、新要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从顶层设计、监测思路、服务重心、技术手段、装备短板、人才建设等6个方面,探索了全面提升监测能力、服务重点国有林区森林保护和发展大局的发展对策。对新时期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监测工作,具有较强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实践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国有林区森林资源危机、企业经济危困,严重地影响了林业企业的发展,使林业企业面临着严峻考验。“两危”根源集中在森林资源问题上,而我省林木生长率仅为2.05%,低于全国平均的2.76%,也低于一江之隔的邻国朝鲜3.10%。如何加速恢复  相似文献   

11.
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管理体制改革探求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毅昌  蒋敏元 《林业科学》2005,41(5):163-168
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是国务院确定的国家所有的最大的重点林区。长期以来,政企不分、政资不分、企资不分已成为制约林区加快发展的主要障碍。研究森工林区管理体制问题对于重点国有林区定位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林区管理体制的现状与问题分析,指出现行管理体制的弊端主要表现为森森资源管理、企业经营管理、社会行政事务管理“三种职能”履行不到位。通过改革环境分析,提出了林区管理体制改革的设想。认为改革的方向是在重点国有林区建立“三权分治”和“专业化经营”的管理体制,打破林区目前森林资源管理、企业经营、社会行政事务“三权合一”的管理体制,构建森林资源、企业经营、社会行政事务管理“三个主体”,强化森林资源、企业经营、社会行政事务管理“三种职能”,促进林区生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林业近讯     
林业部决定在东北和内蒙古国有林区派驻监督专员鉴于我国国有林区森林资源急剧下降的局面,林业部最近决定,向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派驻森林资源监督机构和监督专员,对森林资源实施全面的监督。(引自1989年7月17日《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13.
《吉林林业科技》2010,(4):68-69
汪清国有林管理分局是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意见》的统一布署,于2004年11月30日正式挂牌运作。按照国家林业局赋予试点单位职能、职责要求,分局在负责汪清国有林区的森林资源管理与监督工作的同时,还承担着东北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工作。  相似文献   

14.
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既是我国最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尤其是珍贵大径材的战略储备基地,更是东北平原、松辽平原、华北平原不可替代的生态屏障。森林面积占全国森林面积的14.57%,森林蓄积量占全国的18.79%;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林业建设和发展全局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开发建设50年来,东北、内蒙古森工企业生产的木材约占全国商品材产量的1/2,累计上缴利税240多亿元。可以说,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15.
天保工程区实现天然林休养生息据国家林业局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我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7年来,累计完成荒山造林432.82万公顷,新封山育林884.96万公顷。工程区森林资源得到切实管护,林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生机和活力。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主要通过全面禁止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天然林的商品性采伐和大力调减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的木材产量,解决天然林资源的休养生息和恢复发展问题,实现林区生态建设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7年来,累计完成荒山造林432.82万公顷,新封山育林884.96万公顷;森林管护…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我省森工企业“两危”现状及成因,提出了根治“两危”、振兴发展国有林区的原则和指导思想,阐述了在森林资源、产业结构、经济扶持、管理体制、科技兴林、林区社会经济等方面所必须采取的基本对策,有待省、国家解决的应急措施,勾画了远景,明确了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的国有林区是全国最大的木材生产基地,建国40年来,它为国家、社会、人民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同时也积累了许多严重的问题,集中表现为森林资源危机、企业经济危困(简称“两危”)。森林资源消耗已经到了最后的“警戒线”。1986年资源清查时的资源状况与建国初期时相比,有林地面积由694万ha减少到630万ha,减少64万ha;森林蓄积量由  相似文献   

18.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下简称“天保工程”)森林资源管护工作,促进森林资源持续增长,根据《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以及《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管理办法》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四到省”考核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和要求,特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19.
林业部、财政部日前推出我国国有林区的重大改革措施,决定从今年起在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森工企业全面推行林木生产商品化,实行森林资源有偿使用制度。这项改革将从根本上改变沿用几十年的森工管理模式,建立新的森林资源培育和管理机制。林木生产商品化改革的基本内容是:  相似文献   

20.
我国国有林区正面临着森林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的严重局面,这已不是个别林区、个别企业的状况,而成为整个国有林区的通病。导致“两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此,许多同志已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笔者在本文里仅就用系统工程的方法优化区域经济,并实施相应配套的扶持政策来根治“两危”,谈一点浅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