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澳洲长鳍鳗各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机选取澳洲长鳍鳗(Anguilla reinhardtii)1龄鱼50尾,分别测量全长、体长、背鳍长、臀鳍长、体高、头长、吻长、眼径、眼间距、口裂宽和体重共11个形态学指标。采用多元分析的方法,计算了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体重为依变量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及相关指数。结果表明,除眼径和头长以外其他各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性均达到了极显著(P<0.01)水平。剔除了通径系数未达到显著水平的变量,保留了全长、体高和口裂宽三个变量,其中全长对体重的直接影响最大(P1=0.398)。所选性状与体重的相关指数R2=0.965,说明所选性状是影响体重的主要形态性状。采用逐步多元回归方程法建立了回归方程为:Y=-1412.565+1.923X1+13.000X5+15.767X10。式中,X1、X5、X10分别为全长(mm)、体高(mm)和口裂宽(mm),为澳洲长鳍鳗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DNA分子标记早期快速鉴别芦笋雌雄株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相同的生长条件下,芦笋雄株产量比雌株高出25%以上.但芦笋从播种到开花大约需要2年时间,早期难以直接区分芦笋的性别,通过芦笋雌雄株早期快速鉴定,有利于芦笋杂交制种的亲本选择,缩短育种年限,随着DNA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利用性别连锁标记在苗期进行芦笋性别鉴定成为可能.本研究构建了芦笋两性株S1群体共108株以及雌雄株DNA池,利用与芦笋性别决定基因紧密连锁的DNA分子标记Aspl-T7对雄性DNA池和雌性DNA池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STS标记Aspl-T7在雄性DNA池与雌性DNA池间具有多态性,可以用来对芦笋两性株S1群体进行性别辅助选择.利用Aspl-T7检测芦笋两性株S1群体,检测结果为雌性(mm)30株,雄性(MM、Mm)78株,卡平方测验结果验证了芦笋性别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表现出3∶1的分离比例(χc2=0.3086<χ20.05=3.84).田间性别调查验证和分析结果显示,Aspl-T7可以早期快速有效的鉴别芦笋雌株和雄株.  相似文献   

3.
实验选取240尾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对全长、体高、体重、体长、头高 、头长、头宽、尾柄长、尾柄高、背区前长、吻长、眼后头长、背鳍基长、臀鳍基长、腹鳍前长、臀鳍前长、鼻间距和眼径等18个形态性状进行了测量。运用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的方法对17个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团头鲂的大部分形态性状与体重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 < 0.01)。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只有全长(P1)、体高(P2)、尾柄高(P3)、背前区长(P4)、吻长(P5)、背鳍基长(P6)、臀鳍基长(P7)、臀鳍前长(P8)、鼻间距(P9)和眼径(P10)对体重的回归系数达到显著水平(P < 0.05),构建的方程为:y = ﹣1 226.370 + 14.749P1 + 46.953P2 + 29.983P3 + 10.082P4﹣52.755P5 + 27.823P6 + 21.749P7 + 10.444P8﹣29.445P9 + 53.868P10。剔除回归系数不显著的形态性状后,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体高和全长均直接作用于体重,二者对体重的通径系数分别为0.326和0.272,可以作为预测团头鲂体重的主要形态性状。通过对团头鲂的全长、体高和体重间的回归分析发现,体重与全长和体高之间都为等速生长。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中国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hinensis)和中华圆田螺(Cipangopalndina cathayensis)两者之间的形态差异.通过单因子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对185个中国圆田螺和中华圆田螺个体的11个可量性状及23项性状参数进行了比较研究.单因子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  相似文献   

5.
在油松天然林分布区共抽取了10个群体,分别测量了8个种实性状。方差分析表明:油松种实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存在广泛的变异,8个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表型分化系数即群体间的变异为51.86%,大于群体内变异(48.14%),是油松表型遗传变异的主要部分。球果长、球果径、球果形状指数、种子长、种子宽、种子厚、种子形状指数和千粒重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2.87%、12.43%、11.19%、13.97%、16.92%、18.8%、11.53%和32.50%。利用群体间欧氏距离进行UPGMA表型性状的聚类分析,可将油松10个天然群体划分为5类。相关分析表明,油松球果长和果径相关紧密,种长、种宽和千粒重两两相关显著。种形指数与纬度、海拔和生态梯度值(EGA)呈显著负相关,与年均温、年降水量和生长期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梨形环棱螺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及影响体质量的因素组成,随机选取太湖野生群体、阳澄湖野生群体、江阴养殖群体共698个个体,测量梨形环棱螺壳高(SH)、壳宽(SW)、壳口高(AH)、壳口宽(AW)、体螺层高(BWH)、体质量(BW),并鉴定其性别,采用相关与通径分析方法进行分析,为梨形环棱螺人工繁育和品系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测度指标。结果表明:不同群体的壳高、壳宽、壳口高、壳口宽、体螺层高、体质量及性别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决定系数分析表明不同群体梨形环棱螺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并不相同,但不同群体中壳高对体质量的相关系数和直接作用均最大,是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西藏光核桃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来自西藏地区21个群体,420份野生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方差分析及聚类分析法对其果实及果核11个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西藏光核桃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各性状平均遗传变异系数为13.41%,其中果核核纹的变异系数最高(36.41%),核径长度的变异系数最低(5.18%)。分布于高海拔的山南地区群体果实、果核较大,核纹较深,而低海拔的林芝地区群体果实、果核较小,核纹较浅或光滑。基于Nei's遗传距离的聚类分析及主坐标分析将420份材料分为3个大类,分布于山南地区的群体聚为一类,而分布于林芝地区的群体划分为两类。研究结果表明西藏地区光核桃群体间存在地理区域特性和海拔梯度的遗传变异,这可能源于自然地理环境、海拔梯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邱红梅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4):123-128
为提高优质油份组成品种的选择效率,根据目标性状有的放矢的选配杂交亲本是前提。对我国240份北方大豆核心种质资源的油份及5个脂肪酸组分进行测定,通过遗传多样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对其进行表型鉴定及基因型分类。结果表明,北方大豆核心种质油份及脂肪酸组分变异较丰富,遗传多样性程度较高。根据主成分分析,筛选到3个主成分进行聚类分析,通过聚类分析将供试种质资源分为7类。第1、6、7类群为高油群体,第3、5类群为次高油群体,第2、4类群为低油群体,7个类群间的脂肪酸组分各有差异。根据育种目标在群体间选配亲本,可提高品质育种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运用两种多元统计方法,对江苏地区克氏原螯虾群体和黑龙江地区东北螯虾群体的13个形态比例参数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在主成分分析中,雌性群体贡献率分别是主成分1为62.104%、主成分2为14.201%、主成分3为7.959%,累积贡献率为84.264%,而雄性群体贡献率分别是主成分1为77.960%、主成分2为7.837%,累积贡献率为85.797%,其种间形态差异主要取决于躯体不同部位长度和宽度的性状。判别分析中,雌体判别准确率P1为100.0%,P2为100.0%,综合判别率为100.0%,雄体判别准确率P1为100.0%,判别准确率P2为100.0%,综合判别率为100.0%。本研究果表明:克氏原螯虾与东北螯虾之间已经远在亚种分类水平以上,与其传统分类学地位相一致,可以通过形态判别分析将两个虾类品种进行区分判别,进一步说明形态差异多元分析在种间鉴定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不同性别中国蛤蜊数量性状的相关与通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查明中国蛤蜊各数量性状间的相关性及影响产量的因素组成。随机选取大连庄河野生群体中国蛤蜊二龄个体115个,测量其壳长、壳宽、壳高、活体重和软体重,并显微鉴定其性别,采用相关与通径分析方法分析不同性别中国蛤蜊表型性状对软体重的作用效果,为中国蛤蜊人工繁育和品系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测度指标。结果表明:不同性别中国蛤蜊的形态学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两者各数量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决定系数分析表明:不同性别中国蛤蜊影响软体重的主要表型性状并不相同;雌性中国蛤蜊,壳高对软体重的直接作用最大,是影响软体重的主要因素,壳高通过壳长的间接作用是影响软体重的次要因素;雄性蛤蜊的壳高对软体部重的直接作用大于活体重对软体重的直接作用,壳高通过活体重对软体重的间接作用是影响软体重的次要因素。剔除通径系数检验不显著的自变量,利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了不同性别中国蛤蜊估计软体重的最优回归方程: ; ,回归方程分析表明回归关系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11.
三黄占2号稻瘟病抗性与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高抗稻瘟病、直链淀粉含量(AC)较高的三黄占2号和高感稻瘟病、AC较低的丽江新团黑谷衍生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研究材料,从性状的相关性和控制两性状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剖析稻瘟病抗性和稻米AC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两性状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3个与AC相关的QTL分别被定位在第5、6和7染色体上,其加性效应均来自丽江新团黑谷,起降低AC的作用。比较这些QTL与先前对同一群体鉴定的稻瘟病抗性基因(主效基因和QTL)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表明控制这两性状的基因上没有紧密连锁关系, 亦没有显著的基因间互作。据此认为,通过亲本的合理选择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可以把三黄占2号稻瘟病持久抗性与理想AC整合到同一品系中,育成优质、抗病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分析了Basmati 370和非香稻高产品种ASD16杂交的247个F2个体组成的群体,其粒长(GL)、粒宽(GB)、蒸煮粒长(CGL)、蒸煮粒宽(CGB)、糊化温度(GT)四个性状的分离模式。除GT外,其它三个性状表现为正态分布,说明这些性状受多基因控制。性状间的相关分析表明,GT分别与GL和OGL具有显著的正相关(0.125和0.243)。为了鉴定上述籽粒品质性状的主效QTL(MQTL),利用86个SSR引物对双亲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13.
籽用南瓜种质资源植物学性状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20份南瓜材料24个植物学性状的多样性,结果表明,中国南瓜、印度南瓜、美洲南瓜、裸仁南瓜和黑籽南瓜在皮壳质量、千粒重、根干质量、茎干质量、主茎长和果实性状上差异较大.主成分分析表明,种子长、种子宽、种子厚、皮壳质量、千粒重、子叶宽、茎干质量、主茎长、种仁质量、出仁率、种皮色、叶干质量和单瓜种子数是植物学多样性的主要指标.通过聚类分析,20份材料分为5个类群,与南瓜的传统分类基本一致,美洲南瓜与裸仁南瓜的亲缘关系最近,与印度南瓜和中国南瓜亲缘关系较远,与黑籽南瓜和华南大板最远.初步探讨了籽用南瓜的植物学多样性,筛选出1份优良的大白板型有壳籽用南瓜材料,并提出皮壳质量、千粒重、茎干质量、主茎长和单瓜种子数5个性状作为籽用南瓜资源植物学描述评价的代表性状,以期为籽用南瓜的育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具有优良种实性状的流苏树种质,构建流苏树种质资源种实性状评价体系,本研究对44份流苏树种质资源的12个种实表型性状、树高和胸径指标进行研究,对各种实表型性状的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4个性状的变异系数为9.00%~45.00%,均值20.13%,遗传多样性指标(H′)为1.69~2.07,均值为1.96,存在丰富的变异;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4个性状中,实壳比与出仁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这表明实壳比越大,出仁率越高。种壳厚度和出仁率呈极显著负相关,种壳厚度越厚出仁率越低。聚类分析结果显示,44份流苏树种质资源可分为4个组,流苏树的种实表型遗传变异表现出不连续性和不稳定性,具有随机变异的特点;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T-8的综合评价最好,其次为G-8,WS-2的综合评价较低。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3个性状,可作为流苏树种实评价指标,即果实纵径、种子横径、出仁率。  相似文献   

15.
大豆导入系群体芽期耐低温位点的基因型分析及QTL定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利用美国大豆品种Clark (供体亲本)与主栽品种红丰11 (轮回亲本)所构建的回交导入系,经过严格的芽期耐低温筛选鉴定,得到46个在芽期耐低温性状上明显超过轮回亲本的导入系个体。利用这套选择群体结合随机对照群体和基因型分析,通过基于遗传搭车原理的卡方分析和单向方差分析方法,检测到分布于大豆10个连锁群的14个与大豆芽期耐低温相关的QTL。其中卡方分析检测到12个供体片段的超导入位点,对芽期耐低温性状表现为正效应。方差分析检测到5个位点,也表现为正效应,且其中Satt237、SOYPRP1和Satt540 3个位点是两种方法共同检测到的,应视为与耐低温直接相关的QTL。本研究旨在创建大豆芽期耐低温分子育种的检测方法平台,为大豆芽期耐低温研究提供有用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6.
干旱是限制黄芪种子自然萌发的直接因素。在PEG-6000溶液中模拟干旱胁迫环境,采用综合抗旱系数、权重隶属函数值、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相结合,利用农艺性状指标,对12个种源黄芪种子萌发期进行抗旱性鉴定,结果表明:综合抗旱系数和权重隶属函数值均以LQ1(陇芪1号)、WC(武川)、LQ2(陇芪2号)种源较高。种子抗旱性的主成分分为三个,第Ⅰ主成分为种子萌发因子,包括发芽指数、发芽率、发芽势和活力指数;第Ⅱ主成分为种苗生长因子,包括胚根长、苗总长、胚芽长;第Ⅲ主成分为种苗健康因子,包括苗干重和根芽比。三个主成分呈现层层递进关系,各指标间具有相关关系的占44.44%。聚类分析将12个黄芪种源分为5类,WC、LQ12个种源抗旱指标度量值最大,聚为一类;TY(太原)的抗旱性最低,单独聚为一类。采用多种方法综合分析黄芪种子萌发期抗旱性,能够从个体、群体、整体三个不同层次准确评价其抗旱性,为黄芪种质资源利用、引种和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加快籽用南瓜的品种改良和选育进程,为籽用南瓜育种提供更多优良亲本选择,基于形态学标记对38份籽用南瓜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得出籽用南瓜材料50个植物学性状间的相关性及供试材料间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38份籽用南瓜种质植物学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8.52%~86.29%,遗传多样性丰富;利用DPS 11.5软件对供试籽用南瓜材料的植物学性状数据进行R型聚类分析,在欧氏距离为8.66时,可将50个形态学性状分为三大类;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得出,在欧氏距离为10.38时,可将38份籽用南瓜材料分成四大类,可完全将38份材料区分开来;主成分分析结果得出,38份籽用南瓜种质资源可分成五大类,与形态学系统聚类所得结果基本一致。综合所有遗传参数得出,瓜形指数、瓜面蜡粉、老瓜瓜面斑纹、瓜瘤多少、老瓜皮色5个性状是籽用南瓜遗传多样性的代表性状;种子千粒重、老瓜肉厚和老瓜内腔纵径可作为评价籽用南瓜品种的综合性指标。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加工番茄品种多性状进行综合评价,为鉴定、筛选其优良种质资源提供决策支持。选取9个加工番茄品种(系)进行品比试验,分析、测定其13项农艺性状,并联合使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PCA -CA),对加工番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综合分析。13项农艺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10.23%。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可将13项农艺性状归纳为果实外观品质因子、果实产量因子和果实内在品质因子3个主要指标,3个主要指标可较准确地评价加工番茄品种。其中,株高、单果重、果实纵径、果实横径、平均产量、可溶性固形物、番茄红素、总酸8个性状是主要性状。综合得分排名前2位的依次是‘T60’、‘新番15号’。采用类平均法对9个加工番茄品种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将所有番茄品种分为5个类群。本研究建立的加工番茄综合评价体系可为加工番茄优质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摸清国内梨形环棱螺的种质资源现状,提供下一步选择育种的优质种质资源材料。通过采集江苏、安徽、上海、山东、湖南、广西、江西、贵州、湖北、浙江、广东典型分布省份的249个野生样本,对不同群体的每个个体自壳顶开始顺时针设置24个地标点,并在第11~12、12~13、13~14、14~15、15~11、15~16个地标点之间等距设置15个半地标点。基于地标点和半地标点设置结果进行普氏叠印,并删除超过上四分位的异常值。采用薄板样条曲线法进行缺失值检查,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对形态学变异进行分析。对不同地理群体的普氏距离进行方差分析并根据不同群体之间的普氏距离进行聚类分析。梨形环棱螺11个地理种群外部形态的主要变异位置是壳顶及螺口上缘。不同地理种群形态特征变异的集中性较差,第1主成分和第2主成分不能显著区别区分不同的群体。11个群体大致可以划分为长江流域群体和长江以南群体两大类。不同群体的外形特征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外形差异可能与当地的生境有关。  相似文献   

20.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5):5189-5203
为有效保护和利用黔中地区大茶树种质资源,探索其遗传多样性,本研究以2 047份黔中地区大茶树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树型、树姿、叶色等18个形态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聚类分析并构建核心种质库。结果表明,黔中地区大茶树种质资源的形态性状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数量性状中遗传多样性指数H'最高的是冠幅值,为1.13,均值为0.95,变异系数为29.41%~42.95%,均值为31.39%;质量性状中遗传多样性指数H'最高的是叶质,为0.81;主成分分析显示,6个主成分因子的累计贡献率为54.94%;无权重聚类分析显示(UPGMA) 2 047份资源被分为7个组群。用DARwin中的最大长度子树方法对黔中地区大茶树种质资源进行核心种质构建,结果显示在791处构建核心种质1群体,在1 248处构建核心种质2群体。本研究在调查这些大茶树形态性状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形态特征的系统鉴定以及遗传多样性分析,初步探索黔中地区大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旨在为黔中地区乃至贵州境内大茶树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