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研究贵州雷公山秃杉优势种群的生态位特征,以求更好地保护此珍稀濒危植物,采用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探讨贵州雷公山秃杉群落优势种群的生态位特征。结果表明:(1)生态位宽度大的优势种群与其他种群之间,以及生态位宽度相近的种群之间的生态位重叠值大,其他种群对生态位宽度大的种群的生态位重叠值不一定大;(2)优势种之间由于存在资源竞争,它们之间的生态位重叠大,导致群落组成和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影响群落的演替方向;(3)从林下层至立木层,相同物种对的生态位重叠值降低。雷公山秃杉种群与立木层中生性植物的生态位重叠大,由于植株高度的差异,它们之间可能存在促进关系而非竞争关系。因此,调整群落结构,使之朝着中生性树种为优势种的方向发展可能对秃杉的恢复有利。  相似文献   

2.
小五台森林群落特征及林下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根据小五台森林群落的实地调查数据,详细分析比较了各个不同群落类型的物种多样性及相似性。结果表明:小五台山11个森林群落类型中,林下物种共有67种。其中,灌木19种,草本48种。灌木物种丰富度在各个群落中均小于草本层,尤其是落叶松林群落的差异更为显著;草本层以落叶松林、冷杉林为最大。物种多样性两种指数变化趋势相似,栎林、山杨林、落叶松白桦针阔混交林多样性指数较高,其他相对小些。灌木层与草本层的均匀度变化无规律。相似性上灌木层山杨林与落叶松白桦混交林之间共有种最少,相似性最小;草本层相似性系数最大的是云杉桦木针阔混交林与白桦林、白桦林与落叶松白桦混交林。  相似文献   

3.
济南市五峰山地区灌草丛草地植被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索灌草丛草地植被在恢复过程中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运用改进的Levins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通过对不同坡位条件下样带的比较,分析了济南市五峰山地区灌草丛主要草地植被生态位变化以及物种间关系、群落结构对不同立地条件的响应。结果表明,在坡底、坡中、坡顶3种立地条件下,主要建群种野古草Arundinella anomala生态位宽度均表现为最大,其次是荩草Arthraxon hispidus;结缕草Zoysia japonica和黄背草Themeda japonica随着坡位的上升,生态位宽度随之下降,黄背草在坡顶的生态位宽度为0;山韭Allium senescens生态位宽度随着坡位的上升而增加,在坡顶生态位宽度最大。生态位重叠结果表明,生态位宽度较大的野古草、荩草和结缕草,其在3个坡位条件下的生态位重叠均高于其他物种;山韭与野古草、荩草和结缕草的生态位重叠最高出现在坡顶,这与山韭生态位宽度在坡顶最高有关;在坡顶黄背草与其他物种生态位重叠均为0,两者之间在坡顶不存在共生关系。五峰山地区主要草地植物种群生态位特征能较好地表征各植物的生态适应性和分布幅度。  相似文献   

4.
根据2006—2014 年民勤荒漠植物4 个样区36 个样方调查数据,对该区沙蒿、梭梭、麻黄和白刺4种典型荒漠植物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群落结构简单,物种相对单一且数量较少,植物都是以较低的芽位适应生境条件;灌木层物种的变化不大,草本层物种有所增加;多样性指数沙蒿群落、梭梭群落和白刺群落的略有增加,而麻黄群落略有减小;该区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变化主要由于草本层的物种变化引起。了解和掌握民勤荒漠植物群落的结构和物种多样性变化规律,对于推动干旱荒漠区植被恢复和物种多样性的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贾崴  贺鹏 《分子植物育种》2023,(6):2075-2079
本研究以南京城市森林为研究对象,对城市森林植物基本特征、物种组成及多样性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城市森林的植物多样性作出科学评价。研究表明多样性指数以阔叶混交林Pielou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最高,针阔混交林、黑松林、栓皮栎林、枫香林物种多样性指数相差不大,而毛竹林指数最低。三层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黑松林、栓皮栎林、枫香林中三层多样性指数依次为灌木层、草本层和乔木层;而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中三层多样性指数依次为灌木层、乔木层和草本层;毛竹林的三层多样性指数依次为草本层、灌木层和乔木层;Sorenson相似性系数研究表明,毛竹林和黑松林指数最小,阔叶混交林和针阔混交林指数最大。初步研究表明,南京城市森林的植物多样性群落特征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煤矸石山不同人工植被下草本植物群落优势种种间关系和生态位特征。在植物样方调查的基础上,采用χ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Spearman秩相关系数以及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分析方法,分析了山西阳煤五矿2003年复垦的煤矸石山不同植被下草本植物群落12个优势种种间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下草本植物群落12个优势种的正负关联比小于1,整体间呈现负相关,呈极显著和显著相关的种对较少,种间关系较松散、关联性差;(2)12个优势种划分成3个生态种组,导致其生态种组分化的主导因子为水分条件;(3)优势种种间关联程度与生态位重叠值具有一致性,但生态位宽度与重叠值无明显线性相关;(4)自然定居的草本植物白羊草、茵陈蒿和阿尔泰紫菀对煤矸石山恶劣生境的生态适应能力和生存竞争力较强。该复垦地不同植被下草本植物群落稳定性差,仍处于演替的初、中期阶段;自然定居的草本植物白羊草可作为未来煤矸石山生态恢复的优选先锋植物种,但人工种植的高羊茅与其呈负相关,故二者不宜混种。  相似文献   

7.
多花木兰人工生态恢复植物群落种群竞争及其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掌握常吉高速公路边坡多花木兰人工生态恢复植物群落的种间竞争和生态位等生长状况,运用Hegyi的单木竞争指数模型、Shannon-Wiener公式和Shoener公式对多花木兰人工植物群落的种内与种间竞争强度、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多花木兰种内竞争能力与个体的地径径级成正比,多花木兰竞争能力大于刺槐、小叶女贞,原有配置的马尾松等植物已经死亡;群落各种群生态位宽度的大小顺序为:多花木兰>刺槐>小叶女贞,分别为2.271、2.147、2.088;群落各种群的生态位重叠值较大,多花木兰和刺槐的生态位重叠值最大,为0.793,多花木兰和小叶女贞生态位重叠值最小,为0.632。多花木兰能够很好地适应高速公路边坡环境,群落中已经被淘汰的其他竞争力太弱的树种不适合与多花木兰混植。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晚稻生长前期田间主要杂草群落组成及其生态位,预测除草剂作用下农田杂草群落的演变。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法对宁波晚稻田杂草群落开展调查。结果表明本地区晚稻田主要杂草种类有稗(Echinochloa crusgalli)、千金子(Leptochloa chinensis)、耳叶水苋(Ammannia arenaria)、异型莎草(Cyperus difformis)、矮慈姑(Sagittaria pygmaea)、李氏禾(Leersia hexandra Swartz)。计算这些杂草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值,结果表明稗和千金子的时间、水平生态位宽度均在0.90以上,且二者时间和水平生态位重叠值最大(0.9088、0.8261),说明稗和千金子为晚稻生长前期杂草群落中的优势种群。耳叶水苋时间生态位宽度最低(0.4955),但与稗和千金子水平生态位重叠值较高,分别为0.7201和0.6990。说明耳叶水苋出草较迟,但有着较强竞争优势,忽视对耳叶水苋的防治,将使其成为水稻生长后期杂草群落的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9.
广州地区四季叶菜田杂草群落组成及其生态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南亚热带地区四季叶菜田杂草群落组成及其生态位,利用倒置“W”九点取样法,对广州地区4个市区16个规模化菜场杂草群落进行季节动态调查。结果表明,春季杂草群落结构以腋花蓼(Polygonum plebeium)+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光头稗(Echinochloa colonum)为主;夏季以马齿苋+碎米莎草(Cyperus iria)+凹头苋(Amaranthus lividus)为主;秋季以马齿苋+酸模叶蓼(Polygonum lapathifolium)+凹头苋为主;冬季以腋花蓼+碎米荠(Cardamine hirsuta)+酸模叶蓼为主。运用改进的Levins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对四季优势杂草生态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5种优势杂草生态位总宽度大部分在0.50以上,其中生态位总宽度生态位宽度大于1.00的有马齿苋(1.22)、腋花蓼(1.15)、酸模叶蓼(1.08)。夏季生态位重叠指数达到0.50的最多,秋季则最少。生态位重叠指数最大的3组杂草分别为春季的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和牛筋草(Eleusine indica)(0.87),夏季的马齿苋和凹头苋(0.82)以及马齿苋和牛筋草(0.80)。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绿洲-荒漠过渡带植被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以及不同生活型植物在维持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稳定性方面的机理,对民勤沙区绿洲-荒漠过渡带8种典型植被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结构特征、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灌木层在物种组成和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除红砂群落外,其他群落中灌木所占比例均在56.86%以上,多年生草本植物所占比例较小,在整个群落中仅占0.30%~3.14%(除沙蒿群落6.65%),数量较稳定;(2)8个群落中白刺重要值最高,达84.41%,猫头刺群落最低为20.70%,其余6个群落在56.78%~68.07%之间;(3)8个群落多样性指数由大到小排列顺序为:猫头刺群落>绵刺群落>红砂群落>沙蒿>沙拐枣群落>珍珠猪毛菜群落>膜果麻黄群落>白刺群落,群落多样性指数均偏低,物种丰富度较低,生态优势度较高,种间相遇率偏低,群落中物种分布不均匀。说明民勤沙区绿洲-荒漠过渡带群落物种主要以矮化的小灌木、小半灌木为主,多年生草本植物所占比例较小,优势种群在荒漠灌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非常突出,对群落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过程和群落的演替方向,具有比其他物种更重要的作用,荒漠灌木群落由于缺乏冗余物种的支持,是一类不稳定的群落。  相似文献   

11.
承德县人工油松林林下草本植物种间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承德县人工油松林林下草本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χ2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检验了35个物种595个种对间的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1) 在表征种间关联方面,Spearman秩相关分析较χ2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灵敏度高;(2)3种检验方法的一致结果为:负相关的种对数远多于正相关,而极显著和显著相关的种对数所占比例较低,大多数种间关系松散,独立性相对较强,群落还处于演替之中;(3)种对间的正相关是由于它们的生态适应性相近,是生态位重叠的表现;而种对间的负相关正是生态位分离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涝峪苔草叶绿素含量与耐阴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探索不同光照条件下的涝峪苔草叶绿素含量与耐阴性的关系,通过对涝峪苔草及对照草地早熟禾在全光照及郁闭度为0.5、0.7、0.9林下的叶绿素含量、生长指标(叶片长度、叶片中部宽度、分蘖株数)进行研究。表明:在遮阴条件下,涝峪苔草及对照草地早熟禾叶绿素a、b含量及总叶绿素含量都比全光照条件下为大,但叶绿素a、b、a/b及总叶绿素含量增加快于对照草地早熟禾。叶色方面,遮阴后涝峪苔草叶色深绿,对照草地早熟禾为绿色。生长方面,在遮阴条件下涝峪苔草比对照草地早熟禾生长健壮,没有死亡现象。涝峪苔草能够在郁闭度为0.7 ̄0.9的强遮阴条件下正常生长,是中国北方地区园林绿化中良好的野生耐阴植物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为了给区域天然林保护和三峡库区生态建设提供基础资料,对缙云山森林次生演替群落土壤微生态变化及其关系进行研究,采用常规方法比较分析了灌草丛、马尾松林、马尾松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4种演替阶段的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养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数量从高到低依次为灌草丛(131.52×104/g干土)>常绿阔叶林(116.65×104/g干土)>马尾松阔叶混交林(95.74×104/g干土)>马尾松林(67.68×104/g干土);土壤酶活性及养分变化与微生物数量变化类似;不同演替群落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均呈显著相关性。缙云山森林次生演替群落4种不同植被土壤中的微生态特征态存在较大差异,其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和土壤养分间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古田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古田山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植物区系和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古田山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植物种类十分丰富,计有维管束植物64科114属198种(含变种),其中蕨类植物7科8属19种,裸子植物2科2属2种,被子植物55科104属177种。种子植物区系成分复杂,具有较高的热带成分比例。不同群落类型其物种多样性不同, 4种常绿阔叶林群落类型中以栲树林物种多样性最高,甜槠—木荷林物种多样性最低。在群落垂直结构中,除钩栗林外,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物种多样性依次降低. 乔木层与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显著, 而乔木层、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均显著大于草本层。  相似文献   

15.
海南普通野生稻居群植被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摸清海南岛现存普通野生稻原生境植被物种的数量和种类,探究其植被群落物种特征,分析普通野生稻原生境伴生物种的特征特性,对海南岛境内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原生境群落进行了调查和分析。通过调查,记录样地生境信息、野生稻居群大小,统计不同样点普通野生稻伴生物种种数。结果表明:海南岛普通野生稻原生境共记录植物119种,属28科。普通野生稻原生境的植被按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进行分类,乔木共计5种,分属5科;灌木层共计13种,分属9科;草本层共计101种,分属14科。原生境中物种数总体表现为:乔木层极少、灌木层较少,草本层为主的特征,其中草本层又以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为主。生境中外来入侵种成功入侵和人类的经济活动,共同构成了影响海南岛普通野生稻原位保护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天然次生林科学经营已成为我国森林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而群落结构特征是次生林科学经营与保护的重要依据。笔者以庐山常绿阔叶林中的典型石栎次生林为对象,按照网格法建立100 m×100 m的大样地,对木本植物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石栎次生林的群落结构特征、多样性指数及其尺度效应。结果表明:样地中共有木本植物162种,其中乔木层(胸径≥1 cm)104种,共5101棵;群落按重要值排序前3种植物依次为石栎、山苍子和檵木,按照相对优势度排序前3种分别为石栎、檵木和甜槠,依次占36.1%、14.3%和9.2%;庐山石栎次生林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存在尺度依赖性,随样方尺度面积的增大,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呈先明显增加后趋于稳定值,Evenness均匀性指数则呈先减少后趋于稳定,Simpson’s-Dominance则出现最大值后再逐渐减少;当样地面积达4900 m2时,石栎乔木层多样性指数基本处于稳定状态,而灌木层出现稳定值的尺度面积约2500 m2。研究结果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次生林的物种多样性调查、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掌握绿洲荒漠过渡带天然植物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特征,为荒漠区植被恢复与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依据,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对腾格里沙漠东南缘绿洲荒漠过渡带白刺、猫头刺、油蒿3种天然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天然群落结构简单,组织水平低,群落中共有植物种29种,隶属10个科26个属,灌木层物种相对单一且数量较少,草本物种相对丰富且数量较大,植物都是以相对较低的芽位适应生境条件;天然群落丰富度指数较高,多样性指数较低,群落间的均匀度指数相差不大。本研究为当地生态环境建设和天然植被保护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瓜类主要害虫生态位研究及竞争群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宏  黄树君 《华北农学报》1998,13(3):125-131
研究了瓜类主要害虫的时间、空间营养、生态位及各害虫种间的竞争状况。结果表明:时间、空间、营养多维生态位宽度最大的最黄守瓜,其次是温室白粉虱和棉蚜。多维生态位重叠最大的朱砂叶螨和黄曲条跳甲,其次是假穴扭索螺与灰巴蜗牛。同时以时间、空间、营养多维生态位特征值为物种对环境资源利用的相似性指标,通过最短距离法聚类分析。将10种主要害虫划分为三个竞争群和四个分离种。  相似文献   

19.
甜(辣)椒耐低温弱光品种筛选方法初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在不同的低温弱光条件下,对8个代表性品种的冷害发生发展规律的研究,初步确定:15℃/5℃(昼/夜)、光照强度4000lx、光照时间8h、处理15天,是耐低温弱光品种的适宜选择压力。在此条件下,耐低温品种不出现伤害症状和落叶现象,叶片生长速度快;不耐低温品种生长缓慢,落叶严重,且生长点呈黑褐色,以至干枯。品种间差异显著。同时,耐低温品种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而不耐低温品种叶绿素含量下降。这一结果为进一步完善耐低温弱光品种的鉴定方法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间伐强度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植被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北京市延庆县营盘村附近低山,对造林密度为5151株/hm2的23a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设置4个间伐强度处理。5a后,通过比较林下植被组成、外貌及多样性的变化,研究不同间伐强度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群落稳定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伐改变了群落的生活型谱,随间伐强度增大,地面芽植物和地下芽植物所占比重上升,而高位芽植物却呈相反的趋势。间伐强度不同,华北落叶松林下植被的建群种各异。间伐可提高林下植被的丰富度和多样性,这种效应以弱度间伐最为明显。间伐对草本层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影响较灌木层大,而对林下植被分布均匀性影响甚微。因此,及时对郁闭林分进行合适强度的间伐,促进林下植被发育,是实现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23a初植密度5151株/hm2的华北落叶松选择58.75%左右的间伐强度林下植被发育最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