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秸秆覆盖对土壤养分和油菜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秸秆(水稻秸秆和玉米秸秆)不同量覆盖条件下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和速效钾的效应以及旱地油菜株高、花序数和分枝数的差异,并进行了产量分析.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对耕层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没有明显作用,总体上全氮随着秸秆覆盖量的增加而增加.同水平玉米秸秆覆盖处理较水稻秸秆覆盖处理对碱解氮的积累作用较明显;秸秆覆盖处理大部分可以提高耕层土壤全钾;不同秸秆对耕层土壤钾素的影响不同,水稻秸秆覆盖处理对土壤有效磷、全钾和速效钾的效果优于玉米秸秆覆盖;速腐剂的使用对有机质、碱解氮积累没有影响,但可以增加土壤全氮、全磷的累积,无作物的情况下速腐剂可以增加耕层土壤全钾的积累.秸秆覆盖对油菜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秸秆覆盖可以显著提高油菜的株高,增加分枝数和花序数;速腐剂的加施对营养生长的效果明显,但对生殖生长的效果未显现出来.秸秆覆盖可以增加油菜产量,同水平秸秆覆盖速腐剂处理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2.
紫色土地区秸秆覆盖耕层土壤养分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秸秆(水稻秸秆和玉米秸秆)不同量覆盖条件下早地油菜株高、花序数和分枝数的差异,以及0~10cm和10~2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速效钾和pH的动态变化过程,并进行了产量分析.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处理下油菜株高高于对照,有速腐剂处理的株高最高;秸秆覆盖处理花序数多于对照;速腐剂处理下一级分枝数高于不加速腐剂处理;覆盖处理的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均略高于对照;加速腐剂覆盖处理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3.
为了有效控制菜田土壤营养成分,改变目前存在的菜田盲目施用化肥的状况,对山西省中部菜田土壤进行了调查,并取样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普遍存在碱解氮和速效磷累积,速效钾、速效硼有减少的趋势,老菜田表现较为明显。祁县地区有机质、碱解氮含量偏低。菜田土壤碱解氮达到高含量水平的占30%以上,达到中含量水平的占50%以上;土壤速效磷达到高含量水平的占80%以上。山西省中部菜田施肥应控制氮、磷,增施钾肥和补施硼肥,大量施用秸秆类有机肥。  相似文献   

4.
保护性耕作农田耕层土壤养分含量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南地区三熟制套作模式下,以常规平作(T)为对照,连续2a进行大田对比试验,研究了垄作(R)、平作+秸秆覆盖(TS)、垄作+秸秆覆盖(RS)、平作+秸秆覆盖+腐熟剂(TSD)和垄作+秸秆覆盖+腐熟剂(RSD)等5种处理对农田耕层土壤养分含量的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T相比,RSD,TSD,RS,TS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全氮、全钾含量和pH值.在3-7月份,RSD与TSD处理的土壤碱解氮、速效钾含量比RS与TS处理要高,但在10月份RSD与TSD处理的土壤碱解氮要低于RS和TS.与对照T相比,在不同时期,R处理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碱解氮和全氮的含量,其它养分含量无明显差异.试验结果说明了这5种保护性耕作处理均在不同时期很好地调节了土壤养分的供应情况.  相似文献   

5.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理化性质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应用定位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方式对作物产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传统翻耕的土壤容重大于进行保护性耕作的土壤容重;随着免耕年限的增加,土壤团聚体不断增大,进行5年保护性耕作的土壤团聚体比进行2年、3年保护性耕作的土壤团聚体有明显增加:进行免耕秸秆覆盖处理的土壤养分除碱解氮外.有机质、全氮、全钾、全磷及速效磷、速效钾均高于免耕无秸秆覆盖和传统翻耕的土壤:在施肥量相同的情况下。进行保护性耕作处理的小麦和水稻产量均比传统翻耕高,其中以半量秸秆还田免耕增产幅度最高,分别达小麦14.45%,水稻6.47%。  相似文献   

6.
不同保水措施的增产效果及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旱地农业蓄水与保墒密切联系,因此尽可能地蓄住天然降水,把它保存在土壤中,并减少它的蒸发散失,从而提高水分利用率,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最终达到获得稳产高产的目的.为此,通过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保水措施对玉米产量以及玉米生长状况、土壤水分、土壤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黑膜覆盖产量比对照增加21.3%,白膜覆盖比对照增加16.8%;保水剂处理分别比对照增加6.8%,10.5%,16.3%,且随着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秸秆覆盖处理分别比对照高12.5%,1.5%,12.3%,但随覆盖量的增加产量增幅却降低,说明秸秆覆盖量并不是越多越好.黑色地膜和白色地膜处理的经济效益最高,秸秆处理和保水剂处理经济效益次之.不同保水措施的地温、含水量、株高、茎粗和叶面积较对照均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7.
土壤速效养分赋存状况直接影响到枣树的生长和水肥的合理利用,研究了滴灌和地面灌下枣树根区土壤速效养分田间尺度的空间分布和变异特性。对滴灌和地面灌应用年限5年不同深度的枣树根区土壤进行了采样分析。结果表明:枣树根区土壤硝态氮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减少趋势,随水平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升高。生育期初期土壤硝态氮含量较低,新梢期土壤硝态氮逐渐增加,滴灌和地面灌土壤硝态氮变异系数均随着土壤深度和水平距离的增加而减少,减少幅度滴灌大于地面灌;生育期初始阶段两种灌溉方式下土壤碱解氮随深度的增加均呈现减少的趋势,水平方向上碱解氮含量差异不明显,新梢期土壤碱解氮呈现增加的趋势,灌溉方式对土壤碱解氮的空间异质性影响较小;枣树生育初期,滴灌和地面灌枣树根区各层土壤速效钾含量较高,进入新梢期后其含量迅速下降。滴灌和地面灌下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变异系数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随着水平距离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土壤有效磷枣树生育期开始阶段含量较高,新梢期迅速降低。滴灌和地面灌在水平方向的变异系数均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小,滴灌处理变异性大于地面灌。综上,灌溉方式对土壤硝态氮的空间分布和变异性的影响最大,对碱解氮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8.
河套灌区覆盖对盐渍土壤养分迁移与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河套灌区对盐渍土壤覆盖后进行秋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覆盖下秋浇、冻融及玉米生育期3个阶段的土壤养分含量变化规律。试验设7个处理,分别为秸秆覆盖量1.2(F1.2)、0.9(F0.9)、0.6(F0.6)、0.3 kg/m2(F0.3)、玉米整秆覆盖(YZ)、地膜覆盖(DM)、未覆盖(CK)。结果表明,秋浇后地下水位较高,秋浇至冻融期间土壤水分与地下水具有补排关系,土壤养分的转化、迁移同时发生,秋浇后至冻融期内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复杂;地表覆盖改变了土壤的水土环境,不同处理间养分含量存在差异,在试验期内全效养分的变化幅度较小,速效养分变化幅度较大;分析玉米播前耕层土壤供肥能力,秸秆覆盖处理的全氮、全磷含量小但供应强度大,春播时需补充氮肥、磷肥,以保证作物的生长。秸秆覆盖处理的全钾含量与钾素供应强度均高于CK,与CK相比较,秸秆覆盖使耕层土壤较好地满足了玉米播种及后续生长过程中的钾肥需求;相同施肥条件下,经过一年试验后,对于土壤耕层,处理DM的全氮含量较试验前降低了0.10 g/kg,其余处理变化幅度较小。各处理的全磷含量较试验前增加。处理CK、DM的全钾含量较试验前增加,处理F1.2、F0.9降低了全钾含量。处理YZ、F1.2和DM的碱解氮含量升高,其余处理则降低。各处理的速效钾、速效磷含量均较试验前升高。处理F1.2、F0.9和CK的有机质含量较试验前增加,其余处理则降低。  相似文献   

9.
峡江水利枢纽库区抬田土壤肥力及水分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中的库区抬田研究课题开展库区多元结构抬田土壤肥力及水分变化规律研究。通过四年的水稻种植试验结果分析表明:抬田示范区水稻耕作层的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指标大部分比未抬田对照区低,水稻土壤耕作层受到抬田影响,土壤养分含量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降低,水稻生长所需土壤养分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破坏。采取秸秆还田配合化肥施用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同时,也起到调节土壤中全氮和碱解氮的含量,培肥土壤的作用。其次,抬田区耕作层土壤的干容重较抬田前有所降低,田间持水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土壤结构性能得到了一定程度改善。  相似文献   

10.
研究长期施用有机肥、化肥、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及番茄不同生育期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的动态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可以提高土壤中速效养分的含量;当有机肥和无机肥配合施用时,其促进作用明显大于单施化肥;土壤速效养分的含量随番茄生育期变化较明显,番茄旺盛生长期土壤速效养分含量较高,几乎都在开花期达到最高水平,而在定植施肥前期和拉秧期含量都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