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加快农村经济建设的步伐,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发挥山区优势,1984年锦屏县试办开发林业贷款,发放30400元支持一个联户林场和20户林业重点户,植树造林3200余亩。1985年拨给林业贷款25万元,支持集体林场2个、联户林场22个、林业专业户4户。支持这些乡村林场、联户林场、林业专业户为今年造林、抚育开创了新局面。开发利用山区资源。是一条有益当前、兼顾长远,加快山区建设,造福子孙后代的根本途径。但是,需要开发的项目多、内容广,而在资金又有限的情况下,应结合本县实际,集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庆元县进行林业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优势和潜力、途径与对对策.以及主要资源的开发利用;探讨了庆元县林业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昭通的竹类资源与分区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世界上竹类植物最丰富的国家。竹林资源调查、竹林类型的划分 ,对进一步了解竹种与竹种、竹种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对合理开发利用、发展竹产业、发展山区经济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昭通 11个县 (区 )野外调查所采集到的近 2 0 0份标本进行分析 ,为昭通竹类资源进一步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集体林占主导地位的我省,如何在建立相对稳定的林业生态体系的基础上合理开发、高效利用林业资源,加速林业产业体系建设,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山区林农脱贫致富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速林业产业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我省集体林面积所占比例达到了 90%,过去林农“靠山吃山”,今天山区人民脱贫致富关键还在山。因为林地和森林资源是他们赖以生存的资源。森林资源本身是一种潜在的资产,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可以盘活资产,使其更充分地发挥效益。在当前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和资源优化配置的竞争中,一部分人员不可避免要下岗…  相似文献   

5.
酸枣在承德地区广为分布,开发利用酸枣资源,通过酸枣嫁接大枣,陪育发展成为产业,能有效地推进山区林业建设,发展山区经济,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本文拟通对本溪县林业总场的分析,指出围绕优势资源开发利用的不足,探索在改变单纯的木材生产观念后,充分发挥林业经济在山区的主体作用。首先,要推进木材深加工;开发多种植物资源发展加工业,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建立名特优商品基地;开发林区矿产资源;以森林旅游业为重点,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才能壮大山区的林业经济。  相似文献   

7.
文县山区林业综合开发浅析毛小龙文县的林业资源相当丰富,为林业综合开发提供了较好的条件。本文就文县山区综合开发问题谈点自己的认识。一、山区林业综合开发是振兴文县经济的必然选择文县山区经济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依据文县的特点,山区经济开发的重点只能是林...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珍贵稀有树种是林业的重要战略资源。黎平县自然气候条件优越,珍稀树种资源丰富,开发利用的基础条件优越。当前林业的经济形式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林业经济多元化的格局正在形成。在这一背景下,探讨了黎平县珍贵树种资源及其发展优势,提出了开发利用珍贵树种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9.
《中国林业产业》2007,(6):45-45
全省按照“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山上办绿色银行”和“希望在山”的发展战略,坚持从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入手,全面理顺林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充分开发利用山地资源,争取使第一位的资源优势变成第一位的经济优势,大力发展林业产业,繁荣山区经济,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  相似文献   

10.
如何合理开发利用山区资源,使山区农民尽快富裕起来,是当前山区林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从山区现有资金、劳力和生产状况出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挖掘各方面的潜力,调整产业结构,以获得最佳效益的研究显得日益重要。山区林业产业结构,是指在山区林业社会分工体系中各部门、各组成部分再生产的自然过程和经济过程的构成及相互关系的总称。本文以湖南省金洞林区为研究对象,从  相似文献   

11.
迪庆高寒山区由于人才缺乏、自然环境恶劣、资源闲置、资源价值转换不力及投入不足等原因,导致乡村振兴林业建设存在许多困难。通过总结迪庆州林业建设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方式,分析了林业生态建设对山区乡村振兴的推动机制,基于高寒山区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地方特色民族文化优势和担负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任务,思考了林业生态建设对边远高寒山区实施乡村振兴的助推途径和着力点,提出了高寒山区在实施乡村振兴中建设高原生态宜居型景观生态林、特色产业型经济林基地、生态效益型林业补偿制度以及开展资源管护型森林生态保护行动等林业行动模式及利用方向。  相似文献   

12.
发挥林业整体优势开发利用林野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挥林业整体优势开发利用林野资源李永芳北京市林业的任务,首先是发展林木资源,保护生态;同时要保护好林木资源,巩固绿化成果;还要充分发挥林业的优势,开发利用林野资源,为人民造福,为城市服务。近些年来,我们依托行业实力,在发挥整体优势,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  相似文献   

13.
保护和发展竹林资源是建设山区生态林业的重要组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国当前人工造林中树种单一与严重存在的“针叶化”问题,从竹业与生态林业的关系着眼,重点分析竹类资源的多样性特点在优化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中的功能及在建设山区生态林业中发挥竹类资源的优势与山区宜林地资源的复杂性密切结合。较系统地论述保护和发展竹林资源是建设山区生态林业的重要组分,两者是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  相似文献   

14.
射洪县地处盆地丘陵区,是一个相对少林县。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潜在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促进当地林业发展并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林业部门的紧迫任务。文章从该县的森林资源现状入手,分析了森林特点和利用需求分析,提出了开发利用设想及其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盱眙县位于江苏省西部,洪泽湖南岸。区域地质构造属大别山余脉,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倾斜。全县总面积374万亩,其中西南部海拔50米以上的低山区约89.6万亩,海拔25—50米的丘岗区93.6万亩。丘陵山区总面积183.2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49%,包括14个乡镇和5个国营林果茶牧场,总人口25.87万人,耕地68.58万亩,山地58.83万亩。丘陵山区地势起伏,水利条件较差,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一直低于平原圩区,但其资源比较丰富,因而开发利用山地资源便成为本县丘陵山区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 一、林业资源现状及分析 建国以来,盱眙县丘陵山区林业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据1986年对全县森林资源清查汇总结果,本区有林地达24.89万亩,宜林山地已绿化74.5%。年产中小径材7000立方米,淡竹425万公斤,果品300万公斤,茶叶40000公斤及少量油桐,“三条”等。林业年产值约480万元左右。森林资源对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山区经济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在丘陵山区林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资源,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必须树立全新的森林意识,依托山区,面向市场,以林为主,综合开发。这样才能使林业和产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摆脱困境,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的最大潜在效益。1 忻州地区的自然概况和林业资源特点忻州地区位于山西中北部,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天寒冷,夏天炎热,四季明显。年平均气温4.7℃~8.8℃;10℃的积温2300℃~3500℃;年降雨450mm左右。海拔相差很大,最高五台山北台顶3058m,最低为定襄县南王乡岭子底,海拔不足600m。植被群…  相似文献   

17.
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能源安全、粮食安全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两大问题.本文从战略角度分析了世界生物质能源发展趋势和当前"能源危机"和"粮食危机"背景下的生物质能源发展道路,认为生物质能源发展必将转到非粮生产,以非粮植物作为主攻方向;充分论述了林业生物质能源的优势和发展潜力,提出我国的国情和资源禀赋的现实条件决定了必须走有中国特色的"非粮"的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道路,并对我国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策略进行了思考;认为,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有利于缓解能源、粮食、环境问题,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发展山区经济,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顺应国际发展趋势;大力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凸显国家战略,是我国生物质能源发展的基本特色和战略重点,加强林业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是我国成为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强国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郝囡 《绿色科技》2012,(12):105-106
指出了合理开发利用林业资源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共识,但是怎样更科学、更合理地利用有限的林业资源是一项十分复杂的课题。分析了我国林业资源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怎样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林业资源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多民族聚居的昭通地区,由于海拔、气候、生活习惯的不同,形成了丰富的茶文化.文章详细介绍了昭通地区民间茶的分类、原料植物种类及加工、功能,分析了茶资源现状,提出了开发利用与保护的意见.  相似文献   

20.
林业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林业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点,根据当前我国的林业资源现状,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林业资源开发和利用,从而使得林业资源得到保护的同时,也能发挥出相应的经济效益。对林业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策略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旨在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