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二棱大麦粒重是产量构成三因素之一,也是啤酒大麦重要质量指标之一。为了了解影响二棱大麦粒重的因素,近年来,我们在杭州本院试验场进行了一些观察和测定。现将所得资料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2.
二棱大麦粒重是产量构成三因素之一.也是啤酒大麦重要质量指标之一。为了了解影响二棱大麦粒重的因素,近年来,我们在杭州本院试验场进行了一些观察和测定。现将所得资料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基因型和生长环境对野生二棱大麦营养性状的影响,对源自以色列不同地区的9个群体60个基因型野生二棱大麦材料在3个环境条件下的籽粒可溶性蛋白质、氨基酸、植酸、无机磷和淀粉含量及粒重进行测定,并对检测数据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相关性网络分析(correlation-based network analysis,CNA)和斯皮尔曼秩相关分析(Spearmanp’s Rho Correlation)。结果表明,野生二棱大麦各被测性状与生长地土壤成分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以色列野生二棱大麦籽粒中无机磷、总淀粉含量和粒重受生长环境和基因型的共同影响,而植酸、可溶性蛋白质、氨基酸含量等性状则主要受生长地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二棱大麦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对作用及通径系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二棱大麦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对作用及左右产量的关键因子,对于明确不同生产水平条件下二棱大麦的增产技术途径和高产栽培措施有着极为重要的实践意义和指导作用,本文根据几年来具有高产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盐辐矮早三”有关试验资料的统计整理结果,简要分析二棱大麦产量水平与其构成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各构成因素在产  相似文献   

5.
一、栽培经历日本栽培啤酒大麦最早从1873年北海道由美国引入的英国二棱大麦品种 shibarii 开始的。以后陆续在1885年从美国引入 Golden Melon 品种,1889年从德国引入 Hanna 品种,1899年从丹麦引入 svanhals 品种。日本本州从1881年开始栽培啤酒大麦,比北海道晚一些。二棱大麦的栽培面积,在战前最多年份是1939年,面积为25,000公顷,战后是1964年面积最大,增加到112,100公顷,从1979年开始啤酒大麦栽培面积基本稳定在8万多公顷。  相似文献   

6.
二棱大麦种质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综合性状优异的二棱大麦种质,对来自国内外97份二棱大麦种质株高、穗下节间长、穗长、主穗粒数、单株穗数、千粒重、单株粒重、单株生物量等8个性状的多年多点表现进行了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二棱大麦种质的穗长、单株穗数、单株粒重及单株生物量的变异较丰富,株高、穗下节间长、主穗粒数及千粒重的变异相对较小,二棱大麦育种的增益效应主要体现在穗长和穗数适度增加。聚类分析将参试二棱大麦分为8类,分布较分散,不同类群各有特点,较大程度地反映了品种(系)的地理生态类型。结合主成分与二维排序分析,筛选到以大粒、高产为基础、穗数与穗粒数并重、穗长多粒、矮秆抗倒的3类种质。采用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法构建了二棱大麦种质多性状的综合评价方程,并筛选了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7.
在二棱大麦的穗粒结构中 ,空壳秕粒是制约增产的因素之一。根据近 1 0多年的历史资料记载分析 ,二棱大麦空秕粒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原因是多方面造成的 ,可以归结为 :早播麦重于适播麦 ,春性强的重于春性弱的品种 ,缺肥田重于正常肥力的 ,倒春寒的年景重于平年。1 几年来空秕粒发生情况由于气候、品种、茬口和播期条件的不同 ,二棱大麦空秕粒的表现也各异 ,从趋势看 ,空秕粒的多少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1 1 播期因素在同一品种中 ,早播早抽穗的 ,空秕粒重于适期播种的。 2 0 0 0~ 2 0 0 2年 ,调查单二大麦统计 ,1 0月 2 0日前后…  相似文献   

8.
为改良大麦籽粒性状,依据棱型、皮裸及选育水平对125份大麦材料按3种不同分类方式进行分组,比较了组别间的粒重、粒长、粒宽及粒厚的差异及各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大麦粒重与棱型相关,与皮、裸无相关性,二棱大麦粒重(46.89mg)显著高于六棱大麦(35.71mg)。就籽粒长而言,皮大麦长于裸大麦,二棱大麦长于六棱大麦,以野生大麦最长,为13.19mm;人工驯化和品种选育使大麦粒长有所变短。二棱大麦的粒宽(3.55mm)显著大于六棱大麦(3.26mm);粒宽在皮、裸大麦间无显著差异。粒厚变异与粒宽类似,野生大麦的粒厚最小(1.69mm)。相关分析表明,大麦粒重主要由粒宽、粒厚决定,且后两者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大丰县二棱大麦种植面积常年40万亩左右。1987、1991、1992年大丰县二棱大麦都发生了异常空粒现象,为了掌握空粒发生的程度及其对产量的影响,以便寻找栽培对策措施,我们对空粒发生原因进行了考测研究。  相似文献   

10.
二棱大麦的最佳收获期,是麦子粒重的最大形成期,也是“九成熟、十成收”的准确时期,为了准确掌握这一标准,1994年~1995年我们很据二棱大麦成熟期外部形态的变化规律,从田间麦芒全黄开始,每隔二天大田取样一次,最后一次(第五)在麦子植株全部枯死为止,先后分期取样五次,从芒、穗、叶、粒四个方面观察测定与粒重的相互关系,其测定结果如下表:根据观察,二校大麦最佳收获期的外部形态是:麦芒全部枯黄;穆茎全枯有弹性,有60%的麦穗下垂;旗叶、叶鞘全枯;籽粒外色淡黄或黄色,手捏软而不扁,此时收获,麦子粒重最大,经济效益最…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不同棱型大麦籽粒性状的差异性及其千粒重与粒型性状的相关性,对98份二棱大麦和89份六棱大麦品种(系)在不同试点的千粒重、粒长、粒宽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二棱大麦千粒重、粒长和粒宽普遍高于六棱大麦,不同棱型大麦千粒重、粒长和粒宽在基因型间及环境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经过聚类分析,依据千粒重将二棱大麦和六棱大麦聚为高、中、低粒重3类。随着千粒重的减小,二棱大麦千粒重与粒长之间由显著正相关变为不显著负相关,六棱大麦则由不显著正相关变为显著正相关。二棱大麦和六棱大麦各类品种(系)的平均千粒重与粒宽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且相关系数均高于千粒重与粒长的相关系数。  相似文献   

12.
普通大麦(H.vugare)的祖先野生二棱大麦(Hordem spontaneum)起源于中东弧形地区(Harlan和Zohary 1986),在地中海流域及亚洲包括中国广泛分布(Harlam1979;Qiguan 1981),弗雷等人(1984)认为来自野生大麦的基因可以提高栽培种的生产能力。野生二棱大麦广泛地分布在塞浦路斯中东部,那里年降雨量300mm,而且在年降雨400~500mm的西南部也有发现。它茂盛地生长在平原耕地的边缘和海拔1000m的山脚地。哈  相似文献   

13.
特种黑大麦新品种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黑大麦新品种杂交育成,中高杆,茎杆粗灶,抗倒伏,属二棱大麦,早熟,长芒大穗、大粒型,重粒重44-50g。成熟后期穗 、颖、芒和籽粒转为黑色。  相似文献   

14.
应用简单相关、回归分析、偏相关、通径分析方法对沪麦4号等10个啤用二棱大麦品种(系)的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3个产量构成因素对单株产量均有正向效应,其中以每株穗数的贡献最大,每穗粒数次之,千粒重贡献最小。因此,提出了高产优质啤用二棱大麦的育种模式:以增加每株穗数“多穗型”为主要选择目标,兼顾每穗粒重,增加千粒重为配合选择指标,并适当协调好千粒重与穗粒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生态学的论证应当重视Zohary(1959,1960)反对野生六棱大麦(H.agriocrithon)是野生植物的观点。因为野生六棱大麦不能很好适应“自体种植”,只能在人们耕种的土地上才能保存下来,而且大麦属的所有野生种,都是中央小穗结实,侧小穗退化的异穗状花序;如芒麦草(H.jubatμm),地中海大麦(H.gμssoneanμm)和鼠大麦(H.mμrinμm)等全是二棱大麦。此外,已如前述,显性的野生型是二棱大麦。Nevski(1941)指出,野生二棱大麦在向缩短生育期和向什草性发展,以及侧小穗进一步退化的趋势等方面,达到了比栽培大麦更  相似文献   

16.
二棱大麦是我地区主要夏熟作物 ,是啤酒工业的主要原料 ,赤霉病是二棱大麦上的重要病害 ,发病后不仅对产量影响大 ,而且由于降低千粒重和染病麦粒中含有对人、畜有害的毒素 ,对啤麦的品质影响较大。本文就我地二棱大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影响因素及防治方法进行了研究。1 流行特点1 1 发生程度明显低于六棱大麦和小麦。小麦赤霉病无论发生轻重 ,每年都可查见 ,六棱大麦有 80 %的年份查见 ,而二棱大麦年发病率只有 56 % ,并且二棱大麦病穗率和病指轻于六棱大麦和小麦。1 2  80年代重于 90年代。1 983~ 1 990年的 8年中有 5年二棱大麦发…  相似文献   

17.
通过 1997~ 1998年对二棱大麦新品种单二播期、密度、氮肥用量、穗肥比例、磷肥用量等五因子二次回归正交试验结果表明 ,单二大麦在本地 10月 2 9日前后播种 ,基本苗 10万 /亩左右 ,群个体质量高 ,生育进程适宜 ,前期发苗好 ,穗数足 ,中期生长稳健 ,粒数较多 ,后期灌浆结实好 ,粒重高 ,易夺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8.
啤用二棱大麦产量构成因素的表型相关分析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简单相关,回归分析,偏相关,通径分析方法对沪麦4号等10个啤用二棱大麦品种(系)的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3个产量构成因素对单株产量均有正向效应,其中以每株穗数的贡献最大,每穗粒数次之,千粒重贡献最大。因此,提出了高产优质啤用二棱大麦的育种模式;以增加每株穗数“多穗型”为主要选择目标,兼顾每穗粒重,增加千粒重为配合选择指标,并适当协调好千粒重与穗粒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种植业结构的不断改革,我县的大麦生产也逐步向商品化的方向过渡,作为啤酒原料的二棱大麦,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六棱大麦面积逐渐减少。1985年全县二棱大麦“盐辐矮早三”盐“75—21”面积发展到17.8万亩,占全县麦子面积的三分之一,比1982年增加14.6万亩,总产达1.17亿斤。而六棱大麦(主要为尺八大麦)由22.52万亩缩小到6.4万亩。仅此一年计算,全县增收大麦差价500多万元。我县的二棱大麦生产虽然发展较快,但由于起点迟,在栽培上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表现为:用种过多,群体发展不够协调、肥料运筹不够合理,产量差异较大,未  相似文献   

20.
通过1997 ̄1998年对二棱大麦新品种单二播期、密度、氮肥用量、穗肥比例、磷肥用量等五因子二次回归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单二大麦在本地10月29日前后播种,基本苗10万/亩左右,群个体质量高,生育进程适宜,前期发苗好,穗数足,中期生长稳健,粒数较多,后期灌浆结实好,粒重高,易夺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