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绵羊痘防制     
羊痘病毒是一种亲上皮的病毒,其大量存在于病羊的皮肤、丘疹、脓疮及痂皮内,患羊鼻分泌物内也含有病毒。病羊血液仅在发病初期、体温上升时有病毒存在。  相似文献   

2.
山羊痘病是由山羊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多以在无毛或少毛的皮肤和黏膜上发生痘疹为特征。典型病例初期为丘疹,后变水泡,最后干结成痂,脱落而痊愈。若治疗不及时或发生继发感染则死亡率较高,给养羊业造成较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3.
1 病原学和流行病学 绵羊痘病毒和山羊痘病毒均为痘病毒科山羊痘病毒属.是一种亲上皮性的病毒,大量存在于病羊的皮肤、黏膜的丘疹、脓疮及痂皮内.鼻黏膜分泌物也含有病毒,发病初期血液中也有病毒存在.  相似文献   

4.
羊痘有法治     
“羊痘”是羊传染病中的一种常见多发病,又称羊“天花”。患羊体温升高,全身出现红色斑点。绵羊痘的病原是绵羊痘病毒,山羊痘的病原是山羊痘病毒,两者不能互相传染。病羊的痘疮和痂皮中都含有很多病毒。吸入带有病毒的尘埃或吃了被病毒污染的羊料、饮水均可被感染。我县近年来羊只春秋季节实行异地放牧,因此,该病发病率较高,给养殖户带来一定经济损失。为此,怀来县新保安畜牧兽医站采取了治疗、防治措施,经对怀来县西园子村赵生家270只、西八里乡闫家房村闫文火昱家180只患羊及其他地1万多只病例的治疗和预防,除1重病羊只…  相似文献   

5.
山羊痘治疗     
山羊痘的传统疗法是对症治疗,并应用抗菌素、磺胺类药防止继发感染。但治愈率仅60%。笔者在治疗山羊痘中采用痊愈血清治疗,治愈385只,因并发败血症死亡19只,治愈率达95%以上。即采患山羊痘并已痊愈的健康山羊血,待血液凝固、血清充分析出后,吸出血清。用9份血清加1份5%的石碳酸,保存于4℃冰箱备用。使用时给病羊皮下注射。用量:大羊10~20毫升,小羊5~10毫升,必要时重复一次。山羊痘治疗@何接婢$建瓯迪口镇牧医站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治疗山羊痘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羊痘病是一种急性、热性、传染性疾病。其特征为皮肤和某些部位的粘膜发生痘疹。病初为丘疹继而形成水泡,后变成脓疮,脓疮干结成痴,脱落后痊愈。本病在羊群中一旦流行,轻则降低生产力和毛皮质量,重则因并发症感染致败血症死亡。1997年内乡县牛羊繁育基地因回收羊群中潜伏有山羊痘病毒,致使基地暴发流行了一场山羊痘病。一、临床症状临床上山羊痘病一般有潜伏期,发疹期,脓疤期,恢复期四个阶段。潜伏期通常8—10天,起初发热和表现粘膜卡它性炎症症状,病羊精神萎顿,食欲不振,体温升高至41-42℃,脉搏和呼吸加快,时发咳嗽,间…  相似文献   

7.
松阳县四都乡榔树村丁某,2000年4月从缙云引进山羊60只,4天后发现有"烂嘴,眼肿”等现象,几天后病羊20余只,死亡羔羊1只.经诊断为山羊传染性脓疮病.1 临床症状病羊精神沉郁,采食困难,重者废食,唇部和眼周围皮肤出现红色丘疹,水疮或脓疮、眼睑肿胀,病程长的水疮变为脓疮,形成痂皮,强行剥除痂皮可见微红色的增生肉芽.检查口腔舌部和上下腭粘膜都可见大小不等的溃疡面,病变部位发红.  相似文献   

8.
羊传染性脓疮是由羊传染性脓疮病毒引起的缩羊和山羊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病原体主要存在于疮疹舶内容物和痂垢中,通过皮肤、黏膜创伤感染。  相似文献   

9.
<正>羊传染性脓疱又称羊传染性脓疱性皮炎、羊接触传染性口炎,俗称"羊口疮"是由羊传染性脓疱病毒(简称CEV)感染所致,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低死亡率的传染性疾病。该疾病的特征在于口腔和嘴唇的皮肤和黏膜形成丘疹、疱疹、溃疡和结成疣状厚痂。疱疹内容物和痂皮中的病毒可持续传播几个月[1]。所有养羊国家都可能会爆发,各种阶段的羊都会受到影响,呈群发性流行。羊痘病毒属分为绵羊痘和山羊痘,由羊痘病毒(简称cpv)引起所致,以绵羊痘病毒为代表种,绵羊痘病毒又称  相似文献   

10.
<正>羊痘是由痘病毒诱发的急性、热性、传染性疾病,此病典型症状为病羊皮肤、黏膜处有特异性痘疹产生。羊痘可直接引起羔羊感染,增加死亡率;妊娠母羊感染羊痘,流产率增加,种公羊感染羊痘,育种能力丧失,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绵羊的绵羊痘易感生更大。1病原体本病病原体为羊痘病毒,是一种亲上皮性病毒,在皮肤和黏膜的丘疹、脓疮及痂皮内大量存在。鼻黏膜分泌物内也含有病毒,在发病初期及体温上升时,血液中有时也有病毒存在。  相似文献   

11.
1 临床症状 羊痘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给养羊户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绵羊痘的潜伏期为4.12天,平均为6~8天。病羊体温升高达41℃~42℃。结膜、眼睑红肿,呼吸和脉搏加快.鼻流黏液,食欲丧失,弓背站立。痘疹多长于皮肤无毛或少毛处,先出现红斑,后变成丘疹再逐渐形成水疱.最后变成脓疱,脓疱破溃后,若无继发感染逐渐干燥.形成痂皮.经2~3周痊愈。  相似文献   

12.
羊痘的诊治     
羊痘发病不受季节的限制,平均潜伏期为7 d左右,未经及时治疗的患病羊可能会继发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加强养殖管理和免疫能够有效预防羊痘的发生,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羊痘、控制继发感染,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羊痘的防治     
<正>随着我国畜牧业养殖结构的调整,尤其是发展草食动物,养羊的数量逐年增多,市场交易频繁,致使羊痘局部不同程度的发生与流行,给养羊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1病原体羊痘是由羊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病原体是对乙醚敏感的DNA病毒,此病毒主要是侵犯羊,羊痘病毒对干燥耐受性较强,在干燥的痂皮中能存活6~8周,但对直射阳光、热、碱和大多数消毒药都敏感。2流行病学本病的特征是患羊皮肤和黏膜出现丘疹和疱疹,在自然条件下,绵羊痘只能使绵羊感染,山羊痘只能使山羊感染,绵羊和山  相似文献   

14.
黑山羊羊痘病是由存在于病羊的皮肤、黏膜的丘疹、脓疱、痂皮内及鼻黏膜分泌物中的羊痘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本文通过对某养殖场100只患有羊痘病的黑山羊进行治疗,提出了有效的防控措施,即强化饲养管理、重视寒冷季节防寒保暖工作、科学合理注射疫苗、提升饲养管理员素质等。  相似文献   

15.
羊口疮是传染性脓疮病病毒所致的传染病,其特征为口唇等处皮肤和粘膜形成丘疹、脓疱、溃疡和结成厚痂,该病若为良性经过时,这种痂垢逐渐扩大、加厚、干燥,1-2周内脱落而恢复正常。严重时,患部继续发生丘疹、水疱、痂垢,有时波及整个口唇周围及颜面,如不及时治疗,可因继发肺炎而死亡。现将一例羊口疮病继发肺炎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羊痘是由羊痘病毒引起的,病毒在痘疱浆汁或水疱内含量较多,在干燥痘浆或痂皮内能生存数年,抵抗力较强。羊痘可全年发生,但以春秋两季较多发。传染源主要是病羊和带毒的羊,病毒存在于痘疹、水疱液、痘痂上皮和黏膜的分泌物内,随脱落的痂皮和分泌物污染环境和饲料饮水。羊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或受伤的皮肤、黏膜而传染。  相似文献   

17.
羊口疮俗称羊传染性脓疮口膜炎是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以患羊口腔粘膜或局部皮肤等部位发生丘疹、水泡、脓疮、溃疡以及疣状厚痂为特征,多为幼年羊易感染,发病率高,危害性较大,给养羊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1流行情况  相似文献   

18.
<正>山羊痘又名山羊“天花”,是由山羊痘病毒引起的山羊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具有全年四季流行特点,但一般以春秋两季为多发生季节,常呈地方性流行或广泛流行。主要传染源为病羊和潜伏期感染羊,病羊主要通过脱落的痂皮、  相似文献   

19.
绵羊传染性脓疮又名羊传染性脓包口炎,俗称“羊口疮”或“羊口膜炎”。是绵山羊的一种急性发疹性皮炎,成年羊多呈散发性,而羔羊多为群发性,临床特征为在口、鼻、眼睑、乳头、乳房、蹄部皮肤以及口和颊内粘膜上,依次发生丘疹、水泡、脓包和痂皮。本病常继发坏死杆菌感染。主要危害幼龄羔羊,在我县养羊地区流行比较普遍,导致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0.
正羊痘病是由羊痘病毒引起绵羊和山羊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羊痘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羊的皮肤、黏膜的丘疹、脓疱、痂皮内及鼻黏膜分泌物中,在发病羊体温升高时,其病羊的血液中也存在有大量的病毒,病羊为主要传染源,且主要通过空气经呼吸道感染,也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