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达州地区历年水稻稻飞虱发生演变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达县近20年来水稻稻飞虱发生为害情况连续监测结果的分析研究,基本摸清了本地区稻飞虱的发生演变规律.明确了白背飞虱是本地区水稻致害成灾的主要虫种,7月上、中旬的四(2)代和7月下旬至8月上旬初的五(3)代是本区一季中稻上的主要为害世代,并对本地区稻飞虱发生为害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为本地区稻飞虱的监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黑河下游额济纳旗农业特色产业的选择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统计数据和部分调查资料分析了额济纳旗当前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现状。通过对现有农作物经济效益和灌溉用水量的比较分析,认为额济纳旗种植紫花苜蓿等饲草作物最具优势,可以促进本地区畜牧业的发展。分析了本地区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提出了适宜本地区的畜牧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枣庄地区农田蜗牛的发生为害及综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以来,蜗牛在枣庄市为害不断加重,在部分地区和田块造成农作物较大减产和经济损失.据调查,本地区发生为害的蜗牛主要是灰巴蜗牛[Bradybaena ravida(Benson)]和同型巴蜗牛[Bradybaena similaris(Ferussac)].近年来笔者对蜗牛在本地区的发生、为害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防治技术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4.
泸州地区稻飞虱监测预警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稻飞虱是四川南部稻区水稻生产上为害最严重的迁飞性害虫之一。泸州是四川稻飞虱的常发区,重灾区。20世纪80年代前,本地区稻飞虱以褐飞虱为主,间隙暴发为害。自20世纪80年代初始,白背飞虱种群数量不断上升,已取代褐飞虱成为本地区稻飞虱的主要虫种,暴发频率显著增加,到90年代几乎间隔1年大发生1次。2000年后,泸州南部稻区(叙永县、古蔺县及合江县南部)白背飞虱几乎年年偏重至大发生(表1),已成为影响本地区水稻生产的重要经济害虫,必须加强监测控制,减轻其为害损失。  相似文献   

5.
宜兴市稻纵卷叶螟的发生演变规律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对宜兴市近16年来稻纵卷叶螟发生为害情况连续监测结果的分析研究,基本摸清了本地区稻纵卷叶螟的发生演变规律.7月下旬至8月下旬的四(2)代和五(3)代是本区粳稻上的主要为害世代.对本地区稻纵卷叶螟发生为害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
日光温室辣椒疫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辣椒疫病是本地区日光温室辣椒生产中的常见高发病害之一。笔者通过连续4年的多点温室田间调查研究与综合防治示范,初步明确和掌握了该病在本地区的田间发病症状、发病条件及发生规律,并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态防治及化学防治等方面总结提出了一套较为系统完善的、科学实用的综合防治对策,以指导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7.
辐照技术在农产品检疫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淑荣  王传耀 《植物检疫》1998,12(5):302-304
为了防止人们在进行各种经济活动和社会交往中人为地传播危险性病虫、杂草,特别是本国、本地区尚未发生的危险性病虫、杂草,保护本国、本地区的农业生产和农业生态系统的安全,促进健康种子、苗木等植物及其产品的流通和交换,各国政府都制定了严格的法规,并对农产品进...  相似文献   

8.
目前荆州市场上中稻品种繁多,良莠不齐,为了甄别这些品种在本地区的抗逆性和丰产性。2018年荆州市种子管理局委托江陵县君悦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在江陵县普济镇进行了28个中稻品种的示范试验,试验充分地展现了这些品种的抗病性、抗倒性、耐热性和丰产性。尤其是产量的高低间接地反映了这些品种综合性状的好坏。试验筛选出五个品种,供本地区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内蒙古乌盟及呼市地区部分林场、苗圃、果园的考查,对于本地区山楂属植物的三个种:辽宁山楂(C.Sanguinea pall.)毛山楂(C.maximo-wiczii Schneid.)和光叶山楂(C.dahurica koehwe)进行了考正。又发现本地区另一种山楂(C.pinna—fida Bge.)的分布、当地俗称山里红。此外在乌盟引进的甘肃山楂(C.Kansuensis Uils)也是有希望的砧木。毛山楂嫁接大山楂则表现矮化但可丰产。几年来本地区山楂的引种、育苗、建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存在一些问题。今后应注意到用当地资源,发展优良品种,适地适栽,加强管理,加强各部门的横向合作,将内蒙古地区的山楂产业迅速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0.
皖中平原属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份,是中国冬油菜区油菜病毒病常发重病区之一。据1981—1985年在芜湖调查,5年大田油菜平均发病率为16.7%其中有2年在20%以上,严重田块发病率高达60%以上。据作者与中国农科院油科研究所取样鉴定,本地区油菜病毒病的病原病毒中芜菁花叶病毒(TuMV)占92%。据5年试验和调查,本地区病害流行主要与下述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1.
优化能源结构改善兰州大气环境质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象条件 ,使得兰州市空气污染一直比较严重。尽管排污单位加大了治理力度 ,使空气质量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观 ,但为了从根本上改变大气环境质量状况 ,必须从源头抓起 ,优化能源结构。通过对兰州市能源结构和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的分析 ,提高了天然气、电能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 ,并运用城市多源扩散模式进行浓度预测 ,结果表明 :采取清洁能源替代措施以后 ,大气中的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按功能区划分均可达到相应的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2.
新疆能矿资源型产业发展及其区域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托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能矿资源型产业的发展已成为新疆区域开发的核心动力之一.对1995-2008年新疆能矿产业发展及其对区域经济与环境的影响效应的研究发现:①石油天然气的开采、加工业在全国工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黑色金属的采选、加工业在全国区际地位也有所提升,而煤炭采选业等优势资源产业尚未得到很好发挥.②能矿资源产...  相似文献   

13.
基于产业结构演进角度的内蒙古节能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内蒙古一次能源消费不断攀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表明,1952-2004年以来,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变化经历了低增长、稳定增长和高增长三个阶段,相应地,单位GDP能耗变化经历了初始上升、稳步下降、反弹上升三个阶段。借助于结构演进-能源消费关联和结构演进-单位能耗关联两个基本模型,从产业结构演进角度分析了内蒙古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和单位GDP能耗变化的原因所在。分析结果显示,产业结构演进和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以及单位GDP能耗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其中在1952-2000年间,单位GDP能耗先升后降,产业结构演进的节能效果明显,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增长逐步减缓。但是,在"十五"时期,内蒙古能源消费总量和单位GDP能耗双双出现反弹,使得产业结构演进所产生的节能效果弱化,原因主要在于能源工业等高耗能工业部门的高速发展。因此,适当控制高耗能工业部门的发展,尤其是能源工业部门的超常规发展,是内蒙古"十一五"时期通过产业结构节能降耗的最大潜力所在。  相似文献   

14.
东北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利用能值分析方法对东北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的投入产出状况、运行效率和环境负荷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农业生态系统能值投以人工辅助能源为主,净能值产出率相对较高;由于资源优势明显,环境压力相对较小,农业生态系统运行状况良好,黑、吉、辽三省可持续发展指数分别为1.31、0.94和0.70,可持续发展性强。三省中辽宁省能值投入率最高,环境负荷最大,农业集约化程度最高,可持续发展性能指数最小;黑龙江省能值投入率最低,环境负载率最低,可持续发展性能最强;为了获得高质量的农产品,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东北地区应当加强高质量能值特别是科学技术的投入,同时注重自身资源优势的保护和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5.
近期中国能源消耗强度变化特点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能源消耗强度在"十一五"前四年呈现显著下降的趋势,但各省份的能源消耗强度下降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文中研究认为:我国各省份能源消耗强度在短期内不会改变"西部最高、中部次之、东部最低"的分布特点;节能降耗宏观政策在各省份节能过程中的有效性存在很大差异;各省份节能潜力和实际节能效果存在较大差别;金融危机对节能降耗有负面影...  相似文献   

16.
地表能量不平衡问题一直是困扰地-气相互作用的难点之一。总结国际和国内一些观测试验不同下垫面的能量平衡状况,介绍了表征地表能量平衡状况的常用统计方法,并对能量不平衡的不同因素进行了探讨。浅层土壤热储存,由气温变化、光合作用和植被热储存等引起的地上热储存,以及垂直平流都会影响地表能量平衡。此外,由于不同能量分量足迹的差异,不均匀下垫面会影响通量观测的代表性和准确性,而且还会诱发中尺度环流和大尺度涡旋等复杂大气运动,不平稳的大气状态和夜间非充分混合的湍流,同样会困扰湍流通量的观测。为此,在对湍流通量严格质量控制的基础上,从单点涡动相关(简称EC)系统的平流热通量修正、多点EC的通量空间平均和大孔径闪烁仪(简称LAS)等通量足迹较大的通量修正等方面,对能量不平衡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建议在湍流混合不充分时,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地表潜热;并对EC水汽通量与蒸渗计观测的真实地表蒸散进行了简单讨论,提出了大型蒸渗计算地表潜热通量的可能试验方法。
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区域农业生产用能特征及经济效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全面反映我国不同区域农业生产用能特征和效率,以及对农业经济促进作用,文中对比分析了1990-2007年间全国及各地区农业生产用能水平、结构、变化趋势、利用效率、对农业贡献度及弹性系数等情况。结果表明,各地区农业生产用能水平从东往西逐渐减小;在用能结构中有机能依然占有一定份额,以西部地区最大,东部地区则更偏向于无机能使...  相似文献   

18.
粮食生产系统的能值分析--以安塞县为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应用OdumH.T创立的能值理论分析了安塞县粮食生产系统后认为:该县粮食生产系统能值投入率与产出率"双低",应增加系统投入以提高产出水平;系统环境负荷率不高,不可更新环境资源破坏严重,应提高可更新环境资源利用效率、加强水土保持工作;辅助能值投入中有机能值略高于无机能值,应按适当比例增加辅助能值投入以提高系统生态经济效益;粮食产出能值中玉米、豆类所占比重高,系统结构调整应遵循生态经济原则,保持或压缩口粮作物、提高粮饲两用作物播种面积,同时发展舍养畜牧业和粮食加工业。  相似文献   

19.
运用能值分析方法,对甘肃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产投结构、能值指标进行了计算,井从纵向和横向的比较中对甘肃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发展水平进行了诊断.分析表明:(1)甘肃省自然资源相对丰富,经济发展的资源基础相对雄厚,但由于对本地资源的过分依赖,加之购买能值投入的严重不足,导致甘肃本地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农业经济发展程度不高,是一种高资源消耗型经济发展模式;(2)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封闭性较强,不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土地生产力水平较低,人均能值用量较低;(3)经济总量还不够大,经济发展中应用的资源能值有很大部分来自本区环境和资源系统而无需付费.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仍属于资源消耗型,但由于人口众多,入均占有纯能值量较低,且生产和管理过程的科技含量较低,存在着资源的浪费和破坏,系统对干环境的压力较大.因此必须通过增加系统投入,保护环境资源,优化投入结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依靠科学技术等,以实现甘肃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采用Odum能流分析理论以及主成分分析法,结合磴口县1992~2008年统计年鉴,选取有机能、无机能、能量总投入和总产出、产投比、能量循环指数和投能结构6个指标,对磴口县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农田子系统的能流特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有机肥使用量逐年降低,而无机肥却在增加;该系统能量产出大于投入,产投比为: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