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 毫秒
1.
《吉林农业科学》2015,(4):48-50
采用室内和网罩试验,对7个不同品系赤眼蜂寄生玉米螟的卵块寄生率、卵粒寄生率及单雌产卵粒数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品系赤眼蜂寄生玉米螟的效果不同,在同一基质玉米螟卵块上寄生效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同一品系赤眼蜂在不同基质玉米螟卵块上寄生也不同,蜡纸玉米螟卵块和鲜玉米叶子玉米螟卵块相比,多数赤眼蜂更趋向在鲜玉米叶子卵块上产卵;网罩下赤眼蜂寄生玉米苗上的玉米螟卵块效果更好,卵粒寄生率可达39.45%~70.48%;筛选出寄生玉米螟效果好的品系为:S-AC品系和M-TC品系,可应用于二代玉米螟的防治。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出寄生玉米螟卵的优势赤眼蜂种类,科学评估优势赤眼蜂的田间防效,应用绿色防治技术替代传统化学防治,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实验室内采用6种赤眼蜂寄生玉米螟的新鲜卵块,初步筛选出3种优势赤眼蜂,田间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进行防效测评,并结合产量、挽回产量损失率和增产率确定优势蜂种。结果表明:寄生率最高的是玉米螟赤眼蜂,卵块寄生率为74.0%,卵粒寄生率为65.4%;其次是松毛虫赤眼蜂,卵块寄生率为62.0%,卵粒寄生率为59.5%,螟黄赤眼蜂卵块寄生率和卵粒寄生率分别为58.0%和47.1%,此3种赤眼蜂是寄生玉米螟卵的优势蜂种。玉米螟赤眼蜂的田间平均防治效果73.86%;松毛虫赤眼蜂平均防治效果为68.47%,螟黄赤眼蜂平均防治效果为47.97%,挽回产量损失率分别为9.58%、7.02%和4.02%;增产率分别为9.65%、7.47%和4.52%。综合考虑防治效果和成本控制,实际生产中应当应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玉米螟。  相似文献   

3.
通过释放玉米螟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螟黄赤眼蜂进行玉米螟控制试验。结果表明,在甜玉米大喇叭口期放蜂1次均能以一定的比例寄生,其中以玉米螟、赤眼蜂效果最好,寄生的卵块数可达90%以上,寄生卵粒数在45%以上;放蜂后,放蜂区卵块寄生率和卵粒寄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区。通过放蜂可减少亚洲玉米螟对华南地区甜玉米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2008-2009年,在山西忻州市糯玉米田进行了玉米螟卵赤眼蜂消长动态、玉米螟卵优势种寄生蜂以及释放玉米螟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等调查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一代玉米螟卵期没有采集到赤眼蜂寄生的玉米螟卵块,二代玉米螟卵初期始见赤眼蜂寄生的玉米螟卵块,田间赤眼蜂寄生率的时间变化具有典型的害虫-天敌跟随现象,后期田间赤眼蜂自然寄生率很高;玉米螟赤眼蜂为当地糯玉米田玉米螟卵中的优势种寄生蜂;释放玉米螟赤眼蜂可有效控制糯玉米田二代玉米螟的危害,玉米螟卵块校正寄生率达79.73%~96.71%,雌穗被害率被控制在5%以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广西不同生态蔗区甘蔗条螟卵优势寄生蜂种类及寄生情况,为保护本地优势自然天敌及人工释放控制蔗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田间采样调查及室内饲养观察,对广西3个代表性蔗区南宁市吴圩镇、崇左市濑湍镇和来宾市武宣县甘蔗条螟卵寄生蜂种类及优势种进行调查.[结果]3个蔗区条螟卵寄生蜂主要有螟黄赤眼蜂和黑卵蜂两种,其中,崇左市濑湍镇蔗区黑卵蜂对条螟卵块和卵粒寄生率分别为52.11%和45.32%,螟黄赤眼蜂分别为19.72%和17.04%;南宁市吴圩镇蔗区黑卵蜂对条螟卵块和卵粒寄生率分别为1.79%和2.40%,螟黄赤眼蜂分别为8.93%和6.29%;来宾市武宣县蔗区黑卵蜂对条螟卵块和卵粒寄生率分别为5.13%和6.36%,螟黄赤眼蜂分别为43.59%和41.75%.[结论]黑卵蜂是崇左市濑湍镇甘蔗条螟卵寄生性优势天敌,螟黄赤眼蜂是来宾市武宣县和南宁市吴圩镇甘蔗条螟卵寄生性优势天敌.  相似文献   

6.
《吉林农业科学》2016,(4):75-78
采用硫酸纸、塑料布、鲜玉米叶、蜡纸作为玉米螟成虫的产卵基质,得到4种不同的玉米螟卵块。在气候箱内对大、小卵繁殖的4个品系赤眼蜂进行寄生玉米螟卵块测试。结果表明:4个品系赤眼蜂对4种不同基质玉米螟卵的寄生具有选择性,不同品系赤眼蜂对同一种玉米螟卵的寄生特性存在差异,小卵赤眼蜂的寄生特性优于大卵赤眼蜂,当蜂种同为"大卵"或同为"小卵"时,螟黄赤眼蜂的卵块寄生率优于松毛虫赤眼蜂,而松毛虫赤眼蜂的单雌寄生卵粒数优于螟黄赤眼蜂;研究还发现同一赤眼蜂品系在玉米叶卵上的寄生效果最好,其次是塑料布卵,很少在蜡纸卵上寄生,这一结果为今后更好地选育、应用,以及效果评价赤眼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效果分析试验,对赤眼蜂寄生玉米螟卵块及卵粒情况、平均防效、挽回产量损失率等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玉米螟卵块寄生率平均为50.63%,卵粒寄生率平均为56.33%;玉米被害株减退率为58.61%,虫口减退率为59.53%,虫孔减退率为54.31%,平均防效为57.48%,平均挽回产量损失率为6.00%...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广西不同生态蔗区甘蔗条螟卵优势寄生蜂种类及寄生情况,为保护本地优势自然天敌及人工释放控制蔗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田间采样调查及室内饲养观察,对广西3个代表性蔗区南宁市吴圩镇、崇左市濑湍镇和来宾市武宣县甘蔗条螟卵寄生蜂种类及优势种进行调查.[结果]3个蔗区条螟卵寄生蜂主要有螟黄赤眼蜂和黑卵蜂两种,其中,崇左市濑湍镇蔗区黑卵蜂对条螟卵块和卵粒寄生率分别为52.11%和45.32%,螟黄赤眼蜂分别为19.72%和17.04%;南宁市吴圩镇蔗区黑卵蜂对条螟卵块和卵粒寄生率分别为1.79%和2.40%,螟黄赤眼蜂分别为8.93%和6.29%;来宾市武宣县蔗区黑卵蜂对条螟卵块和卵粒寄生率分别为5.13%和6.36%,螟黄赤眼蜂分别为43.59%和41.75%.[结论]黑卵蜂是崇左市濑湍镇甘蔗条螟卵寄生性优势天敌,螟黄赤眼蜂是来宾市武宣县和南宁市吴圩镇甘蔗条螟卵寄生性优势天敌.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在云南省瑞丽市玉米田间发现的一种寄生于草地贪夜蛾卵块的黑卵蜂种类,为其人工扩繁及利用本地寄生蜂等天敌开展草地贪夜蛾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20年7-9月,选择云南省瑞丽市德宏热带作物研究所基地的玉米田,采用普查方法调查寄生于草地贪夜蛾卵块的黑卵蜂寄生率,在人工气候箱中建立黑卵蜂实验种群,通过体视显微镜观察其形态特征,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进行种类鉴定,并分析其在室内对斜纹夜蛾卵粒的寄生率和寄生后的羽化率。【结果】通过形态学特征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将寄生于玉米田草地贪夜蛾卵块的黑卵蜂确定为夜蛾黑卵蜂(Telenomus remus Nixon),其在遗传上与巴基斯坦种群(T._remus_Pakistan_KY835081)更接近。在田间观察的15 d中,夜蛾黑卵蜂对草地贪夜蛾的卵块寄生率和卵粒寄生率有2 d均为0,其余各观察日的卵块寄生率和卵粒寄生率中最低均为57.1%,最高分别为100.0%和99.9%,平均分别为84.7%和83.6%。室内养殖观察结果表明,夜蛾黑卵蜂对斜纹夜蛾卵块的平均寄生率在95.00%以上,寄生后的平均羽化率为70.91%。【结论】在云南省瑞丽市玉米田间发现寄生于草地贪夜蛾卵块的黑卵蜂经鉴定为夜蛾黑卵蜂,在自然条件下对草地贪夜蛾寄生效果较好,具有开发为防控田间草地贪夜蛾种群天敌寄生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对湖北省稻田害虫的卵寄生蜂的发生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aponicum)及螟黄赤眼蜂(T. australicum)为优势种群,寄生率最高可达94.1%~95.0%;稻苞虫黑卵蜂(Telenomus parnarae)为次要优势种群,寄生率最高可达87.5%,其他卵寄生蜂的寄生率较低,一般低于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