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传统林业思想中的“天人合一”理念及其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拥有辉煌的林业思想 ,其特点是以“天人合一”思想为指导 ,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生生之道”。当代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维系人类生存的途径 ,我们有必要对古代这一宝贵思想进行回顾与分析 ,以为当代提供有力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 ,是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当前面临的新地位、新形势和新任务迫切要求林业建设以新姿态、新观念、新水平与之相适应。林业工作如何抓住机遇 ,适应形势 ,迎接挑战 ,从根本上讲 ,是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内涵及重大意义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林业建设 ,实现新世纪林业跨越式发展。一、以“三个代表”的思想为指导 ,必须正确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内涵及重大意义“三个代表”是从我国现阶段的实际出发提出来的 ,是解决我国现阶段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我国处于社会主…  相似文献   

3.
保护环境 持续发展森林旅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森林 ,发展林业是环境建设的关键部分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不仅可以创造出许多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 ,还可以提供适宜的环境和资源 ,既满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要求 ,又满足人类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全面发展林区与国有林场森林、人文、社会景观资源 ,兴建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 ,发展森林旅游业 ,这是人们对“森林与人类”关系认识的深化 ,对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实现大地园林化 ,推进林业改革开放和振兴林业经济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森林是先人类而存在于地球的自然资源 ,是人类生存环境的绿色…  相似文献   

4.
学习"三生态",宣传"三生态",贯彻"三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时代赋予林业新的历史使命,国家林业局和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新世纪上半叶我国林业发展的总体战略思想:即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的“三生态”林业发展战略思想,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生态建设”为主是认真总结我国林业50多年的发展历程,根据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主导需求的变化,体现生态优先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而提出的全新林业发展思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国民生态意识的增强,“生态优先”已成为新世纪林业发展的主导思想和主要原则,这不仅是对林业认识上的一次重大飞跃,而且体现了国家对新世纪林业发展的准确定位。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就是要在生态优先的前提下,坚持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思想和原则,充分发挥林业的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正确认识和处理林业与农业、牧业、水利、国土、环保、气象等国民经济相关部门协调发展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森林资源保护、发展、培育、利用的关系,以实现森林资源的多目标经营与可持续利用。“生态安全”是影响国家安全三个要素(即国防安全、金融安全和生态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  相似文献   

5.
论林业生态建设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蕴育物种、贮碳释氧、吸纳粉尘、降解有害气体、阻消噪声、美化环境等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与功能;论述了生态林业建设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即林业是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基础。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生态平衡准则,要在经济-环境协调中求发展。森林是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基础,也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6.
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提出,是思维方式更新的表征。“人类中心论”把人类整体的长远生存利益作为生态道德行为的终极目的和尺度;“自然中心主义”完全抛开人类生存利益的尺度,把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稳定和美丽”作为人类行为的终极目的和人对自然的道德行为的终极尺度“自然的人化”与“人化的自然”是马克思论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概念,代际均衡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观点之一,而发展的内涵界定是“发展=社会+人”,人和环境的协调统一是人类的终极关怀。实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要注意生态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关系,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林业可持续发展是林业发展模式的转轨。文中基于林业可持续发展产生的时代背景 ,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古代林业思想的启蒙、发展及其与现代林业可持续发展观的渊源关系 ,最后得出对未来有益的 4点启示。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林业可持续发展作了定义和解释,结合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分析了贵州省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形势,对贵州林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完善“两大”体系、实施“六大”工程,建设贵州可持续发展林业生态示范园区,树立多元主体、强调高效林业、弘扬森林文化、促进农民增收的四种林业发展思想,建立生态补偿、资产化管理、市场竞争、社会参与、国际合作等五种森林资源经营机制的构想。  相似文献   

9.
Theoriesandmethodsonforestresourceassetsevaluation1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理论选择近几年来,我国森林资源在面积及蓄积量方面出现了双增长的良好势头,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以及商品经济日益深入发展的今天,社会对森林资源与环境的需求继续旺盛,特别是面对21世纪的资源与环境问题,林业应做出什么样的选择,这不仅关系到林业的持续发展问题,而且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社会的发展与人类的生存问题。林业的根本问题是森林资源与环境问题,森林资源与环境的根本问题是管理问题。面对这一现实,如何认识森林资…  相似文献   

10.
可持续发展思想观兼论林业发展策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自然环境破坏、资源过度消耗和人类生活质量高要求等产生了可持续发展思想。包括3个基本观点:一是人类要发展,尤其是穷人要发展;二是发展要与自然相和谐一致;三是发展要有限度,不能超过地球可承受的能力,不能危及子孙后代的利益。可持续发展思想观是从全局角度来考察整个人类社会、经济、自然、资源、环境等问题,坚持以生态可持续为基础、以环境可持续为准则、以资源可持续为核心、以经济可持续为条件、以社会可持续为目标,最终促使社会共同进步并与自然、环境和谐一致的思想。根据可持续发展思想观论述了林业发展策略问题。  相似文献   

11.
合水林区中华鼢鼠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鼢鼠在合水林区主要危害植物的根系,喜食油松、华山松及宾草等20多种植物,其种群密度为13只/hm^2,5只/hm^2以上时必须进行防治。1a2胎,1胎1~4只,3-6月和9-10月为防治的最佳时期,防治方法主要采取“三结合五同步”的有效做法,即常年防治与临时突击队相结合,专业队伍与群防相结合,药物防治与器械捕杀相结合,灭鼠同整地、造林、补植、抚育、管护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12.
针对当前活立木市场疲软状况,通过解剖市场疲软及制约因素,重点讨论了活立木的价值组成和价格构成,并对活立木价格的估算进行了初步研究。最后,对当前活立木市场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供决策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3.
抗风耐盐常绿树种弗吉尼亚栎引种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引进美国弗吉尼亚栎在浙江、上海、江苏三省市海涂和内陆多个地点试种3~4 a,均能正常生长,在杭州湾滨海盐土上生长良好.弗吉尼亚栎苗缺乏发达的侧根和须根,不易移植成活,采用容器育苗和带土大苗造林可显著提高造林成活率和生长量.  相似文献   

14.
采挖分布于湖南省不同地区的5种野生重楼属植物,在洪江市群峰乡蛇形村进行种源选择试验,并以洪江市八面山七叶一枝花的种子和根茎切块为繁殖材料,选择常绿林地、阔叶落叶林地与灌木林地3种类型的林地,开展林下育苗移栽和直播、直栽试验。结果表明:洪江市八面山的七叶一枝花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和高产性能,适宜在湖南省洪江市推广种植。经低温处理和控温催芽的七叶一枝花种子,在不同林地直播育苗,冷藏种子的出苗率和成活率均高于沙藏的,且均以核桃林的最高,杉木林的次之,金银花林的最低;根茎育苗的无论带顶芽切块和不带顶芽切块的发芽率和出苗率都比较高,均达到80%以上;根茎切块直栽的3年生单株块茎鲜重高于种子直播的;种子和根茎育苗的七叶一枝花3年生单株块茎产量均以核桃林的为最高,杉木林的次之,金银花林的最低。  相似文献   

15.
Seasonal changes in biomass,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and turnover of dry matter of para grass (Brachiaria mutica) under a mixed tree stand and in an adjacent open stand in northern India are presented. Both stands attained peak values of live shoot biomass in September with a higher value under mixed tree stand (665 g m–2) than in the open stand (522 g m–2). The net aboveground production was 590 and 527 g m–2 yr–1 under mixed tree stand and in the open, respectively. The belowground net primary production was also greater under mixed tree stand (100 g m–2 yr–1) than in the open (76 g m–2 yr–1). Maximum aboveground and belowground net primary productions in both stands were obtained during the rainy season. The total net primary production for para grass was about 15% higher under mixed tree stand than in the open. The turnover rates of total plant biomass were greatest in the rainy season and the least during the summer season. The system transfer functions showed that the production of para grass on both stands was aboveground-oriented, accounting for 85–87% of annual total net primary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16.
In the experimental garden of the Department of Soil Bioengineering and Landscape Construction, University of Applied Life Sciences in Vienna, Austria, coarse root systems of three different brush species were completely excavated and semi-automatically digitized. The species were Lonicera xylosteum, Ligustrum vulgare and Euonymus europaeus. The 3-D root ar-chitectures reveal different growth strategies between species, which are related to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hysical soil proper-ties. The root architecture of Lonicera xylosteum and Ligustrum vulgare, planted in the under layer of the live slope grading, where the soil is very tight and the soil water content and fertility are relatively low, is shallow. However, the root distribution of E. eu-ropaeus, planted in the middle layer, wher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re better, is deeper. Most of the root biomass of the three spe-cies is concentrated in the 0-30 cm soil layer. A quarter of the root biomass of Ligustrum vulgare is distributed in the upper layer of the plant inlay. E. europaeus has a relatively even distribution in the 30-60 cm and 60-90 cm soil layer.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5年生、8年生、14年生的四川桤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的乔木层、活地被物层、枯枝落叶层的养分积累的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加,各种元素的积累总量也在增加,且各层次中大量元素的积累总量也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各种大量元素的积累总量都是:N〉Ca〉K〉Mg〉P;各种微量元素的积累总量都是:Fe〉Mn〉Zn〉、Cu〉Pb〉Ni〉Cd。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荷载分项系数在新规范中的部分调整的论述,反映出我国在结构安全可靠度控制方面的进步。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Kozak方程进行修正,采用树木易测因子为预测变量,构建人工樟子松树冠外部轮廓预估模型,为研究树木生理和树木竞争提供依据,为模拟单木树冠表面积和树冠体积奠定基础。【方法】基于黑龙江省14块固定样地70株人工樟子松解析木907个最大枝条数据,以Kozak方程基本形式为基础并对其进行修正,选出构建人工樟子松树冠外部轮廓基础模型的最优模型形式。在最优模型基础上,建立分别考虑样地效应、样木效应及同时考虑样地和样木效应两水平的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利用R软件的nlme软件包求解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参数,采用AIC、BIC、-2LL对混合效应模型中不同随机效应参数组合形式、不同随机效应矩阵、方差-协方差矩阵和方差函数进行比较,选出最优模型形式,并对人工樟子松外部轮廓随树木因子的变化规律进行探讨。以林分密度为哑变量,构建不同密度的人工樟子松树冠外部轮廓预估模型。【结果】人工樟子松树冠外部轮廓预估模型因子包含胸径(DBH)、冠长率(CR)和高径比(HD)。与基础模型相比,分别考虑样地效应、样木效应的混合模型能够显著提高模型拟合效果,外部轮廓模型差异主要来源于样木效应。以样木为单水平的混合效应模型中,a2、a6为随机参数,对角矩阵为方差-协方差矩阵形式,ARMA(1,1)为解释组内方差的矩阵,采用幂函数消除异方差的模型形式为最优模型。同时考虑样地和样木效应两水平混合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单水平混合模型有所提高。以两水平混合模型的固定效应部分模拟外部轮廓与树木因子之间的关系,在分别固定另外2个变量的情况下,树冠半径随着DBH、CR增大均逐渐增大,树冠上半部分半径随着HD增大而增大,下半部分半径随着HD增大而减小。外部轮廓拐点的变化范围为0.6250~0.9170,拐点平均位置为0.8413,随着林木在林分中被压强度增大,拐点位置向树冠基部移动。密度小于1000株·hm^-2林分中单木的冠形与1000~2000株·hm^-2和大于2000株·hm^-2林分中单木的冠形区别很大。【结论】修正后的Kozak模型满足梢头处半径为0、在整个树冠范围内存在拐点且拐点唯一的特性,能够对人工樟子松树冠外部轮廓进行合理模拟及预测。两水平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可显著提高模型拟合效果,能够在树冠外部轮廓模型中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