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杨剑  李木旺 《江苏蚕业》1999,21(4):27-27
<正>871、872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于“八·五”期间育成的一对产量高、丝质优、兼抗氟化物的优质春、秋兼用多丝量蚕品种,适合于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及其它各省区推广使用。我县蚕桑站下属原蚕点于1998年春进行了871、872的试繁,成绩比较理想,现将871、872农村原蚕点繁育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齐永红 《北方蚕业》2006,27(3):58-59
871×872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育成的一对增产潜力大、综合性状好、丝质优良兼抗(抗氟化物)的优质春秋兼用多丝量品种。该品种在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及其它各省区已广泛推广应用。我省是1998年引进试验,2000年将871×872一代杂交种的推广应用作为省科技推广项目申请立项,2  相似文献   

3.
<正> “871×872”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育成的春秋兼用多丝量蚕品种。“洞庭×碧波”是湖南省蚕科所育成的夏秋蚕双限性斑纹四元杂交种,这两对品种经过省站多年统一比较试验,适合我省推广,今年秋季全省蚕种工作会议提出,加速这两对新品种的繁殖推广,提高全省蚕茧单产质量。“871×872”和“洞庭×碧波”的品种性状,一些蚕种  相似文献   

4.
2015年秋蚕期(8—10月),宜宾市蚕桑综合试验站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引进家蚕新品种华康2号,以四川省宜宾市宜宾县复龙镇当地秋蚕期主推蚕品种871×872为对照,进行农村饲养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华康2号孵化、眠起、上蔟较齐一,食桑旺盛,弱小蚕和不结茧蚕少;蚕茧呈长椭圆形,茧型匀正偏小,茧色洁白,全龄经过比871×872缩短36 h;4龄起蚕结茧率为93.61%,比871×872高7.37个百分点;盒种产茧量为42.1 kg,比871×872高28.35%,全茧量(2.11 g)和茧层量(0.45 g)分别比871×872高2.43%和5.95%,茧层率(21.17%)和上茧率(91.2%)分别比871×872高0.80和14.1个百分点;华康2号对血液型脓病的抵抗能力明显强于871×872,对其它蚕病的抵抗力也明显强于871×872。  相似文献   

5.
<正>家蚕耐病系871N×872N和871C×872C蚕品种是中国蚕业研究所对871×872的耐病改良系,为了解其在农村饲育条件下对血液型脓病的耐病力,我们于2009年在资中县进行了抗血液型脓病养蚕比较试验,现将结果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6.
罗建秋 《蚕学通讯》2007,27(1):30-31
871×872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育成的蚕品种,1995年通过全国蚕品种审定.我场于1999年从该所引进该品种,并在重庆市逐步推广.871在生产繁育过程中有生种发生率高的现象,特别是在秋季繁育时,原原种、原种生种发生率高时有30%~40%,一般情况生种发生率在10%~15%.  相似文献   

7.
<正>家蚕新品种871、872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育成的蚕品种之一,1995年审定通过.1997年春我场首次饲养871、872这对新品种,对其性状作了较为详细的观察、记载.现就以下方面谈一些体会.一、饲养情况1.催青与收蚁:871为二化性中国系统,卵色灰绿色,产附良好;872为二化性日本系统,卵色灰紫色,产附良好.催青标准参照苏五、苏六.只是积温要略高于苏五、苏六.催青过程中胚子发育整齐.催青经过为11天,孵化齐一,收蚁方便.  相似文献   

8.
赵远  钱荷英 《广东蚕业》2001,35(4):32-34
871×872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育成的国家“八五”攻关课题《606-05-01》完成的蚕品种之一,本品种通过1993、1994两年攻关点联合鉴定及全国桑蚕品种鉴定结果,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达到国家考核的技术指标和全国鉴定指定的经  相似文献   

9.
2008年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牵头.全国八个科研院所组成联合参鉴单位,分别对全国蚕业主产区十个蚕种生产单位所提供的我国现行主推家蚕春用品种菁松×皓月、871×872进行实验室再次鉴定(简称全国通比鏊定)。被鏊品种在陕西干旱、半干旱的饲养环境条件下,不同育种单位提供的通比品种、试验诬内开差较小.区间略有差异.品种间菁松×皓月饲养成绩均明显好于871×872。同时也表现出种源的地域差异。  相似文献   

10.
对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选育的抗BmNPV家蚕品种871N×872N在云南省的抗性进行了调查研究,采用不同浓度BmNPV对2龄起蚕进行添毒饲养,调查试验种添毒后群体的发病情况和半致死浓度(LC50)。结果表明:该品种对BmNPV的LC50为108数量级,比对照种菁松×皓月的LC50高出2个数量级,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11.
实施家蚕原种引进繁育,一方面可以丰富当地的蚕品种资源,加快新品种选育的进程;另一方面通过实验室品种比较试验,可直接推广家蚕优良品种.今年春,我所从中国蚕业研究所引进家蚕新品种原种萍*绿、光*晴一对,与1999年春从中国蚕业研究所引进的春秋兼用品种原种871、872,我所提供的春用种原种春蕾、镇珠进行了繁育试验.现将试验情况简报如下: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表明,新蚕品种"871C×872C"具有抗病性基因,对家蚕病毒病、特别是脓病具有较强的抗性,推广该品种能减少蚕病发生,提高原蚕健康性及制种成绩,提高一代杂交种饲养单产及效益。  相似文献   

13.
2008年春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等七个科研单位,对我国六大蚕茧主产区现行主推春用家蚕品种菁松×皓月和871×872进行实验室通比鉴定,调查内容、方法参照"蚕桑优质高产和多化品种选育"课题家蚕通比鉴定方案进行。结合蚕期、茧期、丝质鉴定等比较来源于不同产地同一品种的种源地域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为了促进本地蚕业生产的发展,寻求适合本地区农村春期饲养的新品种,2008年春蚕期我们引进了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育成的强健性多丝量家蚕新品种野三元进行第一次试养,现将试养情况总结如下。1试验材料与方法1·1试验品种野三元正反交各2张,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提供,20  相似文献   

15.
杨碧文 《蚕学通讯》2006,26(1):25-27,41
871×872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承担国家“八五”攻关课题(606-05-01)育成的桑蚕品种之一。该品种具有丝质优、综合性状好、增产潜力大等优点,是目前长江流域主要的春、秋兼用多丝量品种,是川渝两地现行推广的两对新品种之一,深受大面积和丝厂的欢迎。我场是重庆市规模最大的家蚕普种专业繁殖场,该品种的繁育在我场生产任务中占有一定的份额。因春季生产任务大,房屋、设施、设备、人力等紧张因素的影响,该品种在春、秋两季都分别安排了数量不等的生产任务。由于秋季气候条件恶劣,常有高温多湿或高温干燥天气,桑叶病虫危害严重,饲料质量…  相似文献   

16.
对四川省蚕业研究所育成的天然彩色茧蚕品种夏黄×秋色在2012~2013年进行了实验室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孵化良好,眠起齐一,蚕体匀整,食桑活泼,健康好养,与目前重庆市主要品种871×872、洞庭×碧波相比较,主要经济性状相差较小。试验结果可为在重庆市引进推广该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负责主编,有全国各有关省(区)蚕业研究所、大专院校、农业厅及蚕种场共27个单位参加编写的《中国家蚕品种志》,1983年12月29日至1984年元月3日,在镇江市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召开了定稿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来自浙江、四  相似文献   

18.
<正>江苏省桑蚕品种审定会通过了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家蚕育种专家吴阳春副研究员主持培育的"野三元(抗)""苏超2号"和"苏豪×钟晔(抗)"3对家蚕新品种审定。"野三元(抗)"是根据江苏省蚕桑生产对抗血液型脓病和耐农药污染蚕品种的紧迫需求,以2008年育成的秋用蚕品种"野三元"为基础,紧紧围绕家蚕耐微量菊酯类农药和抗血液型脓病等关键性状,筛选培育  相似文献   

19.
据1996年浙江农业大学蚕学系出版的<蚕种资料选编>第11集介绍,871×872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育成的"八五"攻关课题(606-05-01)完成的蚕品种之一.1995年全国蚕品种审定通过,是一对增产潜力大、丝质优、兼抗(抗氟化物)、易繁的优质春、秋兼用多丝量蚕品种,适合于长江流域及其他各省推广使用.从1999年引进母种、原种在我场繁殖推广以来,存在繁殖系数不高、化性不够稳定、难饲养、易感病的现象.经过几年的饲养,通过仔细地观察、比较、分析和总结,笔者了解和掌握了这对品种原种的一些饲养经验.在此,就近几年来的实践谈几点体会,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0.
陕蚕系列家蚕品种的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陕西省蚕桑丝绸研究所育成的陕蚕二、三、四号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委业研究所育成的菁松×皓月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在两种气候条件下四个家蚕品种的主要性状,了解品种的适应性。结果表明:陕蚕系列三品种对干旱的气候环境有较好的适应性,而菁松×皓月较适宜在湿润的气候环境下饲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