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重庆市去冬今春降水较多,土壤湿度较大,有利越冬果桑菌核病菌核的萌发.经西南大学桑树病虫测报点的观察调查,于2017年2月13日在果桑园内发现已萌发的桑椹肥大性菌核病子实体,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做好今春桑椹菌核病防控工作,为此特提出以下防控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
去冬今春重庆市降水较多,土壤湿度较大,有利越冬果桑菌核病菌核的萌发。经西南大学桑树病虫测报点的观察调查,于2016年2月11日在果桑园内发现已萌发的桑椹肥大性菌核病子实体,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做好今春桑椹菌核病的防控工作,为此特提出以下防控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3.
由核地杖菌(Scleromitrulashiraiana)等病原真菌引起的桑椹菌核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木霉菌是重要的植物病害生防菌,获得对核地杖菌有拮抗作用的木霉菌进行生物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选取了从桑椹菌核病发病桑树根际土壤中获得的3株真菌为候选拮抗菌株,基于3个菌株的形态及分子生物学分类结果,分别将Ta-N11鉴定为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Th-N13和Th-N36鉴定为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3株拮抗菌发酵液对病原菌菌丝生长表现出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其中拮抗菌Ta-N11对病原菌菌丝生长抑制率达52.2%.田间防效试验的初步结果表明,3株拮抗菌株发酵液喷施对桑椹菌核病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拮抗菌株Ta-N11在2个示范点的病果率较清水对照组降低了约30个百分点.综上所述,棘孢木霉Ta-N11菌株对桑椹核地杖菌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具有一定的实用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4.
桑椹菌核病是果桑生产的重要病害,筛选对病原菌有拮抗作用的木霉菌进行生物防治,对确保果桑生产的稳产与桑果的食用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从不同果桑种植区域的桑椹菌核病发病桑园采集桑树根际土壤样品,通过土壤稀释涂布法及形态学特征观察分离到48株木霉菌。采用对峙培养的方法,研究48株初筛菌株对桑椹菌核病病原菌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的重寄生能力,筛选出20株具有较强拮抗能力的木霉菌菌株,并进行分子生物学分类鉴定,有7株菌株与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9株菌株与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1株菌株与黄绿木霉(Trichoderma aureoviride)、1株菌株与橘绿木霉(Trichoderma citrinoviride)、1株菌株与绿木霉(Trichoderma virens)有较高的相似度。采用玻璃纸法检测20株木霉菌菌株中,有8株菌株的菌丝分泌物对核盘菌处理6 d内的抑制率稳定在80%以上。进一步从中筛选出哈茨木霉Tr16、绿木霉Tr48、棘孢木霉Tr50共3株拮抗作用明显的菌株,利用其发酵液进行桑椹菌核病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显示Tr16和Tr50菌株发酵液的10倍稀释液对桑椹菌核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1.27%、82.53%,优于80%多菌灵500倍稀释液的防治效果,具有一定的实用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5.
桑椹菌核病是由桑椹核地杖菌(Scleromitrula shiraiana)等病原真菌引起的果桑毁灭性病害。寻获对桑椹菌核病病原菌有拮抗作用的桑树内生菌,可以达到通过安全、长效的生物防治方法控制病害的目的。以生产上对桑椹菌核病抵抗力较强的桑树品种川7637为材料,采用组织分离法从其健康植株的茎中分离获得一株对桑椹核地杖菌具有显著拮抗作用,且对桑树组培苗有促生作用的内生细菌7PJ-16菌株。基于7PJ-16菌株的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将其鉴定为特基拉芽孢杆菌(Bacillus tequilensis),命名为Bacillus tequilensis 7PJ-16。抑菌谱测试结果表明B.tequilensis 7PJ-16菌株96 h发酵滤液对10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桑椹核地杖菌的抑菌率高达100%,且发酵滤液的热稳定性强。对B.tequilensis 7PJ-16菌株培养特性的初步研究表明,该菌株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5℃,培养96~120 h的发酵滤液对桑椹核地杖菌的抑菌率可达100%。田间防效试验的初步结果显示,在桑树花期喷施5次B.tequilensis 7PJ-16菌株的发酵上清液,其病果率仅为1.83%,较清水对照处理组降低18.66个百分点。综上研究表明,筛选获得的桑树内生细菌B.tequilensis7PJ-16菌株对桑椹核地杖菌有较强的拮抗作用,是开发桑椹菌核病生防制剂较为理想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6.
从果桑园区生态系统整体观念出发,以优质高产为中心,组建了桑椹菌核病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以桑椹菌核病害为防治目标,通过选栽抗病品种调控措施,充分发挥抗性品种对桑椹菌核病的控制作用;通过农业防治措施冬耕、清园、摘除病果等降低病原基数;通过物理防治地膜覆盖、红外线照射等措施切断传播途径或杀灭子囊孢子,减少病害的发生。通过科学合理使用农药,优先考虑使用生物制剂,降低农药使用量,减少对农田生态环境的污染;桑椹菌核病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的组建和实施,增强了桑椹菌核病防治措施的规范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桑叶穿孔病是近年来新发现的桑树病害之一,目前尚未明确其病原物。2015年8月在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发生桑叶穿孔病的桑园观察桑树感病症状后,将采集的桑树病叶带回实验室分离、鉴定病叶上分布的微生物菌株以及微型害虫种类。采用细菌和真菌的常规分离方法,从病叶样本中分离并依据菌落特征初步鉴定的细菌有5种43株,基于细菌菌株的16S r DNA序列鉴定为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23株、菠萝泛菌(Pantoea ananatis)10株、栖稻假单胞菌(Pseudomonas oryzihabitans)2株、Pseudomonas argentinensis 3株以及醋酸钙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5株;分离并依据菌落特征和菌株ITS r DNA序列初步鉴定的6种真菌分别是黑孢菌(Nigrospora sp.MF01)、稻黑孢菌(Nigrospora oryzae MF02)、球黑孢霉(Nigrospora sphaerica MF03)、白腐真菌(Phanerochaete sordida MF04)、拟茎点霉(Phomopsis sp.MF05)和黑附球菌(Epicoccum nigrum MF06)。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病叶叶面有桑蓟马(Pseudodendrothrips mori)、桑粉虱(Pealius mori)、叶螨(Tetranychus sp.)和叶甲(Chrysomeloidea sp.)4种微型害虫,这些微型害虫危害桑叶的创伤可能有利于病原菌感染致病。上述结果为进一步探究桑叶穿孔病的发生机制及致病菌的鉴定积累了重要的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8.
<正>桑椹菌核病,俗称白桑果病,也有人称之为桑果的癌症是严重为害桑椹的一种真菌病。该病一旦发生,不仅直接影响桑果收益,而且菌丝入侵桑枝易造成冬芽干枯不萌发,春梢齐基部断裂,使桑叶减产,对养蚕收入也带来较大影响。2011年,该病在我县大面积发生。1桑椹菌核病的发生1.1发生时间与症状据我县多点调查桑椹菌核病,桑树表现症状之  相似文献   

9.
正2017年春季,德清农联桑果合作社的果桑园爆发菌核病,损失惨重。桑椹菌核病俗称"白果病",是果桑栽培的主要病害,直接影响桑椹的产量和质量,发病严重时可导致桑椹绝收。该病病原菌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次年春季果桑开花期间,遇适宜条件时,菌核萌发抽生出子囊盘和子囊孢子,孢子随风传播侵染桑花,导致桑椹发病。在实地查看和请教有关专家的基础上,分析桑椹菌核病爆发的原因,提出后期管理的措施和防治意见。  相似文献   

10.
桑椹肥大性菌核病是危害桑椹的真菌病害。为了保证果用桑椹的品质和食用安全,探讨利用中草药抑制该病病原菌的效果。采用半固体药基混合法检测36种中草药提取物体内外抑制桑椹肥大性菌核病菌的活性,结果表明,白癣皮、五倍子、诃子3种中草药提取物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其中0.025 g/mL白藓皮提取液对桑椹肥大性菌核病菌的体外抑制效果较好,对菌丝的生长抑制率达86.12%,并且田间试验的防治效果显著,桑椹染病率下降至0.80%。家蚕食下分别喷施3种中草药提取液的桑叶后,对生长发育和吐丝营茧亦无不良影响。初步认为,白藓皮提取物可进一步开发为防治桑椹肥大性菌核病的新型植物源农药。  相似文献   

11.
桑椹菌核病是一类真菌病害,病原菌以菌核的形式在土壤里长期存活,因而探讨利用除草剂草甘膦对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防治桑椹菌核病。分别配制95%草甘膦与对照药剂70%甲基硫菌灵的不同浓度稀释液,在发病桑园土表对肥大性、小粒性和缩小性3种桑椹菌核病菌的子实体和子囊盘进行喷洒。施用95%草甘膦500倍稀释药液和70%甲基硫菌灵620倍稀释药液1 d后明显可见桑椹肥大性、小粒性菌核病菌的子实体和子囊盘开始萎蔫干枯,子囊盘向上卷起,对桑椹缩小性菌核病菌子实体和子囊盘的杀灭作用更为明显,施药4 d后,3种类型桑椹菌核病菌子囊盘完全腐烂失活。另将3种桑椹菌核病菌的子囊孢子置于含有草甘膦或甲基硫菌灵的液体培养基内振荡培养48 h后,检测药液对病菌子囊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95%草甘膦375、500、625倍稀释药液对3种类型病原菌子囊孢子的萌发均具有较好抑制效果,其EC50值均小于对照70%甲基硫菌灵的EC50值。试验结果初步表明,95%草甘膦对桑椹菌核病3种类型病原菌的子实体和子囊盘有较好的杀灭作用,能有效抑制病菌子囊孢子的萌发。建议发病桑园于2月中旬至4月上旬以95%草甘膦375、500、625倍稀释药液喷洒土表,能起到对桑椹菌核病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2.
曹运东 《广东蚕业》2005,39(2):15-15
本文主要评估了不同细菌菌株对整齐小菌核的生物学抑制,整齐小菌核(Scle.rotium Rolfsh)是桑树真菌病原菌,可导致颈腐病。分离得到的细菌一缓病芽孢杆菌(Bacellus Lentmorbus)在PDA培养基上明显(P〈0.05)抑制(85.26%)了真菌的生长,该菌与在培养基中加入化学药剂多菌灵和克菌丹一样能抑制菌丝生长。该分离菌还能抑制真菌生成菌核。  相似文献   

13.
桑树断枝病病原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柴晓玲  周金钱 《蚕业科学》1997,23(3):131-134
以桑小粒型菌核病子囊孢子,病椹及桑断枝病病枝组织为材料,进行病原菌的分离与纯化,对所获得的优势菌种进行大田桑树桑花及嫩枝人工接种,结果表明,优势菌种在PDA培养基上生长缓慢,而在燕麦片培养基上生长迅速,田间接种后,6个优势菌种使桑树感染,出现桑树断枝病症状,平均感染率80%左右;经鉴定,桑树断枝病病菌为杯盘菌属Ciboria,桑小粒型菌核病病菌Ciboriasp。  相似文献   

14.
桑树内生细菌的分离及生防益菌的筛选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对不同品种健康桑树植株组织中的内生细菌进行分离,共得到229个菌株。探讨了较合理的内生细菌分离纯化方法,对内生细菌数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桑树根、茎、叶柄、叶片、花蕾等组织内均存在大量的内生细菌,且不同品种及组织中内生细菌的数量均存在差异。离体抑菌作用测定表明,229株桑树内生细菌中,有42株(18.3%)菌株对桑树炭疽病菌有拮抗作用,有25株(10.9%)菌株对桑粘格孢菌有拮抗作用;以上67株菌种又有8株菌株对多种病原真菌都有抑菌作用,表现出较强抑菌活性,具有作为生防菌的应用潜能。对8株内生拮抗菌株进行了细菌学鉴定,结果表明,菌株G21、G49、Y12和J26归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sp.),G82和J50归属于假单孢菌属(Pseudom onas sp.),Y33归属于欧文氏菌属(Erwinia sp.),B19归属于短小杆菌属(Curtobacterium sp.)。  相似文献   

15.
我国水稻纹枯病菌的融合类群及致病性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我国水稻纹枯病菌的融合类群及其致病力差异,于2015年8月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安徽、浙江、江苏、四川、重庆、贵州、云南、湖北、湖南、广西、广东、福建16个主要水稻种植区采集与水稻纹枯病症状类似的水稻叶鞘和叶片,采用水琼脂分离法分离病菌,在每个产区分离的病菌中各选择1个菌株,采用形态学、菌丝细胞核荧光染色和rDNA-ITS序列分析对分离出的真菌进行鉴定,比较不同地区病原菌生长速度、菌核结构和细胞核数量的差异,并应用柯赫氏法则对不同地区病样中分离的纯培养物致病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分离自不同地区的61株真菌菌株均为Rhizoctonia solani,且属于AG1IA融合群,菌丝细而松散,菌丝多分枝有隔膜,分枝直角或近45°的锐角,后期产生的菌核大多数细胞为多核,但不同地区的病原菌菌株生长速度、菌核结构和细胞核数量具有一定的差异;在致病性试验中选取的16株菌株均侵染水稻叶片,产生水稻纹枯病典型症状,分离自不同地区的菌株致病力具有明显差异,其中分离自广东、广西、福建和重庆的菌株致病力较强。  相似文献   

16.
1菌核病大豆菌核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发生在大豆成株期。最早出现在主茎下部的分枝处,形成水渍状病斑,形状不规则,病斑向上、下扩展,呈浅褐色或近白色,后期病斑环绕茎部,使病部以上茎叶干枯,病株容易倒伏。发病部位生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及白色颗粒状物,后变黑色,类似鼠粪,为病菌的菌核,很容易脱落。  相似文献   

17.
采用桑椹菌核病发病区田间自然感病及相对抗病程度评价的方法,调查21个果桑品种资源对桑椹肥大性菌核病的田间抗病能力。21个果桑品种资源基于相对抗病指数的田间抗病程度存在较大差异:有1个品种(台湾长果桑)对桑椹肥大性菌核病表现出免疫性,相对抗病指数为1.00;有8个品种表现出抗病性,其中红果1号、12-1的相对抗病指数均为0.94;有7个品种属于易感病品种,相对抗病指数0.16;有5个品种为中感品种,相对抗病指数在0.24~0.35之间。另在调查中发现,桑椹肥大性菌核病发病率与气象条件密不可分:桑树开花期及开花期前1个月的多湿条件会导致发病率上升,环境气温也会影响到果桑的开花期,特别是中感、易感病的早生果桑品种花期延长,会使发病率明显上升。初步鉴定筛选出的对桑椹肥大性菌核病的田间抗病能力强的果桑品种,可在桑椹肥大性菌核病高发地区种植,亦可作为抗病果桑品种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8.
桑椹菌核病是危害果桑的一种主要病害,轻者造成桑椹品质低劣,重者使桑椹腐败,由紫红色变白而破碎脱落,甚至颗粒无收,严重发生桑椹菌核病将会影响桑树种子的收获和桑椹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的发展。本文就桑椹菌核病的发病原因、发病症状、发生规律进行详细介绍,并以此提出了以农业、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9.
采用平板分离法从桑树枝条中分离获得一株产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内生真菌SZ-2,对该菌株进行鉴定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检测。根据SZ-2菌株的形态特征、培养特征和5.8S r DNA/ITS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发酵培养SZ-2菌株的菌丝多糖,测定菌丝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较明显的体外抑制活性,IC_(50)值为6.98 mg/m L,且抑制类型属于典型的竞争性抑制作用。初步认为有望利用该菌株开发出新型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相似文献   

20.
桑椹菌核病属真菌类病害,在我国果桑种植区普遍发生,严重威胁果桑产业的发展。为了给果桑生产上综合防治桑椹菌核病提供技术参考,本文从农业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方面综述桑椹菌核病的防治方法。其中,农业防治包括实施清除病椹、深耕土壤、覆盖地膜、通风透光和控制栽植密度、避免在桑园周边栽植易感病作物、栽植抵抗力强的果桑品种等技术措施;化学防治包括合理选择适合桑树喷施灭菌和土壤灭菌的药剂以及适时用药等关键技术与方法;生物防治包括研发及使用对桑椹菌核病病原菌具有抑制作用的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