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湿地公园作为改善城市环境的一种重要方式已被广泛运用。以南充市印象嘉陵江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公园中植物种类和配置方式。结果表明,南充嘉陵江湿地公园内现有各类植物共计68种,其中乔木33种,占48.5%;灌木14种,占20.5%;地被、水生类植物21种,占30.8%;该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形式以混合式为主,通过乔灌草的搭配种植来营造景观空间层次感;在配置手法上多采用孤植、列植、丛植、群植、片植等。研究可为类似地区湿地公园的植物设计和配置提供参考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
城市湿地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在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和植物景观营造上也有其独到之处。本文阐述了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的相关概念构成,并以西溪湿地公园为例,着重说明了湿地植物景观设计的原则和营造的方式及途径。同时,通过美学、生态学等相关理论对湿地公园的景观营造方式进行分析,提出了在城市湿地公园在植物规划设计中应从植物群落生态结构或植物生态演替恢复等角度出发,强调对群落中关键物种的保留,同时注重其游憩、赏景、教育等人性化设计。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昆明市海东湿地公园内园林植物的调查分析,从园林植物的种类、配置手法和方式等方面进行考察研究,具体分析它们在湿地公园中所呈现的湿地景观植物配置效果,最后总结出海东湿地公园植物景观配置的问题及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期为地区湿地公园景观的植物配置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湿地公园水生植物配置与种植问题,探究了A湿地公园的建设,提出丰富景观多样性和优化配比等措施,以期为相关人员(或工程)提供参考。建设时结合湿地公园种植条件与水生植物的生长特性,选择适宜的植物;运用视觉心理理论和植物生物学知识等,进行景观效果设计,提出高质量的配置与种植方案,保障湿地公园建设效果,以实现生态功能性与美观性。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生态公园植物景观配置凌乱缺乏主题特色,植物配置缺乏植物生态理念指导等相关问题,本文基于河南开封生态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提出地域化、特色化和野趣化的指导思想,致力于打造主题特色的植物景观景点,以植物观赏特色为重点,用植物营造空间,在恢复地域性植被,保护环境的同时丰富了公园景观的观赏性,提升公园整体的形象。  相似文献   

6.
湿地公园是以湿地良好生态环境和多样化湿地景观资源为基础,以湿地的科普宣教、湿地功能利用、弘扬湿地文化等为主题,并建有一定规模的旅游休闲设施,可供人们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的生态型主题公园。本文通过对荆州明月公园生态植物配置的浅析,了解湿地公园是如何贯彻生态的原则,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建设具有特色的城市湿地公园。  相似文献   

7.
成都湿地公园湿地植物配置模式及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成都现有四大湿地公园的湿地植物,采用典型采样方法进行调查统计,并对每个公园的植物频度、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成都湿地公园中,湿地植物32种,分别隶属于22个科、31个属。其中湿生植物21种,挺水植物8种,浮水植物4种,漂浮植物2种,沉水植物3种。应用层次分析法选出了较优的10种湿地植物。根据调查现状,探讨湿地植物配置模式,为今后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湿地公园的总体规划,必须从生态资源和旅游的角度进行分区,根据不同的分区功能在规划中设计出不同的配置,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旅游者。湿地公园的分区应依据湿地公园的生态功能、生态环境等特征来实施有效的规划。在景观规划时,应充分借助自然之力,以一个整体的天人合一布局展示湿地公园的生态之美,使湿地公园与生态旅游有机地结合。本文深入讨论了以生态旅游为主要目的的湿地公园规划。  相似文献   

9.
湿地公园植物选择与生态性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湿地公园的概念及其生态性作用出发,提出湿地公园的植物生态性选择和配置方法,旨在促进湿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0.
徐银芳 《现代园艺》2014,(16):83-83
湿地公园以“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的先进生态思想为指导,在现代生态园林景观中处于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其中植物作为湿地景观设计的重要部分,也受到了相当的重视。本文对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选择等方面进行了概述,为今后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设计有更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花卉》2019,(24)
湿地广义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狭义指陆地和水系之间的过渡地,其水位通常在土地的表面或接近表面,或浅水掩盖着的土地。湿地公园是指以水为主题的公园。以湿地良好生态环境和多样化湿地景观资源为基础,以湿地的科普宣教、湿地功能利用、弘扬湿地文化等为主题,并建有一定规模的旅游休闲设施,可供人们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的生态型主题公园。湿地公园是具有湿地保护与利用、科普教育、湿地研究、生态观光、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的社会公益性生态公园。  相似文献   

12.
台旖  区智  方敏 《现代园艺》2023,(2):100-102+105
湿地公园是城市可持续发展重要的生态基础设施,除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以外,湿地公园在植物景观营造方面,不仅有美学价值和文化价值,还有生态价值和科学价值。本研究论述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的相关知识,以杞麓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通过调查分析湿地公园内植物物种的选择和植物景观配置方式,探讨湿地公园内植物景观的营造,探索符合当地湿地公园自然条件、人文环境的湿地植物景观营造方式。  相似文献   

13.
湿地是一种重要的生态系统,在生态环境中起着重要作用。湿地公园就是将湿地和公园的特征进行完美结合而产生的具有生态性和观赏性的现代化公园。湿地公园具有涵养水源的重要作用,是调节城市环境的加湿器,同时,湿地公园还是城市居民亲近自然、享受自然的一个场所,所以,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既要满足生态性的需求,又要满足人们观赏性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浅谈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园林景观不仅强调其生态及可持续性,更越来越趋向于一种视觉以及精神层次的满足感。在这股潮流下,"湿地"公园作为一种复合的生态系统不断地涌现出来。本文简述了湿地公园植物的配置原则,提出了湿地公园水生植物配置与种植分析。  相似文献   

15.
对古滇城市湿地公园植物种类及植物配置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该公园共有植物种类55科86属109种,其中乔木34种,灌木29种,草本43种,蕨类1种,竹类2种;并对植物的配置形式和配置手法进行分析,发现该公园的植物配置形式以混合式为主,通过乔灌草的搭配种植来营造丰富的景观空间层次感;在配置手法上,多采用孤植、列植、丛植、群植、片植等。最后,对该城市湿地公园植物配置现状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湿地的评价研究是当今湿地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研究西安市灞河湿地公园一期湿地植物配置的可行性、合理性和景观效果。结果表明:西安市灞河湿地公园所选用的植物在西安地区生长基本良好;所选湿地植物的颜色、质感、形态搭配合理,营造出的湿地景观独特而美丽,同时,选用的芦苇、菖蒲等植物还具有净化污水的作用,对保护灞河湿地公园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南昌艾溪湖森林湿地公园植物配置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溪湖森林湿地公园环境优美、生态宜人,通过实地考察之后,分别对艾溪湖森林湿地园各个主要景点的植物及其植物配置进行分析总结,最后阐述了艾溪湖森林湿地公园在植物配置手法上的一些值得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8.
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是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湿地公园的建设过程中,如何做好植物的配置和公园内部景观的营造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关系湿地公园整体的建设质量和湿地公园功能性的实现,本文就湿地公园建设中植物配置与景观营造的相关问题做出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刘杨斌 《花卉》2020,(8):160-161
湿地公园对于植物的配置规划需要与生态学的原则相符,在其基础之上对植物进行相应的配置以及规划,以便使植物景观更加自然,营造出理想的景观效果。因此,本文针对湿地公园建设中植物配置与景观营造进行了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20.
采用景观生态学采样方法,记录六盘水明湖国家湿地公园不同季节陆生植物配置观察。结果表明:六盘水明湖国家湿地公园陆生观赏植物150种。按植物的主要层次结构划分为乔木层58种,灌木层36种,草本层56种。针对现有明湖国家湿地公园陆生植物出现配置单一,冬季缺乏生机,没有特色,开花季节花色单一等所有不合理之处,建议引进冬季开花植物结香、红梅等,常绿开花植物丝兰、吉祥草等,藤本植物瓜蒌等植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