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为花椒生产实践提供参考。【方法】以2年生九叶青花椒为研究对象,采用2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方法进行盆栽试验,设置3种种植模式(花椒-大豆、花椒-辣椒、花椒单作)和3个水平的施氮量(0、1.5、2.5 g/株),测定不同混作模式和施氮水平下花椒的干物质质量、光合指标及矿质养分含量。【结果】在3种种植模式中,施氮均能增加花椒干物质质量,在每株1.5 g施氮水平下,花椒-大豆混作能提高花椒的干物质质量。2种混作模式均会提高花椒的净光合速率,减少胞间CO2浓度,增加叶绿素含量。在不施氮处理下,花椒-大豆混作模式和花椒-辣椒混作模式的花椒净光合速率比花椒单作分别增加了70.69%、59.28%。在每株0、1.5 g施氮水平下2种混作模式均降低了花椒胞间CO2浓度。在3种氮素施用水平下,混作模式对花椒的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无显著影响。在每株2.5 g施氮水平下,花椒-大豆混作模式和花椒-辣椒混作模式的叶绿素含量分别比花椒单作模式高了34.39%、42.81%。在花椒单作和花椒-大豆混作模式中,氮素水平对花椒总氮含量无显著影响。在花椒-辣椒混作模式中...  相似文献   

2.
四川汉源花椒主要病虫害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四川汉源花椒的主要病虫害及其发生特点,结果表明,汉源花椒主要虫害5种,以花椒虎天牛危害最为严重,主要病害3种,以花椒根腐病危害最为严重;而且危害面积逐年增加。防治花椒虎天牛虫害和花椒根腐病,加强花椒病虫的预测预报,对提高汉源花椒产量、促进花椒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测定-12、-16、-20、-24、-28和-32℃条件下陕西凤县、循化花椒、甘肃武都、河北涉县4个种源大红袍花椒枝条的电解质外渗率和半致死温度,比较了不同种源花椒的抗寒能力。结果表明:4个种源花椒枝条的半致死温度在-26.36~-19.95℃之间,其抗寒性表现为:凤县花椒〉循化花椒〉涉县花椒〉武都花椒。  相似文献   

4.
为选择对花椒窄吉丁具有抗性的优良花椒单株,设置优树选择标准,在陕西凤县12个乡镇72个花椒样地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大红袍花椒品种对花椒窄吉丁的抗性优于小红袍,花椒抗虫性与树龄、坡向、海拔有关,但地形对花椒的抗虫性影响不显著;经过逐步淘汰、评优,初步选出了对花椒窄吉丁具有抗性的优树7株.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探明‘无刺大红袍’花椒与‘大红袍’花椒基本品质的差异,明确‘无刺大红袍’花椒的挥发性香气组成,为该地区花椒品种改良、新品种选育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甘肃省农业科学院自主选育的嫁接‘无刺大红袍’花椒与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当地‘大红袍’花椒为试材,对两者成熟期基本品质指标与挥发性香气组分进行测定。【结果】对花椒干果皮的品质测定发现,‘无刺大红袍’花椒干果皮中钾元素、磷元素和钙元素含量显著高于‘大红袍’花椒,水分、镁元素、锌元素、铜元素和锰元素含量显著低于‘大红袍’花椒;对花椒籽的品质测定发现,‘无刺大红袍’花椒花椒籽中硬脂酸和亚麻酸含量显著高于‘大红袍’花椒。对花椒干果皮挥发性香气物质的测定发现,‘无刺大红袍’花椒中检测出31种挥发性物质,‘大红袍’花椒中检测出32种挥发性物质,别罗勒烯和β-倍半水芹烯是‘无刺大红袍花椒’所特有的两种挥发性物质,苯乙酮为‘大红袍’花椒所特有的挥发性物质。对花椒籽挥发性香气物质的测定发现,‘无刺大红袍’花椒和‘大红袍’花椒籽中均检测出39种挥发性物质,两者所共有的挥发性物质28种,不同的挥发性物质22种,S-(-)-柠檬烯在两者花椒籽中含...  相似文献   

6.
甘肃陇南地区花椒种质资源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甘肃陇南是我国花椒主产区之一,栽培历史久远.花椒种质资源丰富.为全面掌握陇南地区花椒种质资源,通过开展陇南地区花椒种质资源调查.比较各调查点分布花椒生态生活习性,初步查清了陇南地区分布的8个花椒栽培品种(类型)和8个野生花椒种,为陇南花椒规范化、标准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花椒已成为云南省会泽县山区群众“退耕还林”的首选树种,该县花椒产业发展异常迅猛。然而,由于山区农民文化落后,技术落后,管理粗放,花椒建园成活率不高,直接影响着花椒的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严重制约着该县花椒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提高花椒丰产建园技术是为该县花椒科学建园、优质丰产以及花椒产品开发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不同浓度的青鲜素在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树上喷施,观测花椒萌芽期、测定花椒新梢生长量。实验结果表明,花椒树喷施青鲜素最适宜的浓度为1 000mg/L,对花椒新梢生长量影响不大,而对花椒萌芽期有明显延迟作用,为探索研究花椒萌芽期有效避开晚霜发生期、系统预防花椒晚霜冻害以启示和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花椒的生态特征,探讨了花椒栽培及管理过程的技术措施,对花椒栽培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研究,为花椒早产、高产、稳产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花椒的生态特征,探讨了花椒栽培及管理过程的技术措施,对花椒栽培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研究,为花椒早产、高产、稳产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1.
贵州省贞丰县北盘江镇的顶坛花椒属于芸香科花椒属变种,在花江峡谷栽种花椒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针对其品种特性对预坛花椒的栽培,需要加强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支持,要控制花椒树主枝、徒长枝的生长,增加侧枝及结果枝组数量,能够提高花椒的产出效益;作为一种优良生态恢复性速生丰产经济树种,普及顶坛花椒栽培技术对喀斯特地区生态恢复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陕西省花椒锈病寄主抗病性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陕西省宝鸡、韩城、凤县和富平等市县的6个花椒Zanthoxylum bungeagum Maxim品种进行了花椒锈病Coleosporium zanthoxyli Diet.et Syd.寄主抗病性田间调查。结果表明,常见栽培花椒品种抗锈病性序列为:米椒油椒大红袍豆椒;野生品种较栽培大红袍抗病。花椒锈病的发生发展与8-10月份气温及秋季降雨量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花椒精的加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开发研制以花椒为基料的改型及改性调味产品,改变其品种结构单一的商品格局,是发展花椒生产的需要,通过反复试验研究,用所提取的浓缩花椒调味物质原液,经调配、加工获得了新的改型调味品,即固体和液体花椒精,并确定了这两种产品的生产技术 。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花椒栽培历史悠久,具有专业发展优势。文章通过对云南花椒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加强花椒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多年实验研究,不断地总结旱地大红袍花椒育苗关键技术,对提高种子发芽率、出苗率和苗木质量及丰产栽培提供主要技术支撑,为花椒产业的持续发展和渭北旱塬花椒播种育苗提供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
根据花椒树冠结构与产量的关系,确定影响花椒产量的主要结构因素,为丰产管理提供依据.对4个品种('大红袍'豆椒'黄盖狮子头'小红袍')的树龄、地径、树高、冠幅、标准枝(结果枝)数和产量进行调查,分析产量与树冠结构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花椒适宜栽植密度约50株/666.7m2,栽植后树高应控制在2.50 m左右...  相似文献   

17.
花椒种籽油生产有机涂料的工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花椒种籽油主要由23.197%油酸,34.51%亚油酸、30.196%亚麻酸所组成,碘值高达32.5,隶属于半干性油酸和其它几种常用的涂料用油相比,具备了作为涂料基料的良好理化特性。研究表明,决定花椒籽油质量的关键指标是酸值和色泽,而花椒籽质量的优劣直接与生产出的油的质量与色泽有关。并进一步论述了花椒籽油作为一般与高档涂料基料的处理方法,及可用于生产涂料的类型、品种。  相似文献   

18.
日本花椒在甘肃武都的引种表现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花椒雌雄异株,无刺或少刺,早花早果,果实鲜红,果皮可用于药用、调味等;通过对引进的葡萄山椒、朝仓花椒和雄株三个日本花椒品种的生物学特性观察和栽培试验,表明日本花椒同国内花椒生物学特性有较大的差异,采用嫁接繁殖育苗,在甘肃省陇南花椒产区有较高的推广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花椒在宜川县有较长的栽培历史。但是,花椒冻害对其发展有很大影响。本文对宜川县境内的花椒冻害进行调查研究,探索减少冻害的栽培方法。结果表明,在宜川县选择背风向阳的山坡地;抗寒品种和加强管理可以减免花椒冻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花椒绵粉蚧寄生性天敌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2001年在花椒绵粉蚧Phenacoccus azaleae Kuwana发生严重的山西省盂县对该虫的天敌昆虫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发现绵粉蚧长索跳小蜂Anagyrus shoenherri (Westwood)、蚜虫跳小蜂Syrphophagus aphidivorus(Mayr)、宽缘金小蜂Pachyneuton sp.、长盾拟金小蜂Eunotus sp.和荆腹拟金小蜂(Gastrancistrus sp.等5种寄生性小蜂类天敌昆虫,其中绵粉蚧长索跳小蜂是优势种,它1a发生2代,成虫出现于4月和6月,对蚧虫越冬期的若虫、春天出蛰的雌性若虫、雌成虫及卵均能寄生。在花椒纯林内对产卵期的蚧虫寄生率为8.7%,在花椒与农作物混种的林地,由于经常喷洒杀虫剂,寄生率只有0.56%。根据该小蜂在白蜡绵粉蚧上的高寄生率,提出从蚧虫多年发生区采集寄生蜂,释放到新发生区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