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安诺兰为试验材料,研究改良的CTAB法对安诺兰不同部位(老叶、嫩叶、气生根、花序、花苞)进行基因组DNA的提取,利用核酸蛋白测定仪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质量。结果表明,安诺兰嫩叶的DNA提取从纯度和提取率均优于其他部位;花苞次之;花序DNA提取有少量的杂质污染,老叶有少量RNA残留,气生根则质量低。  相似文献   

2.
采用CTAB小样提取法、PVP法和SDS-CTAB改良法,分别从油棕嫩叶和老叶中提取基因组DNA,并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琼脂糖凝胶电泳和PCR反应进行检测。研究结果表明:用CTAB小样提取法提取的油棕嫩叶总DNA的质量最好,纯度最高;用其他2种方法提取的DNA的质量均较差。  相似文献   

3.
利用CTAB法提取红掌不同部位基因组DNA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CTAB法,对红掌的叶、叶柄、肉穗花序、佛焰苞、根等5个部位进行基因组DNA提取,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和RAPD扩增法检测DNA的质量,结果表明,CTAB法适合红掌根和叶的基因组DNA提取,没有蛋白质、酚及色素等杂质的污染,佛焰苞的DNA中有少量蛋白质污染,叶柄DNA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酚等杂质,而从肉穗花序中没有提取到基因组DNA。  相似文献   

4.
获得高质量的DNA是分子试验的一个先决条件,常用的植物DNA提取过程及步骤繁杂,需要进行多次离心操作,所需时间较长,并且在DNA提取过程中会用到三氯甲烷和其他一些有毒试剂,对操作人员有一定危害。为了筛选出高粱DNA的最优提取方法,进行基因定位等方面的研究,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法、SDS+2%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法、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法、CTAB+2%PVP法和磁珠法,提取高粱不同部位(嫩叶、老叶、根、茎、种子)的DNA,然后对其提取步骤、DNA浓度、吸光度、PCR扩增效果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磁珠法步骤简单、无毒、低成本,所需时间仅为其他几种方法的1/3,D260 nm/D280 nm为1.8~2.0,DNA的质量、纯度、浓度优于其他方法。各试验数据表明,磁珠法提取的DNA最适于分子生物学验,将其应用于高粱叶色性状基因的定位,可将紫色叶片基因PL1初步定位到4号染色体上,白条纹叶基因WSL10初步定位到10号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营养生长期与生殖生长期艾纳香主要化学成分在不同组织中的分布规律,为艾纳香适宜采收部位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采用GC法测定l-龙脑含量,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并分析不同组织部位化学成分含量的变化差异。结果表明:1)l-龙脑含量,在营养生长期,嫩叶中的含量最高,为6.25mg/g,与其他组织部位呈显著性差异(P0.05),但功能叶、老叶和枯叶中的含量也较高,分别为5.11mg/g、4.80mg/g和4.33mg/g;生殖生长期,嫩叶中l-龙脑含量最高,为2.30mg/g,与其他6个组织部位呈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侧枝、花枝、花蕾和花朵中未检测到l-龙脑。2)总黄酮含量,营养生长期,功能叶的含量最高,为97.56mg/g,与嫩叶、老叶无显著性差异,但与嫩梢、嫩茎、枯叶则呈显著性差异(P0.05)。生殖生长期,功能叶中总黄酮含量最高,为111.39mg/g,与花蕾、嫩叶无显著性差异,但三者与枯叶、侧枝、花枝都呈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以l-龙脑为指标,用于提取艾片时,宜选择营养生长期采收,并采收全部叶片(包含枯叶、老叶、功能叶和嫩叶)及嫩梢;以总黄酮为指标,营养生长期与生殖生长期都较为合适,应采集老叶、功能叶和嫩叶。  相似文献   

6.
为提供适宜的材料和保存时间,用于锥栗分子生物学研究,试验利用改良CTAB法,以锥栗不同保存时期下的叶片组织和锥栗的不同组织为材料提取总DNA。结果表明: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锥栗基因组DNA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硅胶干燥法保存植物材料的最佳时期为10 d,保证较好提取效果的最长保存时间为10个月;各组织中,除坚果外,其他6种材料都能提取出DNA,尽管纯度和产量不同,OD260/OD280值都在1.8以上,电泳结果显示除坚果外其他材料中提取的DNA无降解。清晰明亮的PCR产物也表明所提取的DNA满足ISSR分析的要求,尤以锥栗嫩叶、成叶、叶芽和花序效果为佳。  相似文献   

7.
以5个采收月份(5月、6月、7月、8月、9月)、3个发育阶段(芽尖、嫩叶、老叶)的藤茶叶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其多酚、可溶性糖、总氨基酸及黄酮类物质的含量,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表征不同采收期和发育阶段藤茶叶中活性物质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采收期和发育阶段藤茶叶中活性物质的含量差异较大,二氢杨梅素、花旗松素、多酚含量及二氢杨梅素异构体峰面积均为5月的最高,芽尖、嫩叶中的含量高于老叶的;杨梅苷含量5月、7月的较高,可溶性糖含量8月、9月的较高,老叶、嫩叶中的含量高于芽尖的;杨梅素含量8月、9月的较高,芽尖中的含量高于老叶、嫩叶的;总氨基酸含量5月的最高,老叶中的含量高于芽尖、嫩叶的。对特征值大于1的3个主成分进行分析,方差累计贡献率达93.456%,芽尖、嫩叶、老叶的综合得分依次降低,同一发育阶段5月、6月、9月、7月、8月的综合得分依次降低。通过聚类分析将15个藤茶样品分为3个类群,每个类群具有不同品质特点,分别对应芽尖、嫩叶、老叶3个发育阶段,芽尖、嫩叶类群综合得分明显高于老叶的。推荐采摘5月、6月的芽尖、嫩叶为原料,制作优质藤茶。  相似文献   

8.
<正>1、白粉病白粉病是橡胶的主要病害之一,老叶不感白粉病。嫩叶初感白粉病后叶片出现闪光的蜘蛛丝状菌丝,并向四周扩展,慢慢在病叶上出现白粉。白粉病菌侵染橡胶嫩叶,嫩梢和花序破坏组织正常生长,致使嫩叶绉缩、卷曲,严重  相似文献   

9.
月季抗黑斑病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东生  孟志卿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7):8532-8533
对5个月季品种的气孔密度、脯氨酸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抗病品种的气孔密度明显少于感病品种,各品种嫩叶的气孔密度明显少于老叶;老叶的脯氨酸含量高于嫩叶,感病后,感病品种秋月的脯氨酸含量下降26.61%,其他4个品种略有上升;抗病品种嫩叶SOD活性高于感病品种;与老叶相比,病叶SOD、PPO活性上升,POD活性有升有降。月季抗黑斑病性是气孔密度、脯氨酸含量及几种酶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豆薯是我国明末时期由美洲引种的作物之一。豆薯品种(系)开花习性观察结果表明,豆薯花序着生在主茎和分枝的叶腋上,在种子生产中主蔓的8~18节上形成花序,不同品种(系)第1花序着生部位(节间)有差别;不同品种(系)和同品种(系)不同生长条件下花序长度变化极大;将豆薯开花的过程划分为6个时期,花冠半伸期为去雄杂交关键时期;整株和每穗开花顺序多数由下部花序向上部逐渐开放,但相邻花序不同花簇上的花蕾可在同天开放;每天开花时间在10:00前基本结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