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一、影响小麦品质的环境条件和栽培措施小麦品质的优劣不仅由品种本身的遗传特性决定,而且受气候、土壤、耕作制度、栽培措施等条件的影响,品种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也影响品质。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表明,渑池县气候条件适宜生产强筋小麦和中筋小麦。在种植优质专用小麦时,只有运用适当的栽培技术,才能充分发挥优质品种的遗传潜力,达到品质优良一致、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2.
小麦品质影响因素分析及专用小麦优质栽培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小麦的生长过程中,其品质主要受本身的遗传特性、生态条件与栽培措施三大因素影响,本文对影响小麦品质的遗传、生态、栽培等三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深入探讨了专用小麦优质栽培的途径,希望可以对小麦的优质栽培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3.
优质小麦栽培的主攻目标是保持和提高所用品种的品质遗传特性,而栽培措施对优质小麦的品质影响极大。所以搞好优质小麦栽培必须把优质放在首位,以品质为核心,通过合理栽培,从而获得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4.
小麦品质的优劣不仅由品种本身的遗传特性所决定,而且受气候、土壤、耕作制度、栽培措施等条件的影响.品种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也影响品质。泰安市降水量较少,光热资源丰富.适宜于生产强、中筋小麦。在种植优质专用小麦时,合理运用保优栽培技术,才能更充分发挥优质品种的品质与产量的遗传潜力.达到品质优良一致、高产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小麦品质区划的研究   总被引:93,自引:13,他引:93  
 根据生态因子对品质表现的影响 ,土壤质地、肥力水平及栽培措施对品质的影响 ,品种品质的遗传特性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 ,以及我国小麦的消费状况、商品率和可操作性的原则 ,将我国小麦产区分为 3大品质区域 ,即北方强筋、中筋白粒冬麦区 ,南方中筋、弱筋红粒冬麦区和中筋、强筋红粒春麦区。还提出了推进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带建设的意见  相似文献   

6.
小麦品质不仅取决于品种本身的遗传特性,还受气候,土壤,耕作制度,栽培措施等因素的影响,品种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也影响着品质。实验研究和生产实践表明,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强筋小麦和中筋小麦适合当地生产。种植优质特种小麦时,只有采用适当的栽培技术才能充分发挥优质品种的品质和产量的遗传潜力,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强中筋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麦籽粒品质既受品种的遗传控制,也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小麦籽粒特性是品种基因型和环境条件的综合表现。同一强、中筋小麦品种.不同地点来源的品质差异很大.这就说明,生态条件和栽培技术对小麦品质有影响。只有了解了环境条件、栽培措施对小麦品质的影响效应,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谈谈影响小麦品质的五大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子粒品质既受品种本身的遗传控制,也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小麦子粒品质特性是品种基因型和环境影响的综合表现.优质专用小麦品种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环境条件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因此,了解影响小麦品质的因素,对搞好优质小麦生产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江苏优质弱筋专用小麦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综述了江苏省优质专用小麦的品质区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弱筋小麦专用品种的选育,弱筋小麦子粒品质形成特性,土壤、气候、生态区域、栽培措施对品质的影响与调节效应以及产业化开发的模式,并就今后须要加强的几个方面工作提出了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0.
近年米,随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入,专用优质小麦种植比例逐年上升。因小麦品质既依品种和生态条件而异,义与栽培措施密切相关,农民种植专用小麦,常会出现“强筋不强、弱筋不弱”的现象,不能很好满足加工企业的需求,同时电影响了农民种麦积极性及专用优质小麦的推广。为此,笔者特列出弱筋优质小麦、中筋优质小麦、强筋优质小麦三者种植注意点,籍此以助种植者正确认识、把握三类专用优质小麦生产注意事项,提升本地小麦品质及商品率。  相似文献   

11.
贵州小麦科研现状与今后的重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贵州是小麦的适宜区,常年面积在46万hm^2左右,虽然近年来有下降的趋势,但仍是夏收的主要粮食作物。贵州小麦在科研取得一定成就的基础上,还存在科研人才后劲不足,科研条件还需改善,科研水平急待提高等现状。为此,提出进一步提高贵州小麦产量,改良和提高小麦品质,促进优质高效小麦栽培技术体系的建设,利用外源基因导入小麦,拓宽小麦的遗传基础,开展杂交小麦研究,加强抗病育种和病害防治等作为今后小麦科研的重点选择内容。  相似文献   

12.
郑州市优质小麦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进一步指导农民合理安排小麦生产,防御灾害、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和品种遗传潜力,实现优质小麦的高效生产,在对郑州市优质小麦生产现状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小麦生育期间的气候特点,同时考虑主要气象灾害及病虫害,地形地貌特征、土壤质地、灌溉条件、种植结构等因素,根据优质小麦生产对气象条件的要求,确定了优质小麦的气候区划指标,采用GIS技术将郑州地区优质小麦种植划分为强筋小麦适宜种植区、强筋中筋过渡区、中筋小麦适宜种植区和中筋弱筋过渡区四个区,并根据现代农业生产特点,针对不同的小麦适宜种植区提出相应的生产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小麦水分高效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现代可持续农业的大力发展,小麦水分高效利用机理与制约因素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从影响小麦水分高效利用的各方面因素着手,详细地介绍了影响小麦水分高效利用的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小麦水分高效利用的生理特征以及生产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其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小麦水分有效利用和提高生产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氮管理对冬小麦产量和品质影响的整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丽娟  焦小强 《中国农业科学》2021,54(11):2355-2365
【目的】氮是影响小麦产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产量的不断提升一定程度上稀释了籽粒的蛋白质含量,小麦高产和优质难以协同实现。因此如何通过优化氮管理实现小麦增产和籽粒品质的协同提升是小麦可持续生产的关键。【方法】搜集了1990—2017年间发表的2 758个氮管理措施对小麦产量和蛋白质品质影响的研究案例,利用整合分析的方法,评估了氮肥管理方式对小麦产量和籽粒的影响,并且结合氮流动分析方法,提出了综合氮管理措施实现小麦提质增效的方案。【结果】1990—2017年间,总体来讲,增施氮肥小麦产量提高了42%±1.2%,籽粒蛋白质含量提高了19%±0.7%;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小麦产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氮肥的增产效应在施用量200—250 kg N·hm-2时最显著,而籽粒蛋白质的增加效应在施氮量384 kg N·hm-2时最显著;小麦产量提高和籽粒蛋白质提升在基追比为1—2时效应最显著。与施氮量>300 kg N·hm-2相比,将施氮量控制在200—250 kg N·hm-2能有效降低氮损失,提高氮利用效率。在其他管理措施一致的条件下,与单一优化氮肥用量或基追比相比,同时优化氮肥用量和基追比使氮肥的增产效应提高8%—30%,提质效应提高19%—21%。【结论】增施氮肥能够实现小麦产量提高和籽粒蛋白质含量提升,不同施氮量和基追比对施氮的增产提质效应均有显著影响,同时优化施氮量和基追比的综合氮管理措施不仅能协同实现小麦高产和优质的目标,还能降低环境排放,这为未来的小麦可持续生产管理提供了案例支撑。  相似文献   

15.
氮素供应对小麦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栽培措施和环境条件对小麦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均有影响。氮素供应是影响小麦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从供氮量、供氮时期、供氮方式以及氮肥种类 4个方面 ,概述了国内外在提高小麦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氮肥施用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倒伏是制约小麦生产的关键因素,提高小麦抗倒性有利于提高小麦机械化收获和农业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小麦产量和籽粒品质.为了明确倒伏原因、机理及其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合前人的研究,总结了小麦倒伏的影响因素、茎秆倒伏机理、倒伏对产量以及籽粒品质的影响.最后,从小麦育种和栽培两个方面,指出提高小麦抗倒性的关键措施以及未来研究方...  相似文献   

17.
概述了自第一株转基因小麦问世以上转基因小麦研究取得的巨大进展,简要介绍了基因枪法、农杆菌介导法和花粉管通道法等基因转化方法,对转基因技术在获得抗除草剂、抗病虫、抗逆、改良品质和雄性不育转基因小麦植株等方面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回顾,指出了转基因小麦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展望了转基因小麦前景。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土壤性状和施钾肥对小麦品质的影响,主要内容包括土壤肥力、水分、类型和质地、pH以及施钾对小麦品质的影响,以期为合理制定品种布局和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提供参数.  相似文献   

19.
江陵小麦生长的气象条件及小麦产量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研究了小麦生长的气象条件,得出了影响小麦生长的最关键因子:温度、降水和日照。并以此为线索寻找小麦产量预报因子,采用统计方法建立江陵小麦产量预报方程。  相似文献   

20.
在综述影响馒头品质因素的基础上,指出应加强相关研究,通过与遗传改良、栽培调控和改进加工工艺等措施相结合,制作出优质的馒头产品,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