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36个籼稻品种为材料,在永胜县三川镇开展了机插籼稻种植试验,对品种的产量及其结构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6个高产机插籼稻品种比晶两优1377(CK)增产达显著水平。高产机插籼稻平均产量10.03 t/hm2,平均有效穗412.11万穗/hm2,平均穗总粒数136.45粒,平均结实率72.23%,平均千粒重26.12 g。  相似文献   

2.
为丰富生产上糯稻品种的多样性,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黔糯1A为母本、金糯恢88为父本进行杂交,经多年选育,聚合多个亲本优良基因,成功育成高产优质杂交糯稻新品种黔糯优88。该品种于2017—2018年参加贵州省特色稻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 634.18kg/hm~2,比对照(糯优6211)增产6.96%,2a累计增产点比例90%。2018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0 117.93kg/hm~2,比对照(糯优6211)增产12.96%,增产点率100%。黔糯优88穗大粒多,高产稳产,米质较优,综合性状表现好,抗逆性较好,于2019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黔审稻20190017),适宜在贵州省中低海拔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明烟后稻最佳的机插密度,以广8优165为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开展不同机插密度对烟后稻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机插密度为30cm×14cm (处理D)时产量最高,达10 152.0kg·hm~(-2),极显著高于30cm×21cm(处理A)、30cm×18cm (处理B)、30cm×12cm (处理E)。机插密度在15.873~23.805万穴·hm~(-2)范围内,随着栽培密度加大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显著增加,产量也相应提高,每穴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等因素却呈下降趋势;超出一定范围则栽插过密,就会影响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4.
以杂交籼稻F优498为材料,研究机插(T1)和手插(T2)2种不同栽插方式和不同施钾量(0、60、120、180、240 kg/hm~2)对杂交籼稻叶源特征、干物质积累与转运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手插稻,抽穗后机插稻剑叶和倒2叶的SPAD值偏低,但其变化相对平稳;齐穗期机插稻的叶面积指数高于手插稻,但齐穗后10~20 d剑叶的净光合速率下降幅度大于手插稻;与不施钾肥比较,施钾能稳定剑叶抽穗后SPAD值及齐穗后净光合速率;随施钾量的增加,机插稻和手插稻的叶面积指数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机插稻的叶面积指数以施钾量180 kg/hm~2的最高,手插稻以施钾量120 kg/hm~2的最高;随施钾量的增加,不同时期干物质质量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相较于手插稻,机插稻在拔节前干物质积累更具优势,而手插稻在齐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和积累比例高于机插稻;过高或过低的施钾量均不利于水稻后期茎鞘和叶片干物质的转运;手插稻实际产量(12 517.1 kg/hm~2)较机插稻(12 128.3 kg/hm~2)提高了3.21%,机插稻实际产量较低的主要原因是总颖花量不足,导致穗粒数偏少,施钾能有效提高机插稻的千粒质量和结实率,进而提高产量。在本试验条件下,施钾水平对手插稻实际产量的影响不明显,机插秧较适宜的施钾量为120 kg/hm~2。  相似文献   

5.
针对烟后稻生产中种植品种多、移栽密度越来越低、氮肥用量过高导致产量下降的现状,以三系杂交籼稻、两系杂交籼稻和籼粳三系杂交稻为试验材料,设置品种、机插密度与施肥量正交试验,研究品种、机插密度和施肥量三因素对烟后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品种、机插密度与施肥量对烟后稻产量的影响差异极显著,影响程度表现为种植品种>机插密度>施肥量。单一因素比较可知:品种以甬优7860(籼粳三系杂交稻)产量最高,为10 500.5 kg/hm2;机插密度以18.525万丛/hm2(行株距30 cm×18 cm)产量最高,为9 967.1 kg/hm2;施肥量以纯N 180 kg/hm2产量最高,为9 900.5 kg/hm2。产量构成因素中,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的决定因素是品种,结实率的决定因素是机插密度。在本试验条件下,烟后稻产量最高的组合为品种甬优7860(籼粳三系杂交稻)、机插密度18.525万丛/hm2(行株距30 cm×18 cm)、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探明机插秧条件下钾肥用量对水稻氮钾吸收利用的影响。【方法】以杂交籼稻F优498为材料,研究了机插秧(T1)和手插秧(T2)条件下不同施钾量(K0-0 kg/hm~2,K1-60 kg/hm~2,K2-120 kg/hm~2,K3-180 kg/hm~2和K4-240 kg/hm~2)对杂交籼稻氮钾吸收转运及钾肥利用效率影响。【结果】在拔节期机插稻氮钾累积量显著高于手插稻;齐穗期、成熟期两者的氮钾累积量差异不大;拔节前机插稻的氮、钾吸收量和百分比均高于手插稻;机插稻在拔节期到成熟期氮钾吸收量和百分比低于手插稻。不同栽插方式下对氮钾的吸收均随钾肥水平的提高先增加后降低,齐穗后茎秆中钾素表现为净流入。其中施钾120 kg/hm~2时机插稻茎鞘钾素转入量最大,施钾180 kg/hm~2时手插稻茎鞘钾素转入量最大。不同栽植方式在齐穗后氮素转运上无显著差异,钾素转运量均以手插稻显著大于机插稻。机插稻的钾肥利用效率显著高于手插稻。钾肥用量对手插稻钾肥利用效率和实际产量无显著影响,但对机插稻钾肥利用效率和实际产量影响显著。【结论】机插水稻应重视钾肥施用,尤其是拔节前钾肥的施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筛选适宜贵州稻区机插的优质籼稻品种,建立适宜机插优质籼稻品种的评价关键指标体系,以近年选育的34个优质籼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在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进行机插试验,对各品种的秧苗素质以及机插条件下水稻分蘖生长、干物质积累、抗倒伏性、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机插条件下34个优质籼稻的产量变幅为6.1~10.5 t·hm-2,结合两步聚类算法,以产量为依据将参试品种划分为适宜机插和不适宜机插两类。适宜机插优质籼稻类型主要表现为产量均高于8.25 t·hm-2,其成苗率高、秧苗均匀性好、幼苗健壮;分蘖早生快发,易形成充足的有效穗数;植株能获得较高的花前和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并重新分配到籽粒;茎秆粗壮,基部3个节间平均抗折力强,倒伏指数小。综合来看,F优498、晶两优534和蓉18优2348等15个优质籼稻品种适宜贵州地区机插,且适宜机插优质籼稻关键评价指标为:成苗率>85%,秧苗均匀性>1.5苗·cm-2;倒伏指数<150%,基部3个节间平均抗折力>1 500 g;产量>8.25 t·hm-2,有效穗数225×104~300×104 hm-2,每穗粒数>140粒,结实率>75%,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15 t·hm-2,收获指数>0.45。研究为机插专用优质籼稻品种选育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筛选适宜贵州稻区机插的优质籼稻品种,建立适宜机插优质籼稻品种的评价关键指标体系,以近年选育的34个优质籼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在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进行机插试验,对各品种的秧苗素质以及机插条件下水稻分蘖生长、干物质积累、抗倒伏性、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机插条件下34个优质籼稻的产量变幅为6.1~10.5 t·hm-2,结合两步聚类算法,以产量为依据将参试品种划分为适宜机插和不适宜机插两类。适宜机插优质籼稻类型主要表现为产量均高于8.25 t·hm-2,其成苗率高、秧苗均匀性好、幼苗健壮;分蘖早生快发,易形成充足的有效穗数;植株能获得较高的花前和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并重新分配到籽粒;茎秆粗壮,基部3个节间平均抗折力强,倒伏指数小。综合来看,F优498、晶两优534和蓉18优2348等15个优质籼稻品种适宜贵州地区机插,且适宜机插优质籼稻关键评价指标为:成苗率>85%,秧苗均匀性>1.5苗·cm-2;倒伏指数<150%,基部3个节间平均抗折力>1 500 g;产量>8.25 t·hm-2,有效穗数225×104~300×104 hm-2,每穗粒数>140粒,结实率>75%,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15 t·hm-2,收获指数>0.45。研究为机插专用优质籼稻品种选育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潢川县糯稻种植面积和产量稳居全国县级前三位。选择信优糯721、糯两优7号、嘉农糯528、嘉糯I优721、信优糯5533、珍珠糯、特糯2072、丰两优4号(ck)等8个水稻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研究,以筛选出适合潢川县中稻区栽培的优质糯稻品种。  相似文献   

10.
杂交中籼稻机插适宜品种筛选和2种肥料水平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天长市目前麦茬高产施氮肥水平下,机插杂交中籼稻的用氮量以150 kg/hm2为宜;徽两优6号、徽两优3号、徽两优996、皖稻153综合性状好,可作为天长市麦茬机插中籼稻的主推品种进行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1.
杂交中籼稻机插适宜品种筛选和2种肥料水平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天长市目前麦茬高产施氮肥水平下,机插杂交中籼稻的用氮量以150 kg/hm2为宜;徽两优6号、徽两优3号、徽两优996、皖稻153综合性状好,可作为天长市麦茬机插中籼稻的主推品种进行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2.
天优华占作烟后稻机插种植表现及其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将乐县引进优质杂交稻品种天优华占作烟后稻机插试种和示范,综合性状好,适合当地作烟后稻机插种植。该文总结其示范种植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以生产上广泛应用的杂交籼稻Y两优1号、扬两优6号和Y两优2号为试验材料,研究其播期对麦茬机插籼稻生育期、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不同品种机插稻的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相对延迟,生育进程缩短,全生育期显著缩短;即播期每推迟5 d,全生育期缩短2.8 d。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构成因素均呈逐渐下降趋势,产量显著或极显著下降,品种间下降幅度不同;受播期影响大小依次为每穗粒数结实率穗数千粒质量,其中播期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千粒质量除外)均呈极显著相关。在播期影响下,Y两优2号产量潜力最高,扬两优6号产量潜力实现率最高;即播期每推迟5 d,3个机插籼稻品种的实产减少613.3~646.7 kg/hm~2。  相似文献   

14.
以宜优673为对照,选用中浙优8号、中浙优10号、甬优15号、甬优1540、和两优1号、晶两优华占等6个优质稻品种进行简比试验。结果表明,中浙优8号、和两优1号、甬优15号、晶两优华占、中浙优10号5个品种生育期适中,株型紧凑,抗倒伏,后期转色好,产量高,综合性状良好,适宜作烟后稻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适宜宁化县烟后机插的高产优质籼粳杂交稻品种,2022年宁化县农技站引进甬优7860等8个籼粳杂交稻新品种,以当地主推品种甬优1540为对照,在宁化县方田乡村头村进行品种筛选试验,分析比较这些品种的农艺特性与产量水平。结果表明,春优590、浙优21、诚优13品种比对照甬优1540分别增产19.6%、16.7%、15.4%,从生育期、适应性、抗逆性、丰产性和米质等方面来看,春优590、浙优21、诚优13等品种可作为今后宁化县烟后稻机插推广示范品种。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出适宜宁化县种植推广的烟后稻新品种,2022年宁化县引进华浙优223、平两优丝苗、乾两优馥香占、榕夏两优676等18个优质水稻新品种,以晶两优534为对照品种(CK),开展品种筛选试验,考察各水稻品种的生育期、产量、主要农艺性状、抗逆性等指标。结果表明:荃两优087产量为10 543.5 kg·hm-2,比对照增产14.1%;晶两优8612产量为10 437.0 kg·hm-2,比对照增产13%;明兴两优164产量为10 384.5 kg·hm-2,比对照增产12.4%;荃两优1606产量为10 312.5 kg·hm-2,比对照增产11.6%;冠两优华占产量为10 012.5 kg·hm-2,比对照增产8.4%;榕夏两优676产量为9 891 kg·hm-2,比对照增产7.1%;雅5优明占产量为9 811.5 kg·hm-2,比对照增产6.2%;这7个品种综合性状表现突出,适宜在宁化县作为烟后稻进行示范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2016年浦江县杭坪镇8.2 hm~2单季甬优15机插栽培示范方,平均产量10.893 t·hm~(-2),最高田块12.326 t·hm~(-2)。分析高产田穗粒结构及叶龄动态,提出甬优15机插产量超10.5 t·hm~(-2)的配套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冀东稻区糯稻品种(系)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香糯5号、垦糯5号、旱糯2号、津糯1号可作为冀东稻区适宜推广的糯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19.
冀东稻区糯稻品种(系)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香糯5号、垦糯5号、旱糯2号、津糯1号可作为冀东稻区适宜推广的糯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20.
甬优538在武义县作为连作晚稻机插栽培,攻关田达到10.5 t·hm~(-2)的高产目标,总结甬优538连作晚稻产量超10.5 t·hm~(-2)的技术指标、生育特性和实施结果,介绍机插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