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中国古代救荒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卜风贤  邵侃 《古今农业》2009,(1):102-112
近年来,学术界在对中国古代救荒书的认识和整理、研究方面作了具有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探索,并在救荒书的概念界定、古籍整理、分类研究、著者研究,救荒思想研究、救荒减灾技术研究等诸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形成颇多论著。但是,由于受史料的分散零乱以及灾害学学科分化不完全等因素的制约,救荒书的专题研究尚处起步阶段,唯考其成果,多呈单篇独段,鲜有全面深入的宏卷巨帙,今后迫切需要加强对中国古代救荒书的系统化研究。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救荒书的传承和发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中国古代的救荒书源远流长,内容丰富。今日可考可查者约有280部,实际流传的救荒书将远不止此数。根据现代灾害学原则划分,则古代救荒书大致有八大类,即总论类、荒政类、农艺类、治水类、漕运类、除虫类、野菜类、历象杂占类,每一类型皆与救荒活动密切相关。救荒书的发展可初步划分为三个阶段:先秦至隋唐时期、宋元明时期和清时期。先秦至隋唐时期,救荒书数量少且落后于救荒活动的发展,一些重大的救荒工作也没有以救荒书的形式反映出来,如常平仓、义仓的设置等;宋代是中国古代救荒书发展史上的转折点,自宋至明,各种救荒书均有出现,而且产生了经典性的救荒书,如宋代董煟的《救荒活民书》和明代朱橚的《救荒本草》等。清代是救荒书出现的高峰期,清代学者不但创作了一批救荒书,还对前此时期的救荒书作了初步整理。  相似文献   

3.
林希元救荒思想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理学名宦,林希元不仅在明代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也为中国古代救荒思想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概而言之,其救荒思想的突出之处主要包括:强调救荒贵在得人;将灾民分等,区别救济;重视灾后农业生产恢复;充分利用民间力量赈济灾荒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秦汉时期农业减灾救荒思想已呈现体系化的特征,它包含农业灾害预防思想、农业减灾思想和农业救荒思想三大部分。中国古代的减灾和救荒两大思想体系由此成为有机整体,研究这一时期的农业减灾救荒思想对于后世的防灾减灾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陶澍是嘉庆、道光年间重要官员,经世派代表人物。他的经世致用思想、改革弊政措施日益引起学者重视。本文着重对目前尚不为学界重视的陶澍的灾赈救荒(如灾前预防、灾中救助、灾后重建诸方面)思想进行论述,以期从其救荒思想中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6.
清代农业减灾救荒思想继承沿续了明及明以前各历史时期的灾荒理念,体现在技术层面的减灾思想和社会层面的救荒思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为这一时期指导农业减灾救荒工作的理论原则。救荒书的大量涌现使得清代减灾救荒思想能够集历代救荒思想之大成而自成系统,清代国家门户开放政策的推行和洋务运动的兴起又进一步促进了减灾救荒思想吸取更多现代科学成分而日臻完善成熟。  相似文献   

7.
李会娥 《农业考古》2004,(3):214-217,220
今天,野菜因无公害、无污染、方便、安全、卫生等诸多优点而逐渐流行起来。目前对野菜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利用现代科技种植、贮藏、加工上,出现了蔬菜饮料、蔬菜薄片(丝)、蔬菜脆片、美容蔬菜等科技含量高,难以普及的蔬菜食品。对《救荒本草》这一部系统记载食用野生植物的古农书,许多学者从版本源流、药用学、  相似文献   

8.
作为鸦片战争前后杰出的经世思想家,包世臣身处清朝国力渐弱、荒政渐衰之际,高度关怀民生疾苦。在江苏扬州和江宁,他主动参与救荒活动,积极出谋划策,赈济灾民。他批判荒政黑幕,切中时弊,并紧密结合具体需要,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措施,如及早备荒、安辑流民、以工代赈、劝捐救荒等。对于灾民,他抱着深切的同情,忧其所忧,乐其所乐,并表现出...  相似文献   

9.
对青海省东部农业区救荒野豌豆的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并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其资源量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救荒野豌豆在青海省有一定的地理分布和资源储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开发利用的设想。  相似文献   

10.
两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灾害多发期之一,因此宋廷特别重视荒政建设.仓储的设置与完善是宋代荒政的一大特点,各类型的仓储在防灾救灾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仓储的设置没能从根本上发挥救荒济民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