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正>近日,国家发改委公布《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全面分析了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确立了我国未来12年的粮食安全战略这一规划纲要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粮食安全保障和粮食贸易政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中国政府的粮食安全保障思想1. “无粮则乱”的传统思想在中国,确保粮食的供给具有特殊的政治意义,“无粮则乱”这句话简洁而明了地表达了这种思想。《汉书》中的“王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的说法现在也常被引用,这两句话都体现出了为政者决不能让民众面临饥饿的中心思想。中国的粮食政策是在理解了中国人心理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反映到中国的粮食安全保障思想上,自给自足自然就成了基本方针。2. 关于“中国粮食白皮书”(1)制定和发布的背景。“中国粮食白皮书”是指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1996年10月发布的“中国的粮食问题”…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粮食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黑龙江省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在中国粮食总产"八连增"的过程中,黑龙江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在这一波增产浪潮中,黑龙江省粮食生产逐渐显露出一些问题。本文对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存在的重迎茬、政策差异以及成本上涨问题进行了分析;从管理学和经济学角度对产生这些问题的利益、体制、流动性、市场以及组织化原因进行探讨。提出了构建换茬补贴、实施农业政策平等对接、健全信息透明农资市场体系、控制货币流动性、提高组织化化程度以及科技兴农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在中国粮食总产“八连增”的过程中,黑龙江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在这一波增产浪潮中,黑龙江省粮食生产逐渐显露出一些问题.本文对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存在的重迎茬、政策差异以及成本上涨问题进行了分析;从管理学和经济学角度对产生这些问题的利益、体制、流动性、市场以及组织化原因进行探讨.提出了构建换茬补贴、实施农业政策平等对接、健全信息透明农资市场体系、控制货币流动性、提高组织化化程度以及科技兴农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注重和改进农产品质量,特别是粮食的质量是世界发达国家十分关注的重大问题。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对这一问题也非常重视。但对于粮食质量的概念和标准等,目前我国学术界仍存在不甚明确之处。笔者认为,对一些问题有必要提出来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一、粮食质量的概念及其内容  相似文献   

6.
对“农地流转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的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2,(13):7926-7927
基于粮食安全的概念,从农地流转对粮食产量、粮食的稳定供给、粮食的合理分配3个方面的影响对农地流转是否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农地流转并不必然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相反可能威胁到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7.
适宜济阳县粮食生产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济阳县粮食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小麦精播半精播、小麦氮肥后移和夏玉米“一增四改”等几项提升粮食生产水平的关键技术,同时提出了推广这几项关键技术的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8.
2月4日立春,气温逐渐回升,各类作物开始生长,农民朋友们新一年的备种、备膜、备肥工作正在有序进行。对于一个人口大国而言,粮食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新世纪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连续11年增产,充分证明中国人有能力解决好自己的吃饭问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的粮食问题可以高枕无忧。习近平总书记在对"三农"工作提出的"五新"要求中,第一"新"就是"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这表明了党中央"重农抓粮"的坚定决心。那么,农民朋友们该如何响应呢?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粮食问题的辨识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阐述了上前我国出现的卖粮难,粮价下跌,市场竞争激烈的局势后,介绍了对粮食形势的4各不同判断,评析了解决粮食问题的4种策略。依据国情和粮情,指出我国粮食形势存在的5个不会变,看待粮食问题必须坚持5个分开。并以此为据,判断了粮食形势,辨识了各种解决粮食问题之策,提出了转化、保护,提高3项粮食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当前粮食流通体制下的粮食检测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安全是国策,粮食生产是前提,粮食流通是环节,粮食检验则是保证。粮油质量检验是粮食工作的基础,是一项政策性,社会性很强的工作,如果粮食质量出了问题,  相似文献   

11.
省委、省政府对我省粮食企业连年亏损很重视,1996年3月在全省粮食工作会议上,省长王云坤同志讲“1992年以前我省粮食亏损33.8亿元,中央指示我们利用5年时间弥补回来,可是5年时间过去了,旧帐没少,又新增加亏损33.3亿元,现在我省粮食企业亏损合计已达67.1亿元。”这里我们还必须看到这只是各地粮食基层企业上报的帐面数字,如果都如实报上来,全省粮食企业亏损总数恐怕要超过100亿元了。因为下面各企业还有很多呆帐,死帐挂帐没报上来。现在企业领导变动频繁,很多问题能拖就拖。企业主要领导离任审计都实际亏损多于帐面亏损。他们对向上报自己存在的问题及亏损数额,总不像向上级汇报工作成绩那么积极。一个小小县级粮食企业几年之内就黄了4个上百人的大公司,一年之内竟亏损亿元之多,听起来真有些骇人听闻。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正式公布后,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媒体纷纷瞩目,好评如潮。新华社评论员指出:这是时隔18年后中央再次把关于农业农村问题的文件作为中央一号文件下发,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意图。人民日报社论指出:《意见》的发表有如春风拂面,温暖人心,必将有力地推动促进农民增收工作的发展。中国工商时报说:这无疑是党中央、国务院送给9亿农民的一份温暖而厚重的新年大礼。澳门日报文章说:这体现了  相似文献   

13.
挖掘“绿色基因”促进第二次“绿色革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粮食和环境这两大问题,随21世纪的到来,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解决这两个世纪难题,科学空们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探索。本文回顾人类为解决这两大难题所走过的路程,并在此基础上讨论通过第二次“绿色革命”来保障粮食供给、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等问题,其中对挖掘作物种质资源中的高效增产,减少污染的“绿色基因”,促进第二次“绿色革命”的深入发展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我国的国情,分析了发展木本粮食在我国食品加工业和解决耕地日趋减少所带来的供求矛盾方面的效用,认为发展木本粮食是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有效途径,对怎样加快木本粮食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5.
仅靠增加粮食产量来推支农民经济的力量已十分有限,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粮食深加工新动向-主食工业化,这也是粮食高校办学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16.
马瑛 《甘肃农业》2005,(11):15-15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到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对此.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扶持“三农”的政策措施。2004年,我国农业生产取得了新的成就.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成为全年经济发展最耀眼的亮点。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得益于中央采取的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各项政策措施.特别是“两减免,三补贴”等政策,受到了农民的普遍欢迎。激发了农民粮食生产的积极性。但必须清醒地看到.农业仍是弱质产业.农村仍是落后区域。  相似文献   

17.
一、粮食援助问题的由来由于牵涉政治、经济、贸易等各方面的利益,粮食援助在国际上历来就是一个敏感而颇有争议的问题。其产生及变化情况如下:1.从处置农产品过剩到粮农组织的基本原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出现农产品(主要是谷物)过剩,美国通过了处置农产品过剩的措施和立  相似文献   

18.
威宁县在是贵州省西部的高原区,它属于典型的高寒山区,由于本身地理条件和气候环境,使它成为一个典型的旱作农业大县,结合威宁地区这一地域条件,介绍了适合高寒地区种植的玉米新品种-杂交玉米宣黄丹2号,通过一定的实验示范推广新杂交玉米的使用,保证高寒地区的粮食产量。  相似文献   

19.
粮食仓储是粮食流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粮食"存得好"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粮食流通效率、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受到国际宏观经济疲软和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粮食需求出现了阶段性过剩。加之受仓储设施布局不合理等因素影响,现有粮食仓容总体紧张,部分地区严重不足,储粮安全形势趋于紧张,破解粮食仓容不足问题已迫在眉睫。为此,本文在系统分析了我国粮食仓储设施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我国仓储设施存在仓容总量不足,地区布局不合理、配套设施和技术水平落后等问题。最后,对解决粮食仓容缺口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近期增加仓容建设力度,把过剩的产量暂时"储存"起来;加大粮食主产区产地加工的支持,促进粮食产地加工转化;打通"北粮南运"物流通道。从长远来看,要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畅通粮食产销衔接渠道,依靠市场自主调节的力量,扭转价格倒挂困局。  相似文献   

20.
衢县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之一。在粮食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国家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调整粮食产销政策的新形势下,粮食产业如何接轨市场,推进产业化经营?1999年以来,我们审时度势,转变传统思维方式,把粮食产业化经营放在市场和效益的基石上,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取得了粮农增收、粮企增效、财政减负的初步成效。 1.接轨市场长期以来,粮食产销的计划经济色彩较为浓厚。在生产环节上,组织生产的手段主要是通过层层下指令性计划,来确保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这一办法虽然解决了常规粮食的供应问题,但由于生产与市场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