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 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包括耕作整地、耕翻(深松)或旋耕后耙压、前茬高质量秸秆还田及还田后浇水造墒或镇压踏实土壤,适期适量播种、播后镇压等内容。【技术要点】采取连续旋耕3~4年深耕(或深松)1次,以打破犁底层,增加土壤通透性;耕后带耙,耙碎坷垃,耙实土壤;前茬秸秆还田时要采用大功率还田机,粉碎秸秆,秸秆残茬小于10cm,旋耕两遍还田,使秸秆和土壤混合均匀;秸秆还田后可采取浇底墒水或镇压的办法踏实土壤,避免土壤悬虚造成种子下落不匀、出苗不均和麦苗吊根现象;  相似文献   

2.
保护性耕作技术能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并解决秸秆翻埋还田造成的诸多问题,是推动秸秆还田的重要技术措施。通过试验和示范研究,探索解决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中的关键性问题,总结形成适宜安徽地区的麦玉、麦豆、稻油3种种植结构下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3.
采用秸秆还田机将秸秆粉碎直接还田是一项高效低耗、省时省工的有力措施,同时可以保持水土,增加土壤肥料,有利于土地的保护性耕作.  相似文献   

4.
采用秸秆还田机将秸秆粉碎直接还田是一项高效低耗、省时省工的有力措施,同时可以保持水土,增加土壤肥料,有利于土地的保护性耕作.  相似文献   

5.
为了高效利用天然降雨,缓和农业水资源短缺,该试验在小麦、玉米一年两熟条件下,设置耕作措施和秸秆2个因素,其中耕作措施分为常规耕作、深松耕、耙耕、旋耕、免耕5种,秸秆因素分为玉米秸秆全量还田与不还田,共10个处理,研究了耕作措施与秸秆因素对极端土壤水分和冬小麦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无论秸秆还田与否,相对于常规耕作,深松耕能提高土壤水分充足期的土壤含水率,增加冬小麦产量,尤其是深松耕秸秆还田,比常规耕作无秸秆还田分别高25.74%和11.45%。秸秆因素在土壤水分充足时影响土壤含水率方面占主导地位,秸秆因素与耕作措施在土壤水分亏缺时影响土壤含水率和冬小麦产量方面均起着重要的作用。免耕、深松耕、耙耕与秸秆还田的交互效应能够增加集雨,提高冬小麦产量。研究结果还表明,冬小麦产量与土壤水分亏缺时土壤含水率相关不显著,而与土壤水分充足期土壤含水率相关显著。  相似文献   

6.
快速腐熟秸秆还田机设计与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传统还田机作业后秸秆还田周期长,耽误耕作农时及秸秆焚烧现象引发的环境污染等问题,采用腐熟剂喷施与机械粉碎相结合的还田原理,设计了快速腐熟秸秆还田机.经田间试验测定,使用快速腐熟秸秆还田机完成作业的机收麦茬地,7个月后的秸秆腐熟还田率为97.2%,比单一机械粉碎方式高17.1%,小麦单位面积产量比单一秸秆粉碎还田地高16.5%.  相似文献   

7.
农作物秸秆还田是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核心内容之一。以科学合理的原则与求真务实的态度,通过客观分析国内外秸秆还田机发展现状,阐述我国秸秆还田机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并对秸秆还田机具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正>许多研究报道表明,秸秆还田可以改善土壤环境,明显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减缓地力衰竭,增加微生物的含量,增加作物产量。但相对于旱作区秸秆还田的研究来说,稻麦两熟制地区秸秆还田的研究较少,主要集中于耕作方式、产量及土壤的营养平衡,其中针对不同生态条件下水稻秸秆还田量、施肥调控方面的研究更少。本试验研究水稻秸秆还田与施肥对冬小  相似文献   

9.
免耕播种机的基本状况与选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性耕作机具是保护性耕作的关键技术,保护性耕作机具主要包括秸秆还田机、深松机、植保机械和免耕播种机。秸秆还田机主要是用于处理地表秸秆和杂草,避免秸秆和杂草对免耕播种机的缠绕,以利于实现免耕播种作业;深松机主要用于对深层土壤的松动,初次实施保护性耕作时深松是为了打破犁底层,实施保护性耕作之后,3~4年进行一次深松,以利于蓄水保墒;植保机械主要是用于喷洒农药和除草剂,目前使用的植保机械多数为背负式手动喷雾器或小型机动喷雾机,大型机载式喷雾机使用量较少。秸秆还田机、深松机、植保机械是农业生产的常规机具,都是较为成熟的农机产品,性能和质量基本能满足保护性耕作生产需要。免耕播种机是保护性耕作机具的重点和难点,它的作业条件与普通播种机相比,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它不仅需要具备普通播种机的性能,  相似文献   

10.
<正>课时:2h知识目标:了解保护性耕作配套机具的分类;了解秸秆粉碎还田机的分类、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秸秆粉碎还田机的调整与使用;了解秸秆粉碎还田机在作业中的注意事项;掌握秸秆粉碎还田机的常见故障与排除方法;掌握秸秆粉碎还田机的维护及保养。能力目标:掌握秸秆粉碎还田机的调整与使用;了解秸秆粉碎还田机在作业中的注意事项;掌握秸秆粉碎还田机的常见故障与排除方法;掌握秸秆粉碎还田机的维护及保养。  相似文献   

11.
秸秆粉碎还田机可以有效地将作物秸秆粉碎并均匀地抛撒在田间,实现秸秆覆盖地表,防止土壤被风刮走或被雨水冲走,同时也有效地避免了秸秆焚烧,是实现保护性耕作的重要机具,因此选好用好秸秆粉碎还田机,使其在农业生产中充分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秸秆还田机还田弯刀的力学状态,直接影响还田质量及刀具可靠性.在含水率为30%,坚实度为700 kPa的黑土土壤中进行耕作参数优化试验,当耕深为200 mm、刀轴旋转速度为240 r/min、单位秸秆量为3.5 kg/m2时,刀轴扭矩平均值最小.依据优化的耕作参数及测定的仿真接触参数和材料参数,采用离散元法建立还田弯刀—...  相似文献   

13.
水稻秸秆整株还田机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阐述了1ZT-210型水稻秸秆整株还田机的总体结构设计。田间试验证明,水稻秸秆整株还田机的翻土和覆盖性能较好,可获得良好的土壤耕作层,耕深达18cm,秸秆在15cm深度以下覆盖率达95%。满足保护性耕作农艺要求,能够保证水稻移栽作业质量。  相似文献   

14.
秸秆粉碎还田机甩刀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秸秆粉碎还田技术是一种有效、直接的保护性耕作技术,而甩刀是秸秆粉碎还田机中最重要和关键的零件,直接影响秸秆粉碎质量和整机性能.通过对秸秆粉碎还田甩刀的形状、速度、数量、排列、耐磨性及刀辊平衡等方面进行全面综述与分析,指出其存在主要问题,为设计与改进秸秆粉碎还田机提供了指导方向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高负荷机械化耕作破坏了地面的保护层,导致土壤风蚀、河流泛滥、沙尘暴猖撅,耕地质量严重下降。为了遏制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国家提出了保护性耕作。对秸秆还田机、深松整地机、免耕播种机等保护性耕作机械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我国每年农作物秸秆总量达6亿多t,焚烧秸秆现象十分严重,造成空气污染等一系列不良后果。作物种植作业次数多,工作量大,效率低,种子、化肥易过量使用,造成资源浪费。基于秸秆还田的小麦全程生产机械化集成是土壤保护性耕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连云港市农机试验推广站实施了"基于秸秆还田的小麦全程生产机械化集成推广"项目。试验研究表明,小麦全程生产机械化集成技术可以解决有机肥投入减少、化学肥料投入上升的问题,提高土壤  相似文献   

17.
秸秆全量还田条耕条播技术是土壤保护性耕作和获取农作物高产的新型农机作业技术。为探索连云港地区秸秆全量还田条耕条播技术推广的可行性,在机具选型基础上,开展了该项技术的试验示范,并对农作物(小麦)的生长状况进行了跟踪和测产。试验结果表明,条耕、条播一次作业对表土破坏很少,有利于避免水土流失,大大节省耕作能耗,降低种植成本,提高作物产量。水稻收割后的秸秆不需清理,直接留于田间,通过该实用新型耕作技术,可达到秸秆全量还田的目的,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锐远2BFG-200型条耕条播机综合作业效果优于普通旋耕种植作业。  相似文献   

18.
大量焚烧农作物秸秆对大气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目前水稻秸秆利用的渠道虽然有多种,但是利用量非常低。水稻机收秸秆粉碎还田是秸秆肥料化利用技术中的一种主要方式,进行好水稻机收秸秆粉碎还田技术试验示范,探索出适宜水稻秸秆粉碎还田、培肥地力和耕作集成模式,可以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不仅有利于培肥地力、改良土壤,发展可持续农业,而且可以解决因焚烧秸秆而造成的大气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9.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理化性质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应用定位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方式对作物产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传统翻耕的土壤容重大于进行保护性耕作的土壤容重;随着免耕年限的增加,土壤团聚体不断增大,进行5年保护性耕作的土壤团聚体比进行2年、3年保护性耕作的土壤团聚体有明显增加:进行免耕秸秆覆盖处理的土壤养分除碱解氮外.有机质、全氮、全钾、全磷及速效磷、速效钾均高于免耕无秸秆覆盖和传统翻耕的土壤:在施肥量相同的情况下。进行保护性耕作处理的小麦和水稻产量均比传统翻耕高,其中以半量秸秆还田免耕增产幅度最高,分别达小麦14.45%,水稻6.47%。  相似文献   

20.
农作物秸秆粉碎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从而有力地提高土地农作物生长力.秸杆还田后,在分解过程中进行矿质化,释放养分,同时进行腐殖质化,从而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和理化性能,大大改善了土壤结构及吸水、粘结等性状,提高土壤自身调节水、肥、热、气的能力.随着秸杆还田年数的增加,土壤中有机质不断提高.据农业部门试验,秸秆还田后的土壤有机质增加0.03%~0.15%,土壤容重降低0.06%~0.2%,孔隙度增加3%~7%,出现土壤疏松,通气性好,耕作比阻减小,贮存水分、养分能力增加;同时,秸秆还田可以有效地避免因焚烧秸秆造成的土地碱化和焚烧产生的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