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7 毫秒
1.
以典型岩溶区贵州安顺市为研究对象,以ASTER影像数据为数据源,参照叶岩溶地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标准曳中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等级划分标准,研究水土流失与石漠化的相关性。结果发现:安顺市水土流失与石漠化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非水土流失区及水土流失等级较低的区域石漠化发生率和石漠化严重程度明显高于水土流失区及高等级水土流失区。非岩溶区水土流失发生率大于岩溶区16.9个百分点,非石漠化区与石漠化区的水土流失发生率分别为39.4%和36.8%,低等级石漠化区水土流失发生率大于高等级水土流失区27.4个百分点,安顺市非岩溶区、非石漠化区及石漠化等级较弱的区域水土流失发生率更高,等级也更强。  相似文献   

2.
水土流失治理不仅是技术问题,也是一个法律问题。根据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实践,以法规政策为依据论述了我国水土流失治理的法律规定,包括综合治理,建立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和防风固沙体系;坡耕地的治理;水土流失治理的组织实施以及水土流失治理责任制等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的国家,水土流失造成的生态不平衡,严重制约着我国农业和经济的发展。保护水土资源,防止水土流失,是促进我国农业和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在治理水土流失的过程中,利用林业技术对水土流失进行治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在阐述水土流失治理中林业技术的作用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水土流失治理中林业技术的应用,以期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4.
为了定量查清丹霞地区赤水市的水土流失现状及10年来的动态变化,也为该区快速准确地评价水土流失和开展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保护世界自然遗产地生态环境等提供科学依据,基于ArcGIS空间叠加分析方法,综合考虑影响水土流失的地形坡度、植被覆盖率、土地利用类型和沟谷密度等主要因子,在遥感定量监测技术的支撑下对贵州省赤水市水土流失进行了分析,划分出流失强度等级,并得出其空间分异规律,最后与2000年数据对比,进行动态变化分析。结果表明,水土流失区域面积占赤水市面积比例比较低,水土流失状况不甚严重,水土流失强度等级较低,无极强烈和剧烈流失区域。与2000年相比,赤水市2010年水土流失比例下降了2.09个百分点,轻度水土流失面积下降了22.34 km2,中度水土流失面积下降了13.12 km2,强烈水土流失面积下降了2.28 km2。  相似文献   

5.
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和水土损失。我国水土流失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各地条件不同,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从水土流失规律看,当水的破坏力大于土体的抵抗力时,就会引起水土流失,其中地形就是形成水的破坏力和土体抗力的根源。本文从地形中的各个因素分析与水土流失的密切关系,从而为预防水土流失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近50年来黄土高原中部水土流失的时空演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近50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地表的影响,水土流失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了揭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时空演化特征,该文选择了黄土高原中部4种典型地貌区域,以年径流深度和年侵蚀模数为水土流失过程参数,采用波谱分析方法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该地区水土流失的周期和演化趋势进行了探讨,分析了不同地貌区域的水土流失特征及近50年来各地貌区域水土流失的演化过程.结果表明,近50年来,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无明显变化,黄土残塬沟壑区和水土流失较轻的土石山区水土流失总体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持续减弱,而水土流失较轻的黄土山区则表现出总体递增的趋势. 黄土高原各地貌区都存在20~21 a、6~7 a和2~4 a的变化周期. 周期外延和多元回归的混合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预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周期波动与总体递变相叠加的演化趋势,可作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监测与预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了及时、准确地掌握水土流失现状,了解水土流失变化规律,为区域水土流失防治确定科学的思路和目标,基于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应用RS和GIS技术对淮南矿区水土流失进行动态监测与分析.结果表明,1986 ~ 2012年,淮南矿区水土流失中度侵蚀和轻度侵蚀区面积比例减少,微度侵蚀区比例增加,矿区水土流失状况总体上趋向变好的态势.研究结果有助于指导淮南矿区水土流失防治及其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  相似文献   

8.
以北京市丰台区亚林西居住区土地一级开发项目为例,分析了该类建设项目造成水土流失的特点和水土保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认为该项目水土流失主要产生于两方面:拆迁过程引起的水土流失及"七通一平"过程引起的水土流失。在对土地一级开发项目的水土流失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此类项目的水土流失防治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土地水土流失是现阶段国家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中面临的核心问题,区域土地覆被状况对水土流失有较大影响。应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能帮助工作人员准确掌握水土流失状况,明确水土流失变化规律,为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确定思路和目标。该文介绍了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明确了其在土地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中应用的必要性,并阐明了具体应用路径,以期为生态环保建设提供可靠支撑。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剑河县南明镇八十村烟水配套工程项目区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现状,分析了项目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对工程建设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水土流失防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西北水土流失区生态安全保障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彦君 《江西农业学报》2012,24(4):171-173,176
综述了西北水土流失区生态安全保障理论研究背景、生态安全保障的思路和基本原则,总结了生态安全保障的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及耕作措施。  相似文献   

12.
梁毅 《北京农业》2012,(24):141
我国作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我们必须大力加快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论述了水土保持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并列举了几种以数字化技术为依托下的水土保持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13.
西北农业大开发的若干战略问题抉择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讨论了西北农业大开发的若干战略问题,认为西北大开发中农业开发事关区域经济整体发展,应当优先启动,农村经济发 本地区实现生态重建的基础而应优先发展,干旱山塬区林果草生产的生态经济效果优于粮食生产而应重点发展,水土流失治理应以生物措施为主工程措施为辅而西北农业大开发的关键制约因素是水资源短缺,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是西北农业大开发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4.
中国西北旱作小麦干旱灾害损失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为探索能定量监测中国西北旱作农区旱灾对小麦造成产量损失的方法,以宁夏南部山区为例,计算了1961~2000年参考作物蒸散量,利用FAO提供的小麦KC值和历年小麦生育期资料,模拟了历年逐旬小麦需水量。通过土壤水分平衡方程各分量的订正,求算了历年小麦生长期间的实际耗水量和水分满足率,运用期望产量和作物水分生产函数建立了小麦单产的干旱灾损监测与损失评估模型,效果良好,可以满足监测与灾损评估需要。该方法适用于中国西北旱作小麦的干旱监测与灾损评估。  相似文献   

15.
黄土高原生态自然修复与重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黄土高原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环境不断恶化的压力。面对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我国已积极地进行了退耕还林、还草和生态环境整治。介绍了恢复生态学基本理论及生态恢复的方法,并针对黄土高原的自然、经济和社会状况,提出黄土高原生态恢复的基本途径、目标、策略、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以陕西省铜川市生态文明建设与水土保持为例,从生态文明的概念入手,分析了水土流失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探讨水土保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四大作用,即水土保持是综合防治蓄水减沙的根本性措施;枢土保持改善农业生产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水土保持缓解水资源供需平衡的矛盾;水土保持是改善山区农业生态环境的主要途径。并提出了水土流失治理与加快生态建设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有机农业认证面积居全球第四位,整体水平较低。存在问题:有机产品单元规模小、产业化水平和附加值较低;单纯强调产品安全卫生质量, 而忽视生态协调、环境友好的理念和实践;现代生物防治技术、生物肥料技术、除草技术研究和推广滞后,不能满足有机农业规模发展的要求,生产成本高;山区有机农业基地的水土流失问题突出、土壤和大气污染对有机农业带来新的的安全风险;国内有机认证尚未与国际接轨,缺乏国际竞争力。对策:将有机农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普及教育和宣传;国家对有机农业项目以重点扶持;开展国家层面的特色有机农业规模基地规划;完善有机食品专业人员的资格认定、职业规范,建立有机农业诚信体系;各大院所、有机农业相关机构和生产企业应加强合作,促进有机农业产学研结合,延长有机农业产业链;重视山区有机农业的水土保持问题,加强对区域有机农业基地土壤和大气污染的防控和预警;制定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切实可行的有机农业标准体系,推动国际间有机证书的互认,提高中国有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水资源短缺是制约西北旱农地区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要使西北旱农地区实现农村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首先解决水的短缺问题,现代集水型生态农业是解决西北旱农地区水资源短缺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石漠化造成水土资源的损失和破坏已经成为限制广西地区经济发展的严重问题,建立一套广西特有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科学、合理地评价广西地区的水土保持效应,对广西地区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广西地区基岩裸露、成土缓慢、植被生长困难等石漠化特点,依据《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应计算方法》(GB/T 15774—2008),通过广西水利厅提供的水文站资料、县志、年鉴等历史资料集成、野外小流域采样调查、原位监测等方法,总结出涵盖包含社会、生态、经济3大方面在内的9类指标构成的初选指标体系。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指标进行降维,并结合相关分析、通径分析、敏感性分析的结果,分析各主成分中指标主要的作用途径,对指标的敏感性进行检验,筛除冗余指标,使得到的指标体系涵盖内容较为全面,指标信息重叠较少,代表性较强,最终形成包涵8个生态效应指标、7个经济效应指标、1个社会效应指标的水土保持效应指标体系。其中,生态效应指标对石漠化地区水土保持影响较大的前3位分别为林草措施面积(11.21%)、蓄水措施有效面积(11.10%)、有效土层厚度(6.28%),经济效应指标影响较大的前3位分别为林果产品产量(15.11%)、粮食生产量(14.95%)、第三产业总产值(14.74%),社会效应指标为负向指标,说明城镇化水平越高,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破坏越严重,越难以治理。本研究最终构建的指标体系为深入讨论生态效应补偿机制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为优化广西石漠化地区水土保持工作配置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人类活动加剧,自然环境变迁,水土流失问题在某些区域愈演愈烈,然而随着经济发展,环境意识增强,人们迫切需要找到合适的办法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过去,防止侵蚀和泥沙冲积作为工程的一部分,是在已砍伐或退化地区植树造林。现在更多坡面工程实施,会更加科学的满足环境需要,而且对流域的生态经济系统做出有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