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2 毫秒
1.
兰州市区滑坡泥石流危害、成因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兰州地处我国地理中心,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经贸中心。在今天的西部大开发中,兰州具有"承东启西"的战略地位,肩负着经济建设和战略转移的重任,是国家开发西部的重要窗口,已成为西北区域联结内陆城市的桥梁和基地,也是西北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城市。同时兰州又是在中国各大城市中,滑坡泥石流频发率较高,受危害最严重的城市之一。近50年来,就有300多人死于滑坡泥石流灾害,财产损失也极为惨重,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直接威胁着这一省会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兰州市区地形、地貌特点和滑坡泥石流危害及成因分析,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甘肃东部滑坡遥感调查分析评价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TM数据为基础资料,结合SPOT图像及航片、地形图、地质图,建立了滑坡遥感解译标志,对甘肃东部滑坡进行了遥感调查。分析了滑坡分布特征,将滑坡分为2个大区8个小区。根据滑坡的密度、规模、危害程度,对以上地区进行了危险度评价并划分出三个等级:Ⅰ级极危险区有兰州—定西滑坡带、临夏—渭源滑坡带、通渭—秦安—清水滑坡带、舟曲—武都白龙江滑坡带;Ⅱ级危险滑坡带有武山—天水滑坡带、礼县—成县嘉陵江上游滑坡带;Ⅲ级危险区有华亭—崇信滑坡带、环县—庆阳滑坡带。  相似文献   

3.
以冻融期黄土滑坡为研究对象,以实测资料为基础,利用ADINA有限元分析软件中的ADINA-T模块对黄土滑坡温度场进行模拟,探求冻融期滑坡动态过程中的温度场效应。在明确边界条件、确定主要参数的基础上,以兰州地区典型黄土及冻融期滑坡为原型,建立几何模型,并对其温度场进行有限元模拟。模拟结果较好地反映了冻融期黄土滑坡的温度场情况,与实测的冻深情况基本吻合,表明ADINA可用于冻融期滑坡温度场分析。  相似文献   

4.
1983年3月7日,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果园公社发生了一次后壁宽约250米、高220米左右的巨大滑坡,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为查明该滑坡形成的原因,对滑坡体本身及邻近地区进行了初步调查。现将其构造特征作如下讨论。  相似文献   

5.
在兰州以南60余公里(直线距离)、的甘肃省东乡县果园公社发生了洒勒山滑坡,因其速度快、范围大以及造成的伤亡人员多而成为近些年来我国自然滑坡直接伤亡最严重的事件之一,同时也引起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怀和重视。  相似文献   

6.
1983年3月7日17点46分,东乡族自治县的洒勒山发生了严重的山体滑坡灾害,顷刻间,数千万立方米黄土、岩体掩埋了洒勒、新庄、苦顺、达浪四个树庄,毁坏了公路,堵塞了那勒寺河道。滑坡规模之大,来势之凶猛,速度之快,破坏性之强烈,实属罕  相似文献   

7.
1983年3月7日,洒勒山滑坡发生之后,在省科委统。领导下,数十位专家、学者几次去现场调查研究,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写了不少专论。我抓紧时间,查阅了一些史籍,从《汉书·本纪》公元前186年起,摘录了一百余条有关甘肃省境内滑坡的记  相似文献   

8.
洒勒山滑坡,北距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21公里,地处洮河流域,广通河支流那勒寺河的北岸。滑坡区山体在长期蠕变后,于1983年3月7日17时46分产生了突然滑动。滑坡体下滑高达300余米,厚50—80米,体积4,500万立方米;滑体前缘土体脱离滑床后,呈放  相似文献   

9.
1983年3月7日下午5点46分,甘肃省东乡县洒勒山发生了巨型黄土切层滑坡。顷刻间,整个山体从相对高差300多米的山顶推向那勒寺河河漫滩阶地前缘,并越过那勒寺河。堵江壅水成湖,造成了我国北方黄土区罕见的灾难。我们通过现场考察,认为洒勒山滑坡虽然规模巨大,滑动时间短暂,造成后果严  相似文献   

10.
针对滑坡发生的复杂性,该文把可变模糊集理论模型应用到滑坡稳定性评价中。选取4个层次17个因素建立了滑坡稳定性的多层次多指标评价单元系统。采用三级权重和二元比较模糊量化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影响因素权重。利用可变模糊识别模型对丹巴滑坡、老金山滑坡、印江岩口滑坡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吻合;并得到丹巴滑坡从20世纪80年代到2007年的稳定性先减弱后增强,在2004年3月到2005年3月处于最不稳定状态。可变模糊评价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分别对丹巴滑坡a时期(20世纪80年代至1998年)、d时期(2005年3月到2007年)进行评价结果都为III级,验证了滑坡可变模糊识别评价模型的可行性。可变模糊模型利用动态可变的相对隶属度和级别特征值对丹巴滑坡a时期、d时期的特征值评价结果分别为3.27和3.44,评价出丹巴d时期稳定性比a时期稳定性差,进一步说明了可变模糊识别模型的优越性。滑坡稳定性评价可为滑坡灾害的防治和预警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1983年3月7日,甘肃省东乡县洒勒山发生了大规模的黄土滑坡,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灾害发生后,国内许多利学工作者对这次滑坡形成的过程和造成的危害从各个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水土保持通报》1983第3期作了系统介绍。本文结合膜状大标本在洒勒山滑坡研究中的应用,通过实地对滑坡体不同部位、各种变形破坏结构的膜状大标本采集,应用不同的光学显微镜对滑坡体的形态、微形态进行研究,从一个侧  相似文献   

12.
1983年3月,东乡县洒勒山南坡发生了甘肃省三十多年来最大的一次滑坡灾害。滑坡发生后,省内外科学工作者相继赶往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就洒勒山滑坡的危害程度、成因类型以及灾害前兆、特征等诸多问题搜集资料,进行科学分析;并对邻近地段再度  相似文献   

13.
1983年3月7日下午5时46分,甘肃省东乡县境内的洒勒山发生严重滑坡灾害,造成果园公社宗罗大队220多名东乡族社员死亡。灾情发生后,省地震局立即组织综合预报、工程地震和地质力学研究室的科技人员奔赴灾区。考察组代表省地震局与全体职工向受  相似文献   

14.
1983年3月7日下午5时46分,位于广通河(洮河的支流)支流那勒寺河左岸的洒勒山骤然下滑。滑坡区长约1.7公里,宽1公里左右,面积1.7平方公里。滑下土体大约4,000—5,000万立方米。顷刻间,将洒勒、新庄和洒勒咀等三个村庄埋没,死亡220多  相似文献   

15.
1984年秋季以来,陕西省连续发生滑坡,给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相当严重的损失。如1984年10月2日凌晨4时45分,在铜川市郊区城关二队发生黄土地段的滑坡,滑坡体积6,000立方米,范围2,000多平方米,造成居住在滑坡体上的5户居民中除一人因外出幸存外,其余50人全部遇难;1985年1月4日晚21时在榆林县桐条沟乡张硷村发生一个小滑坡,掩埋了3户人家,压死21人;在关中地区,滑坡更为广泛而密集,仅西安地区,从1984年7月到11月就出现滑坡30余起。目前,在一部分乡民中,对滑坡是否会导致地震这个问题也产生了疑虑。本文着重从我们重点考察过的两个滑坡探讨关中地区滑坡的成因、特点和预防。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天生桥滑坡位于广西隆林县坝索村南盘江右岸一级残留阶地后缘,是由于在天生桥二级水电站首部枢纽进水口拦沙坎上游右岸修建挡土墙时发生的。滑坡发生于1985年12月24日下午3时23分,总方量为7,000余立方米,属于坐滑式滑坡类型的堆积层滑坡。  相似文献   

17.
晋西三川河流域黄土区的滑坡,可根据“滑床”、“稳定性”和“滑坡体体积”三个指标分类、命名。调查滑坡可以1:100,000MSS彩色合成卫片,1:50,000和1:100,000地形图以及地质、地貌、水系、植被和土壤侵蚀等图件作为主要信息源。然后,通过日视判读从彩色红外遥感航片上确定滑坡分布、滑坡类型、滑坡稳定性和滑坡的规模等。分析结果说明,滑坡作的面积与其长度、宽度之间有很高的相关性,用DBASEⅢ数据库管理系统支配,把网格化的滑坡类型分布图的有关数据输入计算机,可计算出滑坡个数、面积和滑塌量,得到滑坡分布密度等10幅专题图件,为该流域的整治与开发提供滑坡方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1983年3月7日下午5时46分,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境内的洒勒山主体产生滑坡,给当地少数民族兄弟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党和政府对此十分关怀和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同时,为了科学地总结其经验教训,甘肃省科委已重点组织了专业考察和讨论。在考察和讨论中,我们亦初步形成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四川省降雨诱发滑坡灾害的气象预警模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分析四川省2008—2014年的滑坡灾害与前期降雨量间的关系,构建降雨诱发滑坡灾害气象预警模型,优化模型的权重参数,为四川省滑坡灾害预警工作提供有效参考。[方法]基于降雨信息资料,对四川省滑坡灾害的前期雨量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逻辑回归分析分别计算和优化灾害的前期综合日降雨量间的权重关系和气象预警模型中地质环境背景值与降雨诱发灾害概率值的权重系数。[结果]滑坡灾害的当日降雨量、前一日降雨量和前两日降雨量对灾害的影响权重分别为0.587,0.220,0.189,气象预警模型的地质背景概率和综合雨量概率的权重参数分别为0.394,0.606。根据以上研究构建灾害气象预警模型,利用已有灾害点对其进行验证,证得模型的整体准确率为78.36%,进而通过2013年7月10日的群发滑坡灾害个例对模型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良好。[结论]该模型预警效果良好,精确度较高,能为相关部门提供的防灾减灾参考。  相似文献   

20.
山体发生崩塌等山地灾害,改变了流域运动形态。定性分析其危害远远大于常规的水土流失。但定量分析,究竟危害到什么程度,目前还没有相关的详细研究报道。2008年日本学者Laurentia DHANIO等人根据2004年3月26日发生在印尼的山地灾害相关资料,定量研究了因山体发生崩塌、滑坡,对流域输沙量的影响。其结论是:山地灾害的发生,不仅造成河流的泥沙大量沉积,且崩塌前径流深为降水量的60%,而崩塌后下降到45%。浑浊度比崩塌前提高了400倍。此项研究揭示了流域内一旦发生滑坡,必然产生大量的水土流失,增加了流域治理难度。但也提示我们应利用这种改变规律,决策流域治理手段。此项研究成果对我国研究山体崩塌、滑坡或泥石流等山地灾害的防治,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