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激活零售商     
农药零售商是农资销售的最后一环,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卖谁的产品"和"卖多少"是由零售商说了算的,因此,零售商主动权较大,也一直受到生产厂家和上游经销商的重视,但同样也面临着较大的困难与挑战。在恶性竞争、产品同质化严重的农资市场上,农资店正如雨后春笋般增加,遍地开花,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加入进来,争抢这块有限的市场蛋糕,能够开一家生意稳定、长期赚钱的农药零售店并非易事。单一销售还是一条龙经营?  相似文献   

2.
越来越多的基层经销商开始考虑自己的发展出路,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进入到农资零售行业,最后这个行业都让很多零售商又爱又恨。不做吧,是个挣钱的门道;继续做吧,越来越难,农户赊欠严重、送货上门要求高。眼下随着政策的明朗,土地流转速度即将加快,那么位于村镇上的农资零售店怎么发展呢?早一点思考,早一点准备,早一点转型,基层经销商才会赢在未来。在土地流转较快的地区,农资零售商可以转型为职业农民,集中更多农户的土地进行规模种植,希  相似文献   

3.
越来越多的基层经销商开始考虑自己的发展出路。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进入到农资零售行业,最后这个行业都让很多零售商又爱又恨。不做吧,是个挣钱的门道;继续做吧,越来越难,农户赊欠严重、送货上门要求高,眼下随着政策的明朗,土地流转速度即将加快,那么位于村镇上的农资零售店怎么发展呢?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资》2009,(6):28-30
<正>在中国化肥体制改革十多年后的今天,几乎所有农资企业都认识到,单纯靠销售来卖农资已经不现实。大到年销售额数千亿的国有大型企业,小到基层的经销商,都无一例外地认识到,必须另寻渠道获得农民认可。在企业十来年的摸索下,早期的  相似文献   

5.
依据多年为农资企业服务的经验,笔者发现从去年开始,对零售商的疏导与培训越来越多,主办者有的是厂家,有的是大的经销商,我们发现"决胜终端、品牌经营"在农资渠道领域真正形成了氛围。分销渠道的精细化管理一浪高过一浪,新的渠道模式也被广泛使用,如邮政系统的农资销售,营销渠道创新与深化呈现很多新的内容,农资营销渠道变革的探索在理论界也开始受到关  相似文献   

6.
<正>产能过剩、天灾人祸、政策控制……很多悲观的词汇都出现在这两年的农资圈中,几乎每个农资企业都备感市场的压力,大家已经不再说"看不懂市场"。而是开始学会习惯农资市场的平淡。  相似文献   

7.
<正>我国的原料奶在经历了2013年的价格上涨"乳品企业出现"奶荒"后,2014年原料奶价格又逐渐下跌,到2014年9月市场上又出现奶源过剩现象,乳品企业对奶牛养殖场实行"配额制限购",使奶牛场出现"卖奶难"的状况。一、"卖奶难"的原因"卖奶难"的真正原因是原料奶供过于求,即过剩,而造成原料奶过剩的主要因素是:1、乳品企业自养牧场奶牛存栏快速增加。在经历2013年的"奶荒"以后,各乳品企业加大了  相似文献   

8.
<正>"不想再赊了"这是一位从事农资销售多年的经销商对赊销的感言。目前赊销导致很多假冒伪劣产品不断出现,扰乱市场交易秩序,经销商越来越难实现现款交易。其实为了解决赊销现象,农资行业也采取过各种措施,但效果甚微。赊销之于农资行业非一日之疾,所以也需要逐渐解决,如今有一些经销商正在走出这一步,逐渐对赊销说"不"。  相似文献   

9.
在农化行业,提到县级农资经销商,首先想到的是赊销、批货大比拼。随着农化行业市场的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不再赊销,对于县级农资经销商来说,一夜之间变成了市场风险的最大承担者。作为县级农资经销商,似乎此时此刻走进了死胡同,无资金愁、有资金有产品也愁、有产品有客户也愁,原因是销售渠道早已不是供不应求,甚至很多乡级经销商为取得企业更大的代理权,尝试直接与企业打交道,实行乡级联盟的模式实现企商合作。此外,随着国家土地流转模式的推行,传统种植规模逐步被打破,更多农民变成种植户,开始向土地要金钱,不仅仅是满足解决填饱肚子的问题。这一切都给县级农资经销商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只是被动应付,或许很快就会被市场淘汰。面对市场萎缩、企业战略转变及消费者选购产品要求提高等变化,笔者认为县级农资经销商应从三方面实现转变,才能赢得更多商机。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产能过剩"、"土地流转"、"竞争加剧"等一个个受关注现状的升温,今年化肥市场整体形势可谓水深火热。生产企业瞄准终端,产业链向下游延伸,农资分销渠道减少,逐渐走向扁平化。因此,农资流通企业普遍面临重新洗牌的局面,企业只有打开思路、做好战略转型、创新技术并加强终端服务,才能够有效抵抗被市场淘汰的命运。2012年,廊坊绿园农资有限公司开始探索农业产业化服务  相似文献   

11.
张琴 《中国农资》2009,(7):64-67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感觉农资市场不好做,除了受国际市场影响外,我国农民的需求成了影响农资市场起起伏伏的一个主要原因,靠吃市场饭的农资经销商面对这一现状而处于市场被动的地位。如何解决农民需求问题?作为农资流通企业又将如何改变其在市场这一被动地位呢?在江苏、河南、河北、安徽、湖南、湖北、山东等地,一个备受业内关注、经销商推崇、农民欢迎的连锁品牌"千村植保",从农民需求入手,通过全方位服务为农民解决买难买难问题以逐步推动农资连锁,不仅让农民买到了放心农资,实现了增产增收,而且使区域经销商赢得了市场的主动权和持续快速发展。虽然"千村植保"发展仅有4个年头,但在所属市场区域内,"千村植保"已经成为了渠道品牌的代名词和标志性商标,过硬的质量保证,贴心的技术服务已经深入民心,这一连锁模式被业界称之为"千村模式",而且"千村植保"现正在以每天新开设10-15家连锁店的速度在各地快速复制,不断挺进、延伸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传统肥料产能过剩的重压唤醒了大肥料企业的创新意识,使传统肥料开始与新型肥料出现逐渐融合的趋势。一批以理性转型的农资‘新三板’企业呼之欲出。如今,一个坐拥原料资源、握有创新技术、以腐植酸产品见长的新型肥料企业——山西美邦大富农科技有限公司,已经意识到未来转型的方向,开始步入企业战略调整期。‘美邦’着眼的微视角,也给农资未来走向描绘出了‘大彩虹’。"  相似文献   

13.
认清农资营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飞 《中国农资》2006,(2):56-57
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以复合肥为代表的农资行业普遍的感觉是:市场越来越难做了.竞争越来越激烈了,钱明显不如前几年好赚了。或者,更确切的来说,2005年上半年以前,那时候农资行业比的是看谁建厂快,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货发给经销商,而且大部分是先款后货。现在呢?经销商个劲要求铺底.不断的要求广告支持,回款也不那么积极了,终端竞争越来越激烈,渠道末端下货越来越慢。于是,全行业开始抱怨:市场不一样了,现在是越来越难了!  相似文献   

14.
正农资难卖年年卖。面对化肥行业供给侧改革,农资企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跳出农资做农资"的呼声在行业内越来越响亮。越来越多的农资企业敢于突破自我,积极主动做好服务延伸,实现从农资到农业的产业布局。延伸产业链打造综合农业服务商由单一的生产、销售农资,转变成农资供给、农化服务、农村金融以及农产品交易的综合农业服务商,正在逐步成为农资龙头企业的发展方向。为了表明态度和决心,史丹利在7月6日发布公告称,公司将更名为"史丹利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这家成立于1992  相似文献   

15.
李玲 《中国农资》2013,(39):20-20
<正>纵观当前的农资行业,市场疲软,价格震荡,农资市场所呈现的不确定性导致农资经销商的发展生存面临着风险,同时也蕴含着机会和挑战。无疑,农资经销商正面临着一个发展的关键时期,成者为王,败者为寇,更有甚者直接被市场所淘汰。随着农资行业整合脚步的临近,农资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减少了企业的数量,这对曾经生活在相对幸福"襁褓"中的经销商造成了直接性冲击,农资流通领域中的经销商及终端门店的数量越来越少,农资经销商要想在市场上存活,就必须在激烈的市场"淘汰赛"  相似文献   

16.
徐骞 《中国农资》2014,(40):9-9
<正>产能过剩、国际市场格局变化、国内农业生产模式变革、国家政策调整等一系列的变化,让2014年成为农资经营者业绩最困难的一年,又是最能显现农资企业变革能力的一年,更是检验农资企业家商业智慧与意志品质的一年。转型肯定有风险,不转型风险会更大。农资企业在纠结之中困惑下一步该去哪儿?从表象上看,需求总量稳定和利润微薄注定是这个年度农资流通的最大特点。经销商越是着急做好生意越是感到困难多,还不能一走了之,陷入到传统农资业务的迷茫结点上。其实否极泰来,最困难的时候,恰恰是生机将要开始的时候。在今年的"全国百佳(优  相似文献   

17.
<正>在中国农业版图中,河南是毋庸置疑的核心区域。而在中国农资人的眼中,河南更像是盘中的肥肉——都想分一杯羹,都避免不了盘中夺食。想在河南农资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无疑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拥有更多"才艺",不只需要实力,还要更多勇气。近两年的河南农业,生产模式升级步入快车道,农资销售的传统渠道也受到不同程度冲击,河南农资经销商站在了时代变革的风口浪尖。8月中旬,记者先后走访河南周口、驻马店、南阳三地,与当地经销商谈趋势、话烦恼,对豫南地区基层农资市场及基层农资经销商生存现状有了更深一层认识。  相似文献   

18.
刘学胜 《中国农资》2011,(11):26-40,8
从1998年化肥市场开始开放到2009年化肥市场彻底放开,农资经销商群体在经历市场竞争洗礼的同时也获得了快速的成长,接受采访的经销商也不再仅仅是谈产品价格,而是开始向记者谈论理念、模式和创新。经销商的发展状态在根本上决定着我国农资流通行业的发展方向,为此,中国农资传媒基于多年的报道经验,借"第四届全国百佳(优秀)农资经销商推选"活动之机,对200位行业的优秀经销商的发展状态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深度的个案访谈,从而推出《2011年度中国农资经销商发展状况调查报告》,让行业对经销商的发展状况有一个客观的了解。  相似文献   

19.
<正>化肥行业的产能过剩促使企业纷纷进行产品创新,农业收益的增加则正好为新型肥料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市场,市场竞争也变得异常激烈,一些新型肥料也从原来的"蓝海"变成一片"红海"。在此大背景下,万庄农资物流依托自身的区域仓储配送中心和连接的2000多个终端经销商,为新型肥料的推广铺设一条快速路。直接连接2000多家终端经销商成为万庄农资物流进行新产品推广的一个明显优势。万庄农资物流通过覆盖全省的区域仓储配送中心,已经成功为这些终端经销商提供直接的配送服务,同时,也与经销商实现了品牌的共赢。万庄农资物流集团董事长赵慧清告诉记者,万庄农资物流由统一的运输车进行产品配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资》2013,(39):6-7
<正>自2007年开始,中华合作时报社·中国农资传媒与中国农资流通协会共同开展全国百佳(优秀)农资经销商推选活动已经成功举办了四届。由于今年农资行业面对市场困境,为了能梳理区域农资经营先进模式,总结农资流通改革成功经验,本年度组委会再次开展全国百佳(优秀)农资经销商推选活动,并对部分评价体系进行了修订,最终确定200家入选企业。《中国农资》传媒调查组通过汇总200家入选经销商的申报数据,分析农资行业的发展进程与趋势,希望能为中国农资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具价值的实践样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